謀士重要嗎?當然是無比的重要。[八零電子書]。更多最新章節訪問:щw.。∈↗,可是真正的曆史上謀士根本沒有小說演義中地位那麽顯赫,他們的作用也沒有想象中那麽高,基本是作為拾遺補缺的參謀一類角‘色’存在。
查閱曆史,出名的謀士有多少?可別談什麽諸葛亮,那不過是《三國演義》被神話了的人物,真正的曆史上諸葛亮其實就是作為主簿起家,後麵因為後勤能力不俗‘混’到了蜀漢丞相的位置。
在真正的曆史上,每個名將本身就是一名具有謀略才能的將軍,像是西漢時期的衛青、三國時期的周瑜、東晉北伐時期的恒溫、等等人物,他們很多戰例被一些文人墨客那麽一“篡改”曆史,周瑜幹的草船借箭成了諸葛亮的,此類的例子簡直多不勝數。
儒家當權後的華夏統治階層有一個‘毛’病,那就是特別看不起純武將,凡是識字的武將幹出點什麽值得稱道的事情就給按個“儒將”的頭銜。然後自司馬遷下麵挨了一刀,華夏再也沒有純粹的史家後,誰誰誰做出點令人佩服的事情就誇張上起碼百把千倍的記載在曆史上,特別喜歡將張三幹的事情按在李四頭上,而那個李四絕對是儒家的一員,簡直就是啊啊個呸的。
“曆史怎麽記載孤?”呂哲就啞然失笑了。
曆史就是個小婊砸,別說呂哲隻幹了察覺臨淄可能會出現瘟疫圍而不攻的事情,他就是殘暴地屠那麽幾個地方,再選個區域戮上一年半載,等待他真的統一天下坐穩江山,且呂氏江山一坐就是幾百年,那麽哪怕是他這一輩如實記載在曆史上,他的子孫也會將曆史美化一下,在曆史的記載中作為開國皇帝的呂哲絕對會是一個偉大、光明、正確的高祖什麽的。
誤會。天大的誤會,呂哲是錯誤的把某些事情給想錯了,在華夏的曆史上,隻要是華夏本土族群當政,除了那個幾個矯情的家夥,不然皇帝幹了什麽被記錄起來後,哪怕那個皇帝再怎麽不喜歡也沒那個臉麵去篡改,隻有異族統治華夏的時候才會去幹那種沒臉沒皮的事情。
那麽說可是有根據的,例如劉邦就沒有篡改自己是‘混’‘混’痞子的出身,到了“我大清”時期焚燒書籍‘弄’什麽四庫全書啦、搞文字獄啦、整出十全老人。(..tw棉花糖小說網)巨大的差距就擺出來。
在叔孫通的提醒下,呂哲才算是明白還存在的史家會如實將所發生的“曆史事件”一字不改的記載起來,而似乎呂哲想改動史家記載的一個字,除非是將史家殺絕了,不然史家不可能妥協。
還真的好像是這樣,史家的骨頭一直到五胡‘亂’華之前都很硬,是五胡‘亂’華正統的華夏族群快被異族屠殺幹淨,傳承千年的史家血脈中斷,後麵那些史家已經不算是正統的曆史記錄者。不是兩回事啊這個?
“……”呂哲趕緊仔細想想自己都幹過什麽,一想就鬆了口氣,他似乎沒幹出太過傷天害理的事情來著?當然,除了他快把百越那些族群殺光了。不過那些對於本族群隻能算是絕對光彩有貢獻的武功,是吧?
