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景帝的皇長子劉榮非常不幸,他被立為太子僅僅四年後就被廢掉,後來,又因為侵占宗廟之地而被逼自殺,可以說,劉榮的太子當得很不平安。根據《史記·外戚世家》的記載,劉徹繼位太子的過程非常艱難,曆經五個女人四年的相互角逐。但是劉徹被漢景帝立為太子之後,卻是出奇的寧靜,整整九年的太子生涯沒有遇到過任何風險,劉徹與前任太子劉榮相比,可以說是幸運的平安太子。可是在廢太子劉榮的過程中,朝中重臣周亞夫是極力反對的,那麽,他以後會不會為難新太子劉徹呢?精於權術的漢景帝還會有哪些措施來保證劉徹成為平安太子的呢?


    漢景帝借郅都之手除掉了皇長子劉榮,為劉徹順利接班掃平了障礙。但是僅僅除掉劉榮還沒有完全達到目的,漢景帝下一個尋找的目標是誰呢?這個人就是,吳楚七國之亂立了大功的周亞夫。周亞夫是一個什麽人呢?周亞夫是太尉周勃之子,但並不是長子。周勃死以後,周勃的長子周勝之接替了他的爵位,但是後來他的長子因為犯了法被廢了。當時周亞夫在河內郡任郡守,所以就封周亞夫為條侯。周亞夫真正得到漢文帝的賞識是因為有一個突發事件,這個事件是在文帝朝的時候,曾經有過一次匈奴大舉入侵的事情,匈奴的入侵直接威脅到京城長安的安全,所以漢文帝就派了三支軍隊分別在霸上、棘門、細柳三處駐軍,這三處大致的位置都是在現在的西安和鹹陽的附近,其中周亞夫是細柳營的主帥。漢文帝為了慰勞這三處的軍隊,他親自到三處軍營中間去慰問。到了霸上,到了棘門,這兩處軍營漢文帝就輕而易舉地進去了,而且主帥都親自出來相迎,漢文帝也感到很高興。最後漢文帝的慰勞部隊,這個慰勞大軍走到周亞夫的細柳營出現問題了。


    漢文帝的先頭人員到了細柳營門口以後,看見細柳營和前麵霸上、棘門完全不同,那些守營門的士兵一個一個是弓上弦、刀出鞘,守衛得非常嚴,而且皇帝的先導進不去。漢文帝的隨從就告訴守營門的人說皇帝來了,這個守營門的士兵竟然回答,說我們軍營中間隻知道將軍的命令,不知道皇上的命令,就被擋住了。後來漢文帝來到跟前也進不去,隻好派人拿著皇帝的節信,就是拿著皇帝的信物,說明皇帝親自來勞軍,這樣周亞夫才下令打開營門讓皇帝進來。而且漢文帝進了營門以後,守營門的軍士就告訴他們,軍營之中不能夠快速騎馬,就是不能狂奔。漢文帝沒有辦法,他的隨從都勒著馬韁慢步徐行,就慢慢地走。到了大帳之中,周亞夫是一身戎裝啊,拜見漢文帝,說戎裝在身我不能行跪拜禮。漢文帝慰勞了一番出來以後,文帝周圍的人都對周亞夫的行為很不理解,漢文帝卻對周亞夫的行為大加讚賞,霸上和棘門的守軍和周亞夫的細柳營相比的話,那個霸上跟棘門簡直就是兒戲,那個一次偷襲就可以成功,但是周亞夫的軍營誰來偷襲都無法撼動。所以從此以後周亞夫大得漢文帝的欣賞,漢文帝臨死之前給他的兒子漢景帝有一個交待,說如果國家有急事可以任用周亞夫。文帝死了景帝繼位,景帝繼位以後,景帝三年不是遇到吳楚七國叛亂嘛?周亞夫就立了大功了。所以,周亞夫就是這樣得到了文景兩代皇帝的器重。


    細柳營的故事說明,周亞夫不愧為一代名將,結果是他這種治軍嚴謹,恪於職守的大將風範贏得了文景兩朝皇帝的器重,並始終得到朝廷的重用。但是在景帝朝發生的三件重大人事安排上,周亞夫一次又一次表現出了他的嚴謹與倔強,奏出了君臣之間的不和諧音符。那麽在這三件事上周亞夫的所作所為有道理嗎?漢景帝又是如何處理與這位重臣的關係呢?司馬遷在《史記》中是如何記載這一事件的呢?《史記》中記載的周亞夫是一個行事嚴謹的將軍,一個有功於漢朝的人,他的做事風格就是秉章辦事,知無不言,所以這就難免做些與皇帝意願不符的事情。那麽,當周亞夫與皇帝發生摩擦和矛盾的時候,漢景帝會如何處置呢?


