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南唐曆史,第一代君主李昪雄才偉略,隻是生不逢時,最後鬱鬱而終。第二代君主李璟,前半生雄心勃勃,甚至覬覦中原,後半生卻器滿誌昏、醉生夢死,最後得到了一個毀譽參半,甚至是一個毀勝於譽的結局。
當然了,第二代君主李璟再不是,他還有那麽一些“譽”,等到了第三代君主李煜那裏,就隻剩下“毀”了。這個皇帝也用實際行動證明了什麽叫做“黃鼠狼下崽,一窩不如一窩”,什麽又叫做“富不過三代”,古人誠不我欺。
當然了,凡事要從兩個方麵看。要是比文學造詣、詩詞境界,那這第三代人就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了。
可惜的是,這些優美、輝煌的詩句,可以改變人們的心靈世界,卻無法改變這個醜陋的現實世界,特別是這個“自己不能統一天下,就一定會被別人統一”的世界!
對於這麽一個膚淺的道理,貌似李煜也明白。因此,為了保住自己的榮華富貴,麵對日益強大的宋朝,李煜不斷地在調整自己的身份,降低自己的級別,放棄自己的尊嚴,隻求能夠偏安一隅、苟且偷安。
李煜這種“鴕鳥哲學”的理論,主要表現在下麵四個方麵:
第一,改稱謂。
開寶四年,李煜上表,請求將“唐國主”改稱為“江南國主”,“唐國印”改成“江南國主印”。這就等於取消了自己大唐王朝正統的身份,從名義上徹底消除南唐的獨立性了。
這還不算,沒過多久,李煜又覺得“國主”這個詞語太刺眼了,因此他上書趙匡胤,以後隻需要對其指名點姓,直接稱呼他姓名就行了。
第二,改禮製。
根據古代的製度,天子登上皇位的那天,凡遇國家慶典、新帝即位、皇帝結婚、冊立皇後,都需舉行頒詔儀式。
屆時,皇帝要在城樓大殿上(明清是天安門)宣布聖旨。宣讀完畢後,將詔書放在一隻黃金裝飾的金雞嘴裏,隨後順牆而下,禮部官員在下麵跪拜迎接,最後分送各地,布告天下。
後來,這種頒發封建帝王聖旨禮儀的過程,等到了明清時期,就稱為金鳳頒詔了。
當然了,對於這種金鳳頒詔的儀式,趙匡胤是天子,他可以有;但是,李煜是一個國主,他居然也有,這怎麽行呢?
於是,趙匡胤勃然大怒,他厲聲質問這些南唐的使者,問他們要意欲何為。
殊不知,對於這個質問,南唐陸昭苻二話不說,他立刻辯解道:“這不是金雞,這是怪鳥(此非金雞乃怪鳥耳)!”
一聽這話,趙匡胤一笑了之,這件事情就算過去了。而李煜聽到了這件事情後,被嚇得不輕,他趕緊把這隻金雞收了起來,以後再也不敢使用了。
第三,勸降其他諸侯。
開寶三年(970年),在討伐南漢之前,趙匡胤突然告訴李煜:你給劉鋹寫一封信,勸他馬上投降。
一封信,幾十個字而已,這確實不是一件難事。然而,您想過沒有,如果曹操讓劉備寫勸降信給孫權,劉備會怎麽想?
寫你個大頭鬼呀!要知道,劉備跟孫權的關係,就是唇亡齒寒的道理,南漢死了,南唐也跑不了。因此,讓劉備寫信這種事情,根本就是曹操的惡搞,沒事找抽!
然而,李煜卻真的持筆書寫了,而且還寫得非常不錯,堪稱史上最牛逼勸降書。
為什麽?因為看見這封書信後,劉鋹直接就怒了。這個唯我獨尊、為所欲為長達十年多的人,他從來沒有見過這樣的文章,也從來沒有受過這樣的恥辱!
