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棉花糖小說網..tw】,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鞠躬感謝“zjun971210”大大打賞、章節贈送支持,鞠躬感謝“無名無天”大大紅包支持
――――――――――――――――
陸政東春節後上班要處理的事情也不少,不少工作要布置,不可能全程陪同周毓寧和雪玉的考察調研。***陸政東安排了縣裏的女幹部陪同考察調研。
“政東,我發現你們這裏的鄉鎮企業規模雖然很小,管理者的素質普遍不高,距離現代企業很遠,而且我也直言不諱的講,像宜藍不管是城鎮還是農村距離現代化的目標非常遠。”
一個地方的發展,產業很重要,像宜藍這樣的地方,第一產業的潛力受到極大製約,第二、第三產業的發展就顯得極為重要,所以她對宜藍縣新興起來的鄉鎮企業興趣很濃厚,這幾天她主要就是了解的這方麵的情況,了解完之後,心裏也有些觸動。
雪玉也在一邊道:
“我還看到一個起碼七八十歲的老奶奶背著非常沉重的東西,在那陡峭的山路上手腳並用往山上爬著,看著真叫人辛酸,你這個縣委書記可真不夠格……”
這些都是雪玉之前完全不了解的,她所知道的都是從新聞媒體上看到的農村、農民如何發生了巨變,如何過上了好日子。真正和真實的農村接觸,才發現現實和她想象的差距是如此之大,這也給她帶來了極大的震動。
陸政東對雪玉的指責並沒有說什麽,雪玉根本還沒了解真正的農村。同時表明雪玉還是很善良純真的,於是說道:
“事實上你們去的地方還是縣裏比較富裕和交通方便的地方,偏遠和貧窮的地方比你們看到的還要差。
在農村隻要能動的老人都會勞動,這一方麵是因為農民勤勞的本性。而另一方麵也說明農村的生活還很艱苦,不但是老人,小孩也一樣,當城裏的孩子放學之後做完作業之後,就可以玩耍,農村的小孩才幾歲就還要幫著家裏幹活,減輕家裏的負擔。家裏稍微遇到點風風雨雨就得輟學,遇上天災**。基本生活都成困難……這就是全國普通農村的一個縮影,所以是任重道遠,這也是我請你來宜藍的最主要的目的,希望能夠對宜藍長灘乃至整個西部都有所幫助……”
雖然這幾天陸政東並沒有陪同周毓寧和雪玉去考察調研。但縣裏這些人還是很有眼力勁的,知道是怎麽一回事,其他的人都會給他創造機會,到了晚上基本上都沒有人來找他匯報工作了,他和兩人每天晚上都能見麵。但周毓寧和雪玉晚上回來都是很累,吃完飯就休息了,一直都沒有沒有機會深談,陸政東也想好好的談一次。
雪玉聽到陸政東的話也默然。從她知道的看,之前恐怕宜藍縣的老百姓恐怕會比他所見到的更苦。陸政東到了之後,已經是有了很大的變化了。
周毓寧擺擺手道:
“我可沒有那麽大的能耐。他們聽說我是搞經濟的教授,希望能給他們解決各種問題的答案,可這樣的具體的東西,我根本無法解答,反而是那些鄉鎮的幹部和鄉鎮企業的一些土辦法其實對我有些啟發。”
陸政東雖然對於國家的走勢了解,對於經濟上的理論也有所涉獵,但畢竟不是經濟理論的研究者,對經濟理論隻能是知道些皮毛,陸政東暗笑了一下,周毓寧這樣的經濟學者對於高層的影響很大,他把周毓寧請到宜藍,也是希望周毓寧對於西部的發展進行深入的研究,肯定是不想就這麽輕易放棄的,想了一下說道:
“我們宜藍在這方麵根本就不算什麽,東部沿海的農民們在這方麵更有心得,比如他們把小五金細拆到一個個螺絲,然後,一條街、一個村、一個鎮、甚至一個縣,就專心做這些螺絲,在每一局部市場上都做到了規模最大、成本最低,這樣就形成了集約發展,他們這就是運用拆分市場的理論,巧妙化解了經濟總量不足的劣勢,堪稱破解世界經濟難題的經典戰例。()他們不聲不響地解決了經濟學家們在各類論壇上引經據典爭論不休爭,但卻沒辦法實際解決的問題。”
陸政東說著沉吟了一下道:
