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隆武朝廷裏,湯來賀的地位非常特殊,不但已經內定入閣,而且還被看做最有可能接替何吾騶的下一任內閣首輔人選。棉花糖小說網..tw</a>


    隆武帝能夠坐上皇帝寶座,是一個非常偶然的意外事件。當年多鐸率清軍南下,弘光帝被俘,繼任監國的潞王朱常淓又向清軍投降,東林黨為了保住自己的政治地位,才和軍閥鄭芝龍聯手擁立朱聿鍵為帝。按照封建倫常來說,根本輪不到出身於朱元璋庶子一脈的唐王朱聿鍵來當這個皇帝(庶子的地位很低的),這也為後來的“唐魯之爭”、“唐桂之爭”埋下禍根。


    隆武帝那時候就是一個很普通的親王,從北方一路逃難而來,沒有任何思想準備當皇帝,剛上台的時候就是一個傀儡,不會當皇帝,也沒有自己的班底,隻能重用黃道周等東林黨文臣,以及鄭氏集團的軍閥武將。但是他不甘心隻當個傀儡皇帝,上台後就挑選在野的前朝老臣,一口氣任命了二十幾個內閣大學士,以對抗一家獨大的東林黨,內閣人數之多,創下了大明曆朝曆代的記錄,何吾騶、郭維經和傅冠等人都是這樣進入權力中樞的。


    一開始的時候,這一招的確成功了。


    隨著隆武朝廷的政治中心不斷南移,以何吾騶為首的“南黨”迅速崛起,東林黨魁黃道周殉國後,呂大器等人又挑不起這副重擔,加上代表軍閥勢力的楚勳集團。隆武朝廷的政治格局形成了三足鼎立,互相製約,互相平衡。隆武帝的皇權逐步加強。


    但這還不夠。


    無論何吾騶還是傅冠,乃至於郭維經、文安之、陳子壯等人,都是地位很高的前朝舊臣,資曆一個比一個老,名氣一個比一個大,隆武帝用著還是不順手。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自己親自提拔起來的新人總比這些老家夥好用。他一直在大力培養自己的親信班底,“帝黨”隨之異軍突起。成為隆武朝各個派係中的後起之秀。


    在帝黨中,內廷太監和錦衣衛都上不得席麵,隻有湯來賀被隆武帝寄予厚望。[看本書最新章節請到熱門小說網]


    首先湯來賀的能力很強。他不但能文能武(崇禎朝他和農民軍打過仗),而且是個會搞經濟工作的實幹派。隆武朝廷剛剛成立的時候,時任廣東布政使的湯來賀就送去十萬兩銀子救急,從而進入隆武帝的視野。


    其次湯來賀的人品也不錯。廉潔奉公什麽的都不說了,關鍵湯來賀為人公正,一向顧全大局,盡量遠離黨爭,政治主張也比較務實,和那些隻會空談的文官形成鮮明對比。(曆史上隆武帝殉國後,唐王朱聿鐭在廣東繼任紹武帝。和廣西的永曆帝打內戰,湯來賀沒有趁機搞什麽政治投機,而是一直在中間勸架。在喜歡窩裏鬥的明朝官員中非常罕見。)


    最後一點,湯來賀屬於少壯派官員,今年隻有四十出頭,是被隆武帝親手提拔起來的,忠誠度沒有問題。讓他在內閣裏曆練幾年,然後接替何吾騶出任首輔。隆武帝甚至已經想好,如果幾年後自己的健康狀況出現問題。就要托孤於湯來賀。


    讓湯來賀擔任東征監軍,也是看中他顧全大局的特點。按照隆武帝最初的打算,汪克凡帶著楚軍去襲擾江南,湯來賀負責攻略福建,一個是打擊敵人,一個是收複失地,兩者都是必須打贏的仗,不能厚此薄彼,必須要由湯來賀這樣顧全大局的人在中間協調明軍各部……當然了,最後還是朝廷這邊落到實惠。


    現在隆武帝突然改變戰略,向南京方麵傾斜,湯來賀難免有幾分別扭。他雖然不會違背隆武帝的命令,心裏卻認為楚軍必敗無疑,還不如上來就打個敗仗,就此撤回江西,這樣他就有了說服隆武帝的理由,再把戰略重心轉到福建。亡羊補牢,為時未晚,現在調整戰略還來得及,隻要明軍守住仙霞關,濟爾哈朗就無法進入福建支援佟養甲。


    當然了,他並不希望楚軍全軍覆沒,隻是希望汪克凡摔個不大不小的跟頭,以後變得更清醒,更馴服,更便於被朝廷控製,而不是像現在這樣桀驁不馴,甚至對朝廷已經形成反製。湯來賀非常感激隆武帝這兩年來的提拔和信任,有一種“士為知己者死”的想法,但在他的內心深處,隆武帝終歸不是崇禎帝那樣完全不需要考慮就會向他效忠的真龍天子,湯來賀更多時候,是站在大明朝廷的角度來考慮問題,對汪克凡這樣的軍閥容忍度較高。


    “千軍易得,一將難求啊!”


