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躬感謝“08年7歲光頭老大”大大月票支持!鞠躬感謝“zjun971210”大大打賞支持!
姚誌被雙規之後,並沒有立即解除職務,采取的是內緊外鬆的策略,但金湖區已經是傳遍了,甚至都有順口溜在街頭巷尾流傳了:幺兒當了權,金湖真是亂,區委修得真好看,牛皮吹得天都轉,可惜百姓快討飯,錳礦交給利州幹,等於幺兒自己賺,送給領導好升官,幺兒帶頭這麽幹,幹部都把好處占,金湖全被收刮遍,礦工命比紙還賤,百姓死活沒人見,好在紀委立了案,幺兒總算滾了蛋。
幺兒就是指姚誌,“姚”和“幺”諧音,在安新,稱呼除小孩外的人為幺兒是一種極為蔑視的稱呼。
“老林,你客觀地說,安新,特別是金湖區情況到底如何?莫非真是成了洪*洞*縣,沒有一個好人?”
省委*書記江如衡看了看案卷,想起前兩天去醫院看望省裏的一位老領導的時候,說起了這個順口溜,這樣的順口溜都傳到省裏了,說明流傳很廣,說者是有心,而聽者更是有心,江如衡也擔心案件的規模越搞越大,此時的閩南,同樣的一個副省級城市因為走私正在刮起一場足以震撼全國的大風暴,牽連進去的幹部之多,級別之高,實屬建國以來罕見。
如果安新那邊也搞出這麽一個大案子,貝湖省裏也很難看了。所以今天聽完姚誌的案情介紹以後,若有所思地問林紫山。
林紫山放下了手中的匯報材料。道:
“從省紀委掌握的情況看。姚誌在金湖確實是搞壞了風氣。收受錢物很普遍,甚至已經成為一種風氣,大家都收,如你不收,會被認為是異類,很多普通的工作人員甚至是才參加工作的大學生都如此,還有就是姚誌在金湖大搞政績工程,勞命傷財。對金湖發展影響十分巨大,這一點金湖的很多幹部群眾反映也很強烈。姚誌是金湖區的區委書記,這個職位可是與方方麵麵都有jiēchu,多牽出一些人也很正常,這一次省紀委查得很徹底,姚誌先後交代了十多來人,有名有姓,有職有位有十幾個,主要是集中在金湖區,市裏的包括礦業局和電力局的兩個副局長。夠得上刑責的有六七個,絕大多數都在灰色地帶。”
姚誌被省紀委雙規之後。案件的審理進展很是順利,如同楊鐵軍猜測的那樣,姚誌很快就在紀委調查組的攻勢下節節敗退,也供出了不少人。
江如衡聽到是這樣一個結果,就放下心來,他知道林紫山話裏的意思,這件事沒有牽連出市裏或更高層次的人,這是江如衡最願意看到的。
於是道:
“對腐*敗分子我們不能姑息,特別是象姚誌這樣吹、賣、、貪,天良喪盡,人性泯滅的害群之馬,如不嚴加懲處,這種情況如任其蔓延下去,黨將不黨,國將不國!我重申兩點,對腐*敗分子一是絕不留情,二是絕不手軟,一查到底,然後放下包袱,輕裝前進。”
江他說得不甚明白,林紫山卻聽得很明白。他道:
“對於不夠量刑的同誌,我建議交由安新市委處理,通過此案,看得出安新市委還是經受得住考驗的。”
林紫山與江如衡共事也有些年頭了,知道處理這樣的事情的輕重緩急,知道如何拿捏分寸,對於情節嚴重的必須嚴懲,而對於其他一些可懲可不懲的,考慮到期收錢的背景和情節,以及初犯,把問題交代清楚,上繳財物,還是以教育為主。這樣不擴大打擊麵,有利於局麵的穩定。
江如衡道:
“我同意你的意見,張澤高同誌在沙州工作多年,熟悉情況。我相信他能正確處理此事。”