“所以有人講,我們國家的農民最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這話也許周教授不愛聽,但我認為還是有一定的道理的,稱職的經濟學家,應以精確的分析解釋經濟現象,以揭示經濟規律為己任。但如今國內的經濟學家似乎更喜歡用嘴來解釋經濟現象西方的理論加上國產的嘴,就成了不走腦子的大嘴巴:沒有不會說的,沒有不能說的,沒有不敢說的,沒有調查研究和實踐,這樣的經濟學家是貽害無窮。”
陸政東說這話是有感而發,他是太了解國內的所謂經濟學家了,如今的一些經濟學家,是經濟學+家的組合,他們是擅長在“家”裏研究“經濟學”的“思想者”,樂意做西方經濟學的翻譯機器和剪貼機,他們最大的貢獻是把西方的經濟學理論和方法論移植到國內。他們常常陷入現象的爭論,因‘矛‘和‘盾‘都是舶來品,而無法看清事物的本質。
這些人多是先有理論再有研究,而不是由基於實踐的研究推出理論。譬如一個拿西方鋼鐵打造中國傳統器皿的工匠。讓他們打個中國花色的盆碗還可以,千萬別奢望讓他造航空飛機。
而更讓人難以忍受的是,這些所謂的經濟學家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真正的經濟學家逐漸成為某些利益集團的代言人,熱熱鬧鬧的學術之爭的背後,是真金白銀的利益調整。他們中一些人的本事在於。能夠依據利益既得者的真實意思和下一步的利益圖謀,創造出夠嘩然一時、令人炫目的理論來。
甚至在十年後,還有一位香港的學者講:在當下,大陸真正意義上稱得上經濟學家的不超過五位。弄得舉國嘩然,但國內的經濟界卻是很難反擊,而更有一種刻薄而形象的說法是,讓國內如今的經濟學家拿諾貝爾獎,實在比讓木匠造航天飛機還難……
陸政東見周毓寧若有所思便繼續道:
“經濟學本該是經世濟民之學,是實用科學,坐而論道不如躬身實踐,不踏踏實實地沉澱在基層展開研究,再高明的方法論也解決不了實際問題。
農民則不同。他們時時為一家人的生計處心積慮地思考、憚精竭慮地勞作。農民式的精明在於,他們很實際,不會放過一絲改善生活的機會,他們善於以身邊成功人為榜樣。總結身邊失敗者的教訓。
當一種機會出現時,處於生存的壓力,他們會毫不猶豫地去嚐試,直至失敗抑或成功,而一旦成功。會引來大批仿效和競爭者,從這個意上來說,在沿海已經出現專業化產業集群發展模式的雛形,並不奇怪。但這種簡簡單單的堅持的力量。就是探索,就是實踐。而現在國內經濟學人。最缺少的就是這種精神。”
請將還不如激將,陸政東就采取這樣的策略:
“我講個經濟學家的故事吧。十年動亂期間,某經濟學家被下放到農村勞動。有一天,他放的一頭大公牛陷進淤泥裏,怎麽也拉不起來,一起勞動的其他反動學術權威們趕來幫忙,越拉牛陷得越深,眼看就要沉下去了,大家束手無策。附近幾個農民見此情景,不慌不忙回去搬來幾塊大木板墊在牛肚子底下,旁邊再墊些樹枝幹草,就這樣,一邊牽牛鼻子,一邊托牛肚子,牛肚子一得力,牛很快就脫離了泥潭。”
現在我們國家的經濟就像這頭牛,沿海開放城市就像‘牛鼻子’,廣大的中西部地區就像是‘牛肚子’經濟要騰飛,隻是拉‘牛鼻子’,牛肚子始終上不來,經濟還是不能起飛。因此,既抓沿海開放,同時托起‘牛肚子’,進而帶動西部大發展,才能使整個國家經濟起飛……”
陸政東講到這裏,不由笑著道:
“雪玉爺爺講,經濟學不是陽春白雪,我認為很正確,主席也講,農村廣闊天地大有作為,孫中山也講,一個年輕人,如果你有千萬人的能力,那你的心就應該為千萬人服務,如果你有億萬人的能力的話,你就應該為億萬人服務,周教授你這樣的身份在古代來講就是士,古話講,士不可以不弘毅,如果能夠在這方麵進行深入的研究,肯定會有豐碩的結果,正是可以服務億萬人的人,改變億萬人的人生,不像我這樣就是再怎麽努力也最多隻能影響一縣,雪玉你說是不是?”
