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昨天應該的,但寫到一半,就被領導喊出去陪廠方人員(還有兩個美女。。。。)去kt喝酒。結果回來都快兩點了,隻好放今天,實對不住大家了。
此次決策會議決定了要與美國攤牌,同美國進行全麵戰爭。這其實也是世界聯盟與自由世界同盟的重要的對決,一方是以國、德國為的強大的工業化國家,而另一方則是以美國為的,包括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內的龐大的資源大國。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初兩個國家聯盟的所代表的意義已經完全變質。自由世界同盟初是傳統強國為維護自身的地位而走了一起,世界聯盟則是為了打破傳統強國的勢力而存的。如今,英國、日本被消滅之後,兩個國家聯盟的戰爭則純粹是為了爭奪世界範圍內的資源。
國獲得了西西伯利亞的油田,並接收英國伊拉克留下的權力真空,所獲得的資源則以石油為主。歐洲則獲得了蘇聯的各種資源,並接收了英國非洲的殖民地,實際上,歐洲國家掌握了大量土地和原材料供應地。至於自由世界“碩果僅存”的美國,則掌握了加拿大、澳大利亞豐厚的石油和礦產資源,從而事實上形成了一個集重要金屬資源、石油資源及高達的工業化為一體的集團。從長期的展來看,任何一個同盟都是不牢固的,國所地國家集團實際上缺乏重金屬資源。歐洲國家則缺乏石油資源(當時非洲的石油資源還未被充分現)。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國和歐洲必須從美國手奪取部分重金屬資源,這樣,一個國家或國家集團才算是“完善”的。
因此,當國政府向歐洲憲章提出聯合對美國作戰的要求後,除德國表示了“謹慎”外,其餘國家都立即表示歡迎。**隊對美國作戰。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實際上隻是海軍之間的較量。於是。總參立即向歐洲憲章提出國駐英國海軍艦隊與歐洲海軍組成聯合艦隊,共同對美國的大西洋艦隊進行打擊。國海軍需要從另一個方向上將美國海軍的相當部分力量牽製住,這樣,國海軍對付美國太平洋艦隊時,所麵臨地壓力會小。
歐洲憲章非常爽快地答應了總參的要求,但提出歐聯合艦隊司令官必須是歐洲人。歐洲憲章向國提出了司令官地候選人,德國力挺其海軍司令雷德爾元帥。並由鄧尼茲擔任參謀長或副司令。法國則理所當然地提出由達爾朗擔任司令官,意大利自己沒有非常出色的海軍高級將領,因此表示支持達爾朗。爭執了一番後,達爾朗憑借上一次全殲日本海軍、重創英國艦隊、擊敗美國艦隊的戰績,被歐洲憲章以絕對多數票推選為歐聯合艦隊司令。
當然,作為安撫,德國海軍司令雷德爾則成為副司令官。而國海軍上將厲海魂則也因為上一次印洋的海戰出色的表現,被各國接受。任命為歐聯合艦隊總參謀長。意大利海軍司令德爾皮上將則被任命為歐聯合艦隊副司令,德國海軍副司令被任命為聯合艦隊的副總參謀長。由於需要對付強大的美國海軍,因此,歐洲憲章地部分國家主動提出派出全部的主力戰艦與國駐英海軍艦隊一起,摧毀美國的大西洋艦隊。
