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獻計(下)
被我渣了的前任是皇帝 作者:凔溟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等他說完,不少大臣紛紛點頭,覺得他說的非常有道理,方方麵麵考慮的十分周全,讓人說不出反駁的意見來。
周擎原本還在想,如果沈嘉得出的結論是支持皇上的,那他少不得要跟他爭論一番,結果聽完他的講解後,他居然找不出爭論點。
“總而言之,皇上想借糧給百姓不是不行,但不能一概而論,總有些窮苦百姓是既拿不出糧食還也無法付諸勞動力,這部分老弱婦孺應該區別對待,臣稱他們為貧困戶,臣以為,皇上可以從每個村鎮中挑出部分實在困難的定為貧困戶,他們可以接受官府免費的援助,除此之外的人家,以受災程度分出甲乙丙丁四個等級,撥以不同數量的糧食和銀兩,而這部分賑災銀糧,需要他們來年償還一半,這一半糧食可以作為當地的一個賑災基金,年複一年,周而複始,用以減輕朝廷的負擔。”
“這隻是臣個人的觀點,而且臣以為,賑災雖然沒有錯,但從這幾年的數據來看,每年的賑災錢糧都在遞增,光是冬季雪災就是一大負擔,既然如此,咱們不如從源頭解決問題。”
徐首輔聽出了一點意思,忙問:“沈浪中有何高見?”
“高見不敢當,臣隻是覺得,天災雖然不能避免,但受災程度是可以減輕的,就比如說雪災,大多數的雪災都是因為大雪壓垮房屋導致人員傷亡,以及流離失所,如果能在北方推廣一種更適合居住的房屋架構,能抵禦大雪,那受災程度就能大大減輕了。”沈嘉的觀點沒問題,大臣們也不是沒想過,但想做到這一點談何容易?
“沈大人涉世未深,不明白一座房子對普通百姓來說要積累一輩子甚至幾代人的積蓄才能造出來,哪是說建就能建的?”楚尚書搖頭感慨,覺得沈嘉的觀點還是太天真了,不適合推行下去。
沈嘉當然是考慮過這個的,他說:“如果靠百姓自己,肯定是難的,但如果官府出錢出力呢?”
他拿出另外一份方案掛在架子上,展開一看,第一頁是三種房屋的平麵圖,是沈嘉根據現代見過的房屋設計的,比如西北的窯洞,東北的冰屋,還有以石頭磚木混合的小平房。
“剛才楚尚書也說了。這幾年天下太平,各地駐軍都閑得慌,不如讓他們幫忙造房子……”
“萬萬不可!”文官們這次沒說話,但武將一個個都跳起來了,“此舉不妥,哪有讓將士們去做這些的道理?”這也太掉價了。
沈嘉一直覺得,這個時候的軍人責任感不夠,保家衛國是對的,但拯救黎民百姓也是他們的責任,軍隊是最有紀律最強壯的一群人,如果能好好利用這批軍人,何事做不成?
“和平時期,將士們操練的積極性也不高吧?糧餉發的也不多,如果能一份多餘的收入,他們為什麽不願意做呢?”
“不行,軍人就是軍人,將士們平日辛辛苦苦操練,無暇去做這些雞毛蒜皮的事情。”耿雲也反對道。
沈嘉掃了一眼內閣大臣們,發現並不是所有人都反對,文官天生就歧視武將,尤其在和平年代,武將們是沒什麽地位的,沈嘉說要讓士兵幫忙地方建房子,對他們開來說沒損失。
“就算人力有了,但錢從哪來?這可不是一棟兩棟的宅子,而是成千上萬,怎麽可能由官府來出錢出力?”這種想法實在太天真了,周擎忍不住搖頭。
還以為沈嘉有多能幹,結果還是太年輕了,缺乏基層的鍛煉,想法過於天真了。
“臣還沒有說完,官府出錢出力建造房子沒錯,但並非無償送給百姓,而是賣給他們……”
周擎打斷他說:“他們買不起!”
