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大家笑過之後,我又接著說道:“剛才我們談了兩點,其實這兩點也算是很好的解決辦法,但我們現研製的裝備要著眼於未來的戰爭。從目前來看,蘇聯和日本將會是我們陸地上的主要敵人,因此,我們的裝甲部隊需要快的展。我們要地麵部隊上的裝甲力量方麵,形成對這兩個國家的絕對優勢,隻有這樣,我們才有餘力去解決其它事情。因此,我認為,我們的裝甲部隊需要一種強大的坦克。”說到這裏,李長山、胡玉和龍戰天無不傻笑著連連點頭。
我沒好氣地翻了他們一眼,繼續說下去:“由於這之前,情報部門向我報告了英國等國家正研製諸如什麽步兵坦克、巡洋坦克,其它歐美國家搞什麽輕型坦克、型坦克,蘇聯還要加上諸如快速坦克和步兵支援坦克、火力支援坦克等等這類的坦克。所以我認為,西方國家現還沒有形成一個明確的裝甲部隊展概念。作為未來的地麵戰爭的主要突擊力量,需要大規模裝備,型號越單一,我們的後勤壓力也就越低。因此,我認為,我們隻需要研製一種坦克,就叫做主戰坦克。要是簡化結構,提高可ka性,還有提高通用性。當然,鑒於我國幅員遼闊,南北地域地理條件相差太大等因素,所以我們還可以研製一種專用於南方水網密布和山林地帶使用的輕型坦克。”
我點燃一根煙,又看了看他們凝神靜氣地表情說道:“從世界各國的反坦克武器展來看,我們這款主戰坦克的防禦能力必須放位。我個人認為,憑借我們豐富的鉬、鎳、鎢等資源,加上武漢鋼鐵集團、重慶鋼鐵集團等鋼鐵企業長久以來不斷研製非常實用的裝甲鋼板的技術能力來看。我希望的坦克主裝甲能夠抵禦500米外85毫米以下口徑的反坦克炮的打擊。火力方麵,我也希望能夠擁有1000米的交戰距離上能夠擊穿100毫米厚裝甲的能力。當然,這個指標現階段,可能是顯得有些高不可攀,但未來的科技展速隻會越來越快,我們一定要有長遠的目光,謀劃前,如果實不行,可以進行預研。總之,三年內必須達到這個目標。動力係統方麵,我認為日本人已經走我們前麵了。雖然他們的動力功率小得可憐,但他們用柴油機取代汽油機成為坦克或裝甲車輛的主要動力裝置,這一點就值得我們演習。要知道,柴油機戰場上的安全性要高於汽油機,而且扭矩大,適合作為坦克、裝甲車輛的動力。”
這次會議的主題是為了對付朝鮮日軍的裝甲車輛而需要加強國地麵部隊裝甲力量,但我卻知道,地麵上的威脅,日本遠不及蘇聯。蘇聯30年時,就已經擁有包括t-26和bt坦克為主的13550餘輛坦克。其數量之大,已居世界之冠。蘇聯一心想奪回葉尼塞河以東的地區,而要實現這一不大可能的“宏偉”戰略目標,隻有通過地麵部隊的進攻。而26年的遠東戰爭,讓蘇聯完全意識到裝甲部隊未來地麵戰爭的重要性,因此,不遺餘力地展自己的裝甲力量。
這才是我想到要大力展陸軍裝甲部隊的初衷。可惜的是,除李長山曾隱約地向我表示出對蘇聯的擔憂外,其他陸軍高級將領還沉浸當年大敗蘇聯紅軍的光榮曆史。再加上斯大林對軍隊從高到低的大清洗,嚴重削弱了蘇聯紅軍的戰鬥力,這也使得陸軍高級將領們自動地將蘇聯從一大威脅排除了出去。他們眼裏看來,僅憑葉尼塞河東岸的永備工事群和那幾個邊防師的兵力,就足夠將愚蠢和沒有什麽變通的蘇聯紅軍擋住。但我卻知道一點,這個世界上沒有突不破的防線。看來我得讓李長山好好籌劃一下,如何加強西伯利亞的防禦縱深,並加強預備兵力,尤其是預備裝甲兵力的建設。
