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受製於人的秦始皇


    讀者看了這個題目,也許會產生懷疑,覺得我考慮欠周,或者是出了筆誤。因為長期以來,大家都認為秦始皇是個了不起的人物,有人說他英明、偉大,統一了全國,成為“千古一帝”,是兩千多年來曆代皇帝的鼻祖;有人說他專製、暴虐,嚴刑峻法,焚書坑儒,一生做盡了坑害老百姓的壞事,是古今少見的大暴君。不論是褒是貶,總之認為他一定是個有性格、有主見、有膽識、有決斷的人物,怎麽會是一生受製於人的無能之輩呢!


    我不妨坦誠相告,我之有此說法,是經過長期深思熟慮,絕非一時信口開河。竊以為:評價曆史人物,不宜隻憑傳聞,先入為主;或者輕信舊說,人雲亦雲。有關兩千年前的曆史,現存的史料並不太多,我們是不是可以動動手翻閱一遍,然後再動動腦筋考慮一下,看看是不是那麽回事?如果發現秦始皇一生之中確有很多時間受製於人,自己做不了主,那麽,在鐵一般的史實麵前,我們豈能不信!


    作者不讚成稱秦始皇為“千古一帝”,因為這種稱呼有對他過分拔高之嫌;但是讚成稱他為“千古第一帝”。不管他是雄才大略的大皇帝也好,遺臭萬年的大暴君也好,在首創“皇帝”這種稱呼,在首先登上皇帝寶座這件事情上,他總是個始作俑者。不論對他評價如何,這種稱呼絕對不錯。


    一個大投機商的投機產品


    秦始皇名嬴政,名義上出身於戰國時代秦國的王室,秦國王室姓嬴,他也就姓了嬴,事實上他與秦國的王室並無任何血緣關係,隻是一個衛國的大投機商人呂不韋的私生子,生母是趙國女子,一個邯鄲的歌姬,高級三陪小姐式的人物。由於呂不韋挖空心思,做成了當時一筆最大的投機生意,他的私生子才能神不知鬼不覺地鑽進了秦國的王宮,登上了王位。


    戰國晚期,趙國的都城邯鄲是北方最繁華的大城市,有個衛國的大商人呂不韋在這裏做珠寶生意。有一天,他很偶然地結識了一位名叫異人的潦倒王孫,突然靈機一動,覺得有一筆極大的投機生意可做,於是就蓄意與之結交。異人是秦昭王的孫子,太子安國君的兒子,當時被秦國作為人質派到了趙國。由於秦、趙之間經常發生衝突,趙國很恨秦國,當然不會善待異人。異人遠在異國他鄉,處境艱險,日子難過。雖然如此,但他日後仍有回到秦國登上王位的一線希望,如果和他結為至交,說不定將來會有攀龍附鳳直上青雲的機會。於是,呂不韋視異人為“奇貨可居”,不惜下大本錢,有計劃有步驟地和他建立交情。異人在艱難困苦的處境中不斷得到呂不韋的幫助,自然十分感激,推心置腹,引為知已,酒酣耳熱,無話不談,兩人就遂漸成為鐵哥兒們,經常在一起商量如何謀取秦國王位的大計。


    當時秦國在位的秦昭王已經年老,太子安國君的歲數也已不小,安國君一共有二十多個兒子,大家爭當嫡嗣(太子的接班人),但是一直沒有定下來。這時候在安國君麵前最說得起話的是寵姬華陽夫人,可惜華陽夫人自己又不能生育。她很擔心,如果自己青春逝去,色衰愛弛,就會一朝失勢;萬一安國君去世,自己無兒無女,全無依靠,就很悲慘。在安國君的諸子中,他很想認一個幹兒子,作為心腹,並願為之出力,爭取成為嫡嗣,可惜又沒有人來求她。呂不韋打聽到這些隱情,十分高興。大投機商人自有一套鑽營的本領,他鐵了心要想鑽營的事,豈有鑽不通的!呂不韋立即幫異人出主意,要他拜華陽夫人為母,表現得十分孝順。華陽夫人為楚國人,異人就改名為子楚,每次拜見夫人,都改穿楚國服裝,以贏得夫人的歡心。從此,呂不韋就奔走於邯鄲與鹹陽之間,不斷地在邯鄲搜求奇珍異寶名貴狐裘代子楚送進夫人府中。這樣經年累月,拍馬居然見效,子楚終於得到安國君的認可,立為嫡嗣,繼位有望。到了這時,呂不韋更想入非非,在邯鄲市上物色到一個美姬,先使之懷孕,然後才找一個適當的機會,作為一份厚禮送給子楚。到了子楚家裏,“姬自匿有身”(不讓子楚知道自己已經有孕),後來生下一個兒子,就是在曆史上赫赫有名的秦始皇。呂不韋的投機生意真做絕了,竟把自己的兒子偷偷塞進秦國的王室,以後居然當上秦國的國王。也可以說,秦始皇還在娘胎裏就已經成了呂不韋一生中所做的最大的一筆投機生意的回報物,也可以說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特大投機產品。


