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ong>劉伯溫的傳奇人生:</strong>評書故事裏的劉伯溫在中國家喻戶曉,叫劉基,字伯溫,在民間故事和文學作品裏,他常常神機妙算、未卜先知、洞察今古,並且呼風喚雨,神通十分廣大,“前知五百年,後知五百年”,是神仙一般的人物。民間傳說,浩如煙海,影響廣泛,曆史上真實的劉伯溫反而不被人們所熟知,人們隻是籠統的知道他幫助朱元璋打下了江山,是明朝的開國功臣。然而,曆史上真實的劉伯溫到底是什麽樣的人物,他擁有怎樣的傳奇人生,關於他的眾多故事又是真是假呢?
劉基天資聰明卻好學習,聰慧過人,由父親啟蒙識字,十分好學。閱讀速度極快,據說七行俱下。12歲考中秀才,鄉間父老皆稱其為“神童”。
泰定元年(1324年),十四歲的劉基入郡庠(即府學)讀書。他從師習春秋經。這是一部隱晦奧澀、言簡義深的儒家經典,很難讀懂,尤其初學童生一般隻是捧書誦讀,不解其意。劉基卻不同,他不僅默讀兩遍便能背誦如流,而且還能根據文義,發微闡幽,言前人所未言。老師見此大為驚訝,以為他曾經讀過,便又試了其他幾段文字,劉基都能過目而識其要。老師十分佩服,暗中稱道“真是奇才,將來一定不是個平常之輩!”一部春秋經,劉基沒花多少工夫就學完了。
泰定四年(1327年),劉基十七歲,他離開府學,師從處州名士鄭複初學程朱理學,接受儒家通經致用的教育。鄭複初在一次拜訪中對劉基的父親讚揚說:“您的祖先積德深厚,庇陰了後代子孫;這個孩子如此出眾,將來一定能光大你家的門楣。”劉基博覽群書,諸子百家無一不窺,尤其對天文地理、兵法數學,更有特殊愛好,潛心鑽研揣摩,十分精通。有一次,探訪程朱理學故裏—徽州,得知歙縣南鄉的六甲覆船山有一本《六甲天書》,便探秘覆船山(主峰擱船尖),原來這裏隱藏了一個完整的明教社會,不僅找到了《奇門遁甲》而且還結識了一大批明教聖者,劉基的虛心好學和出眾才智,使他在這裏學就和掌握了豐富的奇門鬥數知識,回家後就在家鄉出了名,大家都說他有魏征、諸葛孔明之才。
元統元年(1333年),二十三歲的劉基赴元朝京城大都(今北京)參加會試,一舉考中進士,元末,兵荒馬亂,戰火連連,在家閑居三年。至元二年(1336年),才被元朝政府授為江西高安縣丞。他勤於職守,執法嚴明,很快就做出了政績。他深入鄉間,體察民情,發現高安縣一些豪紳地主勾結貪官汙吏,無法無天,騙人錢財,奪人妻女,殺人害命無惡不作。劉基傾聽百姓的哭訴後,義憤填膺,決心為民除害。經過明察暗訪,掌握了真憑實據後,對幾個劣跡昭著的豪強惡霸,堅決予以嚴懲,並對縣衙內貪贓枉法的官吏也進行了整治,高安縣的社會風氣很快就有了好轉。劉基剛正不阿,一身正氣贏得了百姓的讚譽。在任官的五年內,處理地方事務的原則是“嚴而有惠愛”,能體恤民情,但不寬宥違法的行為;對於發奸摘伏,更是不避強權。因此受到當地百姓的愛戴,但因為他的正直,地方豪紳對他恨之入骨,總想找事端陷害他,幸得長官及部屬信任他的為人,才免於禍患。辭官後,劉基返回青田,至正三年(1343年),朝廷征召他出任江浙儒副提舉,兼任行省考試官。後來因檢舉監察禦史職,得不到朝中大臣的支持,還給他許多責難,他隻好上書辭職,任期至正六年(1346年),劉基接受好友歐陽蘇的邀請,與歐陽蘇一同來到丹徒,在距歐陽蘇家附近的蛟溪書屋住下,過了一段半隱居的生活。以教授村裏中的子弟讀書來維持生活,偶爾和月忽難、陶凱等好友時相往還。
至正二十年(1360年),被朱元璋請至應天(今南京),委任他為朱元璋的謀臣,劉基針對當時形勢,向朱元璋提出避免兩線作戰、各個擊破建策,被采納。輔佐朱元璋集中兵力先後滅陳友諒、張士誠等勢力。劉伯溫並建議朱一方麵脫離“小明王”韓林兒自立勢力,卻另一方麵以“大明”為國號來招攬天下義師的民心。