臨淄被圍,呂哲給予的命令是無論軍民出逃,漢軍都要進行絕對的隔離和衛生清洗。等待一個月的隔離期結束後,確認沒有患病,才會根據其身份決定是關是放。
齊王儋那些齊國的正統勢力。他們好像是打定主意抵抗到底了?呂哲前前後後派去幾‘波’使節勸降,前麵都還能被禮送出城,最後一次是田間自告奮勇前去勸降,結果田間帶去的人好好的活著回來,田間的腦袋是回來了但身軀被留在了臨淄王宮。
呂哲親自帶人圍困的第三十三天,濟水一線的發來最終的戰報,那邊的戰事是以東胡人全滅,一部分燕軍和大多數陳勝軍棄械投降而告終。
在這一個月內,臨淄城一次反攻都沒有發生,證實了齊王儋窩在城內與城共亡的誓言的惟一‘性’。
作為統治者的齊王儋確確實實是沒有率軍反攻,但是臨淄城內逃出來的人就有點恐怖了,目前被隔離在城外營寨的人數已經超過十七萬。十七萬人中黔首身份的隻有一萬左右,餘下全是齊軍序列中的將士,那十六萬左右的齊軍將士中軍侯以上的軍官足有三千餘人,這些人中文官體係的多達二千餘。
“齊王儋要**了。”張良無比確定的對呂哲說。
當然,張良可沒有安排什麽探子在城內,臭氣熏天且真的爆發疫病的臨淄城誰敢進去?哪怕是呂哲派進去的探子都撤了出來。他是從出城投降並被隔離的一些官員中得出一些細節,然後才猜測出齊王儋要**的判斷。
臨淄城內的活人已經不超過一萬,大部分出城的齊軍都是得到來自統治階層的命令才出城投降,呂哲認同張良的猜測,齊王儋哪怕是知道事態不可扭轉也沒打算投降,那麽作為君王最後的尊嚴總要選擇一個體麵一些的死法。
君王**而亡就是有尊嚴且體麵的告別方式,前有亡國殉葬的商紂王,這是已經發生的,還沒發生的還有一個後唐末帝李從珂。
又是因為演義和曆史篡改的關係,還算不錯的商紂王帝辛被扭曲成了一無是處的君王,然後姬周王朝的下克上被掩蓋了,連帶那個誰誰誰不顧自己父親被囚禁決意造反的汙點也被無限縮小掩蓋;後唐末帝李從珂嘛……
在城內王宮方向升起一道粗大的黑煙的時候,得到匯報的呂哲從軍帳中出來,他有那麽一刹那心中生出了莫名的情緒。
有決心殉國的統治者,哪怕生前再怎麽不堪,但是有勇氣以自己的生命來陪同國家一起消亡,怎麽都是一件令人欽佩的事情。總比國家滅亡了而君王像狗一樣求活要好,不是嗎?
而似乎,無論是在呂哲的這個曆史版本,還是原本的曆史版本,齊王田儋作為一名君王都是有骨氣的那種。在原版的曆史上,齊王田儋是在與章邯的‘交’戰中力戰而亡。
“王上,田市、田橫、田廣……等二十三名宗室出城了,”叔孫通氣喘籲籲地跑回來:“連同他們在內共有三千零七人請求投降。”
田橫沒有選擇與齊王田儋一塊殉國?
田市好像是齊國太子?
呂哲有些出神地看著臨淄城內升起的粗大黑煙:“派人證實一下黑煙是不是從(齊)王宮冒出。”然後,轉頭看向叔孫通,問:“還有什麽事情?”