江如衡沉吟了一下,又道:
“澤高同誌作為市委書記,大度謙遜不戀權位,屬於謙謙君子,但把控能力稍微差了一些,需要稍稍加強。”
對於安新班子如何搭配,江如衡與省*委分管組織副書記於林科有共識,有分歧。安新經濟發展不上去,導致各種問題,這一點是最為省委頭痛的,而陸政東到安新時間不久,但在經濟發展上還是有所作為,這一點省裏很mǎnyi,需要給陸政東一定的支持。
而鍾柏發、陸政東等人的心態,江如衡等人也是洞若觀火,鍾柏發等人在安新力量過大,陸政東的施政阻力較大,需要削弱,這一點上,江如衡和省*長鄭東凱、分管人事的副書記於林科有共識,於是吳鳳娟被調整了出來。
但三人之間在張澤高的去留上也有分歧,於林科的態度很明確,希望早點把張澤高調走,明確的講:
“安新經濟發展不上去,問題成堆,張澤高作為市委書記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現在新任市長在經濟上搞得不錯,但人太年輕,安新市委書記需要一個把控全局的人來掌舵,張澤高不適宜在安新擔任市委書記,省裏可以建議中央另行考慮。”
但但江如衡一直沒有表態,鄭東凱摸不清中*央和江*書記的態度,也就沒表態。
林紫山清楚,張澤高還有一年多的時間久到點,盯著那個位置的人很多,於林科此舉也是想鷸蚌相爭漁翁得利,今天江*書記這麽一說,林紫山心裏也大體有數……
而在安新,所有人關注地焦點自然是姚誌的案子,尤其是常委班子。大多數幹部都知道姚誌案子背後牽連著什麽,大家都緊張地關注著案子的發展,看看市裏會不會有領導被牽連進去,因為事情雖然是發生在金湖,但主戰場卻是擺在了安新……
安新市委辦公室裏。陸政東和張澤高正在進行著一場談話。
“姚誌在金湖區搞得這些。讓我恍若回到了五十年代大*躍*進的年代……”
兩人談完了關於姚誌的案情之後。張澤高看完手裏由省紀委轉過來的一些關於姚誌的材料,歎了一口氣道,有些感慨,看著陸政東道:
“我這一輩子,經曆過大*躍*進,吃過三年自然災害的苦,挨過批鬥,蹲過牛棚。這些經曆讓我充分認識到一點,必須要實事求是,否則就要犯錯誤。”
說著張澤高輕輕歎口氣,拿起茶杯。慢慢喝了口茶。
張澤高再抬頭地時候。就自嘲地一笑:“老嘍。老人家就喜歡懷舊。”
陸政東也是默然,姚誌不光在經濟上有問題,在經濟建設上也是大搞浮誇風和數字政績。
在大*躍*進時期,“人有多大膽,地有多高產”,“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而四十年過去了,這樣的情況在金湖也出現了。姚誌為搞“政績”,金湖不僅在糧食生產上、生豬和家禽喂養上、工業產值上、就連在財政收入上、漁業上、典型“楷模”的樹立上等,也大肆弄虛作假、虛報浮誇,甚至令人啼笑皆非的地步:農村出現了幹枯水塘魚豐收,還有的糧菜產量放衛星,多種經營假翻番、工業收入冒估報等等。某偏遠的村一理發店年收入就達三十萬,而這個理發店僅僅就是兩塊錢理一個頭,村民們都笑,也就是每年要理十五萬個頭,每天得理四百多個頭,而全村人口不過八百多,也就是說,全村男女老幼齊上陣,必須要兩天理一次頭,村民們都笑,就算不把剃頭匠累死,那剃光頭的豈不連紮根毛都長不贏了嗎?
