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鬥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言臣是酒中仙。”杜甫的這首描述李白的詩,一直是我們心目中為之動情、超乎完美的故事,不需要過多的想像,大家都會被大唐時代詩人們,那種白衣飄飄豪爽暢飲的氛圍所傾倒,驚歎酒仙的超俗才氣和過人的酒量,其實這裏麵有很多的誤解和後人虛構的成分。通過之前的考證,證實了李白的酒量並不大,同時又思考了另一個問題,唐朝時的酒價是多少呢?
據《玉壺清話》卷1記載,宋真宗宴請百官,問起唐朝酒價,大臣丁謂說:“唐朝一升酒賣三十錢。”真宗問有什麽憑據。丁謂說:“我讀過杜甫的詩,早來就飲一鬥酒,恰有三百青銅錢,一鬥是10升,一鬥賣300錢,一升自然賣30錢。”宋真宗聽了很高興,誇丁謂有學問,腦子好使。杜甫那首詩題目叫《逼仄行》,末尾兩句寫道:街頭酒價常苦貴,方外酒徒稀醉眠。早來就飲一鬥酒,恰有三百青銅錢。不過僅憑杜甫兩句詩,就斷言唐朝一升酒30錢,實在有些武斷,李白跟杜甫是同時代的人,也有詩提到唐朝酒價:“陳王昔時宴平樂,鬥酒十千恣歡謔。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鬥酒十千,跟杜甫喝的300錢一鬥比起來,足足貴了30多倍,如果丁謂讀的是李白的詩,他大概就會認為唐朝一升酒賣1000錢了。那麽到底孰是孰非呢,唐朝的酒價到底是多少呢?
筆者查閱史料發現,唐朝酒名甚多,滎陽有土窟春、富平有石凍春、劍南有燒春、郢州有富水酒、烏程有若下酒、嶺南有靈溪酒、宜城有九醞酒、長安有西市腔酒,還有從波斯進口的三勒漿、從大食進口的馬朗酒等等,(參見《唐國史補》卷中)。其中劍南燒春、富平石凍春在唐傳奇中屢屢出現,當屬國產名牌,近似今天暢銷的名牌茅台和五糧液,李白說“鬥酒十千”,或許就是指的這類酒,而杜甫說的“鬥酒三百”,應該是比較普通的牌子。白居易《閑賦詩》雲:“共把十千共一鬥,相看七十見三年。”,李白《行路難》“金樽美酒鬥十千,玉盤珍羞值萬錢。”,其《將進酒》亦雲:“鬥酒十千恣歡喜”,還有王維的“新豐美酒鬥十千”,權德與的“十千鬥酒不知貴”陸龜蒙的“若得奉君歡,十千沽一鬥”,這麽多的詩人筆徑一至,當然不是無稽之談了。由此可見,那些人一般都是達官貴人,享用的當然是上等好酒了。
李白詩曰:“葡萄酒,金叵羅,吳姬十五細馬馱,……”這首詩既說明了葡萄酒的誕生,也說明了葡萄酒的珍貴,它像金叵羅一樣,可以作為少女出嫁的嫁妝。我們也就不難理解,杜甫的“早來就飲一鬥酒,恰有三百青銅錢”的含義了,也就能證明杜甫用三百銅錢買的,都是當時很普通的米酒之類的酒,可見杜甫詩中沒有表露浪漫情懷,甚至還泄露出他當時囊中羞澀的窘境。
換個角度想,如今的現實生活中,物價都會不穩,那麽唐朝曆史悠久,就算是同一個牌子的酒,時代變了,酒價也會跟著變。唐德宗建中三年(782),政府釀酒專賣,每鬥米酒的批發價是300錢,到了貞元二年(786),還是政府釀酒專賣,還是同一種米酒,每鬥已經降到了150錢。這才四、五年工夫,酒價就降了一倍。唐《食貨誌》記載:“德宗建中三年,酒價每斛三千錢,正元二年,酒價每鬥一百五十錢。”每斛為十鬥,前後價格相當,而與前朝相比,顯然差距確實不小,從中可以看出,整個唐朝將近二百九十多年的曆史,酒價的上下起伏可想而知。其實無論酒價多少,那些陶醉在酒中的高風亮節無價,我們欣賞的是詩人們憂國憂民的胸懷,是何等的悲壯!