“可以分期付款,一棟房子少說可以住三十年,修修補補又是三十年,一次付款買不起,但如果讓他們選擇分期付款呢?三十年,四十年還會還不清嗎?而且允許他們用糧食抵債。
大人隻看到建房子需要很多錢,可是每年賑災的錢不多嗎?就拿一個村子來說,每年受災的住戶可能有一半,今年糧食送去了,錢送去了,他們安然度過了一個冬天,但明年後麵依然可能繼續成為災民,官府繼續幫助他們,年複一年,沒完沒了,這些糧食和錢難道不夠他們建一棟像樣的房子嗎?”
其實這個時候土地很便宜,官府圈地建房,完全可以避開耕地,連一文錢都不用出,人力有軍隊和住戶自己,材料也基本是就地取材,所需要的成本並不高,且比每年大老遠送糧食過去方便多了。
沈嘉建議說:“皇上可以選幾個村子作為試點,一個村子大約也就幾十戶人家,官府先將房子建好,也不用一次建太多,等建好後再賣給村民,沒錢沒關係,官府可以借錢給他們,讓他們每年還一點。假設一棟房子成本十兩,官府可以賣十二兩,分期付款還要帶點利息,他們分二十年還的話,每年還一兩,除了極困難的村民,一般人家還是還的起吧?”
想在二十一世紀,房價猶如天價,買房的人還是絡繹不絕,人對於房子是天生有需求的,這時期不時興租房,否則沈嘉會提出廉租房的觀點,但收房租太難了,還是別給官府製造負擔了。
大臣們竊竊私語,“感覺挺有道理的。”
“聽著還行,但拿用士兵去建房不是純屬胡鬧嗎?他把將士們當什麽了?”
“其實未必要動用士兵,一個村也沒多少人,組織一支專門建房的施工隊也費不了多少錢,這筆買賣還是劃算的。”
“十兩銀子還得分二十年收回來,這買賣怎麽能做?這二十年間,他們還不起錢怎麽辦?人死了怎麽辦?搬走了又怎麽辦?問題也不少。”
“主要是從未聽說官府建好房子賣給老百姓的,這不是扯淡嗎?每家每戶對房子的需求也不同吧?大一些小一些怎麽能滿足家家戶戶的需求呢?”
趙璋想了一會兒,這個提議沈嘉已經對他說過了,倒是覺得挺不錯,起碼這麽一來,百姓們住宅得到保障。
沈嘉相信,老百姓都是希望住的好一點的,每年從收入裏分出一部分還房貸,相信還是有人願意的。
“如果建好的宅子賣不出去呢?總不可能剛剛好賣光吧?”
沈嘉笑了笑:“先少建一些,試試水,如果不行,幾棟房子而已,作為獎勵或者補貼都是可以的。”
這年頭還沒有房地產商人,隻有中介,沈嘉想把房地產作為官府的壟斷項目,長遠來看肯定是能賺錢的。
皇上同意了沈嘉的建議,最終與幾位大臣選定了三個往年受災最嚴重的村子當做試點。
同時,買儲備糧的事情也迫在眉睫,這部分糧食還有大作用等著它。
一番討論過了午時還沒結束,不少老臣已經累極了,沈嘉也是口幹舌燥又饑寒交迫。
皇帝留了大家吃午飯,熱騰騰的香鍋子,吃完沈嘉滿血複活,感覺還可以繼續再來一場辯論。
吃飯的時候,沈嘉被一群官員圍住了,問的都是表格的事情,不僅戶部需要處理大量數據,其他衙門也都是要各自做賬,各自審核的。
沈嘉本來就沒打算藏私,但這東西也是光靠嘴巴就能說清楚的,於是準備寫一本教材,大家都是聰明人,想必很快就能學會。
午膳結束,杜總管來宣幾位內閣大臣召見,還特意點了沈嘉來做會議記錄,等事情商議結束,趙璋當著一群大臣說:“沈愛卿這次立了功,有什麽想要的賞賜嗎?”