    吳楚七國叛亂被平定以後,周亞夫得到信任,擔任太尉、擔任丞相,一直在朝中任高官。但是他在吳楚七國之亂得到信任之後,連續發生了三件事。第一件事就是他阻止漢景帝廢立太子,這件事情上,他明顯地違背了漢景帝的意誌。所以漢景帝自這以後,兩個人關係開始出現了比較大的裂痕,這是第一件事。第二件事,就是在阻止廢立太子不久又發生一件事,就是竇太後提出來要封皇後王娡的哥哥王信,封他為侯,周亞夫再一次提出反對,像反對廢太子劉榮一樣。周亞夫反對的理由就是劉邦白馬盟誓中間的三句話,就是非劉者不王,非功不侯,如果不遵從,天下共討之。那就是不姓劉不能封王,沒有功不能封侯。所以周亞夫就堅持說,皇後的哥哥王信他沒有功,不能封侯,這一次導致竇太後很不願意。其實這一次封侯這件事情漢景帝也不同意,但是漢景帝不好阻攔他母親,他拿出來朝議,結果是周亞夫出麵阻止了這件事情。這件事情實際上一方麵漢景帝目的達到了,另一方麵,周亞夫難以駕馭的這一麵讓漢景帝感到很不安。


    接下來又發生了第三件事情,這件事情是指的在漢匈關係中間出現了一個新的現象。就是匈奴有五位將領投降漢朝了,漢景帝就想封他們為侯,封五位降將為侯。當然漢景帝這個做法遭遇到了周亞夫的反對,周亞夫不同意,這是第三次投反對票。漢景帝是堅決要封,周亞夫是堅決阻封,兩個人正式頂上去了。作為漢景帝來說他有一個想法,在漢匈關係上,出現匈奴的將領投降漢朝的事情是不多見的,如果有五個人投降,我們封了他,可以鼓勵更多的匈奴將領投降。所以,漢景帝考慮問題的出發點是策略,從策略上講漢景帝的說法有道理。周亞夫反對,周亞夫反對的理由是什麽呢?說這五個人本來是匈奴的將領,現在投靠漢朝,等於說這五個人對匈奴的單於來說他是不忠之臣,他對匈奴是不忠之臣,你現在封他等於是鼓勵做臣子的不要忠於自己的主子,所以周亞夫反對。周亞夫這個反對他是從道德立場上來看,講得也對啊。你在一個封建社會中間,如果你不鼓勵臣子忠於國君,你鼓勵那些投降的人,那豈不是天下亂臣賊子就成了一片了嗎?周亞夫講得有他的道理。


    周亞夫是從穩定整個封建統治秩序的角度不主張封,漢景帝是從漢匈關係的角度主張封,一個從策略上考慮,一個從道德上著眼,兩個人說的各有自己的正確一麵,所以這個事情很難說是景帝對還是周亞夫對,是景帝錯還是周亞夫錯,很難講。但是兩個人為這件事情頂上去以後,當然最終拍板的權力在漢景帝手裏,漢景帝最後是封了。漢景帝這一封周亞夫是不幹了,怎麽辦呢?撂挑子了,遞了個病假條請病假不上班了。當然周亞夫這個做法是一種軟對抗,就是你不聽我的,我就泡病假,我不幹了。那麽作為漢景帝來說的話,我正不想叫你幹,我廢太子你反對,我封王信你反對,我封匈奴的降將你又反對,你處處和我作對,你請病假剛好,我批準。就趁著他請病假,漢景帝就下令把周亞夫丞相的職務免了。這樣,周亞夫就從一代名將,漢景帝之朝最大的功臣,變成一個閑賦在家的休病假的長休病號,在家休息了。


    周亞夫以一種不明智的辦法與朝廷對抗,也就是與皇帝對抗,最終落得閑賦在家。但是周亞夫畢竟是兩朝元老,既有能力,又很有威望,漢景帝還是想再給周亞夫一次機會。根據《史記·絳侯周勃世家》記載,漢景帝有一次請周亞夫吃飯,想開導開導他,那麽周亞夫會不會把握住這個機會,重新登上政治舞台呢?在漢景帝試探周亞夫的過程中,他們二人之間在為人處世上究竟有哪些不同呢?


