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的詩,被最著名的唐詩選本《唐詩三百首》選中的有29首,數量上僅次於杜甫(39首)。比李白(26首)、李商隱(24首)、孟浩然(15首)、杜牧(10首)、白居易(6首)都要多。文學史家大致認為,王維的詩歌成就,在唐代多如繁星的詩人中,可以位居前五名——其他四位可以是杜甫、李白、李商隱、孟浩然或白居易。有人,例如林庚先生,甚至認為,王維可以跟李白、杜甫成三鼎足之勢。無論生前還是死後,王維的詩歌,都受到普遍推崇,得到高度評價。例如,跟王維有過交往的杜甫,就曾稱呼王維為“高人王右丞”,說他的詩歌在當時非常受歡迎,“最傳秀句寰區滿”(《解悶十二首》之八)。編選《河嶽英靈集》的殷璠稱王維的詩歌“詞秀調雅,意新理愜。在泉為珠,著壁成繪。一字一句,皆出常境”。蘇東坡則將其中第四句的意思闡發得更加明白,“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還有兩句是說王維的畫的,“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書摩詰藍田煙雨圖》)。
王維可以說是唐代著名詩人中最多才多藝的一位。詩歌之外,王維還擅長書法、繪畫,精通音律。書法上,王維最拿手的是草書和隸書,《舊唐書》本傳有“書畫特臻其妙”一句,《新唐書》本傳有“維工草隸”四字。可惜的是,對於王維的書法成就,沒有更詳細的記載,可能是他的書法名聲被繪畫名聲掩蓋了。王維的繪畫,不但“名盛於開元、天寶間”,後代的評價也非常高,被公認為一代畫宗。《曆代名畫記》說他,“工畫山水,體涉今古”。辛文房《唐才子傳》稱其畫思跟詩歌一樣,均可“入妙品上上”,說他的山水畫,“雲勢石色,皆天機所到,非學而能”。王維對自己的繪畫造詣,也頗自負,曾自稱“當代謬詞客,前身應畫師”。
王維的音樂修養,也十分了得。他不但會作曲,而且還善於彈琵琶。不到二十歲時,他曾在岐王李範的引薦下,去一位權勢顯赫的公主(有人說是玉真公主)府上拜會。為了博得公主的歡心,王維冒充琵琶演奏者。結果,一曲原創的《鬱輪袍》,博得滿堂彩。公主還得知,自己府中樂隊經常演唱的一些詩歌,都出自年輕人王維之手。於是喜愛不置,熱心為其說項。不久,王維便高中京兆鄉試解元、吏部會試狀元。中進士那一年,王維隻有20歲。關於王維的音樂修養之深,《唐國史補》、新舊《唐書》都記載了同一個故事:一天有人得到一幅奏樂圖,不知道演奏的是什麽曲子,就拿去請教王維。王維仔細看過之後說:“畫的是演奏《霓裳羽衣曲》第三疊第一拍時情形。”有人不信,找了一班樂工當場演奏《霓裳羽衣曲》,進行驗證,果然如王維所言,絲毫不差。
書畫、音樂,都是王維少年時代就已經玩得很精熟的項目。除了詩歌、書畫、音樂之外,王維還“風流蘊藉,語言諧戲”,就是說他舉止大方,言談幽默。因此,他少年時代就受到了許多王公貴族的歡迎,《舊唐書》本傳說,“凡諸王駙馬豪右貴勢之門,無不拂席迎之”。當時一些王爺,例如寧王、薛王、岐王,都待之以師友之禮。
安史亂軍攻占長安、洛陽,王維來不及逃出圍城,做了亂軍的俘虜。王維跟其他人一道,被押往洛陽,安祿山逼迫他們在偽朝廷中擔任擔任被俘前舊職,王維被俘前是給事中。據說王維為了不做偽官,吃藥裝啞巴。但是,安祿山欣賞他的音樂才華,並沒有準許他的要求。就是說,王維實際上背叛了李唐王朝,做了“唐奸”。