叔孫通呐呐地說:“田市攜帶齊國王室印璽、國中輿圖、百官名冊……”
按照道理,隻要是某國王室獻上印璽、輿圖、官員名冊,勝利一方的君王不在也就罷了,若是勝利一方的君王在,那該是由勝利一方的君王親自納降的。
呂哲看見叔孫通說到一半停下來,且是用那種期盼的目光看著自己,他點了點頭:“安排一下,特別注意那些宗室有沒有攜帶兵器或是暗藏匕首什麽。”
沒人去笑話呂哲的小心謹慎,無論是在表麵上還是心裏絕對沒人笑話。身為一名君王要懂得保護自己,特別是在齊國完蛋且燕國的主力不是投降就是陷在秦地的前提下,漢國眼見就要占領除了秦國和趙國之外的地盤,天下一統之勢立刻就要完成,再怎麽小心都是沒錯的。
點上親衛武士和甲士,呂哲又呼喚一幫文武官員,一眾人等浩浩‘蕩’‘蕩’就向臨淄的西‘門’而去。
在臨淄西‘門’之外,以田市為首的一批齊國文武或是士卒站立著一個小方陣,他們周圍是密密麻麻監視著的漢軍將士。
遠遠地,呂哲所看見的就是一大片白‘色’的人影,他騎跨在戰馬之上微微扭著身軀對著同樣騎跨戰馬跟隨在後側的季布說:“看來齊王儋真的**殉國了。”
季布不斷點頭:“王上說的是,”頓了一下感慨道:“齊國複立之後,齊王儋發誓絕對不會再出現不戰而降的事情,若是國祚不保也必然會以身殉國,他……真的做到了。”
“以君王之身殉國,這種事情哪怕是曆史上發生也不多,”叔孫通一樣是一臉的怪異:“秦一統天下時期,列國之中國亡殉國者有,不過並沒有任何一名君王殉國,我們……”他小心翼翼地看一眼呂哲的背影:“齊王儋以身殉國,希望不要被傳成我王我軍殘暴,不然……”
呂哲瞄一眼叔孫通,很清楚叔孫通是在提醒說在受降儀式最好有點風度,另外也提醒說能在齊國那批宗室投降後給予不錯的待遇,好讓殘暴的言論站不住腳。
跟隨呂哲前去受降的人之中有田安、田角等齊國宗室的身影,也有像是魏王魏咎和韓王韓成等魏韓兩國那邊的人。
呂哲喜歡騎馬,魏王咎和韓王成卻是經不起這種折騰,他倆的車駕靠得比較近,一路上最開始的時候還在‘交’談,看見齊國最後出城投降的那批人一身白‘色’素衣就靜了下來,臉上雖然還是帶著笑,不過怎麽看都笑得不是那麽自然……,
查閱曆史,出名的謀士有多少?可別談什麽諸葛亮,那不過是《三國演義》被神話了的人物,真正的曆史上諸葛亮其實就是作為主簿起家,後麵因為後勤能力不俗‘混’到了蜀漢丞相的位置。
在真正的曆史上,每個名將本身就是一名具有謀略才能的將軍,像是西漢時期的衛青、三國時期的周瑜、東晉北伐時期的恒溫、等等人物,他們很多戰例被一些文人墨客那麽一“篡改”曆史,周瑜幹的草船借箭成了諸葛亮的,此類的例子簡直多不勝數。
儒家當權後的華夏統治階層有一個‘毛’病,那就是特別看不起純武將,凡是識字的武將幹出點什麽值得稱道的事情就給按個“儒將”的頭銜。然後自司馬遷下麵挨了一刀,華夏再也沒有純粹的史家後,誰誰誰做出點令人佩服的事情就誇張上起碼百把千倍的記載在曆史上,特別喜歡將張三幹的事情按在李四頭上,而那個李四絕對是儒家的一員,簡直就是啊啊個呸的。
“曆史怎麽記載孤?”呂哲就啞然失笑了。
曆史就是個小婊砸,別說呂哲隻幹了察覺臨淄可能會出現瘟疫圍而不攻的事情,他就是殘暴地屠那麽幾個地方,再選個區域戮上一年半載,等待他真的統一天下坐穩江山,且呂氏江山一坐就是幾百年,那麽哪怕是他這一輩如實記載在曆史上,他的子孫也會將曆史美化一下,在曆史的記載中作為開國皇帝的呂哲絕對會是一個偉大、光明、正確的高祖什麽的。
誤會。天大的誤會,呂哲是錯誤的把某些事情給想錯了,在華夏的曆史上,隻要是華夏本土族群當政,除了那個幾個矯情的家夥,不然皇帝幹了什麽被記錄起來後,哪怕那個皇帝再怎麽不喜歡也沒那個臉麵去篡改,隻有異族統治華夏的時候才會去幹那種沒臉沒皮的事情。
那麽說可是有根據的,例如劉邦就沒有篡改自己是‘混’‘混’痞子的出身,到了“我大清”時期焚燒書籍‘弄’什麽四庫全書啦、搞文字獄啦、整出十全老人。(..tw棉花糖小說網)巨大的差距就擺出來。
在叔孫通的提醒下,呂哲才算是明白還存在的史家會如實將所發生的“曆史事件”一字不改的記載起來,而似乎呂哲想改動史家記載的一個字,除非是將史家殺絕了,不然史家不可能妥協。
還真的好像是這樣,史家的骨頭一直到五胡‘亂’華之前都很硬,是五胡‘亂’華正統的華夏族群快被異族屠殺幹淨,傳承千年的史家血脈中斷,後麵那些史家已經不算是正統的曆史記錄者。不是兩回事啊這個?
