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秦檜是中國曆史上著名的權奸,也正是他害死了千古英雄嶽飛。那麽,秦檜究竟有什麽手段,才能在南宋開國之君宋高宗的手中獨攬朝政?宋高宗又為何對他聽之任之,甚至懼他三分?
<strong>打擊政敵,手段狠毒</strong>
秦檜從北國回到南宋後,很快就得到了高宗皇帝的寵信,升任宰執。高宗皇帝那麽摳門兒,賞賜起秦檜來卻是不遺餘力,不但金銀絹帛無數,還親自為秦檜的住處題寫匾額,秦檜家裏每有婚喪嫁娶,高宗皇帝也必定前來捧場。
秦檜能夠控製宋高宗,自然有他的過人之處,他非常注意運用手段打擊政敵,提拔親信黨羽。
秦檜打擊政敵,手段狠毒,嶽飛就是一個例子。在朝中,所有主戰派的大臣都是他眼裏的大敵,其中有三個人最遭秦檜記恨,也被他整得最慘。
第一個人,是在他之前做宰相的趙鼎。趙鼎在朝中頗有聲望,也很受高宗器重,而且秦檜能夠被提拔起來,恰恰是趙鼎之功。秦檜被趙鼎提拔起來之後,卻開始排擠趙鼎,把趙鼎貶去做知州。
一開始,趙鼎被貶到了紹興,後來又被貶到泉州,秦檜還不放心,將趙鼎一貶再貶,最後貶到了廣東潮州。我們現在一聽,會想到是東南沿海,經濟發達的地方,但那個時候,潮州可不像今天這樣,當年那裏是專門流放犯人的。
在古代,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大臣被皇帝貶謫,還要寫拜表感謝皇帝隆恩。趙鼎被貶到潮州後,就寫拜表說:“白首何歸,悵餘生之無幾;丹心未泯,誓九死以不移。”意思是,我頭發都白了,還把我貶到這個蠻荒煙瘴之地,肯定是回不來了,但是我丹心為國,九死不移。
秦檜一看趙鼎的拜表,心想,此老倔強猶昔,都把你貶到那兒去了,你還跟我狂,既然你不怕死,那我就讓你死。於是,秦檜命令潮州地方官員對趙鼎嚴加管束,每天快馬進京,把趙鼎的一舉一動報告給朝廷。
這樣一來,趙鼎的日子過得也實在沒勁了,他知道秦檜欲置他於死地,他不死,會連累全家。於是,趙鼎就自殺了。
第二個遭秦檜記恨的,是大臣李光。李光屬於主戰派,也做過副宰相。李光被貶官後,也是先在紹興做知府。紹興和議將成的時候,紹興的百姓遊行,抗議朝廷簽署賣國條約。秦檜就誣陷李光,說李光煽動百姓遊行,動搖國本。
這樣一來,李光百口莫辯,又被貶到了瓊州,就是今天的海南島。李光在海南島沒事可做,就寫寫筆記,記錄自己為官幾十年來的宦海見聞,想把這些文字傳給後代子孫。中國古代稱聖賢立德、立功、立言為三不朽,李光想,我現在沒有立功的機會了,就立言立德,把史料傳給子孫,這樣也算是對得起祖宗了。
沒想到,李光的筆記被秦檜拿到了,秦檜上表說李光私修野史,誹謗當今。這可是大罪,李光一家都受到株連,不但李光被迫害,連他的兒子也因此入獄。
秦檜重點迫害的第三個人,是胡銓。我們看宋詞,胡銓的詞慷慨悲歌,壯懷激烈。胡銓堅決反對與金議和,當初就是他提出要把秦檜和王倫的腦袋砍下來,挑在竹竿上遊街,然後把金國的使臣扣下,激勵三軍將士討伐金國。