本來,我想讓德國西邊拖住蘇聯的,但希特勒這個ka**起家的混蛋,居然執政後立即同斯大林眉來眼去,還真是個白眼兒狼!其實這也不難理解,雖然德國擁有國這個資源大國作盟友,自身的資源獲取從理論上來說沒有什麽問題。但兩國相隔畢竟太過遙遠,再加上海路運輸除了南海國控製之內,其餘路段全部被德國的世仇英國人控製。也就是說,德國想要保證海上戰略資源輸入的暢通,就必須接受英國的許多要脅,甚至政治上作出某些屈服。因此,戰略資源輸入多元化,也成了德國現實的選擇。那麽,希特勒選擇蘇聯也就成了必然。而蘇聯也會借助德國的科技力量來改造、展自己的工業,兩國之間的關係甚至已經快要與國這樣的盟友同一水平了。當然,這多少也與國大量“收集”被德國迫害的猶太人而引起希特勒的私憤有關。
會議結束後,6月29日,由陸軍與總參謀部共同向各大兵工集團下達了型戰車研製命令。命令要求由重慶兵工集團和武漢兵工集團各自聯合一些重型機械企業進行競標。但6月30日,由興的東北工業基地和華北工業基地共同組成的北方工業集團向陸軍提出了參與競標的要求,陸軍經過討論後,於7月4日同意了北方工業集團的要求。三兵工集團將統一由軍備研究心提供技術幫助,然後於年底前各自提出自己的設計方案,如果通過,則要求7個月內製出樣車,然後進行對比試驗,終確定後的勝利者。
重慶兵工集團不知是何原因,提交的設計方案,設計代號為t-33型坦克雖然擁有出色的越野性能和通過性能,但防護性能和火力上卻明顯不足。-33型坦克的動力係統采用後置方式,包括變速箱也設置車體後方,這也跟近幾年來國一直致力於動力裝置小型經的豐碩成果有關。動機采用的是四川內燃機公司研製的n-8型柴油機,8缸形排列,風冷,-8柴油機采用了高強的鑄鋁合金為殼體,並引進了德國博世公司的高壓柴油泵,從而使該動機的可ka性和工作壽命有了極大的提高,達到了500個工作小時。這也提高了坦克的單位功率,使t-33型坦克的大速達到了46k/h,大越野速也達到了30k/h。這主要得益於采用的型扭杆螺旋彈簧懸掛裝置和較大直徑的負重輪。通過理論計算得出其大行程約為380公裏。
火力方麵,重慶兵工集團出人意料地采用了已經裝備26式坦克上的57毫米坦克炮。這一意外的設計著實讓陸軍感到驚奇,因為其他兩家都選用了76毫米炮。雖然說57毫米坦克炮具有技術成熟,已經有完善的使用經驗等優勢,但其1000米的距離上隻能穿透60毫米厚的均質軋鋼裝甲,即便采用的拖殼穿甲彈,其穿甲能力也僅提高到85毫米。當然,這種炮對付普通的型坦克及以下的各類坦克、裝甲車還是能夠勝任的。輔助武器為一挺762毫米同軸機槍,有2個彈盒,每個彈盒備有850子彈。炮塔頂的車長艙蓋前還有一挺762毫米重機槍,備有3上彈盒,但每個彈盒隻有600子彈。
裝甲防護方麵,t-33著重加強了正麵裝甲的防護能力。車體和炮塔的正麵,裝甲厚為65毫米,並有63的傾角,相當於90毫米厚的均質軋鋼,足以抵禦500米外的57毫米甚至是75毫米反坦克炮的打擊。車體側麵和炮塔側麵的裝甲厚為30毫米,有75的傾角,相當於47毫米厚的均質軋鋼,車體及炮塔後部的裝甲厚為20毫米,頂部裝甲為15毫米。
t-33型坦克的體形並不大,車體長為572米,寬為295米,高25米,戰鬥全重也隻有225噸。其內裝有各種波長的無線通信係統,可以很好地與指揮部聯係,並能夠很好地與其它坦克進行協同作戰。這極大地提高了其整體作戰性能。但由於其固有的體積小、重量輕、防護不足、火力不強等弱點或者稱為特點,加上其較好的通過性和越野性能,使得軍方從一開始就將其定義為適合南方水網及山林地帶作戰的輕型坦克,甚至沒有讓其參與主戰坦克的競標,而直接向其下達了生產樣車的訂單。