安史之亂被平定之後,李唐王朝對“唐奸”官員分六等治罪:最重的一等,押赴刑場斬決示眾;第二等留點麵子,賜其自殺;第三等要受皮肉之苦,大棒打屁股一百下;第四至第六等按照輕重,分別處以流放、降職。跟王維一起做過偽官、後來又關押在一起的詩人兼書畫家鄭虔,被貶官到我的家鄉台州,做了一個司戶參軍(相當於民政局副局長)的官,最後老死在我家鄉。按理,鄭虔職位比王維低,應該所受處罰也輕於王維。但實際上,王維被無罪釋放,官複原職,而且日後還仕途通達,一直做到尚書右丞(相當於今天的副總理)。其中奧妙,頗費思量。一般認為,可能有三個原因:一是被安史亂軍囚禁期間,亂軍頭領召集全體樂工在凝碧池邊舉行宴會,當時沒在赴宴之列的王維事後聽說此事,偷偷做了一首詩,其中前兩句是“萬戶傷心生野煙,百官何日再朝天”。這等於表明他“身在曹營心在漢”的心跡。王維雖然沒能像樂工雷海清那樣,麵對亂軍刀箭,毅然將樂器摔在地上,麵朝唐玄宗所在的方向放聲痛哭,終於遭到亂軍的肢解,壯烈犧牲。但是,王維怯懦的內心還是忠於李唐王朝的。第二個原因,王維有一個好弟弟,叫王縉,當時做著李唐王朝刑部侍郎(相當於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的高官,他向肅宗皇帝求情,表示自己願意以頭上的烏紗帽為兄長抵罪。第三個原因是,李唐收複兩京之後,王維跟鄭虔、張通等人被關押在宜陽裏楊國忠舊宅的那段時間裏,宰相崔圓賞識他們的繪畫才華,讓他們給自己家的牆壁畫上畫。結果這三人使出渾身解數,博得了崔圓的歡心,崔圓替他們說情,減輕處罰。三條理由,每一條都合乎情理。但是,王維的那一首“凝碧池頭”詩,頗有可疑之處。既然是“潛為詩”,應該是沒有人知道的。從當時形勢看,這詩也不大可能傳出長安、洛陽,一直傳到肅宗耳朵裏。詩歌題目《菩提寺禁,裴迪來相看,說逆賊等凝碧池上作音樂供奉人等,舉聲便一時淚下,私成口號誦示裴迪》,拉進好友裴迪作證,也完全可以是事後的偽作。因此,有人懷疑是他弟弟王縉替他想出的金蟬脫殼之計。
王維還有一件事情是令人費解的,那便是他的“喪妻不娶,孤居三十年”(《新唐書》)。王維卒年61歲,可見妻子死時,他不過30歲左右,正當青春年華。
揆以情理,當有非常之原因。網絡上見有人說,王維跟玉真公主之間有男歡女愛關係,玉真公主不允許他再婚雲雲。有沒有這種可能呢?當然有可能。因為這符合人性,也符合李唐家族的做事風格。此外,王維年輕的時候也是風流倜儻的。不怕牽強的話,還可以拉來他的《息夫人》一詩作為佐證,說這詩實際上是王維在替自己說話。也許需要介紹一下《息夫人》的背景:寧王李憲,已經有好幾十位寵愛的家妓,個個色藝雙馨。但是,他又看上王府附近街上一個賣餅(可能是饅頭,也可能是燒餅)師傅的妻子,這女人長得“纖白明媚”。於是,寧王就讓人把賣餅師傅(像武大郎)找來,給了他許多錢財,把他的老婆納了妾,並且非常寵愛。滿一年的時候,寧王問這女人還想不想賣餅師傅,女人沉默不語。寧王就派人找來賣餅師傅,使他們相見。結果,當著眾人的麵,這女人注視著前夫,兩行眼淚如同斷了線的珍珠,吧嗒吧嗒往下掉,看起來十分難過。寧王讓大家就此情此景作詩,王維於是第一個做成了下邊一首《息夫人》:
莫以今時寵,能忘舊日恩。
看花滿眼淚,不共楚王言。
等於借春秋時期的故事,讚美女人的忠貞,勸諫寧王放過她。寫這首詩的時候,王維20歲,在長安,正是在玉真公主舉薦下中進士的時候。他們之間有點什麽,王維惦念家中發妻,借題發揮,不是沒有可能的。——看了王維的詩,寧王果然將女人還給了賣餅師傅。