胡銓曾經說過:“臣有赴東海而死爾,寧能處小朝廷求活耶?”就是說,如果你們要是跟金國議和,我寧可跳東海去死,也不願意在小朝廷存活。他這話一出,高宗皇帝龍顏大怒,本來是想把胡銓殺掉的,但是宋朝的祖宗家法規定不殺文人,高宗皇帝就把胡銓貶到了廣東,讓他去看倉庫大門。
後來,秦檜的妻舅有一次到廣東視察,在一份名單上看到有胡銓的名字,就說了一句,胡銓怎麽還不過海?意思就是,秦丞相不喜歡這個人,這個人怎麽還能留在廣東,應該讓他過海。就這麽一句話,胡銓就被貶到了海南,幸虧胡銓當時還算年輕,命大,他咬牙堅持了下來。
從這三個人的遭遇,我們可以看出,秦檜及其黨羽清除政敵的手段是非常殘酷的。
<strong>提拔黨羽,不遺餘力</strong>
秦檜提拔自己的黨羽,也是不遺餘力。
宋朝對科舉考試是相當重視的。唐朝的時候,對參加科舉的人的身份是有限製的,三代以內不能是白丁才行。而宋朝則是英雄不問出身低,除了罪犯、倡優子弟,誰都可以參加科舉考試。宋朝的時候,大量文人進入了仕途。
平民子弟和官宦子弟都要參加科舉考試,為了保證公平,朝廷專門有兩點措施,一是糊名,即試卷要密封,跟今天的高考一樣;二是謄錄,就是閱卷之前,找工作人員把所有考生的試卷再重新抄一遍。
我們今天的高考剛剛實現網上閱卷,考官還能看見考生的筆跡,而宋朝的考官則根本看不到考生的筆跡,因為試卷都是工作人員謄抄過的。這樣一來,想通過辨認考生筆跡作弊就不太可能了,可見宋朝對科舉考試公平性的重視。
秦檜的孫子秦塤,十歲就享受三品官待遇了,平時不學無術,無心向學,這樣的人怎能指望他通過科舉考試呢?但秦檜就是有辦法。
這一年,秦塤報名參加科舉考試。秦檜想,怎麽才能讓我孫子的卷子被考官看中呢?秦檜想出了一招兒,命人去把閱卷官請到家裏來。太師有請,誰敢不去?閱卷官趕緊顛顛地跑來了,可是秦檜家的下人卻說太師有事,請他先到太師書房坐坐。閱卷官就到秦檜家的書房等,左等右等都不見太師來。
閱卷官百無聊賴,就四處看看,心想,這太師的書房怎麽連本書都沒有?再一看,桌上有一篇文章,他就拿起來看。一個時辰過去了,未見太師召見,兩個時辰過去了,還是未見太師召見。最後,閱卷官把太師桌上的那篇文章都倒背如流了,太師府的下人才來說太師沒空接見,讓他改天再來。
閱卷官訥訥而退,心想,這一趟也不白來,還背了一篇文章。等到科舉考試的卷子收上來,閱卷官一看,呈到麵前的第一篇文章,就是他在太師府背過的那篇。
閱卷官開始琢磨了,這文章是誰寫的?挑開一看,是秦塤。閱卷官馬上明白了:太師叫我去讀這篇文章,原來是這個意思,我不能不理解太師的一片苦心,於是,就給秦塤判了個第一名。
不顯山不露水,就把事情辦妥了,秦檜這手段用得多高明。幸虧此時高宗皇帝對秦檜這種張揚跋扈的做法,早已看不下去了。最後,到了禦筆欽點狀元的時候,高宗皇帝一看,秦檜的孫子秦塤排第一,馬上就知道是秦檜事先安排好的。再看秦塤的文章,跟他爸爸秦熺的文章差不多,肯定都是找人代寫的。高宗皇帝朱筆一揮,把秦塤弄了個第三。
即使是第三名,那也是探花,像秦塤這種胸無點墨的紈絝子弟,居然也做了探花。
<strong>收買皇帝身邊的親信</strong>
秦檜控製高宗皇帝的另外一招兒,就是把皇帝身邊的人全都給收買了。