重慶兵工集團似乎本意就是想奪取輕型坦克的製造合同,而將競爭主戰坦克的惡仗將由另兩家去打,因此,重慶兵工集團得到訂單後,僅用了4個月便造出了數輛樣車。1934年3月至7月,軍方代表越南叢林、稻田及各種路麵進行了總裏程長達4280公裏的各種試驗。結果讓軍方非常滿意,認為是一種比18式坦克適合南方使用的坦克,加上擁有比18式坦克好的機動性、堅固的裝甲防護和強大的火力,因此,陸軍試驗一結束,就簽署了定型資格證書,並向重慶兵工集團下達了批半年內采購655輛的訂單,並命名為33式輕型坦克。
雖然輕型坦克上獲得了成功,但重慶兵工集團輪式裝甲車的競標卻慘遭失敗。隻有一款被命名為zfkp-3型的4※#215;4輪驅動的單管25毫米自行高炮獲得了成功。這種戰車的底盤甚至還是因為采用了第二汽車製造廠著名的“吉普”汽車的底盤,而顯得非常容易大規模生產,造價也相當便宜等原因而被陸軍看。但其履帶裝甲戰車方麵卻完全失敗,所設計的三種車型,沒有一種被陸軍選。這也讓重慶兵工集團高層猛然醒悟到另兩家設計理念上及前瞻性的預先研究方麵已經走了重慶兵工集團前麵。
武漢兵工集團和北方工業集團主戰坦克的競爭顯得異常激烈。武漢兵工集團代號為zt-2型主戰坦克的設計,雖然仍有些保守,但卻顯得加成熟可ka。這種坦克采用了動機後後置,傳動係統前置的傳統方案,因為有長長的傳動軸貫穿整個車體,使得車體的顯得有些高大。但正因為如此,也使車體前部的防護能力有所加強。動機的選用出人意料地與北方工業集團的一樣,采用的是廣西玉林柴油機公司的y-850型柴油機。這種柴油機采用了大量西方技術,如法國的機械渦輪增壓技術、德國的高壓油泵技術等,使得該型柴油機的工作壽命和功率得到極大地增強。其大功率可以達到550馬力,能夠使用近800個摩托小時,這當時是相當優秀的。這樣的動力能夠使bp;減振係統也采用了扭杆螺旋彈簧的懸掛,加上等直徑的負重輪和較大的負重輪行程,配合大功率的柴油動機,使得該型坦克的高速越野性能相當優越。不過,特別讓陸軍感興趣的是,這型坦克的底盤還采用了形,可有效減輕地雷爆炸對坦克成員造成的傷害。這也是得益於我以前到該集團視察時,偶爾談起的想法。
zt-2型坦克的炮塔也相當有特色,采用了穎的“半蛋形”鑄造式炮塔。這種炮塔結構簡單,容易製造,避彈外形好,但也因為不能很好地進行裝甲板的加工,也使其防禦能力打了些折扣。但其正麵裝甲的厚達到了75毫米,加上良好的避彈外形,相當於117毫米厚的均質軋鋼裝甲,當時已經是被視為無法被摧毀的了。厚重的裝甲也使得該型坦克的戰鬥全重達到了308噸。
炮塔上裝有一門48倍口徑身管的76毫米炮,這種炮是武漢鋼鐵集團的產品,采用電渣重熔精煉鋼製成,自緊身管。炮上還帶有抽煙裝置和熱護套,炮口處還設有一個炮口製退器。該炮射被帽穿甲彈時,可1000米處擊穿85毫米厚的裝甲,射拖殼穿甲彈時,可擊穿110毫米厚的裝甲,具有相當強大的威力。由於炮塔狹小,所以隻能容納68枚炮彈。炮塔上還裝一挺762毫米同軸機槍,車長座艙上也裝有一挺762毫米重機槍。炮塔內共備有3750子彈。得益於國電子工業的展,坦克上的通信係統也很達和完善,具有相當的協同作戰能力。