    周亞夫在家本來也不招誰也不惹誰,但是漢景帝請他吃飯。在這個酒宴上給他準備了一大塊肉,這一大塊肉是一整塊肉,既沒有切開,也不給周亞夫任何餐具,周亞夫就瞅著那一大塊肉沒法下嘴。這個宴你說說漢景帝安的什麽心啊?他其實是在暗示周亞夫,至於這個暗示是什麽,等一會兒我來講。周亞夫悟不出來,周亞夫就找主持宴請的人,找他要餐具。這一要餐具漢景帝就火了,漢景帝說了一句話,這還不滿足你嗎?就是我把你請過來,給你這麽一大塊肉,你還不滿足嗎?周亞夫一看漢景帝怒了,站起來了,趕快脫下帽子又是請罪,走了,但是周亞夫實際上是憋著一肚子火走的。這麵周亞夫走了,那邊漢景帝就指著他的身影說,這個人絕不是一個侍奉少主之人。這個結論就非常可怕了,這不是一個侍奉少主之人,那他背後的意思是要把這根刺給剔掉。


    漢景帝這一次請周亞夫來吃飯,搞這麽一整塊肉是既不切也不給餐具,我們可以從漢景帝的角度上來看,這是一個什麽謎,就是他賣的什麽藥?什麽意思?其實漢景帝是給了周亞夫一個暗示,暗示他什麽呢?說沒有我的幫助,肉到你嘴邊上你也吃不到嘴裏,是這麽個意思,以這個比附他的立功。你不要以為你立了那麽大的功,如果不是我的支持和幫助,你能夠立那個功嗎?你憑什麽居功自傲呢?現在肉到你嘴邊你吃不下去,沒有我的幫助你吃不下去啊。這裏邊牽扯到漢景帝的為人,因為我沒有講漢景帝這個人,漢景帝這個人他是哪種類型的人呢?他是那種隻做事不說話的人,話很少,他經常給你做個事讓你慢慢來體會,你要體會得到了他非常欣賞你,你要體會不到了他認為你是傻帽,你這個人在他眼裏就不行了。有這麽一類的人,當然這一類人有普通的人也有做領導的人,最高領導就是皇帝了。如果遇到這麽一個皇帝,那大臣們他們要做的事就得猜心事了,他給你弄了一大塊肉,你眼瞅著肉你不能吃,你這個時候惟一的就是說你要向皇上謝罪,說明你的無能,你服了皇上了,皇上可能就會放過你。你又要這要那,你要破解難題,你不依賴皇上反倒壞了。漢景帝是這麽一個人,這種人社會中間也有,他屬於隻做不說這種人。而周亞夫這個人,他是一個什麽樣的人呢?


    我大體上把社會上的人分為這麽幾類:一類是隻琢磨事不琢磨人,他為的是什麽呢?為的是事業。第二類人隻琢磨人不琢磨事,他把那個人際關係琢磨得透透的,然後在人際關係上他如魚得水、遊刃有餘,這種人為的是當官。第三類人隻琢磨錢,他為的是發財。第四類人既琢磨事又琢磨人,這就了不得了,這就能辦成一些大事了。那當然還有一類人是既琢磨事又琢磨人還琢磨錢,那就更不得了。周亞夫這個人他屬於哪一號人呢?是隻琢磨事不琢磨人。比如說平定吳楚七國叛亂,他就認為把梁國扔出去,把吳楚兵擋在梁國這個地方,然後我去斷他的糧道,我就能把吳楚七國的叛軍給解決了,至於這個事得罪誰不得罪誰我一概不考慮,我隻求把事辦成,這叫隻琢磨事不琢磨人,所以他立了大功。你看廢太子的時候他又反對,他為什麽反對啊?他又是隻琢磨事不琢磨人,因為太子是天下之根本,不能夠輕易地廢跟立,如果沒有大過你不能廢,他反對。要封皇後的哥哥為侯他又反對。所以這個人他的難以駕馭在什麽地方呢?就是周亞夫是有一個價值體係,就是他處理事情,他辦事情有自己的原則,有自己的一整套的價值評估體係,這個事該怎麽辦,不該怎麽辦,他是這樣一個人。這樣的人往往他有自己的主見,他是能臣,但是這種人也往往最不得皇上的喜歡。


    看來,在漢景帝的飯桌上,周亞夫還是沒有能夠通過漢景帝的考察,最終漢景帝上綱上線,認為周亞夫很可能就是新任太子劉徹的絆腳石。這無疑使得周亞夫陷入了危險境地。可是過了不久,周亞夫的兒子不謹慎的一件小事,又給周亞夫的困境火上澆油,那麽這究竟是一件什麽事呢?這件事會給周亞夫帶來什麽後果呢?