最後,憤怒至極的劉鋹撕毀了這封信,扣押了南唐的使者。他還回了李煜一封信,來表達自己此時此刻的心情。
這封回信到底寫了什麽,我們已經不得而知了。我們唯一知道的是:當看完了這封回信後,李煜這叫一個憋屈,於是他把信原封不動地送到了開封城,讓趙匡胤替自己做主,最不濟,也要讓趙匡胤分擔一部分罵名!
可見,李煜這委屈真是受大了。當然了,這也是他咎由自取,誰讓李煜豬八戒照鏡子——裏外不是人呢。
第四,誅殺忠臣良將。
這個被誅殺的人,就是南唐的擎天一柱、江南林虎子——林仁肇。
原來,開寶三年(970年),當南漢與宋朝打得不亦樂乎之際,南都守軍林仁肇突然秘奏李煜,他上表道:“如今淮南的各州的守軍,不過一千多人,而且宋朝前幾年滅亡蜀國,現在又攻打嶺南,他們要往返數千裏,早已疲憊不堪了。望陛下給我幾萬人馬,我立刻從壽州城進攻淮南,一舉奪回咱們的江北故地。”
除此之外,林仁肇還發自肺腑、耿耿忠心地說道:“陛下,您不要再猶豫了。如果您還有什麽顧慮的話,咱們可以這樣,當我起兵後,您立刻宣布我帶兵造反了。這樣的話,如果我成功了,是國家得利;如果我失敗了,您就誅殺了臣的全族,以表示對宋朝沒有二心,您看這樣行不行?”
行,還是不行?
最後,林仁肇長歎一聲,他失望地走了。為什麽?因為這個李煜患上了一種“選擇性失憶症”,他對林仁肇的這番話,根本就是左耳進、右耳出。
殊不知,這些話卻掉進了趙匡胤的耳朵裏。
得知此事後,趙匡胤清楚地知道了,像林仁肇這樣有勇有謀的將領,必將成為宋朝的心腹大患,因此必須殺之而後快!
那麽,怎麽殺掉敵國這員大將呢?
根據《續資治通鑒長編》記載:有一天,趙匡胤在召見南唐使者時,他突然對著一幅人物畫像說道:“你們可認識這個人?”
南唐使者回答道:“認識,此乃我國大將林仁肇。”
好了,上鉤了。趙匡胤繼續說道:“沒錯,他就是林仁肇。但是這個人馬上就要投降了,以此畫像為信物。”說完,趙匡胤指著遠處的一所豪宅說道,“這是朕賜給林仁肇的居所。”
得知這個勁爆的消息後,南唐使者沒有一絲一毫的猶豫,他們立刻密報了金陵;而得到這個消息後,李煜也沒有一絲一毫的猶豫,他立刻賜給了林仁肇一杯毒酒。
萬馬軍前建大功,斬堅入帳見英雄。
如何為遂平生誌,反致亡軀亂箭中?
這首詩,是感歎《楊家將演義》中被潘仁美殘忍殺害的楊七郎的。我相信,這首詩句也同樣適合這位林虎子。
一代名將、一世英雄,居然沒有馬革裹屍,反而中了這麽一個小兒科的計謀,最後死於昏君之手,真是可歎、可惜、可憐……
當然了,即使自毀長城,誅殺了南唐的擎天一柱,李煜也不會有愧疚之情。因為對於這個人而言:
守住南唐,保住帝位,縱情享受,服從趙匡胤的領導,聽從他的安排,這才是自己唯一的目標。
為了這個目標,一切皆可拋!
紅日已高三丈透,金爐次第添香獸,紅錦地衣隨步皺。
佳人舞點金釵溜,酒惡時拈花蕊嗅,別殿遙聞簫鼓奏。
——《浣溪沙》
通過這首詩句,我們能夠輕易地知道李煜每天的生活狀況。李煜每天都醉生夢死,但是,這位皇帝根本就不知道,“別殿”那裏,是沒有“桑間濮上之音”的,那裏隻有“喊殺震天、萬馬奔騰”的音樂。
開寶七年(974年)九月,趙匡胤終於準備動手了,他準備好了六路大軍,不日即將討伐南唐!