陸政東卻是笑不出來,這在九十年代並不少見,南巡*講話以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思路完全明確,統計數字的相互攀比之風愈演愈裂。具體表現:一星相互觀望,攀比速度;二是產值增幅之高到了讓人難以置信的地步,統計權威部門隻得要求各地"認真核實,實事求是",各級領導要求“一級一級對口”.但根本刹不住車,統計數字何以被扭曲,浮誇風又何以再度重演呢?一是上級部門不切實際的製訂高指標,層層壓任務,唯有統計數子上做手腳;二是“政績”與統計數字劃等號,並與幹部的升降榮辱掛鉤,而又不去認真的調查核實。有了統計數字的高速度,“政績”就有了,提撥重用自然有份,何樂而不為?於是有少數人不惜弄虛作假,胡編亂造,誇大政績甚至偽造政績。
而金湖出現這樣的荒唐數字也並不是一天造成的,姚誌上任之後,年年虛假,於是逐年虛報加碼,最終積重難返。
而姚誌更離譜的是既搞浮誇風又大搞政績工程,其危害尤甚。
搞浮誇風幹實事的不如編數字造假的,影響了務實幹部艱苦創業的積極性,而有的弄虛作假幹部得到提拔,群眾議論紛紛;下達高指標,實行量化考核,工資獎金掛鉤,這是逼幹部造假,對此有怨言;虛報浮誇,影響了黨在群眾中的威信;統計數字造假,影響上級對下麵了解真實情況,影響決策和經濟發展
而搞政績本來無不可,關鍵是:一,不該搞的也搞,二、過分地搞。三、前任搞的後任把它拆掉自己再搞。以毀人力和物質為輔。政績工程則是:以毀物質和人力為主,以口誇並之。這嚴重地破壞著生產力的發展。
姚誌是一邊浮誇,一邊大搞政績工程,現在區政府外麵是欠著一屁股帳,真正需要建設的,或者用於民生的嚴重不足,都已經到了難以為繼的地步,想來姚誌恐怕也是一直在想著趕緊跳出金湖吧,隻是還沒來得及,就出事了。
還有一個更讓人頭痛的就是錳礦問題。
利州礦業就是一個巨大的黑洞,是的,黑洞!陸政東也看到了利州礦業的不少材料,這些材料就連省紀委都不一定有,那是一堆賬,是利州礦業融資、投資、收益的明細表,是利州礦業巨額資金的流入與流出。
但這根本不是傳統意義上企業財務應該做的那種賬,而是一筆“黑”賬!
陸政東花了不少時間將這些賬目翻完。他看得心驚肉跳。看得毛骨悚然。何三牧的這個財務總監倒是細心。太細心了,所有進出利州礦業的資金,一筆筆記錄得都很清楚,
陸政東粗略算了一下,利州礦業偷逃的稅款幾年來累計上億,而資金又以各種名目給轉了出去,也是一個巨大的數目,但是這些賬目又做得很巧妙。轉出去的資金隻有何三牧一人知道,而何三牧在吳鳳娟還沒調走,省紀委還沒決定對姚誌雙規之前就已經出逃,這恐怕是京城某些人,得到中央在閩南開始下重手的時候感覺到情況不妙就讓何三牧趕緊撤退了。
何三牧的出逃,或許對省裏的領導來講,是如釋重負。因為何三牧知道得太多,不但是在省裏市裏牽連太廣,而且還牽涉到京城某些人,真要查起來。到時候連省裏都不知道怎麽收場,而何三牧跑了。能夠牽連的也就是些小魚小蝦,這就好辦。
而對陸政東來講,何三牧跑了,利州礦業隻剩一個空殼子了,利州礦業的數萬職工,該怎麽辦,雖然還有區一級這個防火牆擋著,但他這個市長卻也是不能不操心,這些都是很棘手的問題……
不過,張澤高講這些,發發感慨固然有些真實感情流露的因素,但這些經濟發展方麵的事情主要都是該他這個做市長和金湖區的幹部去頭痛,張澤高這麽做的目的更多的恐怕是為即將展開的說辭做鋪墊。
張澤高把玩著他地青花瓷茶杯,沉默了一會兒。說道:
“姚誌的事情教訓深刻,全市幹部必須要引以為戒……但不發生已經發生了,所謂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隻是此身不上如來座,收拾河山亦要人,金湖區這個局麵該如何收拾,政東市長有什麽想法?”
