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2000多年的封建時代,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和榮譽非皇帝莫屬,草民百姓見之則跪,群臣官僚迎之則拜。那麽貴為九五之尊的皇帝又會跪誰呢?當然是天地和父母了,這是眾所周知的。但是你聽說過有皇帝給自己的妃子下跪的嗎?沒有吧!且聽筆者一一道來。
從公元前221年,秦始皇首次稱帝到清朝末年溥儀退位,中國開始了長達2232年的皇帝製度時期。在這一段曆史長河中出現了一位曾下跪於愛妃的皇帝,他就是南陳時期的末代皇帝陳叔寶(亦稱陳後主)。
陳後主,公元582年—公元589年在位,在位時大建宮室,生活奢侈,不理朝政,日夜與妃嬪、文臣遊宴,製作豔詞。尤其以陳後主的詩歌《玉樹後庭花》廣為流傳:“麗宇芳林對高閣,新裝豔質本傾城;映戶凝嬌乍不進,出帷含態笑相迎。妖姬臉似花含露,玉樹流光照後庭;花開花落不長久,落紅滿地歸寂中!”
陳後主在位期間,生活奢侈,不問政事,喜愛豔詞,且覓得一位國色天香的美人,她叫張麗華,據史料記載:她發長七尺,其光可鑒,臉若朝霞,膚如白雪,目似秋水,眉比遠山,顧盼之間光彩奪目,照映左右。陳後主與之相處一段時日後,深受他的喜愛,後主為了博得她的歡心,雙手遞給了她一直金釵,屈尊下跪於她,是為一跪。
張麗華得到陳後主的寵愛後,被封為貴妃,起初隻執掌內事,後來開始幹預外政,飛揚跋扈,但陳後主卻不聞不問,任其在宮中肆意妄為!加之寵幸尚書顧總、山陰人孔範等佞臣,加速了南陳的滅亡。
陳後主深居高閣,整日裏花天酒地,不聞外事。他下令建大皇寺,內造七級浮圖,由於張麗華自小就討厭和尚,因此對於陳後主建大皇寺極為不悅,陳後主極力求張妃能答應自己建大皇寺,可是張妃怎麽也不肯,後來陳後主就再次屈尊一跪,無奈的張妃也隻好答應了。結果工尚未竣,為火所焚,陳後主痛心不已。
公元588年11月,沿邊州郡將隋兵入侵的消息飛報入朝。朝廷上下卻不以為意,隻有仆射袁憲,請出兵抵禦,後主卻不聽。及隋軍深入,州郡相繼告急,後主叔寶依舊奏樂侑酒,賦詩不輟,宮中上下歌妓縱酒,賦詩如故,似乎亡國的威脅並不存在。
公元589年(禎明三年)正月,隋兵自廣陵渡過了長江。老謀深算的賀若弼用計擊潰了陳軍。結果陸陸續續的隋軍排闥而入,捉住後主、張貴妃、孔貴嬪等人,令後主手書降召,陳朝宣告覆亡,隋文帝終於統一了全國。
陳叔寶投降隋朝的16年後(604年),在洛陽城病死,終年52歲,追贈大將軍、長城縣公,諡曰煬。
綜上所述:陳後主在位的七年間不問朝政,整日花天酒地,嬉戲遊樂,完全就是一個昏君,但是就這樣一位昏君卻有著鮮為人知的另一麵:曾先後兩次下跪於愛妃,真是天下之大,無奇不有!這在中國曆史上也是難得的一則新聞。
從公元前221年,秦始皇首次稱帝到清朝末年溥儀退位,中國開始了長達2232年的皇帝製度時期。在這一段曆史長河中出現了一位曾下跪於愛妃的皇帝,他就是南陳時期的末代皇帝陳叔寶(亦稱陳後主)。
陳後主,公元582年—公元589年在位,在位時大建宮室,生活奢侈,不理朝政,日夜與妃嬪、文臣遊宴,製作豔詞。尤其以陳後主的詩歌《玉樹後庭花》廣為流傳:“麗宇芳林對高閣,新裝豔質本傾城;映戶凝嬌乍不進,出帷含態笑相迎。妖姬臉似花含露,玉樹流光照後庭;花開花落不長久,落紅滿地歸寂中!”
陳後主在位期間,生活奢侈,不問政事,喜愛豔詞,且覓得一位國色天香的美人,她叫張麗華,據史料記載:她發長七尺,其光可鑒,臉若朝霞,膚如白雪,目似秋水,眉比遠山,顧盼之間光彩奪目,照映左右。陳後主與之相處一段時日後,深受他的喜愛,後主為了博得她的歡心,雙手遞給了她一直金釵,屈尊下跪於她,是為一跪。
張麗華得到陳後主的寵愛後,被封為貴妃,起初隻執掌內事,後來開始幹預外政,飛揚跋扈,但陳後主卻不聞不問,任其在宮中肆意妄為!加之寵幸尚書顧總、山陰人孔範等佞臣,加速了南陳的滅亡。
陳後主深居高閣,整日裏花天酒地,不聞外事。他下令建大皇寺,內造七級浮圖,由於張麗華自小就討厭和尚,因此對於陳後主建大皇寺極為不悅,陳後主極力求張妃能答應自己建大皇寺,可是張妃怎麽也不肯,後來陳後主就再次屈尊一跪,無奈的張妃也隻好答應了。結果工尚未竣,為火所焚,陳後主痛心不已。
公元588年11月,沿邊州郡將隋兵入侵的消息飛報入朝。朝廷上下卻不以為意,隻有仆射袁憲,請出兵抵禦,後主卻不聽。及隋軍深入,州郡相繼告急,後主叔寶依舊奏樂侑酒,賦詩不輟,宮中上下歌妓縱酒,賦詩如故,似乎亡國的威脅並不存在。
公元589年(禎明三年)正月,隋兵自廣陵渡過了長江。老謀深算的賀若弼用計擊潰了陳軍。結果陸陸續續的隋軍排闥而入,捉住後主、張貴妃、孔貴嬪等人,令後主手書降召,陳朝宣告覆亡,隋文帝終於統一了全國。
陳叔寶投降隋朝的16年後(604年),在洛陽城病死,終年52歲,追贈大將軍、長城縣公,諡曰煬。
綜上所述:陳後主在位的七年間不問朝政,整日花天酒地,嬉戲遊樂,完全就是一個昏君,但是就這樣一位昏君卻有著鮮為人知的另一麵:曾先後兩次下跪於愛妃,真是天下之大,無奇不有!這在中國曆史上也是難得的一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