從文獻記載看,王維沒有再婚,還有兩個可能的原因:一是他深愛亡妻,二是他篤信佛教。從他數量不很多的表現親情、愛情題材的作品看,王維是一個感情豐富的人,他表現愛情的風格是含蓄、優雅、細膩的。合理想象,他可能對亡妻充滿了感情,無法做到移情別戀。篤信佛教,能使他心靈寧靜,甘於寂寞。在京城居住,則“齋中無所有,唯茶鐺、藥臼、經案、繩床而已。退朝之後,焚香獨坐,以禪誦為事”(《舊唐書》)。“一生幾許傷心事,不向空門何處消”(《歎白發》),或許王維看破紅塵的同時,也對俗世的男歡女愛失去了興趣;在藍田輞川別墅,則邀請丘丹、裴迪、崔興宗等好友前往,在別墅區內華子崗、欹湖、竹裏館、柳浪、茱萸沜、辛夷塢等景點,彈彈琴,飲飲酒,看看風景,做做詩。即使是對一般人來說,這樣的獨身生活,也是可以過的。
王維可以說是唐代著名詩人中最多才多藝的一位。詩歌之外,王維還擅長書法、繪畫,精通音律。書法上,王維最拿手的是草書和隸書,《舊唐書》本傳有“書畫特臻其妙”一句,《新唐書》本傳有“維工草隸”四字。可惜的是,對於王維的書法成就,沒有更詳細的記載,可能是他的書法名聲被繪畫名聲掩蓋了。王維的繪畫,不但“名盛於開元、天寶間”,後代的評價也非常高,被公認為一代畫宗。《曆代名畫記》說他,“工畫山水,體涉今古”。辛文房《唐才子傳》稱其畫思跟詩歌一樣,均可“入妙品上上”,說他的山水畫,“雲勢石色,皆天機所到,非學而能”。王維對自己的繪畫造詣,也頗自負,曾自稱“當代謬詞客,前身應畫師”。
王維的音樂修養,也十分了得。他不但會作曲,而且還善於彈琵琶。不到二十歲時,他曾在岐王李範的引薦下,去一位權勢顯赫的公主(有人說是玉真公主)府上拜會。為了博得公主的歡心,王維冒充琵琶演奏者。結果,一曲原創的《鬱輪袍》,博得滿堂彩。公主還得知,自己府中樂隊經常演唱的一些詩歌,都出自年輕人王維之手。於是喜愛不置,熱心為其說項。不久,王維便高中京兆鄉試解元、吏部會試狀元。中進士那一年,王維隻有20歲。關於王維的音樂修養之深,《唐國史補》、新舊《唐書》都記載了同一個故事:一天有人得到一幅奏樂圖,不知道演奏的是什麽曲子,就拿去請教王維。王維仔細看過之後說:“畫的是演奏《霓裳羽衣曲》第三疊第一拍時情形。”有人不信,找了一班樂工當場演奏《霓裳羽衣曲》,進行驗證,果然如王維所言,絲毫不差。
書畫、音樂,都是王維少年時代就已經玩得很精熟的項目。除了詩歌、書畫、音樂之外,王維還“風流蘊藉,語言諧戲”,就是說他舉止大方,言談幽默。因此,他少年時代就受到了許多王公貴族的歡迎,《舊唐書》本傳說,“凡諸王駙馬豪右貴勢之門,無不拂席迎之”。當時一些王爺,例如寧王、薛王、岐王,都待之以師友之禮。
安史亂軍攻占長安、洛陽,王維來不及逃出圍城,做了亂軍的俘虜。王維跟其他人一道,被押往洛陽,安祿山逼迫他們在偽朝廷中擔任擔任被俘前舊職,王維被俘前是給事中。據說王維為了不做偽官,吃藥裝啞巴。但是,安祿山欣賞他的音樂才華,並沒有準許他的要求。就是說,王維實際上背叛了李唐王朝,做了“唐奸”。
安史之亂被平定之後,李唐王朝對“唐奸”官員分六等治罪:最重的一等,押赴刑場斬決示眾;第二等留點麵子,賜其自殺;第三等要受皮肉之苦,大棒打屁股一百下;第四至第六等按照輕重,分別處以流放、降職。跟王維一起做過偽官、後來又關押在一起的詩人兼書畫家鄭虔,被貶官到我的家鄉台州,做了一個司戶參軍(相當於民政局副局長)的官,最後老死在我家鄉。按理,鄭虔職位比王維低,應該所受處罰也輕於王維。但實際上,王維被無罪釋放,官複原職,而且日後還仕途通達,一直做到尚書右丞(相當於今天的副總理)。其中奧妙,頗費思量。一般認為,可能有三個原因:一是被安史亂軍囚禁期間,亂軍頭領召集全體樂工在凝碧池邊舉行宴會,當時沒在赴宴之列的王維事後聽說此事,偷偷做了一首詩,其中前兩句是“萬戶傷心生野煙,百官何日再朝天”。這等於表明他“身在曹營心在漢”的心跡。