希特勒本來正與美國的特使進行會晤,但他實不能判斷出。國與美國的戰爭,誰會是勝利者。雖然國與德國蘇聯的問題上彼此存著部分敵意,但大家都沒有捅破這層窗戶紙,仍保持著表麵上的同盟關係。他本來有意想讓德國海軍保存主要的力量,派部分非主力戰艦加入歐聯合艦隊,但又害怕歐洲憲章其它國家跟著學,同時又害怕一旦歐聯合艦隊擊敗了美國海軍,則到時能夠分到手地利益將會大大地縮水。因此,他還是讓雷德爾率領德國海軍主力前往英國與歐聯合艦隊會合。
此次,針對美國海軍作戰。歐聯合艦隊已經想好了借口。那就是接收英國加拿大、巴哈馬等地的殖民地。為了能夠一鼓作氣擊敗美軍,歐聯合艦隊集結了大量的戰艦。國海軍除了第4、7、10、12、15、19這6支航空母艦戰鬥群外。還有“華”號、“山東”號兩艘超級戰列艦。另有7艘護航航母,後期海軍準備再加強8艘護航航母。而多的是則是6艘重巡洋艦、11艘輕巡洋艦和53艘驅逐艦。加上95艘潛艇、14艘補給艦及34艘其它輔助艦隻。
法國海軍則派出了“巴黎”號、“馬賽”號超級戰列艦,“黎塞留”號、“讓※#8226;巴爾”號“羅馬”號戰列艦;意大利海軍派出了“愷撒”號、“渥大維”號超級戰列艦,“米蘭”號、“威尼斯”號、“都靈”、“羅馬”號戰列艦;德國海軍則派出了“威廉皇帝”號、“柏林”號超級戰列艦、“俾斯麥”號、“提爾皮茲”號戰列艦。歐洲海軍的輔助艦隻並不是很多,以油水補給艦為主,但德國則提供了近二艘潛艇。
美國海軍擁有至少22艘戰列艦或超級戰列艦,並將15艘退役的老式戰列艦改裝成航空母艦,同時還緊急投產了4艘“突擊者”級航空母艦、9艘“**”級航空母艦。除此之外,美國海軍還擁有或正建造48艘“博格”級護航航母、50艘“卡薩布蘭卡”級護航航母。至於潛艇,曆來不是非常重視地美國海軍,雖然也擁有三餘艘潛艇,但性能均不如國潛艇。甚至連德國的潛艇也有不如。但美國海軍針對國和歐洲國家海軍地不同,兩大洋上的艦隊配置上也有差別。太平洋艦隊隻有10艘主力戰艦,而且以戰列艦為主,超級戰列艦隻有“華盛頓”號、“西弗吉尼亞”號兩艘超級戰列艦,其餘的全部配屬給了大西洋艦隊。
但美國太平洋艦隊的航空母艦及護航航母的配置則要強得多,已經改裝成的15艘航空母艦,就有10艘配屬太平洋艦隊。而生產的4艘“突擊者”級和9艘“**”級航空母艦地6艘也配屬到了太平洋艦隊。原本擁有地“列克星敦”號、“黃蜂”號和2艘“約克城”級航空母艦也全部配屬到了太平洋艦隊。至於護航航母,已經服役地32艘“博格”級護航航母。有21艘配屬到太平洋艦隊,17艘“卡薩布蘭卡”護航航母,有13艘配屬到了太平洋艦隊。
國海軍的實力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不如美國太平洋艦隊,尤其是戰列艦等主力戰艦。但國海軍地優勢是擁有成熟的使用航空母艦的經驗,大量經驗豐富的艦載機飛行員。同時航空母艦的質量方麵也占有相當地優勢,雖然數量上已經落後於美國。同時國的艦載機技術也遠比美國先進。不過,護航航母方麵,已經服役的就有62艘,其有12艘是帶有躍飛和斜角甲板的改進型,可以起降魚雷攻擊機和俯衝轟炸機。而投產的“海衛a”係列護航航母,也已經服役了35艘。
總的來說,國海軍對美國太平洋艦隊仍然占有一定優勢,但這種優勢並不十分明顯。因此。我對同美國海軍進行全麵戰爭仍報有一定的憂慮,如果不是因為美國人已經開始從澳大利亞等地大量開采鈾礦石資源,把國逼上了不可不戰的困境,也許我還真地不敢同美國開戰。為了使國處於有利的戰略位置,能夠避免同美國開戰一直是我追求的目標之一。因此,我寫了封長信給羅斯福。信我向他闡述了國政府曆來的政治主張和對國際局勢的戰略意圖。並向他陳述:國政府和人民一直非常感激鐵血國建立之初,美國政府和人民對華的大量援助和支持,因此國曆來都不把美國視為敵人。兩國現地敵對狀態,從很多角上來講,都是美國自身造成的。