據《玉壺清話》卷1記載,宋真宗宴請百官,問起唐朝酒價,大臣丁謂說:“唐朝一升酒賣三十錢。”真宗問有什麽憑據。丁謂說:“我讀過杜甫的詩,早來就飲一鬥酒,恰有三百青銅錢,一鬥是10升,一鬥賣300錢,一升自然賣30錢。”宋真宗聽了很高興,誇丁謂有學問,腦子好使。杜甫那首詩題目叫《逼仄行》,末尾兩句寫道:街頭酒價常苦貴,方外酒徒稀醉眠。早來就飲一鬥酒,恰有三百青銅錢。不過僅憑杜甫兩句詩,就斷言唐朝一升酒30錢,實在有些武斷,李白跟杜甫是同時代的人,也有詩提到唐朝酒價:“陳王昔時宴平樂,鬥酒十千恣歡謔。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鬥酒十千,跟杜甫喝的300錢一鬥比起來,足足貴了30多倍,如果丁謂讀的是李白的詩,他大概就會認為唐朝一升酒賣1000錢了。那麽到底孰是孰非呢,唐朝的酒價到底是多少呢?
筆者查閱史料發現,唐朝酒名甚多,滎陽有土窟春、富平有石凍春、劍南有燒春、郢州有富水酒、烏程有若下酒、嶺南有靈溪酒、宜城有九醞酒、長安有西市腔酒,還有從波斯進口的三勒漿、從大食進口的馬朗酒等等,(參見《唐國史補》卷中)。其中劍南燒春、富平石凍春在唐傳奇中屢屢出現,當屬國產名牌,近似今天暢銷的名牌茅台和五糧液,李白說“鬥酒十千”,或許就是指的這類酒,而杜甫說的“鬥酒三百”,應該是比較普通的牌子。白居易《閑賦詩》雲:“共把十千共一鬥,相看七十見三年。”,李白《行路難》“金樽美酒鬥十千,玉盤珍羞值萬錢。”,其《將進酒》亦雲:“鬥酒十千恣歡喜”,還有王維的“新豐美酒鬥十千”,權德與的“十千鬥酒不知貴”陸龜蒙的“若得奉君歡,十千沽一鬥”,這麽多的詩人筆徑一至,當然不是無稽之談了。由此可見,那些人一般都是達官貴人,享用的當然是上等好酒了。
李白詩曰:“葡萄酒,金叵羅,吳姬十五細馬馱,……”這首詩既說明了葡萄酒的誕生,也說明了葡萄酒的珍貴,它像金叵羅一樣,可以作為少女出嫁的嫁妝。我們也就不難理解,杜甫的“早來就飲一鬥酒,恰有三百青銅錢”的含義了,也就能證明杜甫用三百銅錢買的,都是當時很普通的米酒之類的酒,可見杜甫詩中沒有表露浪漫情懷,甚至還泄露出他當時囊中羞澀的窘境。
換個角度想,如今的現實生活中,物價都會不穩,那麽唐朝曆史悠久,就算是同一個牌子的酒,時代變了,酒價也會跟著變。唐德宗建中三年(782),政府釀酒專賣,每鬥米酒的批發價是300錢,到了貞元二年(786),還是政府釀酒專賣,還是同一種米酒,每鬥已經降到了150錢。這才四、五年工夫,酒價就降了一倍。唐《食貨誌》記載:“德宗建中三年,酒價每斛三千錢,正元二年,酒價每鬥一百五十錢。”每斛為十鬥,前後價格相當,而與前朝相比,顯然差距確實不小,從中可以看出,整個唐朝將近二百九十多年的曆史,酒價的上下起伏可想而知。其實無論酒價多少,那些陶醉在酒中的高風亮節無價,我們欣賞的是詩人們憂國憂民的胸懷,是何等的悲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