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末年的腐朽與民國初年的動蕩政局,為西方列強在中國邊疆興風作浪提供了時機。1911年外蒙古分裂派王公哲布尊丹巴等在沙俄支持下聚會於庫倫,決定脫離中國,派遣代表團到聖彼得堡請求沙俄庇護。該年10月10日,中國爆發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皇權統治。1912年2月15日,在沙俄策動下,哲布尊丹巴乘機宣布成立了獨立於中國之外的所謂“大蒙古國”,自封“大蒙古國”皇帝,建國號為“共戴”。
外蒙分裂分子冒天下之大不韙的分裂活動,激怒了包括外蒙人民在內的全中國人民。圖盟墨爾根王因反對分裂分子的倒行逆施,竟然被分裂分子拘捕刑訊於庫倫。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孫中山a>先生於1912年1月1日發布大總統宣言昭告全世界:“國家之本,在於人民。合漢、滿、蒙、回、藏諸地為一國。”同時,孫中山先生還致電外蒙王公、喇嘛,揭露沙俄狼子野心,請他們“速派代表來寧(南京市)參與政要”。袁世凱正是在這樣的形勢之下繼任了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顯然,如何維護國家的統一和領土主權,特別是如何頂住帝國主義列強操縱中國邊疆地區少數分裂分子掀起的狂風濁浪,是對袁世凱為臨時大總統的中華民國政府的嚴峻考驗。內憂外患之下,袁世凱果斷出招,打出了一連串“組合拳”,迅速瓦解了外蒙獨立陰謀。
<strong>輿論施壓</strong>
袁世凱於1912年3月10日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他在堅持一個強有力的中央政府的同時,積極堅持中國對蒙古和西藏等邊疆地區的的國家主權。繼孫中山先生的就職宣言之後,袁世凱於4月22日發布大總統令,向全世界莊嚴宣告:“現在五族共和,凡蒙、藏、回疆該各地方,同為中華民國領土,則蒙、藏或回疆各民族,即同為我中華民國國民,”“將來地方的一切政治,俱屬內政。”(見《西藏地方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藏人民出版社出版,第454頁)麵對新生的中華民國的嚴正立場,各懷鬼胎的帝國主義列強,包括沙俄沒有一個國家敢承認所謂的“大蒙古國”。針對庫倫“大蒙古國”分裂鬧劇,袁世凱致電哲布尊丹巴:“前清以統治權讓於民國,民國人民已經總攬政務權,舉付與本大總統。承前清之舊地域內有外蒙古一部分,本大總統受全國托付之重理應接管。至庫倫獨立,前清並未允行,中華民國亦斷無允準之理。”希望哲布尊丹巴“悔悟”,“勿再聽信他人唆使”。並隨即派北京蒙古王公聯合會會長那彥圖為交涉代表前往庫倫。
<strong>優惠安撫</strong>
在法理上斷其庫倫分裂勢力前途的基礎上,袁世凱在民族政策上大打優惠牌。1912年8月公布《蒙古待遇條例》,條例規定“嗣後各蒙古均不以藩籬待遇,應與內地一律。各王公原有管轄治理權一律照舊。蒙古王公俸餉從優支給”等。另外,對於脫離庫倫“大蒙古國”分裂政權返回中國的外蒙高級官員給予優待。袁世凱曾經親自接見返回中國的庫倫政府原陸軍部侍郎那貝勒,給予慰勉,並晉封其為郡王。有人曾經做過統計,袁世凱任大總統期間加封的蒙古王公,比清朝幾百年封的王公還要多。袁世凱的這一招果然見效,庫倫等地的不少蒙古大臣陸續返回,所謂的“大蒙古國”庫倫政權形單影隻,風雨飄搖,日子並不好過。
<strong>軍事震懾</strong>
行伍出身的中華民國大總統袁世凱是北洋軍閥的頭頭,他手中有數十萬精兵。上文提到的給哲布尊丹巴的那一份電文中,袁世凱恩威並施,嚴正警告:“現各省將領,以領土損失,治權虧缺,憤慨甚烈,各思糾集健兒,以與貴喇嘛相見。”袁世凱在多管齊下之中,也確實謀劃了武力解決。庫倫政權拘捕刑訊圖盟墨爾根王,袁世凱就以墨爾根王是“民國政府優待條件所承認”的王爺抗議庫倫政權的行為為非法,並以其為由謀劃出兵。袁世凱命令熱河、張家口、山西、綏遠等地的駐軍堅決反擊外蒙古叛軍對內蒙古的侵犯,並在1912年底將外蒙古的叛軍驅逐出了內蒙,內蒙的形勢很快穩定下來,也極大地震懾了庫倫的所謂“大蒙古國”政權。
<strong>談判鬥爭</strong>