信我還指出:國政府一直渴望和平,致力於展自己的經濟,並不願意與任何國家為敵,這也是數千年來,國政府(或王朝)一貫的立場。國的持續展需要一個和平的國內外環境,國人民也並不好戰。但是美國政府近十多二十年來的所作所為。不僅阻礙了國的展。甚至威脅到國的生存。因此,國不得不采取了與美國敵對的態。
後我向羅斯福建議:兩國政府現應該坐一起進行談判。世界上沒有什麽事情非得用武力來解決。國政府衷心希望能夠與美國和平共處,相互尊重,相互學習,甚至相互支持,共同展。國政府由衷地希望能夠與美國建立起戰略夥伴關係,而不願意看到兩國人民兵戎相見。
寫這封信地時候,我也明白,國與美國地矛盾似乎是不可調和的,我僅僅是作為對美國這樣一個強大地國家,所存的那絲顧慮。兩國之間爆全麵戰爭,無論勝負,都會對兩國產生強大的負麵影響。說句實話,兩國爆戰爭,隻對歐洲國家有利。我明白這一點,但我也相信羅斯福也明白這一點。其實很多時候,我希望國同美國之間的較量,多的時候是通過其它渠道進行,比如象後世的美蘇“冷戰”。或許,我經過努力,可以引導兩國關係走向類似於“冷戰”的方向去,但效果如何,還要看羅斯福的,相信這樣一個偉大的政治家應該可以分析出兩國關係的實質問題。
因此我的這封信,也立即引起了羅斯福的強烈反響,他立即向我回信,表示美國政府也希望能夠有一個和平的世界環境,並對我提出的建立戰略夥伴關係表示出了濃厚的興趣。後他表示:美國政府和人民並不願意與國為敵,他希望兩國政府能夠以快地速進入實質性的談判。對於羅斯福的回信。我心也感到了一絲慶幸。說實話,美兩國雖然處於不同的國家利益集團,但兩國政府的關係也並非象英國同歐洲國家那樣惡劣,至少兩國仍向對方派駐了大使,遠不象英國與歐洲,外交關係隻處於代辦級別。
我接到回信的同時,就立即接到了美國駐華大使遞交的國書。希望能夠與外交部展開“真誠”地對話。我也指示外交部立即讓駐美大使麵見羅斯福,希望能夠迅速談妥兩國高層會議的日程。作為示好地行動。國減少了海軍巴布亞幾內亞一帶的活動,並停止了對該地的空偵察及襲擾活動。美國也立即作出了回應,他們也停止了進一步向巴布亞幾內亞增兵的行動。兩國關係似乎從此開始走向好轉,大戰也似乎可以不再爆。
就**隊與美**隊西南太平洋彼此示好的時候,歐洲憲章卻一直緊鑼密鼓地進行戰爭準備。歐聯合艦隊司令達爾朗初下令讓國分艦隊立即向亞速爾群島進,並對北大西洋展開及反潛行動。但國分艦隊以未接到國海軍司令部的命令為由,拒絕了達爾朗的命令。為此。達爾朗除了立即通過政府向國提出交涉外,隻好向德國分艦隊下達了同樣地命令。德國分艦隊請求了國內後,立即啟錨,於42年11月4日進入亞速爾群島大的軍民兩用港口英雄港。
歐洲海軍的行動,給了羅斯福極大的壓力。雖然國海軍因為沒有執行這項任務,確實證明了國無意與美國展開全麵戰爭的意圖。但美國國內的各種鷹派力量,全力叫囂著要同歐聯軍進行決戰。本來已經進入會議日程談判的兩國外交部,也不得不鷹派人物的強烈幹擾下而斷。即便羅斯福也無法阻止。美國參議員麥卡錫強烈反對同國地任何接觸,不要說談判了。他甚至參議院要求立即通過法令,止同國的任何外交關係。