沈嘉也不客氣,直接說是:“既然如此,下官就要一副皇上寫的字畫吧,皇上的字千金難求,臣這還是賺到了。”
大臣們看沈嘉的眼神都帶著震驚和佩服,正常人聽到皇上的這句話應該都會說不要賞賜,這是自己份內之事雲雲,沈嘉這麽不客氣直接要賞賜,實在有些過分。
而且連他們自己都沒有皇上的墨寶呢,憑什麽沈大人可以有?
“可以,朕答應你了。”趙璋把其他臣子打發走,隻留了沈嘉下來,說是今晚就把賞賜給他畫出來,免得沈嘉望眼欲穿。
沈嘉再一次光明正大地留宿皇宮,杜總管已經很有經驗了,先弄個替身去本該沈嘉住的地方,然後再把皇上寢宮內外排查一遍,不忠心的奴才都不敢派過去,免得出了差錯。
趙璋的字畫非常好,他們曾經開玩笑說,如果將來和家裏鬧翻了,那他起碼還能賣字畫度日,足夠養活沈嘉了。
趙璋今天畫了一幅沈嘉的肖像圖,畫中,沈嘉穿著官服站在金鑾殿上,一手抬起,一手放在背後,一副指點江山的模樣,非常生動形象,哪怕沈嘉見識過現代各種栩栩如生的繪畫技巧,也不得不讚一聲:“畫的真好!”
趙璋提筆在畫上題了一首詩,正是當初瓊林宴上沈嘉做的那首《登科後》,詩句與畫境意外融合,讓這副畫更加完美了。
“字寫的真好,畫的更好!”沈嘉又誇讚了一句。
趙璋等畫幹了卷起來遞個他,笑著說:“便宜你了,好好收藏著,勉強能當個傳家寶。”
沈嘉笑話他:“誰家的傳家寶會是自己的畫像?”
周擎原本還在想,如果沈嘉得出的結論是支持皇上的,那他少不得要跟他爭論一番,結果聽完他的講解後,他居然找不出爭論點。
“總而言之,皇上想借糧給百姓不是不行,但不能一概而論,總有些窮苦百姓是既拿不出糧食還也無法付諸勞動力,這部分老弱婦孺應該區別對待,臣稱他們為貧困戶,臣以為,皇上可以從每個村鎮中挑出部分實在困難的定為貧困戶,他們可以接受官府免費的援助,除此之外的人家,以受災程度分出甲乙丙丁四個等級,撥以不同數量的糧食和銀兩,而這部分賑災銀糧,需要他們來年償還一半,這一半糧食可以作為當地的一個賑災基金,年複一年,周而複始,用以減輕朝廷的負擔。”
“這隻是臣個人的觀點,而且臣以為,賑災雖然沒有錯,但從這幾年的數據來看,每年的賑災錢糧都在遞增,光是冬季雪災就是一大負擔,既然如此,咱們不如從源頭解決問題。”
徐首輔聽出了一點意思,忙問:“沈浪中有何高見?”
“高見不敢當,臣隻是覺得,天災雖然不能避免,但受災程度是可以減輕的,就比如說雪災,大多數的雪災都是因為大雪壓垮房屋導致人員傷亡,以及流離失所,如果能在北方推廣一種更適合居住的房屋架構,能抵禦大雪,那受災程度就能大大減輕了。”沈嘉的觀點沒問題,大臣們也不是沒想過,但想做到這一點談何容易?
“沈大人涉世未深,不明白一座房子對普通百姓來說要積累一輩子甚至幾代人的積蓄才能造出來,哪是說建就能建的?”楚尚書搖頭感慨,覺得沈嘉的觀點還是太天真了,不適合推行下去。
沈嘉當然是考慮過這個的,他說:“如果靠百姓自己,肯定是難的,但如果官府出錢出力呢?”
