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軍千裏挺進貴州,孫可望完全沒有思想準備,猶如挨了當頭一棒,一下被打懵了。
前些日子楚軍千裏反攻,譚嘯、周國棟等人率大軍攻入廣西,然後在柳州府境內悄悄進入九萬大山,劉芳亮、黨守素和賀珍雖然盡量掩護,但是幾萬大軍突然消失,還是留下了種種的蛛絲馬跡,柳州府的西軍很快確定,有一支數量龐大的西軍不知去向,層層上報到孫可望處,孫可望對其非常重視。
幾萬大軍不會憑空消失,這支楚軍的行蹤如此詭異,肯定有重大的陰謀,孫可望對著地圖反複推算,這支楚軍很可能去偷襲桂林,攻打全州,以截斷靈渠糧道,或者去攻打象州,夾擊兩廣邊界的西軍,又或者準備渡過融江,從側後包抄柳州等等,他把各種可能性都想到了,唯獨對柳州府北麵的貴州視而不見。
無他,九萬大山就像一堵高牆,擋在貴州和廣西之間。
中國的省份基本都是按照地勢劃分的,省界往往是崇山峻嶺或者大江大河,如果把每個省比作一間房子,省界的大山大河就是房子之間的牆壁,大隊人馬想要從一個省去另一個省,必須走省界上固定的幾個關口,就像牆上開了幾個門,比如河南和湖北之間就有兩個門,一個是信陽的義陽三關,另一個是襄陽-新野-南陽這一條路。
西南數省開發較晚,人口稀少,自古以來,貴州和廣西之間隻有一個比較大的門,就是走普安、百色的“夜郎古道”,柳州府雖然和貴州的黎平府接壤,但是廣西一側有九萬大山,貴州一側有連綿不絕的苗嶺,隻有一條小路通往桂林,從柳州這邊無法通行大軍。
接到五開衛、銅鼓衛和湳洞司失守的消息,孫可望才知道有一支楚軍竄入貴州,但是一開始並沒有把他們當成楚軍的主力,這就像三國時期諸葛亮北伐,魏延提出走子午穀偷襲長安,派出幾千人馬走小路,出奇兵,並非沒有成功的機會,但是幾萬大軍不可能都走小路,否則的話,沿途的道路條件和糧食補給都會出大問題。
天塹,不會自己變成通途。
無論秦漢唐宋,西南都是偏遠的蠻荒之地,層層疊疊的崇山峻嶺更是人跡罕見,山裏到處是毒蟲猛獸,還有令人談之色變的瘴氣,光聽九萬大山這個名字,就覺得神秘而危險,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那裏是人類無法涉足的禁區,幾萬大軍翻過九萬大山進入貴州?這種想法太過荒唐,如果楚軍試圖這麽做,恐怕還沒走出大山,自己就餓死累死了……
孫可望的這種想法,還是受限於自古以來的思維定式。
他沒有想到的是,今時已不比往日,往日的天塹,如今已經可以通行。
千百年來北方戰亂不斷,在每一次改朝換代的亂世中,都有大批的漢人南下,躲避戰亂,同時也推動苗侗黎水等少數民族不斷南下,並且進入山區定居,到了明朝末年,西南數省的人口已經相當稠密,以前被視為無人區的九萬大山,有很多土人聚居的村寨,村寨之間出現了道路,道路兩旁是大片的農田,昔日裏刀耕火種的土人,從漢人那裏學會了種植水稻,可以為路過的大軍提供足夠的糧食,哪怕他們自己未必心甘情願的拿出來。
至於毒蟲猛獸和瘴氣這些東西,在山區裏定居的人口達到一定規模後,隨著焚林砍樹,開荒造田等人類活動,已經退縮到大山深處,不再構成威脅。