中國古代的皇帝其實也挺可憐的,中國的很多地方,可能都沒有去過。那麽,皇帝靠什麽了解天下大事呢?就是靠不斷地學習。皇帝每天處理完公務,就要上課,由經筵日講官給皇帝講課。
於是,秦檜就讓自己的黨羽去給皇帝做經筵日講官。這些人不但經常會在高宗皇帝麵前替秦檜說好話,而且一旦秦檜想整誰,就讓經筵日講官在皇帝麵前詆毀這個人,先給皇帝一個壞印象,然後再把彈劾這個人的奏章一呈上,皇帝一看,準奏,這個人就完了。
另外,秦檜還特別注重跟宮裏人來往。高宗的原配邢氏死在北國,消息一傳回來,秦檜就力主立吳氏為皇後。我們前麵講過,這個吳氏曾經搭弓射箭,射死幾個亂軍,掩護高宗上船,算是有功之人。
吳氏做了皇後,自然對秦檜非常感激,還跟秦檜做了親家。吳皇後非常長壽,她本身比高宗皇帝小很多,又活了八十多歲,曆經了高宗之後的好幾朝。後來,秦檜這個禍國殃民的權奸倒了之後,居然滿門無事,就是因為有吳皇後的大力保全。
再有一點,秦檜還拚命拉攏高宗皇帝的醫官。我們知道,高宗皇帝由於早年受到驚嚇,喪失了生育能力,一直沒有皇儲。高宗為這件事兒一直很著急,暗暗地遍訪名醫。後來,高宗皇帝封一個叫王繼先的醫生做了醫官,專門負責醫治他的隱疾。
於是,秦檜就費盡心機地去巴結王繼先。秦檜的夫人也姓王,《嶽飛傳》裏說,秦檜的夫人王氏極其歹毒,是她出主意害死了嶽飛。秦檜讓王氏認王繼先為義兄,這樣一來,秦檜跟王繼先之間就成了郎舅關係。
你想,高宗皇帝連這樣的隱疾都交給王繼先治,可見對王繼先是非常信任的。王繼先整天在皇帝麵前說秦檜的好話,高宗皇帝能不重用秦檜嗎?高宗皇帝曾說王繼先是朕之司命,秦檜是國之司命,他對秦檜的重視程度,由此可見。
秦檜通過這一係列的手段,把高宗皇帝牢牢地攥在了手裏。
<strong>皇帝身上藏匕首</strong>
實際上,高宗皇帝這樣寵信秦檜,也是被迫的。
宋高宗也知道,由於紹興和議的達成以及嶽飛之死,老百姓都罵他是昏君,他需要找一個人來替他頂這個缸,於是找到了秦檜。百官罵高宗皇帝,高宗皇帝就讓秦檜去堵百官的嘴。既然要讓秦檜去堵百官的嘴,就要給秦檜足夠的權力。
中國古代在宋朝之前,君權和相權之爭,始終是君進相退,是君權越來越尊,相權越來越卑。而到了南宋,卻出現了很大的反彈。高宗皇帝為了不挨罵,為了保全自己的名聲,索性不管實事,自己放棄了一部分權力,讓秦檜掌握大權,去處理朝中大事。
這樣一來,高宗皇帝就給後世開了一個很不好的頭,南宋後來的很多君主都受製於權臣,南宋的權臣奸相,秦檜是第一個,後邊的一個比一個奸。
宋高宗其實對秦檜早有防備,他每次接見秦檜時,身上都帶著匕首,以防秦檜加害。當時,秦檜每次出門,都有五十名手持長戟的衛士跟隨。秦檜這樣做,是害怕有人殺他。
曾經有一個叫施全的殿前司侍衛要謀刺秦檜,但沒有成功,被逮住了。秦檜問施全:“你一個小小的士兵,為什麽要殺我?”施全說:“全天下人都要抗金,你卻要議和,所以我要宰了你!”秦檜知道自己犯了眾怒,從此,隻要出門就帶衛士,連進宮麵聖都一樣。
這麽一來,高宗皇帝心裏就很緊張,心想,我現在被你控製了,你萬一想害我怎麽辦?因此,他在身上藏把匕首,防備著秦檜。
