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實話,國現要和歐洲簽訂軍事同盟條約,確實讓我感到如履薄冰般地心悸。但這也是目前國能夠做到的好的一步了,把歐洲拉進來對抗自由世界同盟,總比各自單打獨鬥的要好得多。我的心思回到會議上後,剛剛聽見德國海軍元帥雷德爾正介紹歐洲海軍派出的艦隊組成。他介紹說,此次由歐洲前來亞洲的艦隊主力為德國海軍的戰列巡洋艦“沙恩霍斯特”號,也就是由意大利的“勇敢”號轉讓給德國的。法國派出的是“敦克爾刻”號戰列巡洋艦和“土倫”號戰列艦(原西班牙級轉讓給法國)。意大利則派出了“維托裏奧”號和“那波利”號戰列艦。這五艘主力戰艦6艘巡洋艦的護衛下,將通過經由歐洲陸軍奪取的蘇伊士運河來到亞洲。


    由於國定於五月份交船,所以,雷德爾元帥要求法國和意大利陸軍必須今年3月就開始對埃及動全麵進攻。同時希望能夠一個月內拿下隻有8000餘分散兵力駐守的埃及。我聽到這裏,覺得有些擔心,從曆史上來看,英軍對上法軍和意大利,似乎都沒有什麽敗績。再說了,埃及雖是一個**國家,但完全受製於英國,且當時的沙特王國也屬於英國人的勢力範圍,這樣就導致英國的戰略縱深比較大。如果法國人和意大利人隻是作一個短期打算,將蘇伊士運河作為艦隊臨時通過的通道,倒還是有可能的。


    我把我的意思表達出來後,雷德爾思考了一下,讚成了我的想法。但他同時要求國應該立即派遣地麵部隊進入東,對英**隊進行全麵打擊。我卻表示,這必須要等到我們擊敗自由世界同盟海軍後才有可能實現。這引起了他的不解,他認為,憑國強大的陸軍力量,完全可以從國西部,借道伊朗、伊拉克等地進入近東。我反駁他道,這麽長的戰線會導致國陸軍的後勤保障完全拖節。對此,德國武裝部隊高統帥部長官凱特爾表示同意。於是,雷德爾隻好退一步,同意法意兩國陸軍一定要堅持到艦隊回到歐洲。


    接下來,雷德爾元帥就開始談及艦隊回到歐洲後所直到的作用。我卻打斷了他,我認為:從目前的情報來看,美英日三國海軍主力呈向心狀態向國南海和印洋東部匯集。這是非常明顯的信號,自由世界同盟海軍將對艦隊進行包圍作戰。此戰,就算世界聯盟海軍能夠獲勝,其艦隊主力也必然遭到重大損失。此時的艦隊,隻能回到國進行維修。從這一點來看,自由世界同盟阻斷艦隊進入歐洲的戰略布置還是成功的。


    雷德爾對此深表讚同,但他也同時表示:艦隊回到歐洲的主要作用就是打擊自由世界同盟的海軍主力,如果能夠南海或東印洋達到同樣的目的,也是能夠接受的。歐洲各國剩下的艦隊力量,也足以摧毀英國的本土艦隊和地海艦隊。我又提出,此戰,國也將派出僅有的五艘主力戰艦,如果戰鬥國的主力戰艦損失殆,而日本和美國海軍的主力尚且保存的話,必然對國構成嚴重威脅。我的言外之意很明顯,英國的海軍實力不如日本,國目前的主力戰艦規模不如歐洲,那麽,此戰的要目的應該是摧毀日本和美國的艦隊。畢竟,相對而言,英國海軍對歐洲海軍的威脅要小得多。


    雷德爾將我的“言外之意”對裏賓特洛甫說明後,後者立即同法、意兩國外長低聲商量。好一會兒,他們才結束交談,然後由齊亞海軍主力將會同整個艦隊一起進入歐洲,同時國陸軍也要艦隊的掩護下東登陸,從側麵打擊英國地麵部隊。