山裏的道路的確崎嶇難行,但是和漢唐時期相比,已經有了極大的改善,九萬大山位於廣西、湖南和貴州的交界處,早先就是隆武朝廷的地盤,楚軍對這裏的道路情況非常熟悉,又經過幾個月的精心準備,進行了必要的輕裝簡行,翻山越嶺便如履平地,如果不是譚嘯堅持,覃加農也許真能把大炮帶到貴州去。
總而言之,楚軍準備充分,在全軍輕裝的情況下,很輕鬆的翻過了被孫可望視為天塹的九萬大山,途中掉隊和非戰鬥減員的數量比預想中少得多,部隊的戰鬥力基本保持完好,所以才能在進入貴州後,立刻展開一連串的攻勢,幾乎不給對方反應時間。
楚軍連克鎮遠、凱裏和都勻,更多關於西征軍的情報送到長沙,孫可望這才意識到,這支西征軍就是在柳州失蹤的那支楚軍。
超過五萬人的大軍啊,他們是怎麽翻過九萬大山的?孫可望不了解具體的情況,所以想破腦袋也想不通。
想不通就不想了,事已至此,孫可望顧不上深究其中的原因,楚軍接連攻占施秉、鎮遠、凱裏、都勻這一係列的州縣司衛之後,貴州的形勢迅速惡化,而且對全局影響巨大,已經到了關乎西軍生死存亡的嚴峻地步。
早在唐宋時期,清水江就是雲貴兩省向外輸送木材的重要商道,現在則是西軍一條非常重要的補給線,楚軍占領都勻、凱裏、施秉等沿岸一係列州縣,就控製了貴州境內這一段的清水江水路,不僅掐斷了西軍的補給線,自身的機動能力也大大增強,在苗嶺兩側來回自如,幾乎不受貴州山地的影響。
鎮遠、凱裏和都勻的失守,意味著黔東南已經落入楚軍手中,這幾座州縣中,又以都勻最為重要。
都勻位於貴州中部,堪稱水路要衝,南北中樞,除了清水江水路,都勻還是貴州最重要的兩條陸路官道的交匯處,這兩條官道都是可以行車跑馬的大路,一條是連接湖南和雲南的“入滇東路”,一條是連接四川、貴州和廣西的“夜郎古道”,楚軍占領都勻,就可以通過陸路向貴州西部繼續進軍,甚至北上四川,南下廣西,西進雲南……
一子落下,滿盤皆活。
楚軍千裏挺進貴州,三拳兩腳打開了局麵,首先就對湖廣的西軍主力構成直接的威脅,他們不僅掐斷了清水江的補給線,還可以隨時回兵攻入湖南,對長沙、衡陽一帶形成兩麵夾擊,如果再被楚軍攻占省城貴陽,通過貴州的幾條補給線或者被切斷,或者運輸能力大受影響,比如靈渠這條補給線,還可以繞過貴陽從廣西境內穿過,可是這樣一來,就要多繞上千裏的陸路,路上的消耗將大幅增加。
長江倒是一條黃金水道,可惜西軍沒有水師,無法利用長江從四川運糧,李定國的部隊之所以進展緩慢,就是因為隻憑人背肩抗來運送軍糧,湖北方麵陸路的補給線已經撐到了極限。
除此之外,貴州在西南幾省中恰好處於中樞位置,楚軍占領這裏,西軍的地盤就被割裂成各自為戰的幾塊,西軍三萬匯聚湖廣,雲南、四川和廣西這幾個省兵力都很空虛,受到西征軍的嚴重威脅,誰也猜不到譚嘯和周國棟下一步準備去哪裏,又似乎哪裏都去得,他們可以隨心所欲的進攻任何地方,無論雲南、四川還是廣西,都會給西軍造成無法彌補的重大損失。
“可惜我軍在長江上沒有水師,否則的話,也不會如此被動。”
孫可望喃喃自語:“我以前以為汪克凡用兵一味劍走偏鋒,工於小巧卻疏於大勢,如今看來卻是小覷了他。他以數萬人馬千裏挺進貴州,立刻逆轉大勢,想前人之不敢想,為前人之不可為,氣魄膽識皆為人中豪傑。”
