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棉花糖小說網..tw】,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第七章絕世名將(上)
距離王燃等人搬回自己的號子不過短短兩天,對大多數人來說,瘟疫卻好象已經是非常遙遠的事了,除了各個號子都少了一些熟悉的臉孔,生活已經恢複了過往的樣子。
對王燃來說,生活有了一些比較顯著的變化。由於王燃抗擊瘟疫戰役中表現出的大無畏革命精神和階級友愛,監獄裏所有的人,不論是犯人還是看守,對他都非常尊敬。如果不是王燃堅拒,閻應元非得給他換一個單人房間,然後按四菜一湯的標準招待他。
不過即使這樣,王燃和吳有性等幾個人也經常被閻應元無借口地“提”出去大刑侍候,李香君也未能幸免與難,被點名“陪刑”。
幸好王燃受部隊培養多年,酒功紮實,又有女孩經常挺身相替,眾看守的圍攻下還是苦苦熬了過去。隻是吳有性得意之餘放棄了自己養生的理念,每次都被拷打的不省人事,要由王燃攙扶著回到號子裏。
“兄弟,你說這是什麽世道…”,這天閻應元又提了王燃等人出來,與王燃又走了一杯酒後,帶著一點醉意說到:“放著滿清韃子不去打,天天喊著剿匪剿匪…真不知道朝廷那幫大官是怎麽想的…”
經過這段日子,閻應元與王燃已經成為了莫逆之交,你兄我弟的熟絡的很,隻是閻應元這話怎麽聽著有點象二十世紀初中國經曆那場劫難時**的語氣…
“哼…”王燃尚未答話,李香君已經接口憤憤地說道:“什麽朝廷重臣,都是一群喪權辱國之輩…沒聽到外麵流傳的一曲《西江月》嗎…‘弓箭不如私薦,人材怎比錢財?吏兵兩部掛招牌,文武官員出賣。四鎮按兵不舉,東奴西寇齊來。虛傳閣部過江淮,天子燒刀醉壞’…靠這些人,何時能夠恢複我大明威儀…”
“咳咳咳…”王燃幹咳了幾下,再怎麽說自己現也是那些朝廷重臣的後代啊…
還好吳有性注意到了這個細節問題,說道:“你們說話也注意些,我徒弟可也是官宦子弟…”然後轉向王燃說道:“不過,徒弟,他們說的很有道理,這年頭官是不好當的,不管你是清官昏官,都得看皇帝的眼色…如果皇帝不想振興,你再怎麽振作也沒戲…還不如跟著我學醫呢…憑你的慧根,繼承我的衣缽不成問題…我的‘瘟疫終結者’可不是吹的吧…”
王燃還未來得及說話,閻應元已經替他斷然拒絕了他:“不行,絕對不能去學醫…雖然學醫也能夠濟世救人…但是現我們缺的不是醫生,而是能夠征戰沙場的將軍,能夠打敗滿州韃子的勇士…”
閻應元說著把身體俯近桌子,壓低了聲音做神秘狀:“你們知道嗎…我們大明要出一位絕世名將了…”
“絕世名將?怎麽回事?”李香君的眼睛一亮,眾人也都圍攏過來。
閻應元有些得意地說道:“我聽從北方過來的朋友說,近清兵山東遇上了強硬的對手…我說的這位絕世名將,帶領兩三千人馬,一天之內就連下三城,還滅了清兵一萬步兵、一萬騎軍…清軍的十門紅衣大炮硬是沒傷著人家一兵一卒…”閻應元明顯喝的有些高,也不管這些傳聞是否真實,把自己聽說的數倒了出來,聽的眾人時而擔驚、時而欣喜、時而憤怒、時而歡呼,其架式竟與王燃印象中的茗煙也不遑多讓。
“讓清軍窩火的是…自己損兵折將不說,連打敗他們的人是誰都不知道…真是大快人心啊…”這是閻應元結束說書說的一句小結。
此刻不僅是李香君等人目光向往,王燃聽了都是心潮澎湃,向往不已…自己這個從後世過來的人到現也還沒有找到對付紅衣大炮的有效方法,可是這位絕世名將…
