燒餅歌對於預言采取了一問一答的形式,其中成功的預測到靖難之役,明成祖奪得天下的是以下這幾句。麵對朱元璋對於明朝氣運的提問,劉基回答道“我朝大明一統世界,南方終滅北方終,嫡裔太子是嫡裔,文星高拱日防西。”朱元璋又問道:“朕今都城竹堅守密,何防之有?”劉基回答道:“臣見都城雖鞏固,防守嚴密,似覺無虞,隻恐燕子飛來。”隨後劉基又做了下麵這首歌:


    劉伯溫《燒餅歌》部分內容


    此城禦駕盡親征,一院山河永樂平,


    禿頂人來文墨苑,英雄一半盡還鄉。


    北方胡虜殘生命,禦駕親征得太平,


    失算功臣不敢諫,舊靈遮掩主驚魂。


    國壓瑞雲七載長,胡人不敢害賢良,


    相送金龍複故舊,靈明日月振邊疆。


    對於朱元璋身後之事,劉基首先預言道:明代雖然是一統天下,但是仍然需要日夜提防警惕,大明朝在南方的氣運將會衰落,北方將會重新成為龍興之地,這便是預言王朝的國都將會遷移到北方。“嫡裔太子是嫡裔,文星高拱日防西”,意思是說:太子標雖然是嫡出,可是文星卻要繼承皇位,而且需要注意的是你的孫子。


    其中的“文星”,實指後來的建文帝,而他當皇帝後會遇到很多麻煩。也即是說,雖然我朝大明一統世界,南北已平,國事也步入正軌。雖然皇太子是直係血親所傳承下去的,但皇上仍應該慎防以後子孫手足相殘,兄弟內鬥。還有也要防國土內封侯王爺各據一方,且北方勢力將強大,南方之王室,將會被北方侯爺消滅。


    在後麵提到詩中,還見到了朱棣的年號永樂,而朱棣的靖難之役宣告成功,自己也登上了皇位,年號永樂。“禿頂人來文墨苑,英雄一半盡還鄉”則提到了朱棣的一個重要的謀臣姚廣孝,他曾經是一個和尚,在靖難之役中立下了汗馬功勞。再後麵的四句詩分別又預測了朱棣即位之後,幾次親征蒙古的活動和明代中期的一些事情。


    其實對於靖難之役不僅燒餅歌做出了一個大膽的預測,我國另外的比較著名的兩個預言《推背圖》和《梅花詩》也有比較精彩的著筆,關於“靖難之役”一事,《推背圖》在其第28象中做出了這樣一個預言。其讖曰:“草頭火腳,宮闕灰飛,家中有鳥,郊外有尼”;頌曰:“羽滿高飛日,爭妍有李花,真龍遊四海,方外是吾家”。關於這一條清代著名的大才子金聖歎批注道:“此象主燕王起兵,李景隆迎燕兵入都,宮中大火,建文祝發出亡”,這顯然也是預測了朱棣奪權的信號。


    在南宋卲雍所傳下來的《梅花詩》中,第四首專門預言明朝史事,其曰:“畢竟英雄起布衣,朱門不是舊黃畿。飛來燕子尋常事,開到李花春已非”。“英雄起布衣”係指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出身貧寒卻建立了一番千秋的功業;而“飛來燕子尋常事”,而燕子就是指“燕王”,這句話即指燕王朱棣起兵南下廢掉建文帝,篡奪政權後又遷都於北平,也就是現在的北京。


    後來在明太祖朱元璋死後,他的孫子建文帝朱允文即位,此後藩王勢力日益膨脹。為了解除這種尾大不掉的情況,建文帝采納謀臣的建議采取一係列削藩措施,這些措施嚴重威脅藩王利益,坐鎮北平的燕王朱棣起兵反抗,隨後揮師南下,史稱“靖難之役”。1402年,朱棣攻破京城南京,當天宮廷之中發生大火,建文帝下落不明。同年,朱棣即位,就是明成祖。


    第二年,改元永樂,改北平為北京。1421年,北京城全部主體工程建成,朱棣正式遷都北京,稱北京為京師,南京為留都。


    盡管後人對於《燒餅歌》雖然見仁見智,真真假假,虛虛實實,既不可完全相信它,但又無法懷疑它否定它,中國後來曆史中所發生的許多事情確實又和《燒餅歌》有吻合之處,《燒餅歌》的真相到底如何,我們已經不得而知了,在這裏我們隻能是姑妄言之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劉伯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佚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佚名並收藏劉伯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