自家人知自家事,雖然在外人看來,孫可望才是西軍的最高統帥,遠比李定國、劉文秀更為耀眼,但是孫可望還是有自知之明的,單論軍事才能,他比李定國差了不止一個檔次,甚至比劉文秀也略有不如,所以對李定國常有疑嫉之心,害怕他的威望太高,威脅自己的地位。
唯一值得自傲的是,孫可望自認在戰略眼光方麵強過李定國和劉文秀,換句話說,他是胸懷全局的帥才,李定國和劉文秀隻是將才,可是楚軍千裏挺進貴州,一下就奪回了戰略上的主動權,這讓孫可望備受打擊,鬱悶之極。
鬧了半天,汪克凡才是真正的戰略家,不出手則以,一出手就直奔孫可望的腰眼,孫可望這個二流的戰略家卻毫無防備,被西征軍拿下半個貴州才回過味來,可見兩人之間的差距不是一點半點。
“為今之計,隻能暫停湖廣攻勢,分兵回援貴州,先行剿滅譚嘯、周國棟、袁宗第和劉體純,否則的話,我軍就如芒刺在背,動彈不得。”孫可望和左右心腹商量道:“我有意調蜀王回師貴州,諸位以為如何?”
被楚軍鬧這一通,西軍的後勤補給已經出了大問題,按照最樂觀的估計,在明年夏收之前,湖廣前線肯定無法再發起大規模的攻勢,孫可望打算利用這個時間差,先消滅楚軍的西征軍,恢複後方的穩定。
雖然無力進攻,但是吃到嘴裏的肉也不能吐出來,孫可望權衡利弊,覺得現在的局勢雖然危險,但也沒到全線撤退的時候,長沙和衡**有重要的政治意義和戰略意義,更不能輕易放棄,他最後做出決定,自己留守長沙,派蜀王劉文秀回援貴州。
天才一秒記住本站地址:.。手機版閱讀網址:m.
前些日子楚軍千裏反攻,譚嘯、周國棟等人率大軍攻入廣西,然後在柳州府境內悄悄進入九萬大山,劉芳亮、黨守素和賀珍雖然盡量掩護,但是幾萬大軍突然消失,還是留下了種種的蛛絲馬跡,柳州府的西軍很快確定,有一支數量龐大的西軍不知去向,層層上報到孫可望處,孫可望對其非常重視。
幾萬大軍不會憑空消失,這支楚軍的行蹤如此詭異,肯定有重大的陰謀,孫可望對著地圖反複推算,這支楚軍很可能去偷襲桂林,攻打全州,以截斷靈渠糧道,或者去攻打象州,夾擊兩廣邊界的西軍,又或者準備渡過融江,從側後包抄柳州等等,他把各種可能性都想到了,唯獨對柳州府北麵的貴州視而不見。
無他,九萬大山就像一堵高牆,擋在貴州和廣西之間。
中國的省份基本都是按照地勢劃分的,省界往往是崇山峻嶺或者大江大河,如果把每個省比作一間房子,省界的大山大河就是房子之間的牆壁,大隊人馬想要從一個省去另一個省,必須走省界上固定的幾個關口,就像牆上開了幾個門,比如河南和湖北之間就有兩個門,一個是信陽的義陽三關,另一個是襄陽-新野-南陽這一條路。
西南數省開發較晚,人口稀少,自古以來,貴州和廣西之間隻有一個比較大的門,就是走普安、百色的“夜郎古道”,柳州府雖然和貴州的黎平府接壤,但是廣西一側有九萬大山,貴州一側有連綿不絕的苗嶺,隻有一條小路通往桂林,從柳州這邊無法通行大軍。