    呂不韋的如意算盤後來竟像玩魔術似的一一實現。公元前251年,秦昭王去世,安國君繼位,是為秦孝文王。前250年秦孝文王病故,子楚繼位,是為秦莊襄王。秦莊襄王感謝呂不韋對自己多年的支持,封之為丞相、文信侯,以洛陽的十萬戶作為他的食邑。這時呂不韋家中,賓客數千,奴婢萬人,榮華富貴,位極人臣,立即就從一個大商人搖身一變成為一個大貴族。秦莊襄王在位三年後去世,太子繼位,太子就是嬴政,就是趙姬的兒子,又是呂不韋的私生子,他即王位時隻有13歲。呂不韋以一個大商人的投機取巧,巴結權貴,謀求富貴,算是在一場豪賭中當了贏家,這還不算離奇。隻有他把趙姬送給子楚,妄想把私生子塞進秦國王宮去當國王的想法,才真是想入非非,荒唐透頂。這種機緣奇巧的事情後來居然實現,秦國的國王在五六年中連續換了三次,呂不韋的妄想狂圖最後竟然打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親政前生活在呂不韋的控製之下


    嬴政從13歲繼位為王,到他22歲時宮廷中發生一場大亂,他才被迫走上前台,實行“親政”(親自管理政事)。在13歲到22歲的九年中,他名為國君,實際上隻是個傀儡,一切國家大事,都由他的“仲父”(其實是真父)呂不韋一手裁決,他不過是個“學徒國君”而已。


    作為一個投機商人,呂不韋確實神通廣大,一本萬利,事事成功。可惜他卻缺少政治眼光與政治手腕,做事優柔寡斷,拖泥帶水。他一生的大事業來自趙姬的肚皮,可是事業成功之後他卻控製不了這個任性的趙姬。趙姬自從登上了太後的寶座,她的任性妄為就在不斷地替呂不韋找麻煩。呂不韋雖掌大權,但是對於和太後私通一事,還是有所顧忌。他自己是衛國人,太後是趙國人,這樣胡作非為,容易引起秦國群臣的敵視,一旦引起衝突,會有不測之禍。他自己相府中美女如雲,也很想擺脫太後的糾纏,所以就物色了一個美男子嫪毐,假扮成太監,送入宮中服侍太後。以後太後竟和此人生下了兩個兒子(也就是嬴政同母異父的弟弟),真是膽大包天。


    嫪毐這個假太監如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不過是個男妓,其職責僅僅是陪太後睡覺,不要多管閑事,也許還可以相安一時;可他偏不知趣,以為能和太後睡覺,就成了太上皇,想要幹政,還想奪權。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長信侯毐作亂而覺,矯王禦璽及太後璽以發縣卒及衛卒,官騎、戎翟君公,舍人,將欲攻蘄年宮為亂。”這樣一來,積壓多年的矛盾一旦爆發,那就隻有喋血京城,大家以兵戎相見了。本來宮廷中的醜事,大家能不管就不管,秦國的群臣已經算是夠容忍的了。這時候既然鬧到公開叛亂,秦國群臣為了維護自身的利益,不能不奮起鎮壓。雙方激戰的結果,是嫪毐敗死,遭到族誅。大家追究責任,不能不追到呂不韋的頭上,於是他被罷官。


    在呂不韋受牽連而罷相之時,嬴政的身後一直有兩股勢力在明爭暗鬥。一股是秦國本土的百官,他們知道是一批外來的政客在秦國掌了權,才造成了這次大亂。為了維護秦國的利益,他們力主驅逐外來的客卿,嬴政下逐客令,就反映了他們的意願。另一股勢力是呂不韋的賓客,各國人都有,長期以呂不韋為核心,在秦國把持大權。呂不韋雖然罷相,他們潛在的勢力仍然不小,絕不甘心從此退出政治舞台。因此以李斯為代表,向嬴政上《諫逐客書》,請求收回成命,力圖保住他們的陣地。從表麵上看,是嬴政主意不定,一時要逐客,一時又收回成命。好像之所以收回成命,是因為李斯的文章寫得好;如果文章寫得不好,就不會收回成命了。於是《諫逐客書》就成了傳誦千古的名篇。其實事情絕非如此簡單,如果忽視兩派政治勢力的長期鬥爭,把逐客與收回成命隻看成嬴政與李斯個人之間產生的一個偶然事件,那就把問題看得太膚淺了。


    經過一年多的鬥爭,兩股勢力終於取得妥協,以嬴政親政擺脫呂不韋的控製為前提,凡是沒有參與叛亂的客卿可以留任,不加驅逐,大家共同效忠秦國。可是呂不韋久掌大權,根深蒂固,要想清除其勢力並非易事。在秦國群臣的支持下,嬴政處理呂不韋分為三步走,一是免官、罷相;二是貶謫,遷於蜀地;三是逼令自盡。走完這三個過程,前後用了三年時間。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呂不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佚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佚名並收藏呂不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