雪玉重重的點點頭,如果能夠讓眾多像她看到的那些辛苦的老百姓的生活好起來,那絕對是一件有意義的事情,所以她是先被陸政東給說服了,心裏是舉雙手讚成陸政東的建議。同時也對陸政東和陸政東的工作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在她眼中周毓寧在經濟上那就是高山仰止的人物,而陸政東能夠在周毓寧麵前侃侃而談,顯然也是有足夠的底氣,陸政東講周毓寧是服務億萬人的人物,而陸政東有這樣的才華何嚐又沒有服務更多人的想法?
通過自己的努力讓眾多的人的人生因此改變,那種成就感肯定是其他任何東西都難以取代的,難怪周毓寧那天會給她什麽事業是男人永遠的妻子,講什麽男人就是事業為重……
周毓寧原本是覺得手頭的研究課題乏味沒挑戰性,到宜藍來也就是帶著散心和啟發思路的這麽一個想法,她眼下的主要研究方向並不是這方麵。暫時根本就沒有把西部的發展當成一個研究課題。
所以陸政東話裏的激將還是讓她挺受刺激,對於國內經濟界的現狀其實她比陸政東更為了解,經濟學界老一輩的人物,有時代局限性,思路被框框束縛住了。而新一代的經濟界的中堅,很多留學歸國的是自覺自己喝過洋墨水,高人一等,並沒有沉下心真正的對國內的事情進行深入和長期的研究。把兩者從真正意義上係統的結合起來,包括她自己也一樣,對國內的實際情況研究還是不夠的。
另一方麵,西部的發展實際上是一個大課題,但真要是理論上能有所作為轉化成為實際的政策,不說別的,就是解決西部數以億計的貧困人脫貧,那就是解決了全世界極大一部分人脫貧。就這一點就是一個了不起的成就,還是值得一幹的……
周毓寧想了許久之後,終於還是點點頭,說道:
“這倒是一項很有挑戰性的工作。說實話,我很心動,但是這是一個大課題,我還得好好思考一下再做決定……”
陸政東能得到這句話也就足夠了……
周毓寧和雪玉在宜藍又呆了幾天之後才返回了京城。雖然周毓寧大體已經決定要把西部的發展當做一個課題來研究,但他和雪玉之間似乎還是沒有產生什麽化學反應。雪玉依然是看他不怎麽順眼,一旦逮到機會就會對他冷嘲熱諷一番,而他也覺得雪玉更像一個和他賭氣的小妹妹,而不是對象。
但不管怎麽樣。兩個人的總算是熟悉了,這恐怕也達到了雙方家裏長輩的目的了……
時間就像流水一樣流淌著。春假水暖,百花盛開。當吹麵不寒的楊柳風拂過人們臉龐的時候,京城也就熱鬧起來,先是在兩會前召開了全國扶貧工作會議,在這次會議上正是提出了著名的八七扶貧攻堅計劃,力即爭在本世紀最後的七年內,基本解決目前全國八千萬貧困人口的溫飽問題。這是本世紀扶貧的一個綱領性文件,緊接著在兩會之後的第二天,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在京召開,會議特別強調了需要立即著重抓好的幾項工作:一是保證糧、棉、油和“菜籃子”的生產和供應。二是全麵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三是保持農村社會的穩定,及時處理好群眾反映強烈的熱點問題。四是搞好農村基層組織建設。
這都和宜藍和陸政東息息相關,但是陸政東沒有想到的是還有一個不起眼的人事調整更是和他相關,農村工作會議結束不久,為加強對扶貧工作的領導,特別是加強農業開發式扶貧,臨近的農業大省貴東省委分管農業的副書記調任由國*務院秘書長兼任組長的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主持工作的副組長,貴東省隨即省裏班子也進行了微調,而微調的一個讓陸政東沒想到的結果是孫偉陽被調到貴東任常務副省長。
孫偉陽在西河分管工業的副省長位置上時間並不長,照理不會這麽快就會被安排到新的工作崗位,而且陸政東之前都沒有用聽到任何風聲,這樣的調整實在太突然了。