“……”呂哲趕緊仔細想想自己都幹過什麽,一想就鬆了口氣,他似乎沒幹出太過傷天害理的事情來著?當然,除了他快把百越那些族群殺光了。不過那些對於本族群隻能算是絕對光彩有貢獻的武功,是吧?
臨淄被圍,呂哲給予的命令是無論軍民出逃,漢軍都要進行絕對的隔離和衛生清洗。等待一個月的隔離期結束後,確認沒有患病,才會根據其身份決定是關是放。
齊王儋那些齊國的正統勢力。他們好像是打定主意抵抗到底了?呂哲前前後後派去幾‘波’使節勸降,前麵都還能被禮送出城,最後一次是田間自告奮勇前去勸降,結果田間帶去的人好好的活著回來,田間的腦袋是回來了但身軀被留在了臨淄王宮。
呂哲親自帶人圍困的第三十三天,濟水一線的發來最終的戰報,那邊的戰事是以東胡人全滅,一部分燕軍和大多數陳勝軍棄械投降而告終。
在這一個月內,臨淄城一次反攻都沒有發生,證實了齊王儋窩在城內與城共亡的誓言的惟一‘性’。
作為統治者的齊王儋確確實實是沒有率軍反攻,但是臨淄城內逃出來的人就有點恐怖了,目前被隔離在城外營寨的人數已經超過十七萬。十七萬人中黔首身份的隻有一萬左右,餘下全是齊軍序列中的將士,那十六萬左右的齊軍將士中軍侯以上的軍官足有三千餘人,這些人中文官體係的多達二千餘。
“齊王儋要**了。”張良無比確定的對呂哲說。
當然,張良可沒有安排什麽探子在城內,臭氣熏天且真的爆發疫病的臨淄城誰敢進去?哪怕是呂哲派進去的探子都撤了出來。他是從出城投降並被隔離的一些官員中得出一些細節,然後才猜測出齊王儋要**的判斷。
臨淄城內的活人已經不超過一萬,大部分出城的齊軍都是得到來自統治階層的命令才出城投降,呂哲認同張良的猜測,齊王儋哪怕是知道事態不可扭轉也沒打算投降,那麽作為君王最後的尊嚴總要選擇一個體麵一些的死法。
君王**而亡就是有尊嚴且體麵的告別方式,前有亡國殉葬的商紂王,這是已經發生的,還沒發生的還有一個後唐末帝李從珂。
又是因為演義和曆史篡改的關係,還算不錯的商紂王帝辛被扭曲成了一無是處的君王,然後姬周王朝的下克上被掩蓋了,連帶那個誰誰誰不顧自己父親被囚禁決意造反的汙點也被無限縮小掩蓋;後唐末帝李從珂嘛……
在城內王宮方向升起一道粗大的黑煙的時候,得到匯報的呂哲從軍帳中出來,他有那麽一刹那心中生出了莫名的情緒。
有決心殉國的統治者,哪怕生前再怎麽不堪,但是有勇氣以自己的生命來陪同國家一起消亡,怎麽都是一件令人欽佩的事情。總比國家滅亡了而君王像狗一樣求活要好,不是嗎?