通過外交談判,確認中國對外蒙古的領土主權,這是一場十分艱巨的鬥爭。袁世凱為大總統的中華民國政府要對付的,不僅僅是庫倫的分裂分子外蒙古王公,更要麵對以所謂調停人身份出現的“大蒙古國”的後台老板——陰險、狡詐、貪婪的沙俄。1912年10月,沙俄駐華公使廓索維慈以專使身份與“大蒙古國”當局談判,袁世凱政府通過多種外交途徑向沙俄聲明俄此舉是幹涉中國內政。沙俄公然無視中國的聲明,仍然於1912年12月3日與所謂的“大蒙古國”簽訂了《俄蒙協約》和《俄蒙協約專條》,以支持外蒙古自治換取了沙俄在外蒙有排他性的商業地位,而對中國在外蒙的主權則隻字未提。《俄蒙協約》的簽訂,激起中國人民的一片聲討,舉國輿論嘩然。外交總長梁如治辭職,繼任外長陸征祥與沙俄駐華公使庫朋斯齊於1913年5月20日議定《解決蒙事條文六款》因為承認俄方的商務利益,在國內遭到強烈反對,7月11日被參議院否決。9月18日,中國繼任外長孫寶琦與庫朋斯齊再度談判,達成《中俄聲明文件》。中國對外蒙古的主權淪為“宗主權”,基於宗主權而衍生出俄國承認外蒙古為中國領土的一部分。
1914年9月8日起,中、俄、外蒙三方在恰克圖舉行會議。赴會談判前夕,袁世凱麵諭全權專使畢桂芳、陳蒙,要求將外蒙古承認《中俄聲明文件》中已議定的“大蒙古國”庫倫政權取消獨立、取消“共戴”年號、取消帝號等作為開議的先決條件。所以,會議一開始,中方代表即按照袁世凱的訓令要求外蒙將取消獨立、遵用中華民國年號等作為會議的先決條件。開始的十多次會議均圍繞這些問題進行激烈的交鋒,三方你來我往,唇槍舌劍。中國專使態度堅決,拒不妥協。最終,經3個月談判鬥爭,加之適逢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自顧不暇的沙俄與得不到後台老板支持的外蒙分裂分子不得不雙雙妥協,承認中國對外蒙古的宗主權,外蒙古廢除國號、年號、帝號以及政府名義,哲布尊丹巴圖克圖汗接受中華民國大總統冊封。1915年6月7日,外蒙宣布取消獨立,所謂“大蒙古國”壽終正寢。外蒙古重新恢複為中國領土範圍內的自治地方。
評價曆史人物的是非功過,不能離開曆史人物所處的特定的曆史環境,要堅持實事求是。當年,年輕的中華民國立國未穩,當家人袁世凱麵對狼子野心的沙俄和已經小成氣候的外蒙古分裂勢力,能審時度勢,針鋒相對,連出四招,基本上成功地捍衛了國家的統一,領土的完整。特別是在十分艱難的條件下,通過談判鬥爭,重新確立了中國對外蒙古領土的主權,使所謂的“大蒙古國”的鬧劇偃旗息鼓,曲終人散,無論如何當屬不易。其曆史功績,值得肯定。
外蒙分裂分子冒天下之大不韙的分裂活動,激怒了包括外蒙人民在內的全中國人民。圖盟墨爾根王因反對分裂分子的倒行逆施,竟然被分裂分子拘捕刑訊於庫倫。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孫中山a>先生於1912年1月1日發布大總統宣言昭告全世界:“國家之本,在於人民。合漢、滿、蒙、回、藏諸地為一國。”同時,孫中山先生還致電外蒙王公、喇嘛,揭露沙俄狼子野心,請他們“速派代表來寧(南京市)參與政要”。袁世凱正是在這樣的形勢之下繼任了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顯然,如何維護國家的統一和領土主權,特別是如何頂住帝國主義列強操縱中國邊疆地區少數分裂分子掀起的狂風濁浪,是對袁世凱為臨時大總統的中華民國政府的嚴峻考驗。內憂外患之下,袁世凱果斷出招,打出了一連串“組合拳”,迅速瓦解了外蒙獨立陰謀。
<strong>輿論施壓</strong>
袁世凱於1912年3月10日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他在堅持一個強有力的中央政府的同時,積極堅持中國對蒙古和西藏等邊疆地區的的國家主權。繼孫中山先生的就職宣言之後,袁世凱於4月22日發布大總統令,向全世界莊嚴宣告:“現在五族共和,凡蒙、藏、回疆該各地方,同為中華民國領土,則蒙、藏或回疆各民族,即同為我中華民國國民,”“將來地方的一切政治,俱屬內政。”(見《西藏地方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藏人民出版社出版,第454頁)麵對新生的中華民國的嚴正立場,各懷鬼胎的帝國主義列強,包括沙俄沒有一個國家敢承認所謂的“大蒙古國”。針對庫倫“大蒙古國”分裂鬧劇,袁世凱致電哲布尊丹巴:“前清以統治權讓於民國,民國人民已經總攬政務權,舉付與本大總統。承前清之舊地域內有外蒙古一部分,本大總統受全國托付之重理應接管。至庫倫獨立,前清並未允行,中華民國亦斷無允準之理。”希望哲布尊丹巴“悔悟”,“勿再聽信他人唆使”。並隨即派北京蒙古王公聯合會會長那彥圖為交涉代表前往庫倫。
