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嬴政在親政之初,也曾經困難重重。而最大的困難來自兩個人,一個是相國大人呂不韋,此人據說是秦王嬴政的生父;一個是長信侯嫪毐,此人是秦王嬴政母親趙姬的情人。
呂不韋雖然專權,但是對於秦王嬴政,還算是比較愛護,在秦王親政前後,做事情也比較低調。可是長信侯則不同了,在都城中修建豪華府邸,出入宮廷毫無限製,並且掌管都城兵馬。隨著年齡和權力的增長,秦王嬴政越來越無法容忍嫪毐的霸道,而呂不韋也在刻意拉開自己和長信侯嫪毐的距離,希望借助秦王之手,鏟除自己的一個大敵。
於是,秦王嬴政和長信侯嫪毐之間,注定了要發生一場大戰。在宮廷變亂中,秦王嬴政突發奇兵,殺死了嫪毐,控製了局勢。可是對於嫪毐的大後台,自己的親生母親怎麽處置呢?秦王一怒之下,把自己的母親流放到外地。
太後確實荒唐,竟然在先王死後,公開偷漢,並且還有了野種,嫪毐和太後竟然還密謀殺掉嬴政,用自己的兒子擔任秦王,是可忍孰不可忍。但是,太後畢竟是一國之母,當秦王下達流放命令之後,許多大臣紛紛進言,希望取消這道詔令。
史書記載,秦王麵對大臣進諫,更加生氣,下令曰:敢以太後事諫者,戮而殺之,從蒺藜其脊肉,幹四肢而積之闕下諫而死者二十七人。凡是談論有關太後事情的,全部都殺掉,並且還要砍斷四肢,把蒺藜刺到脊椎中去,讓那些人生不如死,前前後後處罰了二十七個人。秦王的手段實在殘忍,也可見秦王對母親有多大的仇恨。
可是,秦王的命令,讓一些膽小的人望而卻步,可是卻無法阻擋賢者的步伐。這位賢人叫做茅焦。茅焦拜見秦王,秦王一聽,竟然還有不怕死的人,倒是有些好奇,就按著劍,召見茅焦進來,隻要是茅焦說得不合自己心意,當場就把茅焦殺死。
茅焦進來了,秦王嬴政說:你到王宮門口有沒有看到什麽呢?茅焦說:我看到了二十七具屍體。秦王說:既然如此,為什麽你還要跑來送死呢?茅焦微微一笑說:我聽說天上有二十八宿,現在就讓我成為第二十八個人,來湊齊這吉祥的數字吧。秦王一愣,竟然有這樣的人?秦王的戒備心理淡了一些。
茅焦說:一個忌諱談論死亡的注定不能長壽,一個忌諱談論國家滅亡的君主也不能避免使國家滅亡。一個人的生死,一個國家的存亡,都是君主最關心的話題,不知道大王您願不願意聽聽呢?秦王一聽,點點頭。確實這兩個話題都挺感興趣的,先留著這人的腦袋,看他怎麽說。
茅焦說:現在大王您做下了不仁不義不慈不孝的罪行,天下人都在恥笑大王啊。大王您殺死自己的假父,是不仁;殺死進諫的大臣,是不義;害死自己的兩個弟弟,是不慈;將母親軟禁在外,是不孝。這樣的君主統治秦國,我擔心整個天下的人才都會背叛大王,不再來到秦國了,這樣秦國可就危險了啊。
說完之後,茅焦解開衣服,走下大殿,來到油鍋旁邊下跪,等待秦王的處罰。秦王開始是生氣,後來是沉思,在後來是釋然。秦王親自走下大殿,拉起茅焦,當場拜茅焦為上卿,然後命令使臣去迎接太後回宮。
秦王是真的原諒了自己的母親嗎?不是的。隻是,茅焦讓秦王明白了,作為一個國君,一個統治者,很多時候不能把個人的好惡淩駕於國家的利益之上。確實,對於秦王嬴政來說,長信侯該殺,太後趙姬該流放,因為他知道兩人不能共存,如果是長信侯嫪毐得手,對嬴政也絲毫不會手軟。可是,嬴政又是一個目光長遠,誌在天下的偉大君王。流放太後,自己是解氣了,可是天下那些不明真相的老百姓會怎麽看呢?會不會認為秦王不仁不孝?會不會認為秦王是個迫害自己母親的大惡人呢?許多時候,老百姓並不知道,也不在意所謂的真相,他們更習慣用自己的價值觀念來評判事務,用自己的思維方式來思考問題,於是,一方麵可能遠離真相,一方麵卻義憤填膺。
並且,茅焦告訴秦王,流放太後不但會讓秦國人有想法,更會影響千千萬萬不遠萬裏離開自己的母國來到秦國求官的各國賢才們。秦國之所以能夠傲立與七雄之巔,主要就是因為人才的優勢。一旦各國賢才摒棄秦王,離開秦國,那可就得不償失了。
於是,為了獲取更大的利益,秦王放下了自己的私人恩怨,把太後迎接回都城。其實,對於趙姬來說,隻不過是換了個比較舒適的地方圈禁罷了。可對於秦王來說,卻給天下人上演了一部母子合好的情感大戲。
