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統一六國後,為徹底解決邊患收複河南地,派大將蒙恬統兵三十萬北擊匈奴。這三十萬秦軍不僅是防禦匈奴騎兵的鋼鐵屏障,同時也可以在鹹陽受到威脅時沿直道迅速南下救援。但就是這樣一支秦軍,在蒙恬死後,卻從我們視線當中消失了。那麽,秦帝國的三十萬北部邊防軍究竟下落如何呢?


    血染巨鹿。秦始皇沙丘病逝後,趙高、李斯偽造了詔書,先後誅殺了公子扶蘇和大將蒙恬。同時也對三十萬北部軍的統屬做了安排,即“以兵屬王離”。在蒙恬死後,副將王離成為了秦北部軍的最高統帥。陳勝吳廣起義爆發後,陳勝部將周文所率數十萬大軍僅數月間就攻破函穀關逼近鹹陽,在秦中央軍(中尉軍)的阻擊下,周文軍被擋在了臨潼。但中央軍兵力有限,又擔守衛鹹陽之責,無法徹底消滅周文大軍。軍情緊迫,征調鹹陽近郊縣兵已經來不及,九原郡的三十萬邊軍也是遠水不解近渴。


    少府章邯從驪山刑徒中選出二十萬人,赦免罪過,發放武器,並迅速出關平叛。雖然章邯連戰連捷,先後平定了陳勝、項梁,但彼時六國紛紛複辟,章邯孤軍奮戰顧此失彼。於是在關中局勢穩定後,二世朝廷正式調動北部軍南下。不過,隨王離南下平叛的是二十萬秦軍。也就是說仍有十萬秦軍駐守在北部一線。這主要還是為了防禦匈奴騎兵,畢竟秦軍可以由直道北上九原阻擊匈奴,匈奴騎兵同樣也可以趁中原內亂,沿直道南下關中劫掠。


    二十萬秦北部軍在王離、涉間、蘇角的統帥下,迅速包圍巨鹿,取代章邯軍成為平叛主力。不過巨鹿城湖澤環繞,地非常勢險要,對於擅長野戰的北部軍來說,攻城困難極大。閃電戰變成了消耗戰。為保證這二十萬北部軍的糧草供應,章邯把守今河南滎陽,從敖倉至巨鹿築起甬道。章邯認為,隻要守住河內郡,依靠敖倉的糧草儲備和北部軍的強大戰力,秦王朝仍有機會扭轉局麵。可惜,甬道綿長,沿途駐守導致了兵力的分散。這一致命弱點被楚軍發現,在項羽率領下楚軍集中兵力猛攻秦軍一處甬道,致使圍困巨鹿的二十萬北部軍糧草斷絕。經數次大戰,北部軍統帥王離被俘,蘇角被殺,涉間自焚而死。


    巨鹿之戰,北部軍究竟損失多少兵力我們不得而知,但從主帥和幾位主將的結果來看,北部軍顯然是遭遇重創。不過,大量潰敗的北部軍並未四散逃亡,而是重新聚攏在章邯旗下。北部軍戰敗六個月後,章邯向項羽投降。章邯降時,兵力仍有二十萬之眾,這二十萬人已不是完全意義上的刑徒軍了,而是經數次大敗和重新集結後,補充了很多的北部軍潰兵。


    這一點,我們從諸侯對待秦降兵的態度上窺見一二。史書記載“諸侯吏卒異時故徭使屯戍過秦中,秦中吏卒遇之多無狀。及秦軍降諸侯,諸侯吏卒乘勝多奴虜使之,輕折辱秦吏卒。”也就是說,諸侯軍士兵過去服徭役駐守邊塞時曾受到過秦軍的虐待,如今秦軍投降,諸侯軍自然趁機報複和虐待秦軍。顯然,章邯投降時所屬的二十萬秦軍已經不是純粹的刑徒軍,而是有大量北部邊軍在內的。項羽為防止這部分秦軍倒戈,在河南新安將二十萬秦軍全部坑殺。至此,秦北部軍主力徹底覆滅。


    戍邊!戍邊!前文已述,秦北部邊防軍共計有三十萬兵力,除二十萬先期隨王離南下巨鹿外,尚有十萬兵力在北部防禦匈奴。但直到秦朝滅亡,也未見朝廷調動這支生力軍南下保衛鹹陽。如果說秦二世是因為趙高“蟊賊論”而不知真實情況,沒有及時調動剩餘的北部軍南下入衛鹹陽的話,那誅殺趙高的秦王子嬰為何也沒有調動這部分軍力呢?劉邦取道武關進入關中,是由南向北的進軍路線,此時項羽還遠在新安,做了46天秦王的子嬰,如果有調兵意向的話,北部軍餘部是有足夠的時間沿直道迅速南下的。顯然,與這十萬野戰能力極強的邊防軍對壘,兵力僅數萬的劉邦軍,是沒有必勝的把握的。


    那麽,為什麽帝國危難之際,北部軍餘部沒有南下呢?答案是北部軍此時正在抗擊匈奴。蒙恬收複河套地區後,為了防禦匈奴,連接燕趙長城,並長期在此戍守。正是懾於秦軍強大,匈奴遠遁。不過,河套自古就是肥美的草原,匈奴人是不可能輕易放棄的。據《史記》記載:“蒙恬死,諸侯叛秦……匈奴得寬,後稍渡河南”。也就是說,秦朝內亂後,北部軍主力被抽調南下巨鹿,而匈奴人則趁此機會突破長城奪回了河套地區。秦北部軍餘部兵力不足,被匈奴所擊敗。


    河套再次落入匈奴之手。秦北部軍的敗亡,致使長城防線直接暴露給匈奴騎兵,對華夏造成了極為深遠的影響。自此匈奴騎兵時常南下劫掠,直接威脅到鹹陽和長安。劉邦完成統一後,也有意驅逐匈奴,重建北部防線,可惜平城(山西大同)一戰,劉邦戰敗,此後長達數十年,漢王朝不得不采用和親的政策養精蓄銳。直到公元前129年,漢武帝再次發動北伐戰爭,曆時近十年,以海內耗費過半的代價,才重新奪回了河套,重建北部邊防。(原文來自秦皇漢武的頭條號)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蒙恬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佚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佚名並收藏蒙恬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