陸政東也是在中組部研究之後才知道這個消息,主要原因還是貴東省這幾年除了農業,經濟上乏善可陳,而且班子的團結也存在不少的問題,這樣的調整也是為了平衡。
本來孫偉陽並不在這次調整的人員之列,但醞釀名單的時候,幾個候選人被某大佬認為暮氣沉沉,很難改變貴東的現狀,建議還是要選派有銳氣的人選,中組部就提了孫偉陽等幾個相對年輕在改革上比較大刀闊斧的副省級幹部,結果孫偉陽從中脫穎而出。
這樣的敘述雖然簡單,但任何一個位置的人選難產,肯定都是某些力量博弈僵持不下的結果,孫偉陽能上去,肯定也是有人推一把,這裏麵恐怕也有雲家的影子……
孫偉陽從一普通副省長走到常務副省長這是產房傳喜訊,升(生)了。按理說,應該是一件高興的事情,但陸政東的心情卻是很壓抑,對於他來說,這消息不算太好。
因為這意味著他原本計劃調到省裏的計劃基本上已經算是泡湯了,
陸政東不由感歎,在官場行走,實在是有太多的不確定性了,真是計劃不如變化快。
而且孫偉陽調走了,陸政東知道他在長灘呆著的日子肯定就會更不好過,這樣的局麵留在長灘那絕對就不是長久之計了,該如何辦,這件事已經很迫切的擺在陸政東麵前。
難不成要跟著孫偉陽跨省?
陸政東擺了擺頭,把跨省兩個字給抹掉了,那可不是什麽好詞,孫偉陽新到一地地界都還沒有踩熟,肯定不好直接調他過去,就是調過去,恐怕位置也不會太好。陸政東擺了擺頭,把跨省兩個字給抹掉了,那可不是什麽好詞,孫偉陽新到一地地界都還沒有踩熟,肯定不好直接調他過去,就是調過去,恐怕位置也不會太好。
難不成要想家裏求援?
這讓陸政東心裏覺得很是有些別扭,他倒不是矯情到完全靠自力更生,而是覺得現在為時尚早,事情太小,沒有必要在這樣的事情動用家裏的力量,那顯得自己太急迫了一些。
陸政東覺得還是再想一想,看看情況再決定怎麽做……(未完待續。。)
鞠躬感謝“zjun971210”大大打賞、章節贈送支持,鞠躬感謝“無名無天”大大紅包支持
――――――――――――――――
陸政東春節後上班要處理的事情也不少,不少工作要布置,不可能全程陪同周毓寧和雪玉的考察調研。***陸政東安排了縣裏的女幹部陪同考察調研。
“政東,我發現你們這裏的鄉鎮企業規模雖然很小,管理者的素質普遍不高,距離現代企業很遠,而且我也直言不諱的講,像宜藍不管是城鎮還是農村距離現代化的目標非常遠。”
一個地方的發展,產業很重要,像宜藍這樣的地方,第一產業的潛力受到極大製約,第二、第三產業的發展就顯得極為重要,所以她對宜藍縣新興起來的鄉鎮企業興趣很濃厚,這幾天她主要就是了解的這方麵的情況,了解完之後,心裏也有些觸動。
雪玉也在一邊道:
“我還看到一個起碼七八十歲的老奶奶背著非常沉重的東西,在那陡峭的山路上手腳並用往山上爬著,看著真叫人辛酸,你這個縣委書記可真不夠格……”
這些都是雪玉之前完全不了解的,她所知道的都是從新聞媒體上看到的農村、農民如何發生了巨變,如何過上了好日子。真正和真實的農村接觸,才發現現實和她想象的差距是如此之大,這也給她帶來了極大的震動。
陸政東對雪玉的指責並沒有說什麽,雪玉根本還沒了解真正的農村。同時表明雪玉還是很善良純真的,於是說道:
“事實上你們去的地方還是縣裏比較富裕和交通方便的地方,偏遠和貧窮的地方比你們看到的還要差。
在農村隻要能動的老人都會勞動,這一方麵是因為農民勤勞的本性。而另一方麵也說明農村的生活還很艱苦,不但是老人,小孩也一樣,當城裏的孩子放學之後做完作業之後,就可以玩耍,農村的小孩才幾歲就還要幫著家裏幹活,減輕家裏的負擔。家裏稍微遇到點風風雨雨就得輟學,遇上天災**。基本生活都成困難……這就是全國普通農村的一個縮影,所以是任重道遠,這也是我請你來宜藍的最主要的目的,希望能夠對宜藍長灘乃至整個西部都有所幫助……”