北方工業集團作為一個興的兵工集團,因為沒有太多的傳統思維的束縛,其設計也相當前衛。借助於國動力係統小型化的完善,代號為bzt-1的坦克設計,將整個動力裝置和傳動係統均放了車體後部,為此,也將車體後部提高了一部分。動機選用的型號,也是玉林柴油機公司的y-850型柴油動機,配以帶有6個前進檔和1個倒檔的變速器,可使bzt-1型坦克達到55k/h的大速和35k/h的平均越野速,減振係統的結構也與武漢兵工集團的bp;但bzt-1型坦克的炮塔則顯得非常現代。焊接式炮塔可以很好地分配各麵的裝甲厚,正麵的主裝甲,厚達到了85毫米,加上66的傾角,相當於125毫米厚的均質軋鋼,車體正麵的裝甲為了彌補傳動係統後置所造成的事實上的防護能力減弱的影響,而將厚提高到了105毫米。炮塔和車體側麵的裝甲厚均為50毫米,這個厚已經相當於西方許多坦克的主裝甲厚了。加上鉬鎳合金裝甲鋼板的采用,使得該型坦克的防護能力達到了一個的高。從理論上計算,已經超過了武漢兵工集團的產品。可抵禦500米外85毫米反坦克炮的打擊。當然,這也付出了重量代價,全車的戰鬥全重達到了當時非常驚人的325噸。
bzt-1型坦克的炮塔還采用了當時未曾有過的防護圍欄,加上炮塔設置有安放炮彈的尾艙,使得整個炮塔看上去比較雄壯。這也使得該型坦克加上炮塔以外的其它儲彈艙,能夠攜帶81炮彈。同時,借助國光學儀器方麵的進步,加上與德國的“傳統”友誼,所以,該型坦克的觀瞄設備相當優秀,並帶有一具車長周視儀。不過,這具車長周視儀可不象後世那樣具有完善的功能,僅能白天使用,為車長觀察戰場環境創造出有利的條件。當然了,電子設備限於當時全世界整體的技術條件,與武漢兵工集團的bp;陸軍對這兩型坦克的設計都還比較滿意,但為了權衡兩者的優劣,仍給兩個競標單位下達了製作樣車的訂單。當然,從龍戰天的語氣,我仍能現,他對北方工業集團的產品似乎感興趣。而總裝備部後來調至計委的何家聲,則因為武漢兵工集團的產品能夠好地實現大規模生產,而對bp;34年5月27日,北方工業集團先製造出了5輛樣車,很快就按陸軍的要求進行各種測試。接著6月14日,武漢兵工集團也生產了4輛樣車,陸軍裝備心的安排下也進行了測試。兩種車型的測試共持續了5個月,其間經曆了沙漠、沼澤、山地、水網及各種氣候及溫條件的檢驗。經過對比後陸軍現,兩者機動性方麵,zt-2略優於bzt-1型坦克。通過性方麵,由於後者的履帶板較寬,著地距離較長,所以其單位壓力略小,加上變速器結構加合理,能揮動機的扭矩力,所以,通過性要高於前者。火力方麵,由於兩者均采用了同一型號的坦克炮,所以,兩者仍然相當,但bzt-1的彈藥攜帶量高於bp;後陸軍進行的防護能力測試,bzt-1的厚重裝甲終於顯示出了強大的優勢。專門隨機抽取的一輛坦克樣車上進行了實彈射擊試驗。一門76毫米反坦克炮從1200米的距離到800米的距離間對坦克進行射擊。zt-2樣車800米的距離上被連續擊4穿甲彈後,被擊穿。而bzt-1型坦克的樣車同樣條件下,一直650米的距離上才被穿甲彈擊穿。用破甲彈進行射擊時,鑄造炮塔的劣勢就加暴u無疑。90毫米口徑破甲彈的金屬射流能夠很輕鬆地穿透,而bzt-1坦克的主裝甲則必須要用105毫米以上口徑破甲彈才能穿透。
這給了陸軍一個很好的選擇條件,觀看了防護能力對比試驗後,李長山當即拍板,將bzt-1型定為陸軍標準的主戰坦克,並批準了北方工業集團的定型報告。定型後,陸軍按照命名傳統,將其命名為34式主戰坦克,總裝備部也向北方工業集團下達了批338輛的訂單,並簽訂了三年內訂購8000輛的超大合同。北方工業集團也因此一躍成為國地麵武器係統大的供應商。
【……第一三十章:裝甲力量----網字快……】
...
