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紀念梅蘭芳誕辰120周年”研討會在京舉行。一代大師的故事,至今在世間流傳。


    <strong>梨園世家</strong>


    梅蘭芳的祖父梅巧玲,是著名的四大徽班之一的四喜班班主,深得慈禧太後的賞識,享有“自由出入皇城”的特權;梅蘭芳的外祖父楊隆壽,也是當時著名的皮黃武生演員,在清末時期有“活武鬆”之稱;梅蘭芳的伯父梅雨田,是著名皮黃音樂演奏家,胡琴、笛子、鼓等樂器樣樣精通;梅蘭芳的父親梅竹芬在梅巧玲的光環下自然而然地唱起了戲,隻可惜英年早逝。由於伯父膝下沒有男丁,所以1894年10月22日這一天,梅蘭芳的誕生給這個梨園世家帶來了極大的喜悅。


    <strong>拜師學藝</strong>


    梅蘭芳,名瀾,字畹華,乳名裙姊,別署綴玉軒主人,藝名蘭芳。清光緒二十年出生於北京的一個梨園世家。他八歲學藝,11歲登台。梅蘭芳是近代傑出的京昆旦行演員,“四大名旦”之首,“梅派”藝術創始人;同時也是享有國際盛譽的表演藝術大師,其表演被推為“世界三大表演體係”之一。


    在西方人的眼中,梅蘭芳就是京劇的代名詞,他的代表劇目有《貴妃醉酒》、《霸王別姬》等;昆曲有《遊園驚夢》、《斷橋》等。所著論文編為《梅蘭芳文集》,演出劇目編為《梅蘭芳演出劇本選集》。在1918年,梅蘭芳移居上海,這是他戲劇爐火純青的巔峰時代。梅蘭芳


    按照當時的社會習俗,“戲子”的子弟隻能繼承父兄之業,而梅家作為梨園世家,自然希望有人能傳其衣缽。然而,梅蘭芳的自然條件並不好,用他姑母的話來說,“言不出眾,貌不驚人,眼皮下垂,見人也不會說話”。加之體格瘦弱無力,這對於一個京劇演員來說是很大的缺陷。梅蘭芳七歲學藝,第一任老師是著名小生演員朱素雲的哥哥朱小霞。當時的戲曲演員學藝沒有課本,都是口傳心授,但簡單的四句老腔,梅蘭芳卻好幾個小時都沒學會,先生一氣之下拂袖而去,道:“祖師爺沒賞你這碗飯吃!”老師的話讓梅家上上下下大失所望。正是因為這句話,使梅蘭芳下定了苦練的決心。 1902年,八歲的梅蘭芳拜著名青衣演員吳菱仙為開蒙老師。吳先生對梅蘭芳要求格外嚴格,每一個唱腔,每一個身段,都必須他親自過目,就連梅蘭芳的日常起居、飲食睡眠也非常關注。


    <strong>正式出道</strong>


    梅蘭芳開始學戲的時候,正是京劇發展的高峰時期,大清國雖然日薄西山,但是皇宮裏特別喜歡京劇,在民間京劇也成為老百姓的一種時尚。隨著技藝的長進,梅蘭芳的學藝之心也越來越強烈。他開始四處向別人學習,他跟武生茹萊卿學習旦角劇目裏所用的刀、槍、劍、戟、馬鞭、拂塵等各種打法;跟姑父秦稚芬學習在飛馳的馬車上揮舞刀叉劍戟。頑強的毅力和發奮精神使梅蘭芳的學習成績突飛猛進。吳菱仙為了讓梅蘭芳加強實踐經驗,早日擔負起家庭重擔,一直為其留心各種各樣的演出機會。1904年的七夕節,10歲的梅蘭芳第一次登上了舞台,他扮演的是昆曲《長生殿密誓》中的織女。


    <strong>粉墨登場</strong>


    1907年,梅蘭芳離開吳菱仙,加入喜連成皮黃科班搭班學藝。除了演出之外,他最喜歡觀摩前輩的表演。當時在皮黃舞台上大紅大紫的演員裏,他最愛看的是譚鑫培的戲,譚當時是伶界大王,有“無腔不學譚”之稱。梅蘭芳隻要一有時間便觀摩和研究前輩的精湛技藝和優點特長。與此同時,梅蘭芳仍向行內高人學戲。在梅蘭芳拜投的老師裏特別值得一提的就是王瑤卿,他創造性地將青衣、花旦、刀馬旦融為一體,獨創花衫行當,梅蘭芳得了王瑤卿藝術的精髓,後將青衣唱腔革新出新的板式,將花旦的身段創編出新穎的花樣,又將刀馬旦的武打設計出很有新意的套路,這樣便真正創立了梅派花衫行當。


    <strong>聲名鵲起</strong>


    1912年前後,北京城裏曾流行過一句戲謔之言,即“中梅毒”,用以形容人們對梅蘭芳的著迷。 1913年7月的一次演出,譚鑫培、劉鴻聲、楊小樓等名角都被邀來參會,梅蘭芳也在被邀之列。但演出當天梅蘭芳正好有另一場堂會,臨時趕不過來,請求告免。管事的覺得有了這麽多名角,少他一個也沒關係,誰知在既定的戲碼演完後,遲遲不見梅蘭芳的蹤影,台下觀眾開始騷動起來,就連譚鑫培親自出場也壓不住陣。好在後來梅蘭芳連妝都沒來得及卸就趕來了,一上舞台,全場掌聲雷動。此時,譚明白了,現在已是梅蘭芳的時代。


    <strong>出國訪問</strong>


    梅蘭芳以一個男旦身分,代表著處於社會底層、與娼妓同列的中國戲曲藝人,開始向傳統的社會偏見和歧視心理挑戰,卓有成效地為演員的社會地位以及人格尊嚴進行了奮力抗爭。1930年春天,梅蘭芳率團赴美,在紐約、芝加哥、舊金山、洛杉磯等地演出,獲得巨大成功,使京劇藝術在另一個完全迥異的文化氛圍中獲得了承認和歡迎。在此期間,他被美國波莫納大學和南加利福尼亞大學授予文學博士學位。載譽回國後,梅蘭芳聲名大振,在美國的演出早已被國際、國內的輿論界炒得沸沸揚揚,回國後的演出自然身價百倍。


    <strong>罷演避難</strong>


    世事難料,1937年到1945年,整整八年的抗日戰爭時期,梅蘭芳沒唱過一天戲,他息影舞台,深居簡出,閉門謝客。在日寇入侵、國土淪陷時,梅蘭芳不願意屈從侵略者為其演出,而蓄須明誌。一位視京劇藝術如生命的大師,沒有什麽比八年不能演出更加痛苦的了。八年裏,梅蘭芳不僅東躲西藏,拒絕演出,還要籌錢維持家人和劇團工作人員的生活,最後不得不賣掉了北平的宅子。後經友人相勸,拍賣過一批字畫,維持生活。


    <strong>重返舞台</strong>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當抗戰勝利的消息傳到上海時,梅蘭芳流下了激動的淚水。八年的輾轉流離、心酸度日,終於都成為過去。 52歲的梅蘭芳重新回到了屬於他的舞台。在日本投降兩個月後,梅蘭芳參加了抗戰勝利慶祝會,消息一經傳開,整個中國乃至世界都轟動了。演出當天,梅蘭芳一出場,一陣雷鳴般的掌聲回蕩在劇場裏,經久不息。


    1961年8月8日淩晨,梅蘭芳突發急性心髒病,在北京病逝。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梅蘭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佚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佚名並收藏梅蘭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