接到五開衛、銅鼓衛和湳洞司失守的消息,孫可望才知道有一支楚軍竄入貴州,但是一開始並沒有把他們當成楚軍的主力,這就像三國時期諸葛亮北伐,魏延提出走子午穀偷襲長安,派出幾千人馬走小路,出奇兵,並非沒有成功的機會,但是幾萬大軍不可能都走小路,否則的話,沿途的道路條件和糧食補給都會出大問題。
天塹,不會自己變成通途。
無論秦漢唐宋,西南都是偏遠的蠻荒之地,層層疊疊的崇山峻嶺更是人跡罕見,山裏到處是毒蟲猛獸,還有令人談之色變的瘴氣,光聽九萬大山這個名字,就覺得神秘而危險,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那裏是人類無法涉足的禁區,幾萬大軍翻過九萬大山進入貴州?這種想法太過荒唐,如果楚軍試圖這麽做,恐怕還沒走出大山,自己就餓死累死了……
孫可望的這種想法,還是受限於自古以來的思維定式。
他沒有想到的是,今時已不比往日,往日的天塹,如今已經可以通行。
千百年來北方戰亂不斷,在每一次改朝換代的亂世中,都有大批的漢人南下,躲避戰亂,同時也推動苗侗黎水等少數民族不斷南下,並且進入山區定居,到了明朝末年,西南數省的人口已經相當稠密,以前被視為無人區的九萬大山,有很多土人聚居的村寨,村寨之間出現了道路,道路兩旁是大片的農田,昔日裏刀耕火種的土人,從漢人那裏學會了種植水稻,可以為路過的大軍提供足夠的糧食,哪怕他們自己未必心甘情願的拿出來。
至於毒蟲猛獸和瘴氣這些東西,在山區裏定居的人口達到一定規模後,隨著焚林砍樹,開荒造田等人類活動,已經退縮到大山深處,不再構成威脅。
山裏的道路的確崎嶇難行,但是和漢唐時期相比,已經有了極大的改善,九萬大山位於廣西、湖南和貴州的交界處,早先就是隆武朝廷的地盤,楚軍對這裏的道路情況非常熟悉,又經過幾個月的精心準備,進行了必要的輕裝簡行,翻山越嶺便如履平地,如果不是譚嘯堅持,覃加農也許真能把大炮帶到貴州去。
總而言之,楚軍準備充分,在全軍輕裝的情況下,很輕鬆的翻過了被孫可望視為天塹的九萬大山,途中掉隊和非戰鬥減員的數量比預想中少得多,部隊的戰鬥力基本保持完好,所以才能在進入貴州後,立刻展開一連串的攻勢,幾乎不給對方反應時間。
楚軍連克鎮遠、凱裏和都勻,更多關於西征軍的情報送到長沙,孫可望這才意識到,這支西征軍就是在柳州失蹤的那支楚軍。
超過五萬人的大軍啊,他們是怎麽翻過九萬大山的?孫可望不了解具體的情況,所以想破腦袋也想不通。
想不通就不想了,事已至此,孫可望顧不上深究其中的原因,楚軍接連攻占施秉、鎮遠、凱裏、都勻這一係列的州縣司衛之後,貴州的形勢迅速惡化,而且對全局影響巨大,已經到了關乎西軍生死存亡的嚴峻地步。
早在唐宋時期,清水江就是雲貴兩省向外輸送木材的重要商道,現在則是西軍一條非常重要的補給線,楚軍占領都勻、凱裏、施秉等沿岸一係列州縣,就控製了貴州境內這一段的清水江水路,不僅掐斷了西軍的補給線,自身的機動能力也大大增強,在苗嶺兩側來回自如,幾乎不受貴州山地的影響。
鎮遠、凱裏和都勻的失守,意味著黔東南已經落入楚軍手中,這幾座州縣中,又以都勻最為重要。
都勻位於貴州中部,堪稱水路要衝,南北中樞,除了清水江水路,都勻還是貴州最重要的兩條陸路官道的交匯處,這兩條官道都是可以行車跑馬的大路,一條是連接湖南和雲南的“入滇東路”,一條是連接四川、貴州和廣西的“夜郎古道”,楚軍占領都勻,就可以通過陸路向貴州西部繼續進軍,甚至北上四川,南下廣西,西進雲南……