他的影響下,同為參議員的杜魯門也從看到了政治上展的一線機會。雖然他是民主黨員,與身為共和黨員的麥卡錫不同,但兩人地政治理念似乎已經超越了政黨間的矛盾。兩人一個黨內。一個黨外,同時給予羅斯福巨大的政治壓力。羅斯福也由此明白一件事情,支持他的人雖然數量眾多,但“份量”不夠,於是他開始極力尋找起自己的“接替人”,希望能夠任期內提拔這些人成為自己有力的臂膀。這其著名的莫過於軍人艾森豪威爾。
但羅斯福也明白,與國進行全麵戰爭,其勝率不大,不用說同時麵對歐聯軍,想要取勝的可能性幾乎為零。因此。他大聲疾呼。要求國會以及國民加理智地看待世界局勢的展。他的說服下,國會同意了外交部繼續同國外交部商談高峰會議地日程。
但是希特勒則從美兩**隊近期內一些不太正常地表現。敏銳地覺兩國政府似乎有意罷戰,這對德國乃至整個歐洲憲章來說,都不是一件好事。如果兩國真的達成和平協議,那麽對於歐洲各國來說,隻能仰兩國鼻息,美兩國將會成為未來世界地主導者。但一旦兩國爆全麵戰爭,則無論誰勝誰負,都會給兩國造成極大的傷害,其實力也將激劇下降,歐洲則可以趁勢而起,取代美兩國成為世界的主導者。
為此,希特勒立即命令德國潛艇對大西洋上的非聯盟國家的船隻進行無差別打擊。42年11月15日,紐芬蘭島以東約200公裏處,德國的u-134號潛艇擊沉了美國的“海倫娜”號豪華遊輪,上千名美國平民喪生。消息傳到美國後,立即引了全美民眾的憤怒,上千萬人美國各地舉行遊行示威,要求政府立即對歐洲宣戰。
杜魯門和麥卡錫抓住了這個機會,將民眾的憤怒情緒迅速提升,並終成功地使美國民眾將怒火“擴散”到國。美國外交部與國外交部的談判也陷入了僵局,狂怒的民眾雖然不知道美兩國政府正進行秘密談判,但對政府一直不對國采取任何軍事行動感到嚴重不滿。杜魯門及麥卡錫的蠱惑下,民眾的開始將國和歐洲視為一體,都認為是“邪惡”的代表。羅斯福雖然經過再三努力,仍不能避免美國國會通過了要求政府立即對世界聯盟采取真正的軍事行動的決議。
11月20日,羅斯福給我寫了封長信,信非常遺憾地告訴我:由於希特勒的別有用心,德國人大西洋上的不理智行為,終促使美國國會要求政府立即進行戰爭。作為美國總統,現實的法律體係下,他也無法阻止這一事件的生。現看來,美兩**隊進行戰爭是絕對無法避免的,但他希望兩國政府能夠有意識地將戰爭控製一定範圍內。同時他還試探性地詢問我,國的終目的是什麽?僅要澳大利亞,還是將原來英國的所有殖民地及英聯邦所有成員都納入國的勢力範圍之內?後他表示:作為民主國家,他無法接受諸如澳大利亞等國被國控製,他希望美兩國就保持現有的勢力。
接到信後,我也沉思了許久,他的這封信也徹底打消了我的一廂情願的想法。羅斯福看了澳大利亞這塊寶地,他絕對不會把吃到嘴的肉吐出來。重要的是,目前加拿大的鈾礦還未開出來,美國要獲得鈾礦資源,除了本國自產以外,就隻有從澳大利亞獲取了。而國境內的鈾礦資源非常貧乏,朝鮮的鈾礦開采雖然可以持續數十年,但數量並不充足。因此,澳大利亞必須被國拿下。
想通此節後,我一方麵命令海軍立即進行戰鬥準備,另一方麵,我給羅斯福回信,明確表示:**隊將接收澳大利亞,作為英聯邦成員,以及此前的英戰爭,澳大利亞都對國顯示了強烈的敵意。後我也向他表示:國接收了澳大利亞、西蘭及西南太平洋後,與美國達成了某種地域上的戰略平衡,國將不再視美國為敵人。
【……第二四十一章:怒海爭鋒(一)----網字快……】
...