他拿出另外一份方案掛在架子上,展開一看,第一頁是三種房屋的平麵圖,是沈嘉根據現代見過的房屋設計的,比如西北的窯洞,東北的冰屋,還有以石頭磚木混合的小平房。
“剛才楚尚書也說了。這幾年天下太平,各地駐軍都閑得慌,不如讓他們幫忙造房子……”
“萬萬不可!”文官們這次沒說話,但武將一個個都跳起來了,“此舉不妥,哪有讓將士們去做這些的道理?”這也太掉價了。
沈嘉一直覺得,這個時候的軍人責任感不夠,保家衛國是對的,但拯救黎民百姓也是他們的責任,軍隊是最有紀律最強壯的一群人,如果能好好利用這批軍人,何事做不成?
“和平時期,將士們操練的積極性也不高吧?糧餉發的也不多,如果能一份多餘的收入,他們為什麽不願意做呢?”
“不行,軍人就是軍人,將士們平日辛辛苦苦操練,無暇去做這些雞毛蒜皮的事情。”耿雲也反對道。
沈嘉掃了一眼內閣大臣們,發現並不是所有人都反對,文官天生就歧視武將,尤其在和平年代,武將們是沒什麽地位的,沈嘉說要讓士兵幫忙地方建房子,對他們開來說沒損失。
“就算人力有了,但錢從哪來?這可不是一棟兩棟的宅子,而是成千上萬,怎麽可能由官府來出錢出力?”這種想法實在太天真了,周擎忍不住搖頭。
還以為沈嘉有多能幹,結果還是太年輕了,缺乏基層的鍛煉,想法過於天真了。
“臣還沒有說完,官府出錢出力建造房子沒錯,但並非無償送給百姓,而是賣給他們……”
周擎打斷他說:“他們買不起!”
“可以分期付款,一棟房子少說可以住三十年,修修補補又是三十年,一次付款買不起,但如果讓他們選擇分期付款呢?三十年,四十年還會還不清嗎?而且允許他們用糧食抵債。
大人隻看到建房子需要很多錢,可是每年賑災的錢不多嗎?就拿一個村子來說,每年受災的住戶可能有一半,今年糧食送去了,錢送去了,他們安然度過了一個冬天,但明年後麵依然可能繼續成為災民,官府繼續幫助他們,年複一年,沒完沒了,這些糧食和錢難道不夠他們建一棟像樣的房子嗎?”
其實這個時候土地很便宜,官府圈地建房,完全可以避開耕地,連一文錢都不用出,人力有軍隊和住戶自己,材料也基本是就地取材,所需要的成本並不高,且比每年大老遠送糧食過去方便多了。
沈嘉建議說:“皇上可以選幾個村子作為試點,一個村子大約也就幾十戶人家,官府先將房子建好,也不用一次建太多,等建好後再賣給村民,沒錢沒關係,官府可以借錢給他們,讓他們每年還一點。假設一棟房子成本十兩,官府可以賣十二兩,分期付款還要帶點利息,他們分二十年還的話,每年還一兩,除了極困難的村民,一般人家還是還的起吧?”
想在二十一世紀,房價猶如天價,買房的人還是絡繹不絕,人對於房子是天生有需求的,這時期不時興租房,否則沈嘉會提出廉租房的觀點,但收房租太難了,還是別給官府製造負擔了。
大臣們竊竊私語,“感覺挺有道理的。”
“聽著還行,但拿用士兵去建房不是純屬胡鬧嗎?他把將士們當什麽了?”