陸政東沉吟了一下道:
“金湖現在這個樣子,緩不得,卻也急不得。”
陸政東知道張澤高是在探他對金湖區區委書記人選的口風,但卻故作不知,避而不答。
而在這樣的情況下,一方麵他必須要緊緊防備鍾柏發等人的反撲,雖然在這樣的局麵可能性極小,因為吳鳳娟調走,這無疑就是給鍾柏發一個信號,而姚誌和鍾柏發等人一直關係也挺親近,姚誌出事,恐怕省裏對他更會有一些看法,若是這個時候再發生一些不該發生的事情,恐怕就是鍾柏發省裏的關係也難以挽救,這一點,鍾柏發應該很清楚,這個時候,鍾柏發最好的辦法是等待,等待機會。
雖然如此,陸政東卻也不敢有絲毫的大意,畢竟距離選舉的時間已經不多……
而如何處理好張澤高和市裏常委的關係就顯得特別重要,千萬不能在這個時候翹尾巴,更是更要低調。在國內的政治下,更多的是妥協,而不是衝突,也就是所謂的要能做事,更要能團結人做事。
張澤高點點頭:
“大病須得抓緊治,不一定要用猛藥!沉屙要慢慢調理。”
陸政東知道張澤高這才談到了主題,張澤高是想要求穩,在張澤高心裏,恐怕姚誌這件事被捅出來也是算在他頭上的了,覺得他太急了。
其實陸政東並沒有想在吳鳳娟離開沒多少時間久揭開金湖這個蓋子,陸政東在得知姚誌被省紀委直接雙規之後,也有些撓頭,但不揭開卻是已經揭開了,他也隻好坦然麵對。
陸政東默默品了品茶,看樣子張忠平也在張澤高麵前使了力的,好一會兒後才道:
“書記說得實在是太正確了,金湖的事情緩不得急不得,更經不起折騰,張忠平也是多年的老區長了,這一次姚誌的事情沒有牽連到他,說明還是經受得住考驗的,但金湖出現這麽大的問題,張忠平要說一點責任也沒,這也不客觀,不過張忠平對金湖情況熟悉,幹部對他也熟悉,有利於局勢穩定,書記的意思……先過渡過渡?這是最為穩妥的辦法,我同意。”
張忠平也算是老資格的區長了,若是這個時候又從外麵調個區委書記到金湖,肯定又是一番神仙打架,說不定也會讓下麵的幹部以為算總賬的時候到了而人心惶惶。所以陸政東並不反對這樣的安排。
更為重要的是,有了姚誌這麽一出,鍾柏發更是實力受損,張澤高估計也是有些新想法了,有伸手摘桃子的嫌疑。
但這樣的變化陸政東必須要認真應對,一個應對不好讓張澤高和鍾柏發又聯上手來,那就沒意思了。
而且在安新剛剛弄出這麽一番動靜,若是處理不好和張澤高的關係,必定會讓上麵的人認為他還是太過鋒芒畢露和得誌便猖狂,不夠成熟。
而和張澤高進行合作,抑製鍾柏發,讓張澤高順順利利的到一年之後的安新新一屆黨代會到站卸任,張澤高肯定樂意,而對他來講,這也大有裨益……(未完待續。)
姚誌被雙規之後,並沒有立即解除職務,采取的是內緊外鬆的策略,但金湖區已經是傳遍了,甚至都有順口溜在街頭巷尾流傳了:幺兒當了權,金湖真是亂,區委修得真好看,牛皮吹得天都轉,可惜百姓快討飯,錳礦交給利州幹,等於幺兒自己賺,送給領導好升官,幺兒帶頭這麽幹,幹部都把好處占,金湖全被收刮遍,礦工命比紙還賤,百姓死活沒人見,好在紀委立了案,幺兒總算滾了蛋。
幺兒就是指姚誌,“姚”和“幺”諧音,在安新,稱呼除小孩外的人為幺兒是一種極為蔑視的稱呼。
“老林,你客觀地說,安新,特別是金湖區情況到底如何?莫非真是成了洪*洞*縣,沒有一個好人?”