此次決策會議決定了要與美國攤牌,同美國進行全麵戰爭。這其實也是世界聯盟與自由世界同盟的重要的對決,一方是以國、德國為的強大的工業化國家,而另一方則是以美國為的,包括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內的龐大的資源大國。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初兩個國家聯盟的所代表的意義已經完全變質。自由世界同盟初是傳統強國為維護自身的地位而走了一起,世界聯盟則是為了打破傳統強國的勢力而存的。如今,英國、日本被消滅之後,兩個國家聯盟的戰爭則純粹是為了爭奪世界範圍內的資源。
國獲得了西西伯利亞的油田,並接收英國伊拉克留下的權力真空,所獲得的資源則以石油為主。歐洲則獲得了蘇聯的各種資源,並接收了英國非洲的殖民地,實際上,歐洲國家掌握了大量土地和原材料供應地。至於自由世界“碩果僅存”的美國,則掌握了加拿大、澳大利亞豐厚的石油和礦產資源,從而事實上形成了一個集重要金屬資源、石油資源及高達的工業化為一體的集團。從長期的展來看,任何一個同盟都是不牢固的,國所地國家集團實際上缺乏重金屬資源。歐洲國家則缺乏石油資源(當時非洲的石油資源還未被充分現)。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國和歐洲必須從美國手奪取部分重金屬資源,這樣,一個國家或國家集團才算是“完善”的。
因此,當國政府向歐洲憲章提出聯合對美國作戰的要求後,除德國表示了“謹慎”外,其餘國家都立即表示歡迎。**隊對美國作戰。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實際上隻是海軍之間的較量。於是。總參立即向歐洲憲章提出國駐英國海軍艦隊與歐洲海軍組成聯合艦隊,共同對美國的大西洋艦隊進行打擊。國海軍需要從另一個方向上將美國海軍的相當部分力量牽製住,這樣,國海軍對付美國太平洋艦隊時,所麵臨地壓力會小。
歐洲憲章非常爽快地答應了總參的要求,但提出歐聯合艦隊司令官必須是歐洲人。歐洲憲章向國提出了司令官地候選人,德國力挺其海軍司令雷德爾元帥。並由鄧尼茲擔任參謀長或副司令。法國則理所當然地提出由達爾朗擔任司令官,意大利自己沒有非常出色的海軍高級將領,因此表示支持達爾朗。爭執了一番後,達爾朗憑借上一次全殲日本海軍、重創英國艦隊、擊敗美國艦隊的戰績,被歐洲憲章以絕對多數票推選為歐聯合艦隊司令。
當然,作為安撫,德國海軍司令雷德爾則成為副司令官。而國海軍上將厲海魂則也因為上一次印洋的海戰出色的表現,被各國接受。任命為歐聯合艦隊總參謀長。意大利海軍司令德爾皮上將則被任命為歐聯合艦隊副司令,德國海軍副司令被任命為聯合艦隊的副總參謀長。由於需要對付強大的美國海軍,因此,歐洲憲章地部分國家主動提出派出全部的主力戰艦與國駐英海軍艦隊一起,摧毀美國的大西洋艦隊。
希特勒本來正與美國的特使進行會晤,但他實不能判斷出。國與美國的戰爭,誰會是勝利者。雖然國與德國蘇聯的問題上彼此存著部分敵意,但大家都沒有捅破這層窗戶紙,仍保持著表麵上的同盟關係。他本來有意想讓德國海軍保存主要的力量,派部分非主力戰艦加入歐聯合艦隊,但又害怕歐洲憲章其它國家跟著學,同時又害怕一旦歐聯合艦隊擊敗了美國海軍,則到時能夠分到手地利益將會大大地縮水。因此,他還是讓雷德爾率領德國海軍主力前往英國與歐聯合艦隊會合。
