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皇子五皇子的落馬造成了如今朝堂後宮的局勢七皇子一家獨大,連著後宮也是,五皇子母妃淑妃娘娘因為幫著兒子害人,被皇帝奪了封號降為嬪位,且關禁閉三年。


    淑妃年紀不小了,靠著母族和五皇子才能在後宮獨霸一時,這會兒哪怕皇帝念著舊情,沒給她一擼到底,但禁閉關三年,也跟冷宮差不多了。


    恐怕三年後皇帝早忘了還有她這麽一號人,且五皇子也沒了爵位,未來一眼看到頭,頂多是個閑散宗室,徹底與皇位無緣。


    淑妃絕望得很,寫信回娘家,那頭還怪罪她不教好五皇子,還跟著兒子亂搞事,生生把他們家族未來的榮耀掐斷了,淑妃想靠家族翻盤也不成了。


    大皇子更絕,他本就是一小宮女生的,若不是占著長,恐怕很難讓皇帝看到他,且生母早亡,他是靠著軍功爬到可以和五皇子七皇子比肩的地步。


    如今一朝失足成千古恨,什麽都沒了,大皇子府傳出風聲,大皇子回去後鬧過幾次自殺,絕食、上吊皆試過了,被人救了下來,消息傳進宮裏,老皇帝麵色不渝歎了口氣,卻什麽表示都沒有,那頭才徹底安分下來,沒再鬧事。


    這樣一來,本來皇子中最有競爭力的三個一下子倒了倆,還徹底絕了希望,剩下的七皇子的確一枝獨秀,文武百官不免動了心思,私下紛紛開始倒戈站隊,尤其是之前是大皇子五皇子黨的靠攏得更快,似他們這種因為主子倒了改換陣營的,不快點表達忠心還等什麽時候?


    本以為七皇子也會挑揀一番的,沒想到那邊寬容大度得很,半點不計較過去陣營的事,來者不拒,較為尷尬的還是從前太子黨那波。


    太子黨的官員除了一個老首輔乃三朝元老屹立不倒外,其餘官員除非個別幾個真的才幹出眾到不可替代,否則大部分不是流放就是罷官亦或者被調職到不重要的劃水職位,至於沒被處理的那些官員,則是因為早早背叛太子,倒戈到另外三個皇子陣營。


    如今大皇子五皇子倒了之後,之前倒向大皇子五皇子的那批前太子黨官員,現在再要向七皇子示好,再一次背主倒戈,就如牆頭草似的哪邊強些倒哪邊。


    別說七皇子,就是七皇子黨的官員也嫌棄得不行,不等七皇子拒絕,官員幕僚已經紛紛進言,背叛這種事可一不可三,一而再再而三倒來倒去,似這種人哪日七皇子有了危機,頭一個背叛的就是他們。


    七皇子本來也嫌棄,順水推舟拒絕了。


    於是這次投毒案後除了大皇子五皇子倒黴外,不好過的還有這些從前背叛的太子黨官員。


    在背地裏仍忠心著太子,為太子辦事的人見此不免冷笑,有道是天道好輪回!不忠不義的人老天遲早會收拾!


    幸災樂禍完,想起這次事件的導火線,年紀小小的小郡主替太子承受了來自大皇子五皇子的毒害,太惹人心憐了,也不知道太子會急成什麽樣。


    這人想寫信給牢裏的太子,跟他好好說說宮裏的情況,告訴他不要急,小郡主聽說毒已經解了,禦醫說雖然有些傷害,但是好好養還是能養好的,讓他別擔心。


    但沒想到小紙條遞不進去,投毒案後老皇帝命刑部加強了刑部大牢的防禦,別說紙條進不去,就是一根羽毛想進去都得層層篩查。


    對此太子下屬急得不知道怎麽才好,和太子失去聯係,不但不能及時告知太子外界的情況,還意味著他們失去了對太子安危的掌控,如果出一點什麽意外,那他們可是一點準備都沒有。


    思來想去束手無策,這時候另一名幕僚說要不把信遞給小郡主殿下?


    他們也知道小郡主雖沒有從小養在東宮,卻難得對太子孺慕又依賴,中毒之前還天天跟皇帝鬧著要見爹爹,若是把信拜托給小郡主倒不失為一個好法子……


    隻是小郡主年幼,如果藏不住,叫老皇帝給發現,到時恐怕會引起不必要的麻煩,還連累小郡主。


    下屬幕僚這邊也商議了很久,有人覺得郡主還小,才三歲靠不住,不該承擔傳信這麽重要的事。


    也有的覺得這是唯一的與太子取得聯係的法子了,不妨可以一試,大不了他們想個法子讓信更隱蔽些,明麵上就當做是父女倆的書信,就算被發現,也能說是太子一腔愛女之心,老皇帝不至於苛責才三歲的孫女。


    最後幕僚團商量了下,決定試一試。


    經過數天調養,又有係統耗費能量驅毒,團子身體其實已經養得差不多了,她自己都躺不住了,非要起來,哪怕不能見著爹爹,也要到處玩耍,比如跟著皇帝爺爺去禦書房按奏折玩。


    老皇帝還是有些擔心小乖孫的身體,但見她臉上紅潤,活蹦亂跳,精神頭不錯,便也由著她了。


    若是平時小崽子按奏折玩,老皇帝定要板著臉好好說教一番,但這次團子才剛遭了一場罪,大難不死,老皇帝便隨她去了,左右不過是按點小爪印罷了,又不是沒按過,不影響閱讀就行。