雖然這幾天陸政東並沒有陪同周毓寧和雪玉去考察調研。但縣裏這些人還是很有眼力勁的,知道是怎麽一回事,其他的人都會給他創造機會,到了晚上基本上都沒有人來找他匯報工作了,他和兩人每天晚上都能見麵。但周毓寧和雪玉晚上回來都是很累,吃完飯就休息了,一直都沒有沒有機會深談,陸政東也想好好的談一次。
雪玉聽到陸政東的話也默然。從她知道的看,之前恐怕宜藍縣的老百姓恐怕會比他所見到的更苦。陸政東到了之後,已經是有了很大的變化了。
周毓寧擺擺手道:
“我可沒有那麽大的能耐。他們聽說我是搞經濟的教授,希望能給他們解決各種問題的答案,可這樣的具體的東西,我根本無法解答,反而是那些鄉鎮的幹部和鄉鎮企業的一些土辦法其實對我有些啟發。”
陸政東雖然對於國家的走勢了解,對於經濟上的理論也有所涉獵,但畢竟不是經濟理論的研究者,對經濟理論隻能是知道些皮毛,陸政東暗笑了一下,周毓寧這樣的經濟學者對於高層的影響很大,他把周毓寧請到宜藍,也是希望周毓寧對於西部的發展進行深入的研究,肯定是不想就這麽輕易放棄的,想了一下說道:
“我們宜藍在這方麵根本就不算什麽,東部沿海的農民們在這方麵更有心得,比如他們把小五金細拆到一個個螺絲,然後,一條街、一個村、一個鎮、甚至一個縣,就專心做這些螺絲,在每一局部市場上都做到了規模最大、成本最低,這樣就形成了集約發展,他們這就是運用拆分市場的理論,巧妙化解了經濟總量不足的劣勢,堪稱破解世界經濟難題的經典戰例。()他們不聲不響地解決了經濟學家們在各類論壇上引經據典爭論不休爭,但卻沒辦法實際解決的問題。”
陸政東說著沉吟了一下道:
“所以有人講,我們國家的農民最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這話也許周教授不愛聽,但我認為還是有一定的道理的,稱職的經濟學家,應以精確的分析解釋經濟現象,以揭示經濟規律為己任。但如今國內的經濟學家似乎更喜歡用嘴來解釋經濟現象西方的理論加上國產的嘴,就成了不走腦子的大嘴巴:沒有不會說的,沒有不能說的,沒有不敢說的,沒有調查研究和實踐,這樣的經濟學家是貽害無窮。”
陸政東說這話是有感而發,他是太了解國內的所謂經濟學家了,如今的一些經濟學家,是經濟學+家的組合,他們是擅長在“家”裏研究“經濟學”的“思想者”,樂意做西方經濟學的翻譯機器和剪貼機,他們最大的貢獻是把西方的經濟學理論和方法論移植到國內。他們常常陷入現象的爭論,因‘矛‘和‘盾‘都是舶來品,而無法看清事物的本質。
這些人多是先有理論再有研究,而不是由基於實踐的研究推出理論。譬如一個拿西方鋼鐵打造中國傳統器皿的工匠。讓他們打個中國花色的盆碗還可以,千萬別奢望讓他造航空飛機。
而更讓人難以忍受的是,這些所謂的經濟學家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真正的經濟學家逐漸成為某些利益集團的代言人,熱熱鬧鬧的學術之爭的背後,是真金白銀的利益調整。他們中一些人的本事在於。能夠依據利益既得者的真實意思和下一步的利益圖謀,創造出夠嘩然一時、令人炫目的理論來。
甚至在十年後,還有一位香港的學者講:在當下,大陸真正意義上稱得上經濟學家的不超過五位。弄得舉國嘩然,但國內的經濟界卻是很難反擊,而更有一種刻薄而形象的說法是,讓國內如今的經濟學家拿諾貝爾獎,實在比讓木匠造航天飛機還難……
陸政東見周毓寧若有所思便繼續道:
“經濟學本該是經世濟民之學,是實用科學,坐而論道不如躬身實踐,不踏踏實實地沉澱在基層展開研究,再高明的方法論也解決不了實際問題。
農民則不同。他們時時為一家人的生計處心積慮地思考、憚精竭慮地勞作。農民式的精明在於,他們很實際,不會放過一絲改善生活的機會,他們善於以身邊成功人為榜樣。總結身邊失敗者的教訓。