吳元年(1367年),朱元璋以劉基為太史令,劉基呈上《戊申大統曆》。熒惑星出現在心宿位,預示有兵災禍亂,劉基請求朱元璋下詔罪己。天氣大旱,劉基請求處理久積冤案,朱元璋便當即命令劉基予以平反,大雨也就從天而降。劉基趁機請求建立法製,防止濫殺現象。朱元璋這時正要處決囚犯,劉基便問是什麽原因,朱元璋將自己所做的夢告訴他。劉基說:“這是獲得疆土和百姓的吉象,所以應當停刑等待。”三日之後,海寧歸降,朱元璋很高興,就將囚犯全部交給劉基釋放了。不久,又授劉基為禦史中丞兼太史令。
洪武八年(1375年)正月下旬,劉基感染了風寒,朱元璋知道了之後,派胡惟庸帶了禦醫去探望。禦醫開了藥方,他照單抓藥回來煎服用,覺得肚子裏好像有一些不平整的石塊擠壓在一起,讓他十分痛苦。
二月中,劉基抱病覲見朱元璋,婉轉的向他稟告胡惟庸帶著禦醫來探病,以及服食禦醫所開的藥之後更加不適的情形。朱元璋聽了之後,隻是輕描淡寫的說了一些要他寬心養病的安慰話,這使劉基相當的心寒。三月下旬,已經無法自由活動的劉伯溫,由劉璉陪伴,在朱元璋的特遣人員的護送下,自京師動身返鄉。回家後,拒絕親人和鄉裏為他找來的一切藥石,隻是盡可能的維持正常的飲食。
幾天之後,劉基自知來日無多,找來兩個兒子交代後事。交代完後事時,又讓劉璉從書房拿來一本天文書,對他說:“我死後你要立刻將這本書呈給皇上,一點都不耽誤;從此以後不要讓我們劉家的子孫學習這門學問。”又對次子劉璟說:“為政的要領在寬柔與剛猛循環相濟。如今朝廷最必須做的,是在位者盡量修養道德,法律則應該盡量簡要。平日在位者若能以身做則,以道德感化群眾,效果一定比刑罰要好,影響也比較深遠,一旦部屬或百姓犯錯,也較能以仁厚的胸懷為對方設身處地的著想,所裁定的刑罰也必定能夠達到公平服人,和警惕人改過自新的目的;而法律若能盡量簡要,讓人民容易懂也容易遵守,便可以避免人民動輒得咎無所適從,又可以建立政府的公信力和仁德的優良形象,如此一來,上天便會更加佑我朝永命萬年。”又繼續說道:“本來我想寫一篇詳細的遺表,向皇上貢獻我最後的心意與所學,但胡惟庸還在,寫了也是枉然。不過,等胡惟庸敗了,皇上必定會想起我,會向你們詢問我臨終的遺言,那時你們再將我這番話向皇上密奏吧!”最後於農曆四月十六卒於故裏,享年六十五歲。六月,葬於鄉中夏中之原。
劉基天資聰明卻好學習,聰慧過人,由父親啟蒙識字,十分好學。閱讀速度極快,據說七行俱下。12歲考中秀才,鄉間父老皆稱其為“神童”。
泰定元年(1324年),十四歲的劉基入郡庠(即府學)讀書。他從師習春秋經。這是一部隱晦奧澀、言簡義深的儒家經典,很難讀懂,尤其初學童生一般隻是捧書誦讀,不解其意。劉基卻不同,他不僅默讀兩遍便能背誦如流,而且還能根據文義,發微闡幽,言前人所未言。老師見此大為驚訝,以為他曾經讀過,便又試了其他幾段文字,劉基都能過目而識其要。老師十分佩服,暗中稱道“真是奇才,將來一定不是個平常之輩!”一部春秋經,劉基沒花多少工夫就學完了。
泰定四年(1327年),劉基十七歲,他離開府學,師從處州名士鄭複初學程朱理學,接受儒家通經致用的教育。鄭複初在一次拜訪中對劉基的父親讚揚說:“您的祖先積德深厚,庇陰了後代子孫;這個孩子如此出眾,將來一定能光大你家的門楣。”劉基博覽群書,諸子百家無一不窺,尤其對天文地理、兵法數學,更有特殊愛好,潛心鑽研揣摩,十分精通。有一次,探訪程朱理學故裏—徽州,得知歙縣南鄉的六甲覆船山有一本《六甲天書》,便探秘覆船山(主峰擱船尖),原來這裏隱藏了一個完整的明教社會,不僅找到了《奇門遁甲》而且還結識了一大批明教聖者,劉基的虛心好學和出眾才智,使他在這裏學就和掌握了豐富的奇門鬥數知識,回家後就在家鄉出了名,大家都說他有魏征、諸葛孔明之才。