當然了,在出征前,趙匡胤還要解決一個難題,他需要一個討伐南唐的借口。
當然了,第二代君主李璟再不是,他還有那麽一些“譽”,等到了第三代君主李煜那裏,就隻剩下“毀”了。這個皇帝也用實際行動證明了什麽叫做“黃鼠狼下崽,一窩不如一窩”,什麽又叫做“富不過三代”,古人誠不我欺。
當然了,凡事要從兩個方麵看。要是比文學造詣、詩詞境界,那這第三代人就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了。
可惜的是,這些優美、輝煌的詩句,可以改變人們的心靈世界,卻無法改變這個醜陋的現實世界,特別是這個“自己不能統一天下,就一定會被別人統一”的世界!
對於這麽一個膚淺的道理,貌似李煜也明白。因此,為了保住自己的榮華富貴,麵對日益強大的宋朝,李煜不斷地在調整自己的身份,降低自己的級別,放棄自己的尊嚴,隻求能夠偏安一隅、苟且偷安。
李煜這種“鴕鳥哲學”的理論,主要表現在下麵四個方麵:
第一,改稱謂。
開寶四年,李煜上表,請求將“唐國主”改稱為“江南國主”,“唐國印”改成“江南國主印”。這就等於取消了自己大唐王朝正統的身份,從名義上徹底消除南唐的獨立性了。
這還不算,沒過多久,李煜又覺得“國主”這個詞語太刺眼了,因此他上書趙匡胤,以後隻需要對其指名點姓,直接稱呼他姓名就行了。
第二,改禮製。
根據古代的製度,天子登上皇位的那天,凡遇國家慶典、新帝即位、皇帝結婚、冊立皇後,都需舉行頒詔儀式。
屆時,皇帝要在城樓大殿上(明清是天安門)宣布聖旨。宣讀完畢後,將詔書放在一隻黃金裝飾的金雞嘴裏,隨後順牆而下,禮部官員在下麵跪拜迎接,最後分送各地,布告天下。
後來,這種頒發封建帝王聖旨禮儀的過程,等到了明清時期,就稱為金鳳頒詔了。
當然了,對於這種金鳳頒詔的儀式,趙匡胤是天子,他可以有;但是,李煜是一個國主,他居然也有,這怎麽行呢?
於是,趙匡胤勃然大怒,他厲聲質問這些南唐的使者,問他們要意欲何為。
殊不知,對於這個質問,南唐陸昭苻二話不說,他立刻辯解道:“這不是金雞,這是怪鳥(此非金雞乃怪鳥耳)!”
一聽這話,趙匡胤一笑了之,這件事情就算過去了。而李煜聽到了這件事情後,被嚇得不輕,他趕緊把這隻金雞收了起來,以後再也不敢使用了。
第三,勸降其他諸侯。
開寶三年(970年),在討伐南漢之前,趙匡胤突然告訴李煜:你給劉鋹寫一封信,勸他馬上投降。
一封信,幾十個字而已,這確實不是一件難事。然而,您想過沒有,如果曹操讓劉備寫勸降信給孫權,劉備會怎麽想?
寫你個大頭鬼呀!要知道,劉備跟孫權的關係,就是唇亡齒寒的道理,南漢死了,南唐也跑不了。因此,讓劉備寫信這種事情,根本就是曹操的惡搞,沒事找抽!
然而,李煜卻真的持筆書寫了,而且還寫得非常不錯,堪稱史上最牛逼勸降書。
為什麽?因為看見這封書信後,劉鋹直接就怒了。這個唯我獨尊、為所欲為長達十年多的人,他從來沒有見過這樣的文章,也從來沒有受過這樣的恥辱!
最後,憤怒至極的劉鋹撕毀了這封信,扣押了南唐的使者。他還回了李煜一封信,來表達自己此時此刻的心情。
這封回信到底寫了什麽,我們已經不得而知了。我們唯一知道的是:當看完了這封回信後,李煜這叫一個憋屈,於是他把信原封不動地送到了開封城,讓趙匡胤替自己做主,最不濟,也要讓趙匡胤分擔一部分罵名!