而似乎,無論是在呂哲的這個曆史版本,還是原本的曆史版本,齊王田儋作為一名君王都是有骨氣的那種。在原版的曆史上,齊王田儋是在與章邯的‘交’戰中力戰而亡。
“王上,田市、田橫、田廣……等二十三名宗室出城了,”叔孫通氣喘籲籲地跑回來:“連同他們在內共有三千零七人請求投降。”
田橫沒有選擇與齊王田儋一塊殉國?
田市好像是齊國太子?
呂哲有些出神地看著臨淄城內升起的粗大黑煙:“派人證實一下黑煙是不是從(齊)王宮冒出。”然後,轉頭看向叔孫通,問:“還有什麽事情?”
叔孫通呐呐地說:“田市攜帶齊國王室印璽、國中輿圖、百官名冊……”
按照道理,隻要是某國王室獻上印璽、輿圖、官員名冊,勝利一方的君王不在也就罷了,若是勝利一方的君王在,那該是由勝利一方的君王親自納降的。
呂哲看見叔孫通說到一半停下來,且是用那種期盼的目光看著自己,他點了點頭:“安排一下,特別注意那些宗室有沒有攜帶兵器或是暗藏匕首什麽。”
沒人去笑話呂哲的小心謹慎,無論是在表麵上還是心裏絕對沒人笑話。身為一名君王要懂得保護自己,特別是在齊國完蛋且燕國的主力不是投降就是陷在秦地的前提下,漢國眼見就要占領除了秦國和趙國之外的地盤,天下一統之勢立刻就要完成,再怎麽小心都是沒錯的。
點上親衛武士和甲士,呂哲又呼喚一幫文武官員,一眾人等浩浩‘蕩’‘蕩’就向臨淄的西‘門’而去。
在臨淄西‘門’之外,以田市為首的一批齊國文武或是士卒站立著一個小方陣,他們周圍是密密麻麻監視著的漢軍將士。
遠遠地,呂哲所看見的就是一大片白‘色’的人影,他騎跨在戰馬之上微微扭著身軀對著同樣騎跨戰馬跟隨在後側的季布說:“看來齊王儋真的**殉國了。”
季布不斷點頭:“王上說的是,”頓了一下感慨道:“齊國複立之後,齊王儋發誓絕對不會再出現不戰而降的事情,若是國祚不保也必然會以身殉國,他……真的做到了。”
“以君王之身殉國,這種事情哪怕是曆史上發生也不多,”叔孫通一樣是一臉的怪異:“秦一統天下時期,列國之中國亡殉國者有,不過並沒有任何一名君王殉國,我們……”他小心翼翼地看一眼呂哲的背影:“齊王儋以身殉國,希望不要被傳成我王我軍殘暴,不然……”
呂哲瞄一眼叔孫通,很清楚叔孫通是在提醒說在受降儀式最好有點風度,另外也提醒說能在齊國那批宗室投降後給予不錯的待遇,好讓殘暴的言論站不住腳。
跟隨呂哲前去受降的人之中有田安、田角等齊國宗室的身影,也有像是魏王魏咎和韓王韓成等魏韓兩國那邊的人。
呂哲喜歡騎馬,魏王咎和韓王成卻是經不起這種折騰,他倆的車駕靠得比較近,一路上最開始的時候還在‘交’談,看見齊國最後出城投降的那批人一身白‘色’素衣就靜了下來,臉上雖然還是帶著笑,不過怎麽看都笑得不是那麽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