此次,針對美國海軍作戰。歐聯合艦隊已經想好了借口。那就是接收英國加拿大、巴哈馬等地的殖民地。為了能夠一鼓作氣擊敗美軍,歐聯合艦隊集結了大量的戰艦。國海軍除了第4、7、10、12、15、19這6支航空母艦戰鬥群外。還有“華”號、“山東”號兩艘超級戰列艦。另有7艘護航航母,後期海軍準備再加強8艘護航航母。而多的是則是6艘重巡洋艦、11艘輕巡洋艦和53艘驅逐艦。加上95艘潛艇、14艘補給艦及34艘其它輔助艦隻。
法國海軍則派出了“巴黎”號、“馬賽”號超級戰列艦,“黎塞留”號、“讓※#8226;巴爾”號“羅馬”號戰列艦;意大利海軍派出了“愷撒”號、“渥大維”號超級戰列艦,“米蘭”號、“威尼斯”號、“都靈”、“羅馬”號戰列艦;德國海軍則派出了“威廉皇帝”號、“柏林”號超級戰列艦、“俾斯麥”號、“提爾皮茲”號戰列艦。歐洲海軍的輔助艦隻並不是很多,以油水補給艦為主,但德國則提供了近二艘潛艇。
美國海軍擁有至少22艘戰列艦或超級戰列艦,並將15艘退役的老式戰列艦改裝成航空母艦,同時還緊急投產了4艘“突擊者”級航空母艦、9艘“**”級航空母艦。除此之外,美國海軍還擁有或正建造48艘“博格”級護航航母、50艘“卡薩布蘭卡”級護航航母。至於潛艇,曆來不是非常重視地美國海軍,雖然也擁有三餘艘潛艇,但性能均不如國潛艇。甚至連德國的潛艇也有不如。但美國海軍針對國和歐洲國家海軍地不同,兩大洋上的艦隊配置上也有差別。太平洋艦隊隻有10艘主力戰艦,而且以戰列艦為主,超級戰列艦隻有“華盛頓”號、“西弗吉尼亞”號兩艘超級戰列艦,其餘的全部配屬給了大西洋艦隊。
但美國太平洋艦隊的航空母艦及護航航母的配置則要強得多,已經改裝成的15艘航空母艦,就有10艘配屬太平洋艦隊。而生產的4艘“突擊者”級和9艘“**”級航空母艦地6艘也配屬到了太平洋艦隊。原本擁有地“列克星敦”號、“黃蜂”號和2艘“約克城”級航空母艦也全部配屬到了太平洋艦隊。至於護航航母,已經服役地32艘“博格”級護航航母。有21艘配屬到太平洋艦隊,17艘“卡薩布蘭卡”護航航母,有13艘配屬到了太平洋艦隊。
國海軍的實力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不如美國太平洋艦隊,尤其是戰列艦等主力戰艦。但國海軍地優勢是擁有成熟的使用航空母艦的經驗,大量經驗豐富的艦載機飛行員。同時航空母艦的質量方麵也占有相當地優勢,雖然數量上已經落後於美國。同時國的艦載機技術也遠比美國先進。不過,護航航母方麵,已經服役的就有62艘,其有12艘是帶有躍飛和斜角甲板的改進型,可以起降魚雷攻擊機和俯衝轟炸機。而投產的“海衛a”係列護航航母,也已經服役了35艘。
總的來說,國海軍對美國太平洋艦隊仍然占有一定優勢,但這種優勢並不十分明顯。因此。我對同美國海軍進行全麵戰爭仍報有一定的憂慮,如果不是因為美國人已經開始從澳大利亞等地大量開采鈾礦石資源,把國逼上了不可不戰的困境,也許我還真地不敢同美國開戰。為了使國處於有利的戰略位置,能夠避免同美國開戰一直是我追求的目標之一。因此,我寫了封長信給羅斯福。信我向他闡述了國政府曆來的政治主張和對國際局勢的戰略意圖。並向他陳述:國政府和人民一直非常感激鐵血國建立之初,美國政府和人民對華的大量援助和支持,因此國曆來都不把美國視為敵人。兩國現地敵對狀態,從很多角上來講,都是美國自身造成的。