省委*書記江如衡看了看案卷,想起前兩天去醫院看望省裏的一位老領導的時候,說起了這個順口溜,這樣的順口溜都傳到省裏了,說明流傳很廣,說者是有心,而聽者更是有心,江如衡也擔心案件的規模越搞越大,此時的閩南,同樣的一個副省級城市因為走私正在刮起一場足以震撼全國的大風暴,牽連進去的幹部之多,級別之高,實屬建國以來罕見。
如果安新那邊也搞出這麽一個大案子,貝湖省裏也很難看了。所以今天聽完姚誌的案情介紹以後,若有所思地問林紫山。
林紫山放下了手中的匯報材料。道:
“從省紀委掌握的情況看。姚誌在金湖確實是搞壞了風氣。收受錢物很普遍,甚至已經成為一種風氣,大家都收,如你不收,會被認為是異類,很多普通的工作人員甚至是才參加工作的大學生都如此,還有就是姚誌在金湖大搞政績工程,勞命傷財。對金湖發展影響十分巨大,這一點金湖的很多幹部群眾反映也很強烈。姚誌是金湖區的區委書記,這個職位可是與方方麵麵都有jiēchu,多牽出一些人也很正常,這一次省紀委查得很徹底,姚誌先後交代了十多來人,有名有姓,有職有位有十幾個,主要是集中在金湖區,市裏的包括礦業局和電力局的兩個副局長。夠得上刑責的有六七個,絕大多數都在灰色地帶。”
姚誌被省紀委雙規之後。案件的審理進展很是順利,如同楊鐵軍猜測的那樣,姚誌很快就在紀委調查組的攻勢下節節敗退,也供出了不少人。
江如衡聽到是這樣一個結果,就放下心來,他知道林紫山話裏的意思,這件事沒有牽連出市裏或更高層次的人,這是江如衡最願意看到的。
於是道:
“對腐*敗分子我們不能姑息,特別是象姚誌這樣吹、賣、、貪,天良喪盡,人性泯滅的害群之馬,如不嚴加懲處,這種情況如任其蔓延下去,黨將不黨,國將不國!我重申兩點,對腐*敗分子一是絕不留情,二是絕不手軟,一查到底,然後放下包袱,輕裝前進。”
江他說得不甚明白,林紫山卻聽得很明白。他道:
“對於不夠量刑的同誌,我建議交由安新市委處理,通過此案,看得出安新市委還是經受得住考驗的。”
林紫山與江如衡共事也有些年頭了,知道處理這樣的事情的輕重緩急,知道如何拿捏分寸,對於情節嚴重的必須嚴懲,而對於其他一些可懲可不懲的,考慮到期收錢的背景和情節,以及初犯,把問題交代清楚,上繳財物,還是以教育為主。這樣不擴大打擊麵,有利於局麵的穩定。
江如衡道:
“我同意你的意見,張澤高同誌在沙州工作多年,熟悉情況。我相信他能正確處理此事。”
江如衡沉吟了一下,又道:
“澤高同誌作為市委書記,大度謙遜不戀權位,屬於謙謙君子,但把控能力稍微差了一些,需要稍稍加強。”
對於安新班子如何搭配,江如衡與省*委分管組織副書記於林科有共識,有分歧。安新經濟發展不上去,導致各種問題,這一點是最為省委頭痛的,而陸政東到安新時間不久,但在經濟發展上還是有所作為,這一點省裏很mǎnyi,需要給陸政東一定的支持。
而鍾柏發、陸政東等人的心態,江如衡等人也是洞若觀火,鍾柏發等人在安新力量過大,陸政東的施政阻力較大,需要削弱,這一點上,江如衡和省*長鄭東凱、分管人事的副書記於林科有共識,於是吳鳳娟被調整了出來。
但三人之間在張澤高的去留上也有分歧,於林科的態度很明確,希望早點把張澤高調走,明確的講:
“安新經濟發展不上去,問題成堆,張澤高作為市委書記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現在新任市長在經濟上搞得不錯,但人太年輕,安新市委書記需要一個把控全局的人來掌舵,張澤高不適宜在安新擔任市委書記,省裏可以建議中央另行考慮。”
但但江如衡一直沒有表態,鄭東凱摸不清中*央和江*書記的態度,也就沒表態。
林紫山清楚,張澤高還有一年多的時間久到點,盯著那個位置的人很多,於林科此舉也是想鷸蚌相爭漁翁得利,今天江*書記這麽一說,林紫山心裏也大體有數……
而在安新,所有人關注地焦點自然是姚誌的案子,尤其是常委班子。大多數幹部都知道姚誌案子背後牽連著什麽,大家都緊張地關注著案子的發展,看看市裏會不會有領導被牽連進去,因為事情雖然是發生在金湖,但主戰場卻是擺在了安新……
安新市委辦公室裏。陸政東和張澤高正在進行著一場談話。
“姚誌在金湖區搞得這些。讓我恍若回到了五十年代大*躍*進的年代……”
兩人談完了關於姚誌的案情之後。張澤高看完手裏由省紀委轉過來的一些關於姚誌的材料,歎了一口氣道,有些感慨,看著陸政東道:
“我這一輩子,經曆過大*躍*進,吃過三年自然災害的苦,挨過批鬥,蹲過牛棚。這些經曆讓我充分認識到一點,必須要實事求是,否則就要犯錯誤。”
說著張澤高輕輕歎口氣,拿起茶杯。慢慢喝了口茶。
張澤高再抬頭地時候。就自嘲地一笑:“老嘍。老人家就喜歡懷舊。”
陸政東也是默然,姚誌不光在經濟上有問題,在經濟建設上也是大搞浮誇風和數字政績。
在大*躍*進時期,“人有多大膽,地有多高產”,“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而四十年過去了,這樣的情況在金湖也出現了。姚誌為搞“政績”,金湖不僅在糧食生產上、生豬和家禽喂養上、工業產值上、就連在財政收入上、漁業上、典型“楷模”的樹立上等,也大肆弄虛作假、虛報浮誇,甚至令人啼笑皆非的地步:農村出現了幹枯水塘魚豐收,還有的糧菜產量放衛星,多種經營假翻番、工業收入冒估報等等。某偏遠的村一理發店年收入就達三十萬,而這個理發店僅僅就是兩塊錢理一個頭,村民們都笑,也就是每年要理十五萬個頭,每天得理四百多個頭,而全村人口不過八百多,也就是說,全村男女老幼齊上陣,必須要兩天理一次頭,村民們都笑,就算不把剃頭匠累死,那剃光頭的豈不連紮根毛都長不贏了嗎?