“我要是有機會,也一定要成為這樣的絕世名將…”王燃也有些酒勁上湧,顯然沒有把他們嘴裏的絕世名將與自己聯係起來,大聲喊道:“南宋辛棄疾說的好‘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王燃說完這句話,心裏頗有些得意…別人能出口成章,我對文學也不是一竅不通的…
“好詩!”閻應元大聲的附合:“不過…兄弟,那兩句詩好象是李清照寫的…”
…拜托,你不說話,沒人把你當啞巴…王燃憤怒地看著閻應元,與他連喝了三大杯。
……
今天對王燃是一個大日子,由於瘟疫的影響,針對他的廷辯一直沒有動靜。今天終於等到頭了。
“兄弟,你放心,如果廷辯沒有好結果,哥哥就是拚了這條命也會把你弄出去…”閻應元低聲而又堅定對身邊穿枷帶鐐的王燃說道。
閻應元看來,王燃這件事就是兩股勢力政治鬥爭的一個法碼,一個官宦世家子弟怎麽可能和那些“叛逆”有什麽來往?但是政治鬥爭是不能用道理來解釋的,栽贓陷害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
“大哥,不要擔心”,王燃笑著說:“我還想成為‘絕世名將’呢…”。
王燃對這次廷辯作了比較充分的準備,管他知道這次的廷辯結果不過是敵對雙方私下較量實力的結果體現。但是王燃還是想趁這個機會向那些朝廷大臣把局勢做進一步的分析,如果能夠激起大家的抗爭之心,建成抵抗滿清的統一戰線,也許就能夠少給老百姓造成苦難,起碼可以避免什麽“揚州十日”、“嘉定三屠”…
因此王燃雖然也明白自己的想法有些過於理想化,他還是力地把對手可能提出的問題考慮周全並準備了相應的應對措施,同時為突出氣氛和加強自己的說話氣勢,閑著無聊時王燃還特地設計了配套的肢體語言。
“好,兄弟,我相信你一定會成為一個絕世名將的…”閻應元認真地看著王燃說道:“到時候我就到你手下去給你當先鋒…一起把把那些欺侮我們的滿清韃子們給趕出去…”
第七章絕世名將(上)
距離王燃等人搬回自己的號子不過短短兩天,對大多數人來說,瘟疫卻好象已經是非常遙遠的事了,除了各個號子都少了一些熟悉的臉孔,生活已經恢複了過往的樣子。
對王燃來說,生活有了一些比較顯著的變化。由於王燃抗擊瘟疫戰役中表現出的大無畏革命精神和階級友愛,監獄裏所有的人,不論是犯人還是看守,對他都非常尊敬。如果不是王燃堅拒,閻應元非得給他換一個單人房間,然後按四菜一湯的標準招待他。
不過即使這樣,王燃和吳有性等幾個人也經常被閻應元無借口地“提”出去大刑侍候,李香君也未能幸免與難,被點名“陪刑”。
幸好王燃受部隊培養多年,酒功紮實,又有女孩經常挺身相替,眾看守的圍攻下還是苦苦熬了過去。隻是吳有性得意之餘放棄了自己養生的理念,每次都被拷打的不省人事,要由王燃攙扶著回到號子裏。
“兄弟,你說這是什麽世道…”,這天閻應元又提了王燃等人出來,與王燃又走了一杯酒後,帶著一點醉意說到:“放著滿清韃子不去打,天天喊著剿匪剿匪…真不知道朝廷那幫大官是怎麽想的…”
經過這段日子,閻應元與王燃已經成為了莫逆之交,你兄我弟的熟絡的很,隻是閻應元這話怎麽聽著有點象二十世紀初中國經曆那場劫難時**的語氣…
“哼…”王燃尚未答話,李香君已經接口憤憤地說道:“什麽朝廷重臣,都是一群喪權辱國之輩…沒聽到外麵流傳的一曲《西江月》嗎…‘弓箭不如私薦,人材怎比錢財?吏兵兩部掛招牌,文武官員出賣。四鎮按兵不舉,東奴西寇齊來。虛傳閣部過江淮,天子燒刀醉壞’…靠這些人,何時能夠恢複我大明威儀…”
“咳咳咳…”王燃幹咳了幾下,再怎麽說自己現也是那些朝廷重臣的後代啊…