    湯來賀的心情非常複雜。從理智上來說,他也知道現在的形勢仍然是清強明弱,希望友軍打敗仗這種想法要不得,哪怕汪克凡和濟爾哈朗打成兩敗俱傷,隆武朝廷也不會漁翁得利,多爾袞才是笑到最後的人。但是楚軍發展太快,對隆武朝廷已經形成尾大不掉的麻煩,同樣是一個必須正視的問題,為了對抗強大的滿清,湯來賀可以容忍汪克凡暫時的擁兵自重,卻擔心這樣發展下去,汪克凡早晚有一天會威脅到朱家江山的統治。


    至於打敗濟爾哈朗,那明顯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濟爾哈朗六萬大軍抱成一團,楚軍卻隻有四萬餘人,清軍的兵力更多,戰鬥力更強,雙方的實力明顯差了一大截。對於這種總兵力超過十萬人的大型會戰,實力是決定勝負的唯一因素,哪怕汪克凡把三十六計玩出花來,濟爾哈朗卻隻用碾子戰術這種笨辦法一點點推進,楚軍肯定擋不住他們,如果汪克凡不惜代價硬碰硬的強行阻擊,楚軍必然損失慘重,甚至全軍覆沒。


    一方麵,湯來賀希望楚軍打個敗仗,另一方麵他又擔心楚軍敗的太慘,南明再也沒有可戰之兵,最好的結果就是楚軍不敢正麵和濟爾哈朗對抗,放清軍進入延陵鎮,救出朱馬喇和穆裏瑪,然後被迫撤回江西。如果跑得足夠快的話,楚軍不會有太大的損失,到了那個時候,湯來賀就準備上本參劾汪克凡,壓一壓他的囂張氣焰,讓楚軍和楚勳以後都老實一些。


    在這種患得患失的糾結中,湯來賀跟隨唐王一行進入秣陵關。


    秣陵關的守將是平江營的席寶田,他對唐王使節團熱情接待,卻堅決不允許他們繼續深入寧鎮山區,隻放焦璉的五千陽朔兵通過。


    “汪軍門早有明示,我軍正在和清軍激戰,唐王殿下不可深入險境,就和諸位朝廷上官在秣陵關暫且休息,待前線戰事告一段落後,汪軍門自然會來拜見殿下。”


    楚軍的主力都集中在寧鎮山區,從安慶走廊到寧鎮山區這一線,重兵把守的秣陵關是最安全的地方,而且可進可退,必要的時候可以調頭跑回江西,讓唐王朱聿鐭呆在這裏最合適。


    朱聿鐭很不滿,指著席寶田的鼻子罵了一頓,席寶田卻軟硬不吃,朱聿鐭和馬吉祥最後隻好乖乖留在秣陵關。


    湯來賀不是使節團的人,又是東征監軍的身份,席寶田就沒有攔他,跟隨焦璉一起趕赴前線。


    “南鬥先生(湯來賀號南鬥),你此番前去,一定要替孤王親赴沙場,看看前線戰事到底進展如何。聽說虜王濟爾哈朗老奸巨猾,孤王怕汪克凡不是他的對手。”


    朱聿鐭現在是個閑散王爺,也沒有太深的心思,隻盼著楚軍打了大大的勝仗,最好把濟爾哈朗一舉消滅,收複整個江南。但是他也聽說清軍來勢凶猛,楚軍恐怕難以匹敵,所以非常擔心。


    比他更擔心的是馬吉祥,被席寶田擋在秣陵關,馬吉祥恨的咬牙切齒,但在楚軍的一畝三分地裏,他也沒法調動緹騎把這個討厭的家夥抓進詔獄。隻好和朱聿鐭一樣,對湯來賀和焦璉再三囑咐,一定要把前線的最新戰況盡快送到秣陵關。


    看到他們如此緊張,對打贏這一仗還抱有幻想,湯來賀隻能暗自搖頭,最後實在不忍心看下去了,臨走的時候私下找到他們兩個,對當前戰局進行了一番分析,點醒他們要做好戰敗的思想準備。這樣做雖然很殘酷,但總比抱著不切實際的幻想,最後挨上當頭一棒要強得多,畢竟做好戰敗的準備後,撤退的時候就不至於手忙腳亂。


    當天下午,湯來賀和焦璉所部離開秣陵關,進入寧鎮山區,隨著距離前線越來越近,戰爭的氣氛越發濃厚,作為東征南路軍的統帥,湯來賀很快把其他問題都甩到腦後,換上純粹的軍事眼光觀察戰場形勢。


    接近前線之前,他突然閃過一個念頭,東征分為南北兩路是一個戰略性的錯誤,如果汪克凡不在寧鎮山區和濟爾哈朗決戰,而是和他一起攻打福建,在更為險要的仙霞古道阻擊濟爾哈朗,這一仗取勝的可能就大得多。


    緊接著,他聽到了前線傳來的隆隆炮聲……(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殘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半渡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半渡並收藏殘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