    於是文武百官收到皇帝批複回來的奏折時,總三五不時地“中獎”了。


    那小小的嫩生生的小掌印總跟薛定諤的貓似的,在你意想不到的時候突然出現,假如他們知道薛定諤,必然會將此稱之為薛定諤的手印。


    剛開始看到自己寫的奏折上,在皇帝批閱的旁邊總多了小手印,他們還有些不習慣,看多了就覺得還挺有意思的。


    一些年輕的官員不免私下開了玩笑,賭誰的奏折上被小郡主榮幸印上了小手印,要當天誰中獎了,下了值就請客。


    七皇子並不將這個很受父皇寵愛的太子女兒放在眼裏,才一個三歲孩子而已,晚熟的說話都不利索呢,他怕什麽?


    他穿越之前是理工生,也算學霸一枚,他具有未來的種種科技手段,有這些能力,他父皇能不看好他?就是文武百官也稱他天縱奇才,一個已經下了大牢的古代土著太子在他眼中並不足為懼。


    然而七皇子一黨的官員幕僚還是不免憂心忡忡,擔心太子複辟,老皇帝天天見著太子的女兒,還如此寵愛她,如果因此腦子一抽,把太子放出來,以太子的能力和昔日的威望,到時局麵難說。


    不同於七皇子對太子的輕視,這些從來都在太子的光輝下仰望的土著官員,自然清楚太子的影響力,他們對太子有著本能的畏懼,這大約是沙碩仰望明月的一種心態吧,縱使太子已經下了大牢,也不影響這份深植心底的敬慕。


    然而這時不同於之前可以隨意諫言要求皇帝把小郡主送出宮,經過這段時日的觀察,他們不得不承認一個事實,哪怕昔日的太子,也沒被皇帝這麽如珠如寶寵愛過,他們又怎麽撼動得了皇帝的想法?


    況且小郡主剛剛中過毒,老皇帝正是對她珍愛寵溺的時候,他們要是敢說,恐怕郡主還沒被送走,他們就得被送走。


    七皇子黨官員們總是欲言又止地提出來,叫七皇子警惕點,小心太子以小郡主為突破點……七皇子不等聽完,就擺手說沒事,他自有辦法。


    是什麽辦法?


    七皇子派人出海尋了紅薯土豆的種子,從他穿過來至今兩年,那紅薯土豆種子也尋了兩年,近日總算有了消息,種子才剛剛下船,人已經快馬加鞭來報喜說已經找到了。


    七皇子非常清楚這兩種高產值,易種植對環境要求極低的作物在古代意味著什麽,古代皇帝但凡能解決百姓溫飽問題,都能稱得上一句盛世明君,而他找回這兩種作物,不得千秋萬代,千古流芳?


    如此一來,他名聲一定會漲到空前的高度,屆時哪怕父皇不樂意,也會因著形勢將儲君之位給他,太子就算再賢明,能有他帶給百姓,帶給大昭國的實惠?


    他狀似大度般笑道:“小郡主也算是本王的侄女,無需因黨派之爭牽扯到一個三歲孩子。”


    官員們紛紛拱手敬佩道:“殿下大度,是我等狹隘了。”


    如此似“君臣和樂”一般。


    係統本來想看看七皇子這個奪取氣運之子的“逆襲者”在幹什麽,見到這一幕不免冷笑,七皇子的確從後世帶來一些東西,也為這個時代的農業做出一些貢獻,然而他並沒有君王才能。


    在他登基後,因為不會管理一個偌大的國家,導致幾年後,大昭開始亂了起來,他任人唯親,誰說話好聽就用誰,文言文也不精通,常常在批閱奏折的時候鬧出笑話。


    更甚者,不懂古代“含蓄的美”常常意會錯官員的意思,進而造成一些錯誤的決斷,也不會看人眼色,沒有大局觀,受盡小人蒙蔽。


    不到十年,在他手上的大昭民不聊生,縱使有糧種又如何?土地被官員,被世家,被權貴所圈走霸占,底層老百姓苦哈哈的跟什麽似的,日子一久,過不下去了,自然被逼造反起義。


    這時北方蠻人趁機進犯,占領了大昭一半國土,另一半則被農民起義的兩撥頭領分別占據,自此天下四分五裂,進入戰亂時期。


    竊據者終究是竊據者,係統鄙夷地想到,如果他們能在竊據後好好做人,不搞事,讓世界和平,真正做出貢獻,又哪有它們係統局什麽事?


    不過麵對眼下的局麵,係統也無解了,七皇子已經找到了糧種,這意味他的確會如他所願那般聲望達到一個至高點,關在牢裏的太子怎麽辦?害,他家小幼崽還在宮裏玩奏折,他有什麽辦法?他也很絕望啊。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氣運之子喜當爹[快穿]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雲東曼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雲東曼並收藏氣運之子喜當爹[快穿]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