也就是說,高宗皇帝寵信秦檜,其實也是出於無奈,並不是自己願意的。當年,他把秦檜的孫子秦塤,由狀元貶成探花,就是向秦檜表明態度,讓秦檜不要那麽為所欲為。
秦檜專權跋扈,高宗皇帝早就對他心懷不滿,但又奈何不了他,因為紹興和議裏有規定,宋朝不能隨便換宰相,否則就算毀約,金國就要攻打南宋。
後來秦檜病重,高宗皇帝前去探望,表麵上一臉沉痛,其實心裏已經樂開了花,心想終於盼到秦檜要死了。高宗到了太師府,秦檜的黨羽們就向高宗皇帝建議,說為了保證秦太師的路線能夠執行下去,應該讓太師的兒子秦熺繼任宰相之位。
高宗聽了,不動聲色,進來看了一眼秦檜,秦檜這時已經有進的氣沒出的氣了,看起來是真要死了。高宗皇帝心裏非常高興,轉身就出來了。
皇帝一出來,秦熺上前攔住他就問,如果秦太師歸天,下一任宰相是誰?秦熺是希望高宗皇帝當時就拍板定他做下一任宰相。沒想到的是,高宗皇帝瞪了秦熺一眼,冷冰冰地扔出了一句話,“此事卿不當與”,然後轉身就走了。
第二天,宮裏就傳出了聖旨:秦檜加封建康郡王,致仕,秦熺升少師,致仕。這道聖旨的意思,就是給秦檜父子一個很高的頭銜,然後讓他們退休。
接到詔書,秦檜當晚就咽氣了,秦府上下知道自己的末日到了,抱頭痛哭。
當然,高宗朝對秦檜還算是不錯的,到了孝宗執政的時候,秦檜的所有封銜一概取消,諡號改成了“謬醜”。秦檜這樣一個誤國權奸,最終總算是沒落得好下場。
秦檜當宰相的十幾年裏,幹的禍國殃民的事不計其數,他蠻橫專權,排除異己,挾虜以自重,殘害忠良。尤其是他害死嶽飛這件事,給他留下了千古罵名。
從明朝至今,秦檜、王氏、張俊和萬俟卨四個人的鐵像,就一直跪在嶽王的墳前。後人有詩說:“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
<strong>打擊政敵,手段狠毒</strong>
秦檜從北國回到南宋後,很快就得到了高宗皇帝的寵信,升任宰執。高宗皇帝那麽摳門兒,賞賜起秦檜來卻是不遺餘力,不但金銀絹帛無數,還親自為秦檜的住處題寫匾額,秦檜家裏每有婚喪嫁娶,高宗皇帝也必定前來捧場。
秦檜能夠控製宋高宗,自然有他的過人之處,他非常注意運用手段打擊政敵,提拔親信黨羽。
秦檜打擊政敵,手段狠毒,嶽飛就是一個例子。在朝中,所有主戰派的大臣都是他眼裏的大敵,其中有三個人最遭秦檜記恨,也被他整得最慘。
第一個人,是在他之前做宰相的趙鼎。趙鼎在朝中頗有聲望,也很受高宗器重,而且秦檜能夠被提拔起來,恰恰是趙鼎之功。秦檜被趙鼎提拔起來之後,卻開始排擠趙鼎,把趙鼎貶去做知州。
一開始,趙鼎被貶到了紹興,後來又被貶到泉州,秦檜還不放心,將趙鼎一貶再貶,最後貶到了廣東潮州。我們現在一聽,會想到是東南沿海,經濟發達的地方,但那個時候,潮州可不像今天這樣,當年那裏是專門流放犯人的。
在古代,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大臣被皇帝貶謫,還要寫拜表感謝皇帝隆恩。趙鼎被貶到潮州後,就寫拜表說:“白首何歸,悵餘生之無幾;丹心未泯,誓九死以不移。”意思是,我頭發都白了,還把我貶到這個蠻荒煙瘴之地,肯定是回不來了,但是我丹心為國,九死不移。