王維雖然沒能像樂工雷海清那樣,麵對亂軍刀箭,毅然將樂器摔在地上,麵朝唐玄宗所在的方向放聲痛哭,終於遭到亂軍的肢解,壯烈犧牲。但是,王維怯懦的內心還是忠於李唐王朝的。第二個原因,王維有一個好弟弟,叫王縉,當時做著李唐王朝刑部侍郎(相當於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的高官,他向肅宗皇帝求情,表示自己願意以頭上的烏紗帽為兄長抵罪。第三個原因是,李唐收複兩京之後,王維跟鄭虔、張通等人被關押在宜陽裏楊國忠舊宅的那段時間裏,宰相崔圓賞識他們的繪畫才華,讓他們給自己家的牆壁畫上畫。結果這三人使出渾身解數,博得了崔圓的歡心,崔圓替他們說情,減輕處罰。三條理由,每一條都合乎情理。但是,王維的那一首“凝碧池頭”詩,頗有可疑之處。既然是“潛為詩”,應該是沒有人知道的。從當時形勢看,這詩也不大可能傳出長安、洛陽,一直傳到肅宗耳朵裏。詩歌題目《菩提寺禁,裴迪來相看,說逆賊等凝碧池上作音樂供奉人等,舉聲便一時淚下,私成口號誦示裴迪》,拉進好友裴迪作證,也完全可以是事後的偽作。因此,有人懷疑是他弟弟王縉替他想出的金蟬脫殼之計。
王維還有一件事情是令人費解的,那便是他的“喪妻不娶,孤居三十年”(《新唐書》)。王維卒年61歲,可見妻子死時,他不過30歲左右,正當青春年華。
揆以情理,當有非常之原因。網絡上見有人說,王維跟玉真公主之間有男歡女愛關係,玉真公主不允許他再婚雲雲。有沒有這種可能呢?當然有可能。因為這符合人性,也符合李唐家族的做事風格。此外,王維年輕的時候也是風流倜儻的。不怕牽強的話,還可以拉來他的《息夫人》一詩作為佐證,說這詩實際上是王維在替自己說話。也許需要介紹一下《息夫人》的背景:寧王李憲,已經有好幾十位寵愛的家妓,個個色藝雙馨。但是,他又看上王府附近街上一個賣餅(可能是饅頭,也可能是燒餅)師傅的妻子,這女人長得“纖白明媚”。於是,寧王就讓人把賣餅師傅(像武大郎)找來,給了他許多錢財,把他的老婆納了妾,並且非常寵愛。滿一年的時候,寧王問這女人還想不想賣餅師傅,女人沉默不語。寧王就派人找來賣餅師傅,使他們相見。結果,當著眾人的麵,這女人注視著前夫,兩行眼淚如同斷了線的珍珠,吧嗒吧嗒往下掉,看起來十分難過。寧王讓大家就此情此景作詩,王維於是第一個做成了下邊一首《息夫人》:
莫以今時寵,能忘舊日恩。
看花滿眼淚,不共楚王言。
等於借春秋時期的故事,讚美女人的忠貞,勸諫寧王放過她。寫這首詩的時候,王維20歲,在長安,正是在玉真公主舉薦下中進士的時候。他們之間有點什麽,王維惦念家中發妻,借題發揮,不是沒有可能的。——看了王維的詩,寧王果然將女人還給了賣餅師傅。
從文獻記載看,王維沒有再婚,還有兩個可能的原因:一是他深愛亡妻,二是他篤信佛教。從他數量不很多的表現親情、愛情題材的作品看,王維是一個感情豐富的人,他表現愛情的風格是含蓄、優雅、細膩的。合理想象,他可能對亡妻充滿了感情,無法做到移情別戀。篤信佛教,能使他心靈寧靜,甘於寂寞。在京城居住,則“齋中無所有,唯茶鐺、藥臼、經案、繩床而已。退朝之後,焚香獨坐,以禪誦為事”(《舊唐書》)。“一生幾許傷心事,不向空門何處消”(《歎白發》),或許王維看破紅塵的同時,也對俗世的男歡女愛失去了興趣;在藍田輞川別墅,則邀請丘丹、裴迪、崔興宗等好友前往,在別墅區內華子崗、欹湖、竹裏館、柳浪、茱萸沜、辛夷塢等景點,彈彈琴,飲飲酒,看看風景,做做詩。即使是對一般人來說,這樣的獨身生活,也是可以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