    我立即拒絕了這個提議,我指出:艦隊修複後,國海軍的第一任務就是掩護登陸部隊登陸日本本土,徹底摧毀日本這一自由世界同盟重要的成員。這也顯然不符合歐洲目前的利益。裏賓特洛甫表示不能接受,他認為世界聯盟戰爭初期必須要達到的一個戰略目的,就是要使歐洲和國有一個直接連接的通道。國陸軍東地區登陸,共同摧毀英國東的勢力,與歐洲非洲的勢力範圍連接起來,這符合雙方共同的利益。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裏賓特洛甫的話確實非常肯,兩個盟友如果被隔斷,不能互相交流,這對戰爭進程確實是非常不利的。但我卻加清晰地知道,如果不趁日本海軍被全殲的當頭,登陸日本的話,憑和族這個民族的瘋狂,等其緩過勁兒來,國恐怕將會付出千倍的代價才能占領日本。同時,歐洲希望搶奪東的油田,但地麵部隊實力不夠。而讓國參與進來,應該是一種示好,我也不希望預期的戰略目標東被歐洲所占,即使是盟友也不行。所以,我非常不客氣地指出:東的英軍力量薄弱,根本不需要國陸軍部隊介入。如果非要**隊進入東,作為地麵部隊的主力,陸軍主要精銳力量將不會參加,國隻需要派遣出海軍陸戰隊就足夠消滅東的英軍。自由世界同盟海軍主力被殲的情況下,我們也就不需要太多的護航兵力。


    看到我的態堅決,加上我許量的海軍力量就足以封鎖整個日本,使其得不到任何戰略資源,時間一長,就完全可以拖垮日本。這話也讓我感到有些道理,畢竟,打擊日本我主要ka的是海空力量,之所以要求主力戰艦的參與,純粹是希望用其上的巨炮對日本沿海港口進行毀滅性地炮擊。


    但我心裏也很清楚,沒有航空兵力的掩護,進入日本沿海的主力戰艦隻能是日本空軍部隊的靶子。想到這裏,我也沒有迫使他們完全接受我的想法。終定下來這樣一個原則:修複後的艦隊,歐洲前來的戰列巡洋艦和至少兩艘戰列艦加入到國艦隊,對日本本土進行打擊。摧毀日本後,國海軍也應該分出部分兵力會同目前正國建造的各型歐洲訂購的各型主力戰艦前往歐洲,徹底摧毀英國。


    談到未來地麵作戰的大方向時,凱特爾坦言:世界聯盟軍事條約簽訂之日就是德國對波蘭動全麵進攻之時。對此,我已經有充分的思想準備。我隻關心歐洲拿下波蘭後的進攻方向。裏賓特洛甫則要求我先說明一下國的戰略意圖。我也沒有猶豫,直接告訴他們:國的要戰略目的就是完全摧毀日本,此之前,國陸軍的主要任務是防守。至於防守對象,我沒有說明,他們心裏也很清楚。拿下日本後,國陸軍會騰開手來,對美國菲律賓的軍事力量進行打擊。接下來,將視情況而定,攻擊英聯邦成員澳大利亞。


    裏賓特洛甫有些詫異,他問為什麽規模龐大,戰力驚人的國陸軍不對蘇聯進行打擊的時候,我卻反問他:蘇聯是不是自由世界同盟成員?這種字遊戲我本來不想玩,但歐洲人卻始終沒有把自己的終想法透u出來,所以我也隻好陪著他們玩。心同時暗想,希特勒希望我跟著一起打蘇聯就明說嘛。果然,裏賓特洛甫還是沒有繼續裝下去,他很幹脆地說明,德國國防軍拿下波蘭後,將繼續東進。當然,終目標是蘇聯。至於東南歐和東,將下一步考慮,畢竟東南歐有羅馬尼亞和希臘這兩個盟國,東有土耳其這個極仇視英國的國家。


    聽到這裏,我感到有此奇怪,你歐洲要打蘇聯,沒人攔著你。但歐洲似乎不是國,蘇聯同歐洲的關係還算正常,歐洲這樣做,必然會把蘇聯徹底推向自由世界同盟去。但轉念一想,羅斯福不讓蘇聯加入同盟,主要就是希望避免戰爭。而一旦戰爭爆,恐怕他會第一時間接納蘇聯進入同盟的。由於同國有不可調和的敵我矛盾,蘇聯絕對不可能加入世界聯盟。這一點歐洲非常清楚,與其到時候縮手縮腳,還不如從一開始就將其擊潰。看來,歐洲人的心腸也是挺毒辣的。