我沒好氣地翻了他們一眼,繼續說下去:“由於這之前,情報部門向我報告了英國等國家正研製諸如什麽步兵坦克、巡洋坦克,其它歐美國家搞什麽輕型坦克、型坦克,蘇聯還要加上諸如快速坦克和步兵支援坦克、火力支援坦克等等這類的坦克。所以我認為,西方國家現還沒有形成一個明確的裝甲部隊展概念。作為未來的地麵戰爭的主要突擊力量,需要大規模裝備,型號越單一,我們的後勤壓力也就越低。因此,我認為,我們隻需要研製一種坦克,就叫做主戰坦克。要是簡化結構,提高可ka性,還有提高通用性。當然,鑒於我國幅員遼闊,南北地域地理條件相差太大等因素,所以我們還可以研製一種專用於南方水網密布和山林地帶使用的輕型坦克。”
我點燃一根煙,又看了看他們凝神靜氣地表情說道:“從世界各國的反坦克武器展來看,我們這款主戰坦克的防禦能力必須放位。我個人認為,憑借我們豐富的鉬、鎳、鎢等資源,加上武漢鋼鐵集團、重慶鋼鐵集團等鋼鐵企業長久以來不斷研製非常實用的裝甲鋼板的技術能力來看。我希望的坦克主裝甲能夠抵禦500米外85毫米以下口徑的反坦克炮的打擊。火力方麵,我也希望能夠擁有1000米的交戰距離上能夠擊穿100毫米厚裝甲的能力。當然,這個指標現階段,可能是顯得有些高不可攀,但未來的科技展速隻會越來越快,我們一定要有長遠的目光,謀劃前,如果實不行,可以進行預研。總之,三年內必須達到這個目標。動力係統方麵,我認為日本人已經走我們前麵了。雖然他們的動力功率小得可憐,但他們用柴油機取代汽油機成為坦克或裝甲車輛的主要動力裝置,這一點就值得我們演習。要知道,柴油機戰場上的安全性要高於汽油機,而且扭矩大,適合作為坦克、裝甲車輛的動力。”
這次會議的主題是為了對付朝鮮日軍的裝甲車輛而需要加強國地麵部隊裝甲力量,但我卻知道,地麵上的威脅,日本遠不及蘇聯。蘇聯30年時,就已經擁有包括t-26和bt坦克為主的13550餘輛坦克。其數量之大,已居世界之冠。蘇聯一心想奪回葉尼塞河以東的地區,而要實現這一不大可能的“宏偉”戰略目標,隻有通過地麵部隊的進攻。而26年的遠東戰爭,讓蘇聯完全意識到裝甲部隊未來地麵戰爭的重要性,因此,不遺餘力地展自己的裝甲力量。
這才是我想到要大力展陸軍裝甲部隊的初衷。可惜的是,除李長山曾隱約地向我表示出對蘇聯的擔憂外,其他陸軍高級將領還沉浸當年大敗蘇聯紅軍的光榮曆史。再加上斯大林對軍隊從高到低的大清洗,嚴重削弱了蘇聯紅軍的戰鬥力,這也使得陸軍高級將領們自動地將蘇聯從一大威脅排除了出去。他們眼裏看來,僅憑葉尼塞河東岸的永備工事群和那幾個邊防師的兵力,就足夠將愚蠢和沒有什麽變通的蘇聯紅軍擋住。但我卻知道一點,這個世界上沒有突不破的防線。看來我得讓李長山好好籌劃一下,如何加強西伯利亞的防禦縱深,並加強預備兵力,尤其是預備裝甲兵力的建設。
本來,我想讓德國西邊拖住蘇聯的,但希特勒這個ka**起家的混蛋,居然執政後立即同斯大林眉來眼去,還真是個白眼兒狼!其實這也不難理解,雖然德國擁有國這個資源大國作盟友,自身的資源獲取從理論上來說沒有什麽問題。但兩國相隔畢竟太過遙遠,再加上海路運輸除了南海國控製之內,其餘路段全部被德國的世仇英國人控製。也就是說,德國想要保證海上戰略資源輸入的暢通,就必須接受英國的許多要脅,甚至政治上作出某些屈服。因此,戰略資源輸入多元化,也成了德國現實的選擇。那麽,希特勒選擇蘇聯也就成了必然。而蘇聯也會借助德國的科技力量來改造、展自己的工業,兩國之間的關係甚至已經快要與國這樣的盟友同一水平了。當然,這多少也與國大量“收集”被德國迫害的猶太人而引起希特勒的私憤有關。