一子落下,滿盤皆活。
楚軍千裏挺進貴州,三拳兩腳打開了局麵,首先就對湖廣的西軍主力構成直接的威脅,他們不僅掐斷了清水江的補給線,還可以隨時回兵攻入湖南,對長沙、衡陽一帶形成兩麵夾擊,如果再被楚軍攻占省城貴陽,通過貴州的幾條補給線或者被切斷,或者運輸能力大受影響,比如靈渠這條補給線,還可以繞過貴陽從廣西境內穿過,可是這樣一來,就要多繞上千裏的陸路,路上的消耗將大幅增加。
長江倒是一條黃金水道,可惜西軍沒有水師,無法利用長江從四川運糧,李定國的部隊之所以進展緩慢,就是因為隻憑人背肩抗來運送軍糧,湖北方麵陸路的補給線已經撐到了極限。
除此之外,貴州在西南幾省中恰好處於中樞位置,楚軍占領這裏,西軍的地盤就被割裂成各自為戰的幾塊,西軍三萬匯聚湖廣,雲南、四川和廣西這幾個省兵力都很空虛,受到西征軍的嚴重威脅,誰也猜不到譚嘯和周國棟下一步準備去哪裏,又似乎哪裏都去得,他們可以隨心所欲的進攻任何地方,無論雲南、四川還是廣西,都會給西軍造成無法彌補的重大損失。
“可惜我軍在長江上沒有水師,否則的話,也不會如此被動。”
孫可望喃喃自語:“我以前以為汪克凡用兵一味劍走偏鋒,工於小巧卻疏於大勢,如今看來卻是小覷了他。他以數萬人馬千裏挺進貴州,立刻逆轉大勢,想前人之不敢想,為前人之不可為,氣魄膽識皆為人中豪傑。”
自家人知自家事,雖然在外人看來,孫可望才是西軍的最高統帥,遠比李定國、劉文秀更為耀眼,但是孫可望還是有自知之明的,單論軍事才能,他比李定國差了不止一個檔次,甚至比劉文秀也略有不如,所以對李定國常有疑嫉之心,害怕他的威望太高,威脅自己的地位。
唯一值得自傲的是,孫可望自認在戰略眼光方麵強過李定國和劉文秀,換句話說,他是胸懷全局的帥才,李定國和劉文秀隻是將才,可是楚軍千裏挺進貴州,一下就奪回了戰略上的主動權,這讓孫可望備受打擊,鬱悶之極。
鬧了半天,汪克凡才是真正的戰略家,不出手則以,一出手就直奔孫可望的腰眼,孫可望這個二流的戰略家卻毫無防備,被西征軍拿下半個貴州才回過味來,可見兩人之間的差距不是一點半點。
“為今之計,隻能暫停湖廣攻勢,分兵回援貴州,先行剿滅譚嘯、周國棟、袁宗第和劉體純,否則的話,我軍就如芒刺在背,動彈不得。”孫可望和左右心腹商量道:“我有意調蜀王回師貴州,諸位以為如何?”
被楚軍鬧這一通,西軍的後勤補給已經出了大問題,按照最樂觀的估計,在明年夏收之前,湖廣前線肯定無法再發起大規模的攻勢,孫可望打算利用這個時間差,先消滅楚軍的西征軍,恢複後方的穩定。
雖然無力進攻,但是吃到嘴裏的肉也不能吐出來,孫可望權衡利弊,覺得現在的局勢雖然危險,但也沒到全線撤退的時候,長沙和衡**有重要的政治意義和戰略意義,更不能輕易放棄,他最後做出決定,自己留守長沙,派蜀王劉文秀回援貴州。
天才一秒記住本站地址:.。手機版閱讀網址: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