元統元年(1333年),二十三歲的劉基赴元朝京城大都(今北京)參加會試,一舉考中進士,元末,兵荒馬亂,戰火連連,在家閑居三年。至元二年(1336年),才被元朝政府授為江西高安縣丞。他勤於職守,執法嚴明,很快就做出了政績。他深入鄉間,體察民情,發現高安縣一些豪紳地主勾結貪官汙吏,無法無天,騙人錢財,奪人妻女,殺人害命無惡不作。劉基傾聽百姓的哭訴後,義憤填膺,決心為民除害。經過明察暗訪,掌握了真憑實據後,對幾個劣跡昭著的豪強惡霸,堅決予以嚴懲,並對縣衙內貪贓枉法的官吏也進行了整治,高安縣的社會風氣很快就有了好轉。劉基剛正不阿,一身正氣贏得了百姓的讚譽。在任官的五年內,處理地方事務的原則是“嚴而有惠愛”,能體恤民情,但不寬宥違法的行為;對於發奸摘伏,更是不避強權。因此受到當地百姓的愛戴,但因為他的正直,地方豪紳對他恨之入骨,總想找事端陷害他,幸得長官及部屬信任他的為人,才免於禍患。辭官後,劉基返回青田,至正三年(1343年),朝廷征召他出任江浙儒副提舉,兼任行省考試官。後來因檢舉監察禦史職,得不到朝中大臣的支持,還給他許多責難,他隻好上書辭職,任期至正六年(1346年),劉基接受好友歐陽蘇的邀請,與歐陽蘇一同來到丹徒,在距歐陽蘇家附近的蛟溪書屋住下,過了一段半隱居的生活。以教授村裏中的子弟讀書來維持生活,偶爾和月忽難、陶凱等好友時相往還。
至正二十年(1360年),被朱元璋請至應天(今南京),委任他為朱元璋的謀臣,劉基針對當時形勢,向朱元璋提出避免兩線作戰、各個擊破建策,被采納。輔佐朱元璋集中兵力先後滅陳友諒、張士誠等勢力。劉伯溫並建議朱一方麵脫離“小明王”韓林兒自立勢力,卻另一方麵以“大明”為國號來招攬天下義師的民心。
吳元年(1367年),朱元璋以劉基為太史令,劉基呈上《戊申大統曆》。熒惑星出現在心宿位,預示有兵災禍亂,劉基請求朱元璋下詔罪己。天氣大旱,劉基請求處理久積冤案,朱元璋便當即命令劉基予以平反,大雨也就從天而降。劉基趁機請求建立法製,防止濫殺現象。朱元璋這時正要處決囚犯,劉基便問是什麽原因,朱元璋將自己所做的夢告訴他。劉基說:“這是獲得疆土和百姓的吉象,所以應當停刑等待。”三日之後,海寧歸降,朱元璋很高興,就將囚犯全部交給劉基釋放了。不久,又授劉基為禦史中丞兼太史令。
洪武八年(1375年)正月下旬,劉基感染了風寒,朱元璋知道了之後,派胡惟庸帶了禦醫去探望。禦醫開了藥方,他照單抓藥回來煎服用,覺得肚子裏好像有一些不平整的石塊擠壓在一起,讓他十分痛苦。
二月中,劉基抱病覲見朱元璋,婉轉的向他稟告胡惟庸帶著禦醫來探病,以及服食禦醫所開的藥之後更加不適的情形。朱元璋聽了之後,隻是輕描淡寫的說了一些要他寬心養病的安慰話,這使劉基相當的心寒。三月下旬,已經無法自由活動的劉伯溫,由劉璉陪伴,在朱元璋的特遣人員的護送下,自京師動身返鄉。回家後,拒絕親人和鄉裏為他找來的一切藥石,隻是盡可能的維持正常的飲食。
幾天之後,劉基自知來日無多,找來兩個兒子交代後事。交代完後事時,又讓劉璉從書房拿來一本天文書,對他說:“我死後你要立刻將這本書呈給皇上,一點都不耽誤;從此以後不要讓我們劉家的子孫學習這門學問。”又對次子劉璟說:“為政的要領在寬柔與剛猛循環相濟。如今朝廷最必須做的,是在位者盡量修養道德,法律則應該盡量簡要。平日在位者若能以身做則,以道德感化群眾,效果一定比刑罰要好,影響也比較深遠,一旦部屬或百姓犯錯,也較能以仁厚的胸懷為對方設身處地的著想,所裁定的刑罰也必定能夠達到公平服人,和警惕人改過自新的目的;而法律若能盡量簡要,讓人民容易懂也容易遵守,便可以避免人民動輒得咎無所適從,又可以建立政府的公信力和仁德的優良形象,如此一來,上天便會更加佑我朝永命萬年。”又繼續說道:“本來我想寫一篇詳細的遺表,向皇上貢獻我最後的心意與所學,但胡惟庸還在,寫了也是枉然。不過,等胡惟庸敗了,皇上必定會想起我,會向你們詢問我臨終的遺言,那時你們再將我這番話向皇上密奏吧!”最後於農曆四月十六卒於故裏,享年六十五歲。六月,葬於鄉中夏中之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