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鹹寧告急,武昌府的勒克德渾立刻派出了五千援兵。
楚軍離開鹹寧前後,派出少量部隊故布疑陣,騎兵在武昌府通往鹹寧的道路上往來巡視,步兵大張旗鼓,挖溝立寨,做出阻擊設伏的假象,直到楚軍主力進入興國州地界,他們才悄然撤退。
這種疑兵之計雖然很簡單,卻勝在虛虛實實,難以判斷,就像一道模棱兩可的選擇題,永遠沒有固定的答案。
清軍援兵不知道明軍的戰略意圖,就不得不慎重對待這些疑兵,很快他們收到了鹹寧陷落的消息,就變得更加謹慎,有意壓住行軍的速度,以免踏入明軍的圈套。
直到楚軍撤離後的第三天,清軍才終於姍姍來遲,收複了鹹寧,此時楚軍已經走遠,清軍援兵的兵力有限,無力發起追擊。
孔有德收到消息後,特意從前線趕回武昌府,和勒克德渾、耿仲明等人一起來到鹹寧。
按道理說,一座小縣城的得失並不足以讓三軍將帥往來奔波,但是清軍的後勤補給都要從長江下遊運來,鹹寧離武昌府太近,明軍既然占領了這裏,就威脅到了長江水道,更何況鹹寧之戰損失慘重,五百名阿禮哈超哈兵全軍覆沒,他和勒克德渾難咎其責,都需要對清廷有個交待。
此時明軍已經離開數日,但惡戰後的痕跡仍然處處可見,令孔有德等清軍將領觸目心驚,南門一帶的城牆被扒倒,隻剩下城樓和幾截斷垣殘壁。上麵依然殘留著血跡和彈痕,破損的城門還在門洞上晃晃悠悠地掛著,護城河裏的河水顏色渾濁,清軍正在打撈河裏的屍體。
城樓頂端被大炮炸塌,尤其讓孔有德和耿仲明感到震驚,他們都是使用火炮的大行家,深知五斤以上的炮子才有這樣的威力。但是,能打五斤炮子的大炮都重達幾千斤,明軍在短短幾天內是怎麽運到鹹寧城下的?
天佑兵和天助兵就有幾十門重達三千斤以上的重炮,為了把它們運到前線,需要專門修路搭橋。所以湖廣會戰才會一拖再拖,而明軍的重炮竟然說走就走,說打就打,讓孔有德和耿仲明疑惑不解,又心癢難耐。
可惜城裏的清軍要麽戰死,要麽當了俘虜。都被明軍帶到興國州去了,竟然找不到一個直接的目擊者,無法了解當時戰場上的情況。孔有德和耿仲明隻好親自出城查看,雖然那處炮兵陣地已經被破壞,還是被他們看出了一些蛛絲馬跡。
“明軍有十幾尊紅衣大炮,其中隻有一尊炮厲害。能打五斤重的炮子。”耿仲明的判斷八九不離十。
六磅炮是一個粗略的統稱,一磅大約等於九兩,炮彈重量在五斤多到六斤多之間,並沒有嚴格的規定,而隨著炮彈重量的增加,大炮的威力呈幾何式增長,比如六磅炮的炮彈是三磅炮的一倍。威力卻是三磅炮的好幾倍。
“懷順王好眼光,不過這尊大炮的確不簡單!”