    談判繼續,了解了德國陸軍的基本動向後,我又開始詢問起法國和意大利陸軍的動向。齊亞


    他們的回答讓我大開眼界:他們希望把戰爭控製一個適的範圍內。如果真的擊敗了美國,歐洲內部的團結力量也就消失了。各國將會為瓜分整個世界而產生矛盾,進而極有可能爆的戰爭。這是歐洲各國腦作出的共同決定:保留一個強大的敵人,以維持歐洲的穩定。何況,擊敗蘇聯和英國後,歐洲主要的敵人已經不存,歐洲從來沒有把美國視作不共戴天的敵人。我聽後不由大感佩服,白種人的思維有時候真的與國人不同,想來也是,他們本就是同宗同源,確實沒有作生死相搏的必要。但希特勒和墨裏尼真的也這樣想嗎?


    正我還驚歎時,裏賓特洛甫又向我表示:歐洲進攻蘇聯時,希望**隊也能從東麵同時起進攻。我覺得有些不舒服,國同蘇聯接壤,因此歐洲提出的要求也是非常合理的。但麵對菲律賓、澳大利亞等,卻隻有**隊去獨自承受。雖然美國陸軍曆來都不以強大著稱,但國要麵對的是整個美國海陸空三軍力量的對抗。而歐洲呢?拋開英國海軍,英國陸軍幾乎什麽也不是。不過,這也沒辦法,地理條件決定了這一切。誰讓國攤上了蘇聯這個惡鄰呢?不把蘇聯徹底打垮,國後世將承受長久的壓力和陰影。


    因此,我略作思考便答應了裏賓特洛甫的要求。但我也同時提出要求:英國被擊敗後,歐洲的海軍主力必須進入亞太地區,共同對美國海軍進行打擊。要知道,雖然國海軍有強大的海空力量,但憑借美國那富有創精神和學習精神的工業界,可以很短的時間內完成海軍由戰列艦為主向航空母艦主的轉變。到時候,海洋上的勝負還真的很難說。當然,我的這個要求也得到了很爽快的答複。


    大的戰略方針算是定了下來,接著就需要確定一些細節。雙方預計將二月底或三月初簽訂條約,德國也會同時攻擊波蘭。經分析,有三種可能的後果:一是自由世界同盟按條約規定向德國和整個世界聯盟宣戰,但美英等國暫時不會直接投入戰鬥,待南海或東印洋海戰結果出來後再定下一步行動;二是宣戰後,英國和美國的地麵部隊向歐洲非洲的殖民地起進攻,同時,日本也朝鮮南部向**隊進攻,自由世界同盟海軍將會尋機與聯盟海軍進行交戰;三是宣戰後,立即將蘇聯拉入自由世界同盟,蘇聯地麵部隊進入波蘭,幫助抵禦德國的進攻,當然同時,同盟海軍也要尋找聯盟海軍進行決戰。


    根據以上三種可能,歐雙方得出了一個共同結論:無論如何,隻要德國動進攻,必然會導致同盟與聯盟之間的宣戰,同時,同盟海軍一定會南海或東印洋上與聯盟海軍進行決戰。但我心還是有一個疑點:從理論上來說,聯盟海軍的主力艦交船後,其整體實力要大於同盟海軍,決戰的結果應該是聯盟海軍獲勝。從一開始就進行決戰,明顯不利於同盟軍隊後期的戰略,同盟的參謀人員不應該會犯這種錯誤的。難道,同盟海軍還有什麽後手麽?