陸政東卻是笑不出來,這在九十年代並不少見,南巡*講話以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思路完全明確,統計數字的相互攀比之風愈演愈裂。具體表現:一星相互觀望,攀比速度;二是產值增幅之高到了讓人難以置信的地步,統計權威部門隻得要求各地"認真核實,實事求是",各級領導要求“一級一級對口”.但根本刹不住車,統計數字何以被扭曲,浮誇風又何以再度重演呢?一是上級部門不切實際的製訂高指標,層層壓任務,唯有統計數子上做手腳;二是“政績”與統計數字劃等號,並與幹部的升降榮辱掛鉤,而又不去認真的調查核實。有了統計數字的高速度,“政績”就有了,提撥重用自然有份,何樂而不為?於是有少數人不惜弄虛作假,胡編亂造,誇大政績甚至偽造政績。
而金湖出現這樣的荒唐數字也並不是一天造成的,姚誌上任之後,年年虛假,於是逐年虛報加碼,最終積重難返。
而姚誌更離譜的是既搞浮誇風又大搞政績工程,其危害尤甚。
搞浮誇風幹實事的不如編數字造假的,影響了務實幹部艱苦創業的積極性,而有的弄虛作假幹部得到提拔,群眾議論紛紛;下達高指標,實行量化考核,工資獎金掛鉤,這是逼幹部造假,對此有怨言;虛報浮誇,影響了黨在群眾中的威信;統計數字造假,影響上級對下麵了解真實情況,影響決策和經濟發展
而搞政績本來無不可,關鍵是:一,不該搞的也搞,二、過分地搞。三、前任搞的後任把它拆掉自己再搞。以毀人力和物質為輔。政績工程則是:以毀物質和人力為主,以口誇並之。這嚴重地破壞著生產力的發展。
姚誌是一邊浮誇,一邊大搞政績工程,現在區政府外麵是欠著一屁股帳,真正需要建設的,或者用於民生的嚴重不足,都已經到了難以為繼的地步,想來姚誌恐怕也是一直在想著趕緊跳出金湖吧,隻是還沒來得及,就出事了。
還有一個更讓人頭痛的就是錳礦問題。
利州礦業就是一個巨大的黑洞,是的,黑洞!陸政東也看到了利州礦業的不少材料,這些材料就連省紀委都不一定有,那是一堆賬,是利州礦業融資、投資、收益的明細表,是利州礦業巨額資金的流入與流出。
但這根本不是傳統意義上企業財務應該做的那種賬,而是一筆“黑”賬!