秦檜一看趙鼎的拜表,心想,此老倔強猶昔,都把你貶到那兒去了,你還跟我狂,既然你不怕死,那我就讓你死。於是,秦檜命令潮州地方官員對趙鼎嚴加管束,每天快馬進京,把趙鼎的一舉一動報告給朝廷。
這樣一來,趙鼎的日子過得也實在沒勁了,他知道秦檜欲置他於死地,他不死,會連累全家。於是,趙鼎就自殺了。
第二個遭秦檜記恨的,是大臣李光。李光屬於主戰派,也做過副宰相。李光被貶官後,也是先在紹興做知府。紹興和議將成的時候,紹興的百姓遊行,抗議朝廷簽署賣國條約。秦檜就誣陷李光,說李光煽動百姓遊行,動搖國本。
這樣一來,李光百口莫辯,又被貶到了瓊州,就是今天的海南島。李光在海南島沒事可做,就寫寫筆記,記錄自己為官幾十年來的宦海見聞,想把這些文字傳給後代子孫。中國古代稱聖賢立德、立功、立言為三不朽,李光想,我現在沒有立功的機會了,就立言立德,把史料傳給子孫,這樣也算是對得起祖宗了。
沒想到,李光的筆記被秦檜拿到了,秦檜上表說李光私修野史,誹謗當今。這可是大罪,李光一家都受到株連,不但李光被迫害,連他的兒子也因此入獄。
秦檜重點迫害的第三個人,是胡銓。我們看宋詞,胡銓的詞慷慨悲歌,壯懷激烈。胡銓堅決反對與金議和,當初就是他提出要把秦檜和王倫的腦袋砍下來,挑在竹竿上遊街,然後把金國的使臣扣下,激勵三軍將士討伐金國。
胡銓曾經說過:“臣有赴東海而死爾,寧能處小朝廷求活耶?”就是說,如果你們要是跟金國議和,我寧可跳東海去死,也不願意在小朝廷存活。他這話一出,高宗皇帝龍顏大怒,本來是想把胡銓殺掉的,但是宋朝的祖宗家法規定不殺文人,高宗皇帝就把胡銓貶到了廣東,讓他去看倉庫大門。
後來,秦檜的妻舅有一次到廣東視察,在一份名單上看到有胡銓的名字,就說了一句,胡銓怎麽還不過海?意思就是,秦丞相不喜歡這個人,這個人怎麽還能留在廣東,應該讓他過海。就這麽一句話,胡銓就被貶到了海南,幸虧胡銓當時還算年輕,命大,他咬牙堅持了下來。
從這三個人的遭遇,我們可以看出,秦檜及其黨羽清除政敵的手段是非常殘酷的。
<strong>提拔黨羽,不遺餘力</strong>
秦檜提拔自己的黨羽,也是不遺餘力。
宋朝對科舉考試是相當重視的。唐朝的時候,對參加科舉的人的身份是有限製的,三代以內不能是白丁才行。而宋朝則是英雄不問出身低,除了罪犯、倡優子弟,誰都可以參加科舉考試。宋朝的時候,大量文人進入了仕途。
平民子弟和官宦子弟都要參加科舉考試,為了保證公平,朝廷專門有兩點措施,一是糊名,即試卷要密封,跟今天的高考一樣;二是謄錄,就是閱卷之前,找工作人員把所有考生的試卷再重新抄一遍。
我們今天的高考剛剛實現網上閱卷,考官還能看見考生的筆跡,而宋朝的考官則根本看不到考生的筆跡,因為試卷都是工作人員謄抄過的。這樣一來,想通過辨認考生筆跡作弊就不太可能了,可見宋朝對科舉考試公平性的重視。
秦檜的孫子秦塤,十歲就享受三品官待遇了,平時不學無術,無心向學,這樣的人怎能指望他通過科舉考試呢?但秦檜就是有辦法。