當一種機會出現時,處於生存的壓力,他們會毫不猶豫地去嚐試,直至失敗抑或成功,而一旦成功。會引來大批仿效和競爭者,從這個意上來說,在沿海已經出現專業化產業集群發展模式的雛形,並不奇怪。但這種簡簡單單的堅持的力量。就是探索,就是實踐。而現在國內經濟學人。最缺少的就是這種精神。”
請將還不如激將,陸政東就采取這樣的策略:
“我講個經濟學家的故事吧。十年動亂期間,某經濟學家被下放到農村勞動。有一天,他放的一頭大公牛陷進淤泥裏,怎麽也拉不起來,一起勞動的其他反動學術權威們趕來幫忙,越拉牛陷得越深,眼看就要沉下去了,大家束手無策。附近幾個農民見此情景,不慌不忙回去搬來幾塊大木板墊在牛肚子底下,旁邊再墊些樹枝幹草,就這樣,一邊牽牛鼻子,一邊托牛肚子,牛肚子一得力,牛很快就脫離了泥潭。”
現在我們國家的經濟就像這頭牛,沿海開放城市就像‘牛鼻子’,廣大的中西部地區就像是‘牛肚子’經濟要騰飛,隻是拉‘牛鼻子’,牛肚子始終上不來,經濟還是不能起飛。因此,既抓沿海開放,同時托起‘牛肚子’,進而帶動西部大發展,才能使整個國家經濟起飛……”
陸政東講到這裏,不由笑著道:
“雪玉爺爺講,經濟學不是陽春白雪,我認為很正確,主席也講,農村廣闊天地大有作為,孫中山也講,一個年輕人,如果你有千萬人的能力,那你的心就應該為千萬人服務,如果你有億萬人的能力的話,你就應該為億萬人服務,周教授你這樣的身份在古代來講就是士,古話講,士不可以不弘毅,如果能夠在這方麵進行深入的研究,肯定會有豐碩的結果,正是可以服務億萬人的人,改變億萬人的人生,不像我這樣就是再怎麽努力也最多隻能影響一縣,雪玉你說是不是?”
雪玉重重的點點頭,如果能夠讓眾多像她看到的那些辛苦的老百姓的生活好起來,那絕對是一件有意義的事情,所以她是先被陸政東給說服了,心裏是舉雙手讚成陸政東的建議。同時也對陸政東和陸政東的工作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在她眼中周毓寧在經濟上那就是高山仰止的人物,而陸政東能夠在周毓寧麵前侃侃而談,顯然也是有足夠的底氣,陸政東講周毓寧是服務億萬人的人物,而陸政東有這樣的才華何嚐又沒有服務更多人的想法?
通過自己的努力讓眾多的人的人生因此改變,那種成就感肯定是其他任何東西都難以取代的,難怪周毓寧那天會給她什麽事業是男人永遠的妻子,講什麽男人就是事業為重……
周毓寧原本是覺得手頭的研究課題乏味沒挑戰性,到宜藍來也就是帶著散心和啟發思路的這麽一個想法,她眼下的主要研究方向並不是這方麵。暫時根本就沒有把西部的發展當成一個研究課題。
所以陸政東話裏的激將還是讓她挺受刺激,對於國內經濟界的現狀其實她比陸政東更為了解,經濟學界老一輩的人物,有時代局限性,思路被框框束縛住了。而新一代的經濟界的中堅,很多留學歸國的是自覺自己喝過洋墨水,高人一等,並沒有沉下心真正的對國內的事情進行深入和長期的研究。把兩者從真正意義上係統的結合起來,包括她自己也一樣,對國內的實際情況研究還是不夠的。
另一方麵,西部的發展實際上是一個大課題,但真要是理論上能有所作為轉化成為實際的政策,不說別的,就是解決西部數以億計的貧困人脫貧,那就是解決了全世界極大一部分人脫貧。就這一點就是一個了不起的成就,還是值得一幹的……
周毓寧想了許久之後,終於還是點點頭,說道:
“這倒是一項很有挑戰性的工作。說實話,我很心動,但是這是一個大課題,我還得好好思考一下再做決定……”
陸政東能得到這句話也就足夠了……
