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紹曾當時血流如注,昏倒在地。後急送回張府。第二天早晨,在昏迷一夜之後,張紹曾在其寓所二樓故去,年僅49歲。這就是當時轟動朝野的張紹曾被刺案。


    張紹曾,字敬輿,清光緒五年九月五日(公元1879年10月10日)生於直隸大城縣張思河村。


    1921年9月至1923年1月,張紹曾連任三屆北洋政府的陸軍總長,並出任過第三十屆國務總理兼陸軍總長。


    1911年,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興起,引起了清政府的恐慌。清政府命張率部開赴關裏抵禦革命軍。因張早在日本留學時受進步思想影響,對清政府腐敗無能、國衰民怨時有不滿。張率師駐灤州後,向清廷上書12條,主張立憲,還政於民。是年9月,清廷賞予侍郎銜,免去統製職,任命為宣撫大臣。張奏請開去差缺,回津就醫,迅即準其所請。辛亥革命爆發後,清廷調二十鎮到南方作戰,張紹曾受孫中山共和思想影響“拒不受命”,在灤州按兵不動。朝廷明把張升為兵部侍郎兼長江宣撫使,暗令袁世凱奪了張的兵權。民國元年,孫中山在南京會見張紹曾,勸其擔任南京政府陸軍總長或廣東督軍,均被張謝辭。1912年袁世凱任命張紹曾為長江宣撫大臣,為南北議和而奔走。1913年調任綏遠將軍兼墾務督辦。時值蒙軍分三路大軍南侵,張紹曾指揮三路軍隊迎敵,打退了入侵的蒙軍,為保衛祖國邊疆、維護祖國統一立了大功。大總統袁世凱表彰其功績,授予他陸軍上將、勳三位秩爵和一等文虎章。1914年4月,張紹曾奉調回京,加封“樹威將軍”稱號。1915年夏,針對袁世凱複辟稱帝活動,張紹曾和蔡鍔私下議論袁世凱陰謀,並組織力量準備起事。當蔡鍔在雲南舉起護國軍大旗時,張紹曾極力響應。1917年黎元洪任大總統,年底張紹曾被任命為陸軍訓練總監。1921年,張紹曾到廬山發起“國事會議”主張全國議和,各省軍閥解除兵權,但未獲響應。1922年以後,張紹曾在唐紹儀、王寵惠、汪大燮三屆北洋內閣中連任陸軍總長。1923年黎元洪任大總統時,張紹曾任北洋內閣總理兼陸軍總長,為順國情民意,極力主張迎孫中山入京協商南北統一,但遭到黎元洪及軍閥的強烈反對,南北統一大事未能如願。直係倒黎後張紹曾下台。是年6月,他隱居天津公寓。張紹曾在津寓居六年,住英租界威靈頓道南頭,即河北南路334號第五中藥廠址(現已轉讓,為貴賓樓飯莊)。其舊宅是一幢磚木結構的巴洛克風格的二層小樓,外觀規整華麗,線條流暢。樓門口朝東,有兩塊水泥板小雨廈,兩根貼牆的羅馬柱,水波紋花飾支撐。室內寬敞明亮,過廳有拱券分割,顯得肅穆莊重。室內有燈光灰線,菲律賓木人字地板和雙槽窗。該房建於20世紀20年代初葉,現依稀可窺當年的風貌。


    西北軍五原誓師後,張紹曾為支持馮玉祥率部北伐,用5000大洋購置電台向馮提供軍事情報。張對馮的來信均親筆回複,由副官專人傳送。不料一次副官身帶張的複信到天津南市三不管閑逛,錢袋、信件遭竊,轉到“軍警督察處”。直隸督軍褚玉璞看後大驚,親自偕信進京報告張作霖。張、褚商議後,指派邢士謙和北京憲兵司令專程來天津殺害張紹曾。當時,吳佩孚之子吳道時(過繼其弟吳文孚之子)同張紹曾二女兒張義先新婚不久,褚玉璞乘機派親信結交吳道時和張家親族,經常出入張宅。由此為張的被刺埋下禍根。


    張紹曾的被刺,源於與張作霖的多年積怨。原在辛亥革命時期,張紹曾的同學和密友藍天蔚在沈陽任第三混成協協統,為響應武昌起義,準備在沈陽起事,不料被任巡防營統領的張作霖逼走。因此,張紹曾的“灤州兵諫”失去支持。二張之間從此有了芥蒂。軍閥孫傳芳被北伐軍打敗,逃到北京,依附於張作霖。孫傳芳認為,張紹曾在軍閥混戰中失信於他,故在張作霖麵前詆毀張紹曾。張紹曾回津寓居,雖然表麵上誦佛經、習書法、練拳術,但對國家命運依然記掛於心。多年的宦海沉浮,使他對北洋政府失去了信心。他了解到馮玉祥與孫中山等國民黨人士有聯係,就與馮玉祥加強了來往,並與馮玉祥結為兒女親家。這時張紹曾在家中自設電台與馮玉祥等頻繁聯係。張作霖對此十分不滿,聯係過去的矛盾,有了殺害張紹曾以絕後患之意。


    1928年3月,張作霖派親信將領王琦到津秘密布置暗殺張紹曾。參加密謀的還有直隸督辦褚玉璞、警察局長厲大森和趙景雲。赴宴當日,張紹曾吩咐司機把小汽車開出。不料汽車剛開出車房,一隻前車輪便壞了。張紹曾一驚,言身體不適,準備辭掉宴會。但被趙景雲買通的手下人張會卿百般勸說,不得已隻得換上新輪胎赴宴。1928年3月21日晚,曾任北洋政府內閣總理兼陸軍總長、時居津在野的張紹曾,被時任直隸辦公署總參議趙景雲請到天津市南市天和玉飯莊吃飯。宴會上,有北洋係統的靳雲鵬、李厚基、張文生等頭麵人物。宴罷,趙景雲又邀請包括張紹曾在內的十餘人,到天津南市高等妓院彩鳳班飲茶。彩鳳班位於天津日租界旭街,離天和玉飯莊很近。這時已是晚上8點多鍾。剛喝了一會兒茶,有個仆役模樣的人手持信件,說有函件麵交張紹曾總理。張紹曾聞訊從內屋走出,邊問:“哪裏的信?”邊伸手去接,猝不及防送信人掏出手槍迎麵便射。第一槍穿過張紹曾手掌,第二槍穿過耳部,第三槍擊中肺部。張紹曾當時血流如注,昏倒在地,他的大夫人、小夫人聞訊趕到現場,哀聲痛哭。後急送回張府。第二天早晨,在昏迷一夜之後,張紹曾在其寓所二樓故去,年僅49歲。這就是當時轟動朝野的張紹曾被刺案。張紹曾


    案發後天津縣知事兼督署軍法官王中申虛張聲勢地把彩鳳班的老鴇、妓女、下人全部逮捕,逐個刑訊,下獄多日,最後又全部釋放。這起轟動朝野的政治謀殺案,就這樣不明不白的在幕後收場了。馮玉祥將軍在《我的生活》一書中,對張紹曾做過這樣的評價:“公公道道地說,張先生實為革命最忠實的朋友。他冒著危險,大量地墊錢,什麽也不圖,隻要助成北伐革命。張先生之死,係為革命犧牲,他的功績是值得紀念的。”張紹曾故去後,其後人將他葬於北京西山臥佛寺旁的風景山林之地,與灤州起義烈士王金銘、施從雲等的陵園僅一山脊之隔。其墓葬采用了宛如石幢的僧墓形式,墓前有祀殿、望柱等,為京西勝跡。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張作霖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佚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佚名並收藏張作霖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