信我還指出:國政府一直渴望和平,致力於展自己的經濟,並不願意與任何國家為敵,這也是數千年來,國政府(或王朝)一貫的立場。國的持續展需要一個和平的國內外環境,國人民也並不好戰。但是美國政府近十多二十年來的所作所為。不僅阻礙了國的展。甚至威脅到國的生存。因此,國不得不采取了與美國敵對的態。
後我向羅斯福建議:兩國政府現應該坐一起進行談判。世界上沒有什麽事情非得用武力來解決。國政府衷心希望能夠與美國和平共處,相互尊重,相互學習,甚至相互支持,共同展。國政府由衷地希望能夠與美國建立起戰略夥伴關係,而不願意看到兩國人民兵戎相見。
寫這封信地時候,我也明白,國與美國地矛盾似乎是不可調和的,我僅僅是作為對美國這樣一個強大地國家,所存的那絲顧慮。兩國之間爆全麵戰爭,無論勝負,都會對兩國產生強大的負麵影響。說句實話,兩國爆戰爭,隻對歐洲國家有利。我明白這一點,但我也相信羅斯福也明白這一點。其實很多時候,我希望國同美國之間的較量,多的時候是通過其它渠道進行,比如象後世的美蘇“冷戰”。或許,我經過努力,可以引導兩國關係走向類似於“冷戰”的方向去,但效果如何,還要看羅斯福的,相信這樣一個偉大的政治家應該可以分析出兩國關係的實質問題。
因此我的這封信,也立即引起了羅斯福的強烈反響,他立即向我回信,表示美國政府也希望能夠有一個和平的世界環境,並對我提出的建立戰略夥伴關係表示出了濃厚的興趣。後他表示:美國政府和人民並不願意與國為敵,他希望兩國政府能夠以快地速進入實質性的談判。對於羅斯福的回信。我心也感到了一絲慶幸。說實話,美兩國雖然處於不同的國家利益集團,但兩國政府的關係也並非象英國同歐洲國家那樣惡劣,至少兩國仍向對方派駐了大使,遠不象英國與歐洲,外交關係隻處於代辦級別。
我接到回信的同時,就立即接到了美國駐華大使遞交的國書。希望能夠與外交部展開“真誠”地對話。我也指示外交部立即讓駐美大使麵見羅斯福,希望能夠迅速談妥兩國高層會議的日程。作為示好地行動。國減少了海軍巴布亞幾內亞一帶的活動,並停止了對該地的空偵察及襲擾活動。美國也立即作出了回應,他們也停止了進一步向巴布亞幾內亞增兵的行動。兩國關係似乎從此開始走向好轉,大戰也似乎可以不再爆。
就**隊與美**隊西南太平洋彼此示好的時候,歐洲憲章卻一直緊鑼密鼓地進行戰爭準備。歐聯合艦隊司令達爾朗初下令讓國分艦隊立即向亞速爾群島進,並對北大西洋展開及反潛行動。但國分艦隊以未接到國海軍司令部的命令為由,拒絕了達爾朗的命令。為此。達爾朗除了立即通過政府向國提出交涉外,隻好向德國分艦隊下達了同樣地命令。德國分艦隊請求了國內後,立即啟錨,於42年11月4日進入亞速爾群島大的軍民兩用港口英雄港。
歐洲海軍的行動,給了羅斯福極大的壓力。雖然國海軍因為沒有執行這項任務,確實證明了國無意與美國展開全麵戰爭的意圖。但美國國內的各種鷹派力量,全力叫囂著要同歐聯軍進行決戰。本來已經進入會議日程談判的兩國外交部,也不得不鷹派人物的強烈幹擾下而斷。即便羅斯福也無法阻止。美國參議員麥卡錫強烈反對同國地任何接觸,不要說談判了。他甚至參議院要求立即通過法令,止同國的任何外交關係。