<strong>優惠安撫</strong>
在法理上斷其庫倫分裂勢力前途的基礎上,袁世凱在民族政策上大打優惠牌。1912年8月公布《蒙古待遇條例》,條例規定“嗣後各蒙古均不以藩籬待遇,應與內地一律。各王公原有管轄治理權一律照舊。蒙古王公俸餉從優支給”等。另外,對於脫離庫倫“大蒙古國”分裂政權返回中國的外蒙高級官員給予優待。袁世凱曾經親自接見返回中國的庫倫政府原陸軍部侍郎那貝勒,給予慰勉,並晉封其為郡王。有人曾經做過統計,袁世凱任大總統期間加封的蒙古王公,比清朝幾百年封的王公還要多。袁世凱的這一招果然見效,庫倫等地的不少蒙古大臣陸續返回,所謂的“大蒙古國”庫倫政權形單影隻,風雨飄搖,日子並不好過。
<strong>軍事震懾</strong>
行伍出身的中華民國大總統袁世凱是北洋軍閥的頭頭,他手中有數十萬精兵。上文提到的給哲布尊丹巴的那一份電文中,袁世凱恩威並施,嚴正警告:“現各省將領,以領土損失,治權虧缺,憤慨甚烈,各思糾集健兒,以與貴喇嘛相見。”袁世凱在多管齊下之中,也確實謀劃了武力解決。庫倫政權拘捕刑訊圖盟墨爾根王,袁世凱就以墨爾根王是“民國政府優待條件所承認”的王爺抗議庫倫政權的行為為非法,並以其為由謀劃出兵。袁世凱命令熱河、張家口、山西、綏遠等地的駐軍堅決反擊外蒙古叛軍對內蒙古的侵犯,並在1912年底將外蒙古的叛軍驅逐出了內蒙,內蒙的形勢很快穩定下來,也極大地震懾了庫倫的所謂“大蒙古國”政權。
<strong>談判鬥爭</strong>
通過外交談判,確認中國對外蒙古的領土主權,這是一場十分艱巨的鬥爭。袁世凱為大總統的中華民國政府要對付的,不僅僅是庫倫的分裂分子外蒙古王公,更要麵對以所謂調停人身份出現的“大蒙古國”的後台老板——陰險、狡詐、貪婪的沙俄。1912年10月,沙俄駐華公使廓索維慈以專使身份與“大蒙古國”當局談判,袁世凱政府通過多種外交途徑向沙俄聲明俄此舉是幹涉中國內政。沙俄公然無視中國的聲明,仍然於1912年12月3日與所謂的“大蒙古國”簽訂了《俄蒙協約》和《俄蒙協約專條》,以支持外蒙古自治換取了沙俄在外蒙有排他性的商業地位,而對中國在外蒙的主權則隻字未提。《俄蒙協約》的簽訂,激起中國人民的一片聲討,舉國輿論嘩然。外交總長梁如治辭職,繼任外長陸征祥與沙俄駐華公使庫朋斯齊於1913年5月20日議定《解決蒙事條文六款》因為承認俄方的商務利益,在國內遭到強烈反對,7月11日被參議院否決。9月18日,中國繼任外長孫寶琦與庫朋斯齊再度談判,達成《中俄聲明文件》。中國對外蒙古的主權淪為“宗主權”,基於宗主權而衍生出俄國承認外蒙古為中國領土的一部分。
1914年9月8日起,中、俄、外蒙三方在恰克圖舉行會議。赴會談判前夕,袁世凱麵諭全權專使畢桂芳、陳蒙,要求將外蒙古承認《中俄聲明文件》中已議定的“大蒙古國”庫倫政權取消獨立、取消“共戴”年號、取消帝號等作為開議的先決條件。所以,會議一開始,中方代表即按照袁世凱的訓令要求外蒙將取消獨立、遵用中華民國年號等作為會議的先決條件。開始的十多次會議均圍繞這些問題進行激烈的交鋒,三方你來我往,唇槍舌劍。中國專使態度堅決,拒不妥協。最終,經3個月談判鬥爭,加之適逢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自顧不暇的沙俄與得不到後台老板支持的外蒙分裂分子不得不雙雙妥協,承認中國對外蒙古的宗主權,外蒙古廢除國號、年號、帝號以及政府名義,哲布尊丹巴圖克圖汗接受中華民國大總統冊封。1915年6月7日,外蒙宣布取消獨立,所謂“大蒙古國”壽終正寢。外蒙古重新恢複為中國領土範圍內的自治地方。
評價曆史人物的是非功過,不能離開曆史人物所處的特定的曆史環境,要堅持實事求是。當年,年輕的中華民國立國未穩,當家人袁世凱麵對狼子野心的沙俄和已經小成氣候的外蒙古分裂勢力,能審時度勢,針鋒相對,連出四招,基本上成功地捍衛了國家的統一,領土的完整。特別是在十分艱難的條件下,通過談判鬥爭,重新確立了中國對外蒙古領土的主權,使所謂的“大蒙古國”的鬧劇偃旗息鼓,曲終人散,無論如何當屬不易。其曆史功績,值得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