呂不韋雖然專權,但是對於秦王嬴政,還算是比較愛護,在秦王親政前後,做事情也比較低調。可是長信侯則不同了,在都城中修建豪華府邸,出入宮廷毫無限製,並且掌管都城兵馬。隨著年齡和權力的增長,秦王嬴政越來越無法容忍嫪毐的霸道,而呂不韋也在刻意拉開自己和長信侯嫪毐的距離,希望借助秦王之手,鏟除自己的一個大敵。
於是,秦王嬴政和長信侯嫪毐之間,注定了要發生一場大戰。在宮廷變亂中,秦王嬴政突發奇兵,殺死了嫪毐,控製了局勢。可是對於嫪毐的大後台,自己的親生母親怎麽處置呢?秦王一怒之下,把自己的母親流放到外地。
太後確實荒唐,竟然在先王死後,公開偷漢,並且還有了野種,嫪毐和太後竟然還密謀殺掉嬴政,用自己的兒子擔任秦王,是可忍孰不可忍。但是,太後畢竟是一國之母,當秦王下達流放命令之後,許多大臣紛紛進言,希望取消這道詔令。
史書記載,秦王麵對大臣進諫,更加生氣,下令曰:敢以太後事諫者,戮而殺之,從蒺藜其脊肉,幹四肢而積之闕下諫而死者二十七人。凡是談論有關太後事情的,全部都殺掉,並且還要砍斷四肢,把蒺藜刺到脊椎中去,讓那些人生不如死,前前後後處罰了二十七個人。秦王的手段實在殘忍,也可見秦王對母親有多大的仇恨。
可是,秦王的命令,讓一些膽小的人望而卻步,可是卻無法阻擋賢者的步伐。這位賢人叫做茅焦。茅焦拜見秦王,秦王一聽,竟然還有不怕死的人,倒是有些好奇,就按著劍,召見茅焦進來,隻要是茅焦說得不合自己心意,當場就把茅焦殺死。
茅焦進來了,秦王嬴政說:你到王宮門口有沒有看到什麽呢?茅焦說:我看到了二十七具屍體。秦王說:既然如此,為什麽你還要跑來送死呢?茅焦微微一笑說:我聽說天上有二十八宿,現在就讓我成為第二十八個人,來湊齊這吉祥的數字吧。秦王一愣,竟然有這樣的人?秦王的戒備心理淡了一些。
茅焦說:一個忌諱談論死亡的注定不能長壽,一個忌諱談論國家滅亡的君主也不能避免使國家滅亡。一個人的生死,一個國家的存亡,都是君主最關心的話題,不知道大王您願不願意聽聽呢?秦王一聽,點點頭。確實這兩個話題都挺感興趣的,先留著這人的腦袋,看他怎麽說。
茅焦說:現在大王您做下了不仁不義不慈不孝的罪行,天下人都在恥笑大王啊。大王您殺死自己的假父,是不仁;殺死進諫的大臣,是不義;害死自己的兩個弟弟,是不慈;將母親軟禁在外,是不孝。這樣的君主統治秦國,我擔心整個天下的人才都會背叛大王,不再來到秦國了,這樣秦國可就危險了啊。
說完之後,茅焦解開衣服,走下大殿,來到油鍋旁邊下跪,等待秦王的處罰。秦王開始是生氣,後來是沉思,在後來是釋然。秦王親自走下大殿,拉起茅焦,當場拜茅焦為上卿,然後命令使臣去迎接太後回宮。
秦王是真的原諒了自己的母親嗎?不是的。隻是,茅焦讓秦王明白了,作為一個國君,一個統治者,很多時候不能把個人的好惡淩駕於國家的利益之上。確實,對於秦王嬴政來說,長信侯該殺,太後趙姬該流放,因為他知道兩人不能共存,如果是長信侯嫪毐得手,對嬴政也絲毫不會手軟。可是,嬴政又是一個目光長遠,誌在天下的偉大君王。流放太後,自己是解氣了,可是天下那些不明真相的老百姓會怎麽看呢?會不會認為秦王不仁不孝?會不會認為秦王是個迫害自己母親的大惡人呢?許多時候,老百姓並不知道,也不在意所謂的真相,他們更習慣用自己的價值觀念來評判事務,用自己的思維方式來思考問題,於是,一方麵可能遠離真相,一方麵卻義憤填膺。
並且,茅焦告訴秦王,流放太後不但會讓秦國人有想法,更會影響千千萬萬不遠萬裏離開自己的母國來到秦國求官的各國賢才們。秦國之所以能夠傲立與七雄之巔,主要就是因為人才的優勢。一旦各國賢才摒棄秦王,離開秦國,那可就得不償失了。
於是,為了獲取更大的利益,秦王放下了自己的私人恩怨,把太後迎接回都城。其實,對於趙姬來說,隻不過是換了個比較舒適的地方圈禁罷了。可對於秦王來說,卻給天下人上演了一部母子合好的情感大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