可見,李煜這委屈真是受大了。當然了,這也是他咎由自取,誰讓李煜豬八戒照鏡子——裏外不是人呢。
第四,誅殺忠臣良將。
這個被誅殺的人,就是南唐的擎天一柱、江南林虎子——林仁肇。
原來,開寶三年(970年),當南漢與宋朝打得不亦樂乎之際,南都守軍林仁肇突然秘奏李煜,他上表道:“如今淮南的各州的守軍,不過一千多人,而且宋朝前幾年滅亡蜀國,現在又攻打嶺南,他們要往返數千裏,早已疲憊不堪了。望陛下給我幾萬人馬,我立刻從壽州城進攻淮南,一舉奪回咱們的江北故地。”
除此之外,林仁肇還發自肺腑、耿耿忠心地說道:“陛下,您不要再猶豫了。如果您還有什麽顧慮的話,咱們可以這樣,當我起兵後,您立刻宣布我帶兵造反了。這樣的話,如果我成功了,是國家得利;如果我失敗了,您就誅殺了臣的全族,以表示對宋朝沒有二心,您看這樣行不行?”
行,還是不行?
最後,林仁肇長歎一聲,他失望地走了。為什麽?因為這個李煜患上了一種“選擇性失憶症”,他對林仁肇的這番話,根本就是左耳進、右耳出。
殊不知,這些話卻掉進了趙匡胤的耳朵裏。
得知此事後,趙匡胤清楚地知道了,像林仁肇這樣有勇有謀的將領,必將成為宋朝的心腹大患,因此必須殺之而後快!
那麽,怎麽殺掉敵國這員大將呢?
根據《續資治通鑒長編》記載:有一天,趙匡胤在召見南唐使者時,他突然對著一幅人物畫像說道:“你們可認識這個人?”
南唐使者回答道:“認識,此乃我國大將林仁肇。”
好了,上鉤了。趙匡胤繼續說道:“沒錯,他就是林仁肇。但是這個人馬上就要投降了,以此畫像為信物。”說完,趙匡胤指著遠處的一所豪宅說道,“這是朕賜給林仁肇的居所。”
得知這個勁爆的消息後,南唐使者沒有一絲一毫的猶豫,他們立刻密報了金陵;而得到這個消息後,李煜也沒有一絲一毫的猶豫,他立刻賜給了林仁肇一杯毒酒。
萬馬軍前建大功,斬堅入帳見英雄。
如何為遂平生誌,反致亡軀亂箭中?
這首詩,是感歎《楊家將演義》中被潘仁美殘忍殺害的楊七郎的。我相信,這首詩句也同樣適合這位林虎子。
一代名將、一世英雄,居然沒有馬革裹屍,反而中了這麽一個小兒科的計謀,最後死於昏君之手,真是可歎、可惜、可憐……
當然了,即使自毀長城,誅殺了南唐的擎天一柱,李煜也不會有愧疚之情。因為對於這個人而言:
守住南唐,保住帝位,縱情享受,服從趙匡胤的領導,聽從他的安排,這才是自己唯一的目標。
為了這個目標,一切皆可拋!
紅日已高三丈透,金爐次第添香獸,紅錦地衣隨步皺。
佳人舞點金釵溜,酒惡時拈花蕊嗅,別殿遙聞簫鼓奏。
——《浣溪沙》
通過這首詩句,我們能夠輕易地知道李煜每天的生活狀況。李煜每天都醉生夢死,但是,這位皇帝根本就不知道,“別殿”那裏,是沒有“桑間濮上之音”的,那裏隻有“喊殺震天、萬馬奔騰”的音樂。
開寶七年(974年)九月,趙匡胤終於準備動手了,他準備好了六路大軍,不日即將討伐南唐!
當然了,在出征前,趙匡胤還要解決一個難題,他需要一個討伐南唐的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