    我把疑問說了出來後,葉飛立即說道,極有可能是同盟軍隊的一個陰招,將國海軍主力調離國沿海,然後集日本海軍主力和美國海軍第3艦隊主力對國沿海的各大船廠進行毀滅性打擊。以此破壞整個世界聯盟的造船工業,使世界聯盟未來的海上角逐,失去後續實力。同時因為蘇伊士運河掌握同盟手,聯盟艦隊基本不能通過,隻有從南非繞道,這給了同盟海軍足夠的時間來聚集兵力。甚至有可能聯盟海軍艦隊還沒有回到歐洲這個間隙,采取同樣的辦法,集英國海軍主力和美國第2艦隊摧毀歐洲沿海的工業。這個想法立即得到了歐洲代表們的同意,但同盟應該沒有想到歐洲會先打蘇伊士運河的主意,所以他們的這一想法肯定不會成功。


    同時,雙方還商定,進一步加強雙方的情報交流,密切注意日本海軍主力的動向。歐洲支援艦隊沒有與國海軍和艦隊會合時,艦隊由國全權指揮。關於蘇伊士運河的問題上,國和德國的態很強硬,要求法意兩國地麵部隊無論如何必須四月旬以前完全控製住運河,並堅守半年以上(預計艦隊受損艦隻修複期)。國海軍陸戰隊必須6月旬以前東地區登陸,對英軍進行打擊,減輕法意軍隊的壓力。國海軍借用的艦隊部分主力戰艦,遲不得超過今年年底,必須完成摧毀日本海軍和各大工業區的任務,之後,必須兩個月內趕赴歐洲參戰。同時,國必須1941年3月以前,完成歐洲訂購的所有戰艦的建造工程。


    關於歐洲戰事,德國國防軍及法、意、荷、比等**隊必須宣戰後一個月內解決波蘭,休整二個月後,遲必須6月上旬,對蘇聯動進攻。而國陸軍則必須蘇聯東線,投入不少於50個師的進攻兵力,作為牽製力量。至於解決日本的問題,則由國自己根據情況自行決定日程,但遲不能超過1942年6月。


    **隊解決日本問題後,必須將陸軍主要兵力投入到對蘇聯作戰,且兵力不得低於260個師。歐洲進攻蘇聯的兵力上,可作靈活調整,但不得低於200個師。非洲戰場上,歐洲必須投入不得低於50個師的兵力,且必須半年內徹底解決整個北部非洲的敵對勢力。至於東,暫時決定由國和歐洲各派遣至少10個師的兵力。而印的英軍,則交由國自行處理。


    針對美國可能派遣地麵部隊參戰的情況,歐洲除了極力與美國爭奪大西洋的製海權外,還必須派遣各類襲擊艦和潛艇,對大西洋航線進行全麵封鎖,力爭把美國陸軍封閉其本土。而太平洋上的美國海軍,也隻能交給國處理。國沒有奪取澳大利亞之前,英國和美國都可從澳大利亞獲得相當的戰略資源。所以,把南美各國也拉進戰爭,是一個非常不錯的選擇。這其重要的或者說可能的國家是智利,這個國家的海軍得到國的戰列艦後,已經超過了澳大利亞海軍,足以對澳大利亞至南美洲的航線進行封鎖。因此,戰爭爆後,將智利及其它重要的南美國家拉進聯盟是各國外交家們重要的任務之一。


    當然,為了表示歐雙方“親密無間”的合作關係,雙方還決定各自向對方的戰場派遣一個集團軍的兵力。這個集團軍不得分散使用,其高長官必須參與整個戰區的決策,並有權拒絕不合理的戰役安排。經過協商,雙方決定國的這個集團軍將北非戰場上作戰,而歐洲的集團軍則將菲律賓或澳大利亞作戰(雙方都避開了有可能造成重大傷亡的地方,如蘇聯、日本)。為了好地進行協調,還決定向對方派出大量的聯絡官員,用於軍事、外交的協調和交流。


    又經過數天的細節磋商後,各項事務都達成了妥協和一致,整個談判進程也算結束,接下來的就是《世界聯盟條約》上簽字了。本來,我非常厭惡這種**裸的分贓條約,但因為必須要有個人出來承擔各種罵名和指責,我也不願意讓趙天賜擔上這個負擔,因此我還是決定親自簽署。


    1940年3月1日上午11時,看完了整個條約的大章後,我終於提起了筆。那一瞬間,我感交集,惴惴不安,感覺所有的責任都承擔我的肩上,心不斷湧出立即放棄的強烈念頭。強行按捺下激動的心情,一咬牙,狠下心條約上重重地寫了下去……


    【……第一十八章:世界聯盟(下)----網字快……】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中華無敵前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永遠的雄貓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永遠的雄貓並收藏中華無敵前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