周毓寧和雪玉在宜藍又呆了幾天之後才返回了京城。雖然周毓寧大體已經決定要把西部的發展當做一個課題來研究,但他和雪玉之間似乎還是沒有產生什麽化學反應。雪玉依然是看他不怎麽順眼,一旦逮到機會就會對他冷嘲熱諷一番,而他也覺得雪玉更像一個和他賭氣的小妹妹,而不是對象。
但不管怎麽樣。兩個人的總算是熟悉了,這恐怕也達到了雙方家裏長輩的目的了……
時間就像流水一樣流淌著。春假水暖,百花盛開。當吹麵不寒的楊柳風拂過人們臉龐的時候,京城也就熱鬧起來,先是在兩會前召開了全國扶貧工作會議,在這次會議上正是提出了著名的八七扶貧攻堅計劃,力即爭在本世紀最後的七年內,基本解決目前全國八千萬貧困人口的溫飽問題。這是本世紀扶貧的一個綱領性文件,緊接著在兩會之後的第二天,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在京召開,會議特別強調了需要立即著重抓好的幾項工作:一是保證糧、棉、油和“菜籃子”的生產和供應。二是全麵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三是保持農村社會的穩定,及時處理好群眾反映強烈的熱點問題。四是搞好農村基層組織建設。
這都和宜藍和陸政東息息相關,但是陸政東沒有想到的是還有一個不起眼的人事調整更是和他相關,農村工作會議結束不久,為加強對扶貧工作的領導,特別是加強農業開發式扶貧,臨近的農業大省貴東省委分管農業的副書記調任由國*務院秘書長兼任組長的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主持工作的副組長,貴東省隨即省裏班子也進行了微調,而微調的一個讓陸政東沒想到的結果是孫偉陽被調到貴東任常務副省長。
孫偉陽在西河分管工業的副省長位置上時間並不長,照理不會這麽快就會被安排到新的工作崗位,而且陸政東之前都沒有用聽到任何風聲,這樣的調整實在太突然了。
陸政東也是在中組部研究之後才知道這個消息,主要原因還是貴東省這幾年除了農業,經濟上乏善可陳,而且班子的團結也存在不少的問題,這樣的調整也是為了平衡。
本來孫偉陽並不在這次調整的人員之列,但醞釀名單的時候,幾個候選人被某大佬認為暮氣沉沉,很難改變貴東的現狀,建議還是要選派有銳氣的人選,中組部就提了孫偉陽等幾個相對年輕在改革上比較大刀闊斧的副省級幹部,結果孫偉陽從中脫穎而出。
這樣的敘述雖然簡單,但任何一個位置的人選難產,肯定都是某些力量博弈僵持不下的結果,孫偉陽能上去,肯定也是有人推一把,這裏麵恐怕也有雲家的影子……
孫偉陽從一普通副省長走到常務副省長這是產房傳喜訊,升(生)了。按理說,應該是一件高興的事情,但陸政東的心情卻是很壓抑,對於他來說,這消息不算太好。
因為這意味著他原本計劃調到省裏的計劃基本上已經算是泡湯了,
陸政東不由感歎,在官場行走,實在是有太多的不確定性了,真是計劃不如變化快。
而且孫偉陽調走了,陸政東知道他在長灘呆著的日子肯定就會更不好過,這樣的局麵留在長灘那絕對就不是長久之計了,該如何辦,這件事已經很迫切的擺在陸政東麵前。
難不成要跟著孫偉陽跨省?
陸政東擺了擺頭,把跨省兩個字給抹掉了,那可不是什麽好詞,孫偉陽新到一地地界都還沒有踩熟,肯定不好直接調他過去,就是調過去,恐怕位置也不會太好。陸政東擺了擺頭,把跨省兩個字給抹掉了,那可不是什麽好詞,孫偉陽新到一地地界都還沒有踩熟,肯定不好直接調他過去,就是調過去,恐怕位置也不會太好。
難不成要想家裏求援?
這讓陸政東心裏覺得很是有些別扭,他倒不是矯情到完全靠自力更生,而是覺得現在為時尚早,事情太小,沒有必要在這樣的事情動用家裏的力量,那顯得自己太急迫了一些。
陸政東覺得還是再想一想,看看情況再決定怎麽做……(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