    所以果然最後出了這麽一件事情,周亞夫的兒子給他買了五百套鎧甲,買的時候是在國家製造鎧甲的倉庫裏買的,這個買是犯法的,因為在漢代私人不能購買這種軍械。當然周亞夫的兒子買這個東西是為他的爹做殉葬準備的,周亞夫生前是大將軍是太尉,萬一周亞夫去世以後用什麽東西作為陪葬品呢?就用這五百副鎧甲。結果買這五百副鎧甲出了個小問題,這個鎧甲很重,搬運的時候搬運工很累,周亞夫的兒子事做得不漂亮,沒有把工錢給足。這些搬運工人幹了這麽多活沒拿到錢,這等於是拖欠民工工資,當然就告狀,告狀怎麽告呢?說周亞夫的兒子買兵器要造反,這個造反是謀逆大罪啊,這案子很快就報到漢景帝那兒去了。


    漢景帝一看,周亞夫的兒子,又牽扯到周亞夫,好了,這機會全來了,立即批轉要查辦。然後,批轉是在廷尉府,廷尉府的人就去周亞夫家裏,拿著這個文書、法律條文去質詢,叫周亞夫一條一條做筆錄了。周亞夫是何等人啊,他是指揮百萬大軍的上將啊,怎麽能夠麵對這樣的刀筆之吏?周亞夫拒絕回答,一個字都不答,這個派去的小廝文書官碰了一鼻子灰,回去就上報了。這一上報漢景帝就罵人了,史書記載漢景帝罵人隻有這一次。漢景帝罵了一句話“吾不用也”,就是我再也不用去詢問你了,直接把周亞夫投到監獄裏去,這樣一代名將周亞夫,這個隻琢磨事不琢磨人的大將軍就進了牢。周亞夫進了監獄以後,當然他不會受獄吏的侮辱,所以周亞夫就絕食五日,吐血而死,這樣一代名將就被漢景帝逼死了。換句話說,漢景帝不但除掉了廢太子劉榮,而且把反對廢太子劉榮最得力的一個功臣周亞夫也除掉了。


    漢景帝是一個隻做不說的人,而周亞夫是一個隻琢磨事不琢磨人的人,這樣君臣之間猜謎語,周亞夫就難免屢屢不明白漢景帝的意圖,結果是最終讓漢景帝產生了誤解,認為周亞夫很有可能是太子劉徹的絆腳石,於是把周亞夫逼死在監獄之中。那麽周亞夫一死,太子劉徹是不是就能夠舒舒服服地做平安太子了呢?漢景帝這個隻做不說的人究竟為太子劉徹還提供了哪些保障措施呢?廣告之後繼續講述。


    從以上的講述可以看出,漢景帝是在一步步地為漢朝江山的平穩過渡做著工作,不惜一切力量保護劉徹做一個平安太子,首先是清除了廢太子劉榮,其次是逼死重臣周亞夫。更重要的是在這種政治格局的巨大變革之中,漢景帝也在物色著能夠輔佐劉徹的大臣,那麽誰將會進入漢景帝的視野呢?這個人又是憑借什麽打動了漢景帝的呢?司馬遷在《史記》中又是如何記載這個人的呢?