會議結束後,6月29日,由陸軍與總參謀部共同向各大兵工集團下達了型戰車研製命令。命令要求由重慶兵工集團和武漢兵工集團各自聯合一些重型機械企業進行競標。但6月30日,由興的東北工業基地和華北工業基地共同組成的北方工業集團向陸軍提出了參與競標的要求,陸軍經過討論後,於7月4日同意了北方工業集團的要求。三兵工集團將統一由軍備研究心提供技術幫助,然後於年底前各自提出自己的設計方案,如果通過,則要求7個月內製出樣車,然後進行對比試驗,終確定後的勝利者。
重慶兵工集團不知是何原因,提交的設計方案,設計代號為t-33型坦克雖然擁有出色的越野性能和通過性能,但防護性能和火力上卻明顯不足。-33型坦克的動力係統采用後置方式,包括變速箱也設置車體後方,這也跟近幾年來國一直致力於動力裝置小型經的豐碩成果有關。動機采用的是四川內燃機公司研製的n-8型柴油機,8缸形排列,風冷,-8柴油機采用了高強的鑄鋁合金為殼體,並引進了德國博世公司的高壓柴油泵,從而使該動機的可ka性和工作壽命有了極大的提高,達到了500個工作小時。這也提高了坦克的單位功率,使t-33型坦克的大速達到了46k/h,大越野速也達到了30k/h。這主要得益於采用的型扭杆螺旋彈簧懸掛裝置和較大直徑的負重輪。通過理論計算得出其大行程約為380公裏。
火力方麵,重慶兵工集團出人意料地采用了已經裝備26式坦克上的57毫米坦克炮。這一意外的設計著實讓陸軍感到驚奇,因為其他兩家都選用了76毫米炮。雖然說57毫米坦克炮具有技術成熟,已經有完善的使用經驗等優勢,但其1000米的距離上隻能穿透60毫米厚的均質軋鋼裝甲,即便采用的拖殼穿甲彈,其穿甲能力也僅提高到85毫米。當然,這種炮對付普通的型坦克及以下的各類坦克、裝甲車還是能夠勝任的。輔助武器為一挺762毫米同軸機槍,有2個彈盒,每個彈盒備有850子彈。炮塔頂的車長艙蓋前還有一挺762毫米重機槍,備有3上彈盒,但每個彈盒隻有600子彈。
裝甲防護方麵,t-33著重加強了正麵裝甲的防護能力。車體和炮塔的正麵,裝甲厚為65毫米,並有63的傾角,相當於90毫米厚的均質軋鋼,足以抵禦500米外的57毫米甚至是75毫米反坦克炮的打擊。車體側麵和炮塔側麵的裝甲厚為30毫米,有75的傾角,相當於47毫米厚的均質軋鋼,車體及炮塔後部的裝甲厚為20毫米,頂部裝甲為15毫米。
t-33型坦克的體形並不大,車體長為572米,寬為295米,高25米,戰鬥全重也隻有225噸。其內裝有各種波長的無線通信係統,可以很好地與指揮部聯係,並能夠很好地與其它坦克進行協同作戰。這極大地提高了其整體作戰性能。但由於其固有的體積小、重量輕、防護不足、火力不強等弱點或者稱為特點,加上其較好的通過性和越野性能,使得軍方從一開始就將其定義為適合南方水網及山林地帶作戰的輕型坦克,甚至沒有讓其參與主戰坦克的競標,而直接向其下達了生產樣車的訂單。