還好吳有性注意到了這個細節問題,說道:“你們說話也注意些,我徒弟可也是官宦子弟…”然後轉向王燃說道:“不過,徒弟,他們說的很有道理,這年頭官是不好當的,不管你是清官昏官,都得看皇帝的眼色…如果皇帝不想振興,你再怎麽振作也沒戲…還不如跟著我學醫呢…憑你的慧根,繼承我的衣缽不成問題…我的‘瘟疫終結者’可不是吹的吧…”
王燃還未來得及說話,閻應元已經替他斷然拒絕了他:“不行,絕對不能去學醫…雖然學醫也能夠濟世救人…但是現我們缺的不是醫生,而是能夠征戰沙場的將軍,能夠打敗滿州韃子的勇士…”
閻應元說著把身體俯近桌子,壓低了聲音做神秘狀:“你們知道嗎…我們大明要出一位絕世名將了…”
“絕世名將?怎麽回事?”李香君的眼睛一亮,眾人也都圍攏過來。
閻應元有些得意地說道:“我聽從北方過來的朋友說,近清兵山東遇上了強硬的對手…我說的這位絕世名將,帶領兩三千人馬,一天之內就連下三城,還滅了清兵一萬步兵、一萬騎軍…清軍的十門紅衣大炮硬是沒傷著人家一兵一卒…”閻應元明顯喝的有些高,也不管這些傳聞是否真實,把自己聽說的數倒了出來,聽的眾人時而擔驚、時而欣喜、時而憤怒、時而歡呼,其架式竟與王燃印象中的茗煙也不遑多讓。
“讓清軍窩火的是…自己損兵折將不說,連打敗他們的人是誰都不知道…真是大快人心啊…”這是閻應元結束說書說的一句小結。
此刻不僅是李香君等人目光向往,王燃聽了都是心潮澎湃,向往不已…自己這個從後世過來的人到現也還沒有找到對付紅衣大炮的有效方法,可是這位絕世名將…
“我要是有機會,也一定要成為這樣的絕世名將…”王燃也有些酒勁上湧,顯然沒有把他們嘴裏的絕世名將與自己聯係起來,大聲喊道:“南宋辛棄疾說的好‘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王燃說完這句話,心裏頗有些得意…別人能出口成章,我對文學也不是一竅不通的…
“好詩!”閻應元大聲的附合:“不過…兄弟,那兩句詩好象是李清照寫的…”
…拜托,你不說話,沒人把你當啞巴…王燃憤怒地看著閻應元,與他連喝了三大杯。
……
今天對王燃是一個大日子,由於瘟疫的影響,針對他的廷辯一直沒有動靜。今天終於等到頭了。
“兄弟,你放心,如果廷辯沒有好結果,哥哥就是拚了這條命也會把你弄出去…”閻應元低聲而又堅定對身邊穿枷帶鐐的王燃說道。
閻應元看來,王燃這件事就是兩股勢力政治鬥爭的一個法碼,一個官宦世家子弟怎麽可能和那些“叛逆”有什麽來往?但是政治鬥爭是不能用道理來解釋的,栽贓陷害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
“大哥,不要擔心”,王燃笑著說:“我還想成為‘絕世名將’呢…”。
王燃對這次廷辯作了比較充分的準備,管他知道這次的廷辯結果不過是敵對雙方私下較量實力的結果體現。但是王燃還是想趁這個機會向那些朝廷大臣把局勢做進一步的分析,如果能夠激起大家的抗爭之心,建成抵抗滿清的統一戰線,也許就能夠少給老百姓造成苦難,起碼可以避免什麽“揚州十日”、“嘉定三屠”…
因此王燃雖然也明白自己的想法有些過於理想化,他還是力地把對手可能提出的問題考慮周全並準備了相應的應對措施,同時為突出氣氛和加強自己的說話氣勢,閑著無聊時王燃還特地設計了配套的肢體語言。
“好,兄弟,我相信你一定會成為一個絕世名將的…”閻應元認真地看著王燃說道:“到時候我就到你手下去給你當先鋒…一起把把那些欺侮我們的滿清韃子們給趕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