    當然漢景帝做工作他做法是兩麵做,一方麵要拔刺,另一方麵他還要給太子安排一個輔佐他的人,他安排了一個叫衛綰的人去做太子太傅。衛綰是個什麽出身呢?據史書記載,衛綰是因為車技一流而做了皇帝的侍從,就是換句話說衛綰是個車夫,是個趕車的,但是他趕車的技術非常高,就是這樣一個人,得到了漢文帝的賞識。他本來是個車夫啊,這個車夫後來就做了中郎將了,中郎將隸屬於郎中令手下的一個侍從的軍官。他之所以能夠得到提拔,完全是因為衛綰這個人他很有眼色。其實不管什麽出身,你要做官不是都要得到皇帝的信任嗎?你無論是通過推舉也好,是通過其他的途徑也好,總而言之要得到皇帝的信任。其實皇帝提拔人,最容易得到提拔的是他身邊的人,並不是封疆大吏那些人,那些人立了功還招嫉呢,真正容易得到提拔的都是在皇帝身邊做事的人,因為你在皇帝身邊做事,很容易得到皇帝的賞識。衛綰就這樣得到了漢文帝的賞識,做了漢文帝的中郎將,還是漢文帝的侍從。但是這個時候發生了一件事,這個時候漢景帝還是太子。漢景帝做太子的時候,漢景帝以太子的身份請他爹,就是請漢文帝身邊的一些官員到太子府中來喝酒。當然太子請客這是個很大的麵子了,所有被邀請的人無一例外都去了,就一個人沒去,誰啊?衛綰。衛綰為什麽沒有去啊?太子請客衛綰竟然不去,說了一個理由,有病了,不能去喝酒。其實衛綰真正的想法是什麽呢?害怕漢文帝的責備。因為你作為文帝身邊的侍從,你到太子宮中去喝酒,很容易給文帝造成一種印象,就是你提前去巴結,去交往未來的皇帝了。你要是這樣的話,老皇帝就會對你有看法,是不是覺得我已經不久於人世了,你就提前要找個靠山,改換門庭了?這個很容易招嫉的,所以衛綰沒有去。


    漢文帝去世漢景帝繼位,漢景帝一繼位以後衛綰還做他的中郎將,但是這個中郎將,因為漢景帝做太子的時候就惦記上衛綰了,所以盡管他做中郎將,漢景帝有一年多的時間對他身邊工作的衛綰是不理不睬,一句話都不說,非常冷淡,這就是惦記上了。但是衛綰怎麽辦呢?衛綰是一點也不解釋,反而更加勤奮認真地去工作。一年多以後,漢景帝去打獵了,打獵的途中他讓衛綰做參乘,就是陪他坐車。上了車以後漢景帝就問他,你知道我為什麽今天請你來坐我的車嗎?衛綰說,我不知道啊,我是一個車夫被提拔上來的人,皇上叫我來坐車,我不知道什麽意思。漢景帝笑了笑就問他,說那一年我請客,所有的人都來了,你為什麽不來?你看看這太子的記性多好啊,惦記上了,記住了。


    結果衛綰沒有任何解釋,說死罪死罪,那天我確實是病了,他還不把話點透。實際上這是兩個明白人的對話,兩個人都是隻做不說,漢景帝是個隻做不說的人,衛綰也是個隻做不說的人,兩個人這一番對話其實是兩個聰明人的相互欣賞,我欣賞他,他也欣賞我,兩個人是同類人、一類人。所以衛綰沒有說破,說我還是那個老理由,就是我那天確實病了不能來,漢景帝就笑了笑。所以到臨下車的時候,漢景帝說我賞你一把劍吧,要賞衛綰一把劍。衛綰說我不敢要啊,劍是多麽貴重的禮物啊,而且先皇賞給我的六把劍,我都在家裏放著呢。漢景帝不相信,說劍是很貴重的東西,一般人拿到劍以後要麽是佩戴,要麽是交換其他的東西,你竟然放到家裏動都沒動。漢景帝親自派人到衛綰家去察看,衛綰家果然是漢文帝賞他的六把劍,嶄新的六把劍全部在那兒掛著,沒有一把用過。使者回來一報告,漢景帝心裏是大為高興,因為這個不動表明對皇帝賞賜的重視啊。但是漢景帝什麽也沒有說,因為他是一個隻做不說的人。


    這個衛綰也是一個隻做不說的人,他倆性格非常類似。衛綰其實是一個既琢磨人又琢磨事的人,衛綰在人情練達上遠遠超過周亞夫,你別看他是個車夫,這個車夫可是在人情世故上很有一套的。周亞夫盡管是太尉,是大將軍,這個人情上有很多他不太了解的地方,所以周亞夫被殺。而這個衛綰又得到了漢景帝的賞識,漢景帝賞識他以後,就任命衛綰做太子太傅,就是做了劉徹的輔導官去輔佐劉徹。他做了幾年太子太傅以後,衛綰又被提拔擔任了漢景帝朝的最後一任的丞相,還做了三年丞相。我們通過這個事可以知道,漢景帝是兩個方麵做工作,該除的一個一個除,另一方麵又派他最欣賞、最信任的衛綰去輔佐太子。那麽在這樣一個背景之下,太子能不太平嗎?太子還能有什麽不測之禍呢?所以劉徹從七歲被立為太子以後,到十六歲繼位登基這九年中間非常平靜,沒有發生任何變故。當然這裏邊最重要的原因是漢景帝所做的工作。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周亞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佚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佚名並收藏周亞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