重慶兵工集團似乎本意就是想奪取輕型坦克的製造合同,而將競爭主戰坦克的惡仗將由另兩家去打,因此,重慶兵工集團得到訂單後,僅用了4個月便造出了數輛樣車。1934年3月至7月,軍方代表越南叢林、稻田及各種路麵進行了總裏程長達4280公裏的各種試驗。結果讓軍方非常滿意,認為是一種比18式坦克適合南方使用的坦克,加上擁有比18式坦克好的機動性、堅固的裝甲防護和強大的火力,因此,陸軍試驗一結束,就簽署了定型資格證書,並向重慶兵工集團下達了批半年內采購655輛的訂單,並命名為33式輕型坦克。
雖然輕型坦克上獲得了成功,但重慶兵工集團輪式裝甲車的競標卻慘遭失敗。隻有一款被命名為zfkp-3型的4※#215;4輪驅動的單管25毫米自行高炮獲得了成功。這種戰車的底盤甚至還是因為采用了第二汽車製造廠著名的“吉普”汽車的底盤,而顯得非常容易大規模生產,造價也相當便宜等原因而被陸軍看。但其履帶裝甲戰車方麵卻完全失敗,所設計的三種車型,沒有一種被陸軍選。這也讓重慶兵工集團高層猛然醒悟到另兩家設計理念上及前瞻性的預先研究方麵已經走了重慶兵工集團前麵。
武漢兵工集團和北方工業集團主戰坦克的競爭顯得異常激烈。武漢兵工集團代號為zt-2型主戰坦克的設計,雖然仍有些保守,但卻顯得加成熟可ka。這種坦克采用了動機後後置,傳動係統前置的傳統方案,因為有長長的傳動軸貫穿整個車體,使得車體的顯得有些高大。但正因為如此,也使車體前部的防護能力有所加強。動機的選用出人意料地與北方工業集團的一樣,采用的是廣西玉林柴油機公司的y-850型柴油機。這種柴油機采用了大量西方技術,如法國的機械渦輪增壓技術、德國的高壓油泵技術等,使得該型柴油機的工作壽命和功率得到極大地增強。其大功率可以達到550馬力,能夠使用近800個摩托小時,這當時是相當優秀的。這樣的動力能夠使bp;減振係統也采用了扭杆螺旋彈簧的懸掛,加上等直徑的負重輪和較大的負重輪行程,配合大功率的柴油動機,使得該型坦克的高速越野性能相當優越。不過,特別讓陸軍感興趣的是,這型坦克的底盤還采用了形,可有效減輕地雷爆炸對坦克成員造成的傷害。這也是得益於我以前到該集團視察時,偶爾談起的想法。
zt-2型坦克的炮塔也相當有特色,采用了穎的“半蛋形”鑄造式炮塔。這種炮塔結構簡單,容易製造,避彈外形好,但也因為不能很好地進行裝甲板的加工,也使其防禦能力打了些折扣。但其正麵裝甲的厚達到了75毫米,加上良好的避彈外形,相當於117毫米厚的均質軋鋼裝甲,當時已經是被視為無法被摧毀的了。厚重的裝甲也使得該型坦克的戰鬥全重達到了308噸。
炮塔上裝有一門48倍口徑身管的76毫米炮,這種炮是武漢鋼鐵集團的產品,采用電渣重熔精煉鋼製成,自緊身管。炮上還帶有抽煙裝置和熱護套,炮口處還設有一個炮口製退器。該炮射被帽穿甲彈時,可1000米處擊穿85毫米厚的裝甲,射拖殼穿甲彈時,可擊穿110毫米厚的裝甲,具有相當強大的威力。由於炮塔狹小,所以隻能容納68枚炮彈。炮塔上還裝一挺762毫米同軸機槍,車長座艙上也裝有一挺762毫米重機槍。炮塔內共備有3750子彈。得益於國電子工業的展,坦克上的通信係統也很達和完善,具有相當的協同作戰能力。