孔有德在觀察陣地後麵的車轍印,看了十多分鍾後終於做出判斷,這門六磅炮應該配有專用的炮車,以增強機動能力。但是,他還是覺得有些奇怪,從陣地後麵的道路條件來看,這門大炮的重量肯定不是太重,否則會把路壓壞,運不上來。
“這應該是一尊銅炮。”孔有德的表情很嚴肅。
威力大,重量輕,隻有銅質的紅衣大炮才滿足這樣的條件,這本來是天佑軍的不傳之秘,不知道明軍怎麽掌握了這種技術。
在弗朗機人的指導下,滿清製造了一批銅質的神威大將軍炮,重達三千八百斤,可以打十斤重的炮子(類似於十二磅炮),每次開炮要用五斤火藥,是天佑兵攻城拔寨的利器,在攻打史可法把守的揚州時立下了大功,把揚州城牆直接轟塌,湖廣的明軍竟然也有了這種大炮,對清軍來說絕不是一個好消息。
炮兵陣地前有一些殘留的鐵砂和鉛子,混在一灘灘已經變成黑色的血漬中間,不難想象阿禮哈超哈兵遭到炮擊時的慘烈,從鹹寧之戰來看,明軍的大炮雖然射程不算太遠,但在一裏左右威力驚人,射擊精度也很高,而且還能使用霰彈,輕便靈活,比神威大將軍炮都更加實用。
“恭順王不必擔心,明軍應該隻有這一尊重炮。”耿仲明安慰孔有德,大炮製作不易,費時費工又費錢,明軍應該隻有一門六磅炮。
“哎,既然有第一尊,第二尊大炮就用不了多長時間,湖廣會戰不好打呀!”孔有德也出現了誤判,以為這門六磅炮是南明製造的,而製造這種重炮是國力的體現,南明既然還能製造重炮,就說明尚有餘力和清軍抗衡……
他們兩個在炮兵陣地上來回查看,勒克德渾一個人走到旁邊,對著城邊的一出空地默默發呆。這裏是阿禮哈超哈兵的“火葬場”,鹹寧之戰中五百八旗兵全軍覆沒,屍體都在這裏焚化,清軍援兵趕到之後,把沒有燒盡的骨殖骨灰都收了起來,還在這裏豎起索倫杆為死在異鄉的八旗兵祭奠招魂。
勒克德渾眉頭緊皺。
他對楚軍使用的大炮雖然很關注,但更擔憂這支部隊的作戰方式,以及麵對八旗勁旅毫無畏懼的戰鬥意誌,勒克德渾到湖廣一年多來,和汪克凡兩次交手都吃了大虧,已經把他當成了南明最難對付的將領之一。
更可怕的是汪克凡的擴張速度,他手下的軍隊像吹氣一樣不斷膨脹,還能一直保持戰鬥力。
在順治二年的時候,汪克凡手下隻有兩千來人,勒克德渾剛進湖廣的時候,根本沒把他放在眼裏,順治三年汪克凡離開湖廣,部下就有七八千人的規模,其中還有兩千騎兵,而到了順治四年的年初,在這次鹹寧之戰就動用了將近三萬人的兵力。
當然,這三萬人裏麵不一定都是汪克凡的嫡係部隊,但他身為提督操江,其他各部明軍都受他節製,如果用這樣的速度發展下去,必將成為南明最重要的軍鎮,也是滿清最大的敵人。
楚軍離開鹹寧前後,派出少量部隊故布疑陣,騎兵在武昌府通往鹹寧的道路上往來巡視,步兵大張旗鼓,挖溝立寨,做出阻擊設伏的假象,直到楚軍主力進入興國州地界,他們才悄然撤退。
這種疑兵之計雖然很簡單,卻勝在虛虛實實,難以判斷,就像一道模棱兩可的選擇題,永遠沒有固定的答案。
清軍援兵不知道明軍的戰略意圖,就不得不慎重對待這些疑兵,很快他們收到了鹹寧陷落的消息,就變得更加謹慎,有意壓住行軍的速度,以免踏入明軍的圈套。
直到楚軍撤離後的第三天,清軍才終於姍姍來遲,收複了鹹寧,此時楚軍已經走遠,清軍援兵的兵力有限,無力發起追擊。
孔有德收到消息後,特意從前線趕回武昌府,和勒克德渾、耿仲明等人一起來到鹹寧。
按道理說,一座小縣城的得失並不足以讓三軍將帥往來奔波,但是清軍的後勤補給都要從長江下遊運來,鹹寧離武昌府太近,明軍既然占領了這裏,就威脅到了長江水道,更何況鹹寧之戰損失慘重,五百名阿禮哈超哈兵全軍覆沒,他和勒克德渾難咎其責,都需要對清廷有個交待。
此時明軍已經離開數日,但惡戰後的痕跡仍然處處可見,令孔有德等清軍將領觸目心驚,南門一帶的城牆被扒倒,隻剩下城樓和幾截斷垣殘壁。上麵依然殘留著血跡和彈痕,破損的城門還在門洞上晃晃悠悠地掛著,護城河裏的河水顏色渾濁,清軍正在打撈河裏的屍體。
城樓頂端被大炮炸塌,尤其讓孔有德和耿仲明感到震驚,他們都是使用火炮的大行家,深知五斤以上的炮子才有這樣的威力。但是,能打五斤炮子的大炮都重達幾千斤,明軍在短短幾天內是怎麽運到鹹寧城下的?