“其實未必要動用士兵,一個村也沒多少人,組織一支專門建房的施工隊也費不了多少錢,這筆買賣還是劃算的。”
“十兩銀子還得分二十年收回來,這買賣怎麽能做?這二十年間,他們還不起錢怎麽辦?人死了怎麽辦?搬走了又怎麽辦?問題也不少。”
“主要是從未聽說官府建好房子賣給老百姓的,這不是扯淡嗎?每家每戶對房子的需求也不同吧?大一些小一些怎麽能滿足家家戶戶的需求呢?”
趙璋想了一會兒,這個提議沈嘉已經對他說過了,倒是覺得挺不錯,起碼這麽一來,百姓們住宅得到保障。
沈嘉相信,老百姓都是希望住的好一點的,每年從收入裏分出一部分還房貸,相信還是有人願意的。
“如果建好的宅子賣不出去呢?總不可能剛剛好賣光吧?”
沈嘉笑了笑:“先少建一些,試試水,如果不行,幾棟房子而已,作為獎勵或者補貼都是可以的。”
這年頭還沒有房地產商人,隻有中介,沈嘉想把房地產作為官府的壟斷項目,長遠來看肯定是能賺錢的。
皇上同意了沈嘉的建議,最終與幾位大臣選定了三個往年受災最嚴重的村子當做試點。
同時,買儲備糧的事情也迫在眉睫,這部分糧食還有大作用等著它。
一番討論過了午時還沒結束,不少老臣已經累極了,沈嘉也是口幹舌燥又饑寒交迫。
皇帝留了大家吃午飯,熱騰騰的香鍋子,吃完沈嘉滿血複活,感覺還可以繼續再來一場辯論。
吃飯的時候,沈嘉被一群官員圍住了,問的都是表格的事情,不僅戶部需要處理大量數據,其他衙門也都是要各自做賬,各自審核的。
沈嘉本來就沒打算藏私,但這東西也是光靠嘴巴就能說清楚的,於是準備寫一本教材,大家都是聰明人,想必很快就能學會。
午膳結束,杜總管來宣幾位內閣大臣召見,還特意點了沈嘉來做會議記錄,等事情商議結束,趙璋當著一群大臣說:“沈愛卿這次立了功,有什麽想要的賞賜嗎?”
沈嘉也不客氣,直接說是:“既然如此,下官就要一副皇上寫的字畫吧,皇上的字千金難求,臣這還是賺到了。”
大臣們看沈嘉的眼神都帶著震驚和佩服,正常人聽到皇上的這句話應該都會說不要賞賜,這是自己份內之事雲雲,沈嘉這麽不客氣直接要賞賜,實在有些過分。
而且連他們自己都沒有皇上的墨寶呢,憑什麽沈大人可以有?
“可以,朕答應你了。”趙璋把其他臣子打發走,隻留了沈嘉下來,說是今晚就把賞賜給他畫出來,免得沈嘉望眼欲穿。
沈嘉再一次光明正大地留宿皇宮,杜總管已經很有經驗了,先弄個替身去本該沈嘉住的地方,然後再把皇上寢宮內外排查一遍,不忠心的奴才都不敢派過去,免得出了差錯。
趙璋的字畫非常好,他們曾經開玩笑說,如果將來和家裏鬧翻了,那他起碼還能賣字畫度日,足夠養活沈嘉了。
趙璋今天畫了一幅沈嘉的肖像圖,畫中,沈嘉穿著官服站在金鑾殿上,一手抬起,一手放在背後,一副指點江山的模樣,非常生動形象,哪怕沈嘉見識過現代各種栩栩如生的繪畫技巧,也不得不讚一聲:“畫的真好!”
趙璋提筆在畫上題了一首詩,正是當初瓊林宴上沈嘉做的那首《登科後》,詩句與畫境意外融合,讓這副畫更加完美了。
“字寫的真好,畫的更好!”沈嘉又誇讚了一句。
趙璋等畫幹了卷起來遞個他,笑著說:“便宜你了,好好收藏著,勉強能當個傳家寶。”
沈嘉笑話他:“誰家的傳家寶會是自己的畫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