陸政東花了不少時間將這些賬目翻完。他看得心驚肉跳。看得毛骨悚然。何三牧的這個財務總監倒是細心。太細心了,所有進出利州礦業的資金,一筆筆記錄得都很清楚,
陸政東粗略算了一下,利州礦業偷逃的稅款幾年來累計上億,而資金又以各種名目給轉了出去,也是一個巨大的數目,但是這些賬目又做得很巧妙。轉出去的資金隻有何三牧一人知道,而何三牧在吳鳳娟還沒調走,省紀委還沒決定對姚誌雙規之前就已經出逃,這恐怕是京城某些人,得到中央在閩南開始下重手的時候感覺到情況不妙就讓何三牧趕緊撤退了。
何三牧的出逃,或許對省裏的領導來講,是如釋重負。因為何三牧知道得太多,不但是在省裏市裏牽連太廣,而且還牽涉到京城某些人,真要查起來。到時候連省裏都不知道怎麽收場,而何三牧跑了。能夠牽連的也就是些小魚小蝦,這就好辦。
而對陸政東來講,何三牧跑了,利州礦業隻剩一個空殼子了,利州礦業的數萬職工,該怎麽辦,雖然還有區一級這個防火牆擋著,但他這個市長卻也是不能不操心,這些都是很棘手的問題……
不過,張澤高講這些,發發感慨固然有些真實感情流露的因素,但這些經濟發展方麵的事情主要都是該他這個做市長和金湖區的幹部去頭痛,張澤高這麽做的目的更多的恐怕是為即將展開的說辭做鋪墊。
張澤高把玩著他地青花瓷茶杯,沉默了一會兒。說道:
“姚誌的事情教訓深刻,全市幹部必須要引以為戒……但不發生已經發生了,所謂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隻是此身不上如來座,收拾河山亦要人,金湖區這個局麵該如何收拾,政東市長有什麽想法?”
陸政東沉吟了一下道:
“金湖現在這個樣子,緩不得,卻也急不得。”
陸政東知道張澤高是在探他對金湖區區委書記人選的口風,但卻故作不知,避而不答。
而在這樣的情況下,一方麵他必須要緊緊防備鍾柏發等人的反撲,雖然在這樣的局麵可能性極小,因為吳鳳娟調走,這無疑就是給鍾柏發一個信號,而姚誌和鍾柏發等人一直關係也挺親近,姚誌出事,恐怕省裏對他更會有一些看法,若是這個時候再發生一些不該發生的事情,恐怕就是鍾柏發省裏的關係也難以挽救,這一點,鍾柏發應該很清楚,這個時候,鍾柏發最好的辦法是等待,等待機會。
雖然如此,陸政東卻也不敢有絲毫的大意,畢竟距離選舉的時間已經不多……
而如何處理好張澤高和市裏常委的關係就顯得特別重要,千萬不能在這個時候翹尾巴,更是更要低調。在國內的政治下,更多的是妥協,而不是衝突,也就是所謂的要能做事,更要能團結人做事。
張澤高點點頭:
“大病須得抓緊治,不一定要用猛藥!沉屙要慢慢調理。”
陸政東知道張澤高這才談到了主題,張澤高是想要求穩,在張澤高心裏,恐怕姚誌這件事被捅出來也是算在他頭上的了,覺得他太急了。
其實陸政東並沒有想在吳鳳娟離開沒多少時間久揭開金湖這個蓋子,陸政東在得知姚誌被省紀委直接雙規之後,也有些撓頭,但不揭開卻是已經揭開了,他也隻好坦然麵對。
陸政東默默品了品茶,看樣子張忠平也在張澤高麵前使了力的,好一會兒後才道:
“書記說得實在是太正確了,金湖的事情緩不得急不得,更經不起折騰,張忠平也是多年的老區長了,這一次姚誌的事情沒有牽連到他,說明還是經受得住考驗的,但金湖出現這麽大的問題,張忠平要說一點責任也沒,這也不客觀,不過張忠平對金湖情況熟悉,幹部對他也熟悉,有利於局勢穩定,書記的意思……先過渡過渡?這是最為穩妥的辦法,我同意。”
張忠平也算是老資格的區長了,若是這個時候又從外麵調個區委書記到金湖,肯定又是一番神仙打架,說不定也會讓下麵的幹部以為算總賬的時候到了而人心惶惶。所以陸政東並不反對這樣的安排。
更為重要的是,有了姚誌這麽一出,鍾柏發更是實力受損,張澤高估計也是有些新想法了,有伸手摘桃子的嫌疑。
但這樣的變化陸政東必須要認真應對,一個應對不好讓張澤高和鍾柏發又聯上手來,那就沒意思了。
而且在安新剛剛弄出這麽一番動靜,若是處理不好和張澤高的關係,必定會讓上麵的人認為他還是太過鋒芒畢露和得誌便猖狂,不夠成熟。
而和張澤高進行合作,抑製鍾柏發,讓張澤高順順利利的到一年之後的安新新一屆黨代會到站卸任,張澤高肯定樂意,而對他來講,這也大有裨益……(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