他的影響下,同為參議員的杜魯門也從看到了政治上展的一線機會。雖然他是民主黨員,與身為共和黨員的麥卡錫不同,但兩人地政治理念似乎已經超越了政黨間的矛盾。兩人一個黨內。一個黨外,同時給予羅斯福巨大的政治壓力。羅斯福也由此明白一件事情,支持他的人雖然數量眾多,但“份量”不夠,於是他開始極力尋找起自己的“接替人”,希望能夠任期內提拔這些人成為自己有力的臂膀。這其著名的莫過於軍人艾森豪威爾。
但羅斯福也明白,與國進行全麵戰爭,其勝率不大,不用說同時麵對歐聯軍,想要取勝的可能性幾乎為零。因此。他大聲疾呼。要求國會以及國民加理智地看待世界局勢的展。他的說服下,國會同意了外交部繼續同國外交部商談高峰會議地日程。
但是希特勒則從美兩**隊近期內一些不太正常地表現。敏銳地覺兩國政府似乎有意罷戰,這對德國乃至整個歐洲憲章來說,都不是一件好事。如果兩國真的達成和平協議,那麽對於歐洲各國來說,隻能仰兩國鼻息,美兩國將會成為未來世界地主導者。但一旦兩國爆全麵戰爭,則無論誰勝誰負,都會給兩國造成極大的傷害,其實力也將激劇下降,歐洲則可以趁勢而起,取代美兩國成為世界的主導者。
為此,希特勒立即命令德國潛艇對大西洋上的非聯盟國家的船隻進行無差別打擊。42年11月15日,紐芬蘭島以東約200公裏處,德國的u-134號潛艇擊沉了美國的“海倫娜”號豪華遊輪,上千名美國平民喪生。消息傳到美國後,立即引了全美民眾的憤怒,上千萬人美國各地舉行遊行示威,要求政府立即對歐洲宣戰。
杜魯門和麥卡錫抓住了這個機會,將民眾的憤怒情緒迅速提升,並終成功地使美國民眾將怒火“擴散”到國。美國外交部與國外交部的談判也陷入了僵局,狂怒的民眾雖然不知道美兩國政府正進行秘密談判,但對政府一直不對國采取任何軍事行動感到嚴重不滿。杜魯門及麥卡錫的蠱惑下,民眾的開始將國和歐洲視為一體,都認為是“邪惡”的代表。羅斯福雖然經過再三努力,仍不能避免美國國會通過了要求政府立即對世界聯盟采取真正的軍事行動的決議。
11月20日,羅斯福給我寫了封長信,信非常遺憾地告訴我:由於希特勒的別有用心,德國人大西洋上的不理智行為,終促使美國國會要求政府立即進行戰爭。作為美國總統,現實的法律體係下,他也無法阻止這一事件的生。現看來,美兩**隊進行戰爭是絕對無法避免的,但他希望兩國政府能夠有意識地將戰爭控製一定範圍內。同時他還試探性地詢問我,國的終目的是什麽?僅要澳大利亞,還是將原來英國的所有殖民地及英聯邦所有成員都納入國的勢力範圍之內?後他表示:作為民主國家,他無法接受諸如澳大利亞等國被國控製,他希望美兩國就保持現有的勢力。
接到信後,我也沉思了許久,他的這封信也徹底打消了我的一廂情願的想法。羅斯福看了澳大利亞這塊寶地,他絕對不會把吃到嘴的肉吐出來。重要的是,目前加拿大的鈾礦還未開出來,美國要獲得鈾礦資源,除了本國自產以外,就隻有從澳大利亞獲取了。而國境內的鈾礦資源非常貧乏,朝鮮的鈾礦開采雖然可以持續數十年,但數量並不充足。因此,澳大利亞必須被國拿下。
想通此節後,我一方麵命令海軍立即進行戰鬥準備,另一方麵,我給羅斯福回信,明確表示:**隊將接收澳大利亞,作為英聯邦成員,以及此前的英戰爭,澳大利亞都對國顯示了強烈的敵意。後我也向他表示:國接收了澳大利亞、西蘭及西南太平洋後,與美國達成了某種地域上的戰略平衡,國將不再視美國為敵人。
【……第二四十一章:怒海爭鋒(一)----網字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