天佑兵和天助兵就有幾十門重達三千斤以上的重炮,為了把它們運到前線,需要專門修路搭橋。所以湖廣會戰才會一拖再拖,而明軍的重炮竟然說走就走,說打就打,讓孔有德和耿仲明疑惑不解,又心癢難耐。
可惜城裏的清軍要麽戰死,要麽當了俘虜。都被明軍帶到興國州去了,竟然找不到一個直接的目擊者,無法了解當時戰場上的情況。孔有德和耿仲明隻好親自出城查看,雖然那處炮兵陣地已經被破壞,還是被他們看出了一些蛛絲馬跡。
“明軍有十幾尊紅衣大炮,其中隻有一尊炮厲害。能打五斤重的炮子。”耿仲明的判斷八九不離十。
六磅炮是一個粗略的統稱,一磅大約等於九兩,炮彈重量在五斤多到六斤多之間,並沒有嚴格的規定,而隨著炮彈重量的增加,大炮的威力呈幾何式增長,比如六磅炮的炮彈是三磅炮的一倍。威力卻是三磅炮的好幾倍。
“懷順王好眼光,不過這尊大炮的確不簡單!”
孔有德在觀察陣地後麵的車轍印,看了十多分鍾後終於做出判斷,這門六磅炮應該配有專用的炮車,以增強機動能力。但是,他還是覺得有些奇怪,從陣地後麵的道路條件來看,這門大炮的重量肯定不是太重,否則會把路壓壞,運不上來。
“這應該是一尊銅炮。”孔有德的表情很嚴肅。
威力大,重量輕,隻有銅質的紅衣大炮才滿足這樣的條件,這本來是天佑軍的不傳之秘,不知道明軍怎麽掌握了這種技術。
在弗朗機人的指導下,滿清製造了一批銅質的神威大將軍炮,重達三千八百斤,可以打十斤重的炮子(類似於十二磅炮),每次開炮要用五斤火藥,是天佑兵攻城拔寨的利器,在攻打史可法把守的揚州時立下了大功,把揚州城牆直接轟塌,湖廣的明軍竟然也有了這種大炮,對清軍來說絕不是一個好消息。
炮兵陣地前有一些殘留的鐵砂和鉛子,混在一灘灘已經變成黑色的血漬中間,不難想象阿禮哈超哈兵遭到炮擊時的慘烈,從鹹寧之戰來看,明軍的大炮雖然射程不算太遠,但在一裏左右威力驚人,射擊精度也很高,而且還能使用霰彈,輕便靈活,比神威大將軍炮都更加實用。
“恭順王不必擔心,明軍應該隻有這一尊重炮。”耿仲明安慰孔有德,大炮製作不易,費時費工又費錢,明軍應該隻有一門六磅炮。
“哎,既然有第一尊,第二尊大炮就用不了多長時間,湖廣會戰不好打呀!”孔有德也出現了誤判,以為這門六磅炮是南明製造的,而製造這種重炮是國力的體現,南明既然還能製造重炮,就說明尚有餘力和清軍抗衡……
他們兩個在炮兵陣地上來回查看,勒克德渾一個人走到旁邊,對著城邊的一出空地默默發呆。這裏是阿禮哈超哈兵的“火葬場”,鹹寧之戰中五百八旗兵全軍覆沒,屍體都在這裏焚化,清軍援兵趕到之後,把沒有燒盡的骨殖骨灰都收了起來,還在這裏豎起索倫杆為死在異鄉的八旗兵祭奠招魂。
勒克德渾眉頭緊皺。
他對楚軍使用的大炮雖然很關注,但更擔憂這支部隊的作戰方式,以及麵對八旗勁旅毫無畏懼的戰鬥意誌,勒克德渾到湖廣一年多來,和汪克凡兩次交手都吃了大虧,已經把他當成了南明最難對付的將領之一。
更可怕的是汪克凡的擴張速度,他手下的軍隊像吹氣一樣不斷膨脹,還能一直保持戰鬥力。
在順治二年的時候,汪克凡手下隻有兩千來人,勒克德渾剛進湖廣的時候,根本沒把他放在眼裏,順治三年汪克凡離開湖廣,部下就有七八千人的規模,其中還有兩千騎兵,而到了順治四年的年初,在這次鹹寧之戰就動用了將近三萬人的兵力。
當然,這三萬人裏麵不一定都是汪克凡的嫡係部隊,但他身為提督操江,其他各部明軍都受他節製,如果用這樣的速度發展下去,必將成為南明最重要的軍鎮,也是滿清最大的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