北方工業集團作為一個興的兵工集團,因為沒有太多的傳統思維的束縛,其設計也相當前衛。借助於國動力係統小型化的完善,代號為bzt-1的坦克設計,將整個動力裝置和傳動係統均放了車體後部,為此,也將車體後部提高了一部分。動機選用的型號,也是玉林柴油機公司的y-850型柴油動機,配以帶有6個前進檔和1個倒檔的變速器,可使bzt-1型坦克達到55k/h的大速和35k/h的平均越野速,減振係統的結構也與武漢兵工集團的bp;但bzt-1型坦克的炮塔則顯得非常現代。焊接式炮塔可以很好地分配各麵的裝甲厚,正麵的主裝甲,厚達到了85毫米,加上66的傾角,相當於125毫米厚的均質軋鋼,車體正麵的裝甲為了彌補傳動係統後置所造成的事實上的防護能力減弱的影響,而將厚提高到了105毫米。炮塔和車體側麵的裝甲厚均為50毫米,這個厚已經相當於西方許多坦克的主裝甲厚了。加上鉬鎳合金裝甲鋼板的采用,使得該型坦克的防護能力達到了一個的高。從理論上計算,已經超過了武漢兵工集團的產品。可抵禦500米外85毫米反坦克炮的打擊。當然,這也付出了重量代價,全車的戰鬥全重達到了當時非常驚人的325噸。
bzt-1型坦克的炮塔還采用了當時未曾有過的防護圍欄,加上炮塔設置有安放炮彈的尾艙,使得整個炮塔看上去比較雄壯。這也使得該型坦克加上炮塔以外的其它儲彈艙,能夠攜帶81炮彈。同時,借助國光學儀器方麵的進步,加上與德國的“傳統”友誼,所以,該型坦克的觀瞄設備相當優秀,並帶有一具車長周視儀。不過,這具車長周視儀可不象後世那樣具有完善的功能,僅能白天使用,為車長觀察戰場環境創造出有利的條件。當然了,電子設備限於當時全世界整體的技術條件,與武漢兵工集團的bp;陸軍對這兩型坦克的設計都還比較滿意,但為了權衡兩者的優劣,仍給兩個競標單位下達了製作樣車的訂單。當然,從龍戰天的語氣,我仍能現,他對北方工業集團的產品似乎感興趣。而總裝備部後來調至計委的何家聲,則因為武漢兵工集團的產品能夠好地實現大規模生產,而對bp;34年5月27日,北方工業集團先製造出了5輛樣車,很快就按陸軍的要求進行各種測試。接著6月14日,武漢兵工集團也生產了4輛樣車,陸軍裝備心的安排下也進行了測試。兩種車型的測試共持續了5個月,其間經曆了沙漠、沼澤、山地、水網及各種氣候及溫條件的檢驗。經過對比後陸軍現,兩者機動性方麵,zt-2略優於bzt-1型坦克。通過性方麵,由於後者的履帶板較寬,著地距離較長,所以其單位壓力略小,加上變速器結構加合理,能揮動機的扭矩力,所以,通過性要高於前者。火力方麵,由於兩者均采用了同一型號的坦克炮,所以,兩者仍然相當,但bzt-1的彈藥攜帶量高於bp;後陸軍進行的防護能力測試,bzt-1的厚重裝甲終於顯示出了強大的優勢。專門隨機抽取的一輛坦克樣車上進行了實彈射擊試驗。一門76毫米反坦克炮從1200米的距離到800米的距離間對坦克進行射擊。zt-2樣車800米的距離上被連續擊4穿甲彈後,被擊穿。而bzt-1型坦克的樣車同樣條件下,一直650米的距離上才被穿甲彈擊穿。用破甲彈進行射擊時,鑄造炮塔的劣勢就加暴u無疑。90毫米口徑破甲彈的金屬射流能夠很輕鬆地穿透,而bzt-1坦克的主裝甲則必須要用105毫米以上口徑破甲彈才能穿透。
這給了陸軍一個很好的選擇條件,觀看了防護能力對比試驗後,李長山當即拍板,將bzt-1型定為陸軍標準的主戰坦克,並批準了北方工業集團的定型報告。定型後,陸軍按照命名傳統,將其命名為34式主戰坦克,總裝備部也向北方工業集團下達了批338輛的訂單,並簽訂了三年內訂購8000輛的超大合同。北方工業集團也因此一躍成為國地麵武器係統大的供應商。
【……第一三十章:裝甲力量----網字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