這一年,秦塤報名參加科舉考試。秦檜想,怎麽才能讓我孫子的卷子被考官看中呢?秦檜想出了一招兒,命人去把閱卷官請到家裏來。太師有請,誰敢不去?閱卷官趕緊顛顛地跑來了,可是秦檜家的下人卻說太師有事,請他先到太師書房坐坐。閱卷官就到秦檜家的書房等,左等右等都不見太師來。
閱卷官百無聊賴,就四處看看,心想,這太師的書房怎麽連本書都沒有?再一看,桌上有一篇文章,他就拿起來看。一個時辰過去了,未見太師召見,兩個時辰過去了,還是未見太師召見。最後,閱卷官把太師桌上的那篇文章都倒背如流了,太師府的下人才來說太師沒空接見,讓他改天再來。
閱卷官訥訥而退,心想,這一趟也不白來,還背了一篇文章。等到科舉考試的卷子收上來,閱卷官一看,呈到麵前的第一篇文章,就是他在太師府背過的那篇。
閱卷官開始琢磨了,這文章是誰寫的?挑開一看,是秦塤。閱卷官馬上明白了:太師叫我去讀這篇文章,原來是這個意思,我不能不理解太師的一片苦心,於是,就給秦塤判了個第一名。
不顯山不露水,就把事情辦妥了,秦檜這手段用得多高明。幸虧此時高宗皇帝對秦檜這種張揚跋扈的做法,早已看不下去了。最後,到了禦筆欽點狀元的時候,高宗皇帝一看,秦檜的孫子秦塤排第一,馬上就知道是秦檜事先安排好的。再看秦塤的文章,跟他爸爸秦熺的文章差不多,肯定都是找人代寫的。高宗皇帝朱筆一揮,把秦塤弄了個第三。
即使是第三名,那也是探花,像秦塤這種胸無點墨的紈絝子弟,居然也做了探花。
<strong>收買皇帝身邊的親信</strong>
秦檜控製高宗皇帝的另外一招兒,就是把皇帝身邊的人全都給收買了。
中國古代的皇帝其實也挺可憐的,中國的很多地方,可能都沒有去過。那麽,皇帝靠什麽了解天下大事呢?就是靠不斷地學習。皇帝每天處理完公務,就要上課,由經筵日講官給皇帝講課。
於是,秦檜就讓自己的黨羽去給皇帝做經筵日講官。這些人不但經常會在高宗皇帝麵前替秦檜說好話,而且一旦秦檜想整誰,就讓經筵日講官在皇帝麵前詆毀這個人,先給皇帝一個壞印象,然後再把彈劾這個人的奏章一呈上,皇帝一看,準奏,這個人就完了。
另外,秦檜還特別注重跟宮裏人來往。高宗的原配邢氏死在北國,消息一傳回來,秦檜就力主立吳氏為皇後。我們前麵講過,這個吳氏曾經搭弓射箭,射死幾個亂軍,掩護高宗上船,算是有功之人。
吳氏做了皇後,自然對秦檜非常感激,還跟秦檜做了親家。吳皇後非常長壽,她本身比高宗皇帝小很多,又活了八十多歲,曆經了高宗之後的好幾朝。後來,秦檜這個禍國殃民的權奸倒了之後,居然滿門無事,就是因為有吳皇後的大力保全。
再有一點,秦檜還拚命拉攏高宗皇帝的醫官。我們知道,高宗皇帝由於早年受到驚嚇,喪失了生育能力,一直沒有皇儲。高宗為這件事兒一直很著急,暗暗地遍訪名醫。後來,高宗皇帝封一個叫王繼先的醫生做了醫官,專門負責醫治他的隱疾。
於是,秦檜就費盡心機地去巴結王繼先。秦檜的夫人也姓王,《嶽飛傳》裏說,秦檜的夫人王氏極其歹毒,是她出主意害死了嶽飛。秦檜讓王氏認王繼先為義兄,這樣一來,秦檜跟王繼先之間就成了郎舅關係。
你想,高宗皇帝連這樣的隱疾都交給王繼先治,可見對王繼先是非常信任的。王繼先整天在皇帝麵前說秦檜的好話,高宗皇帝能不重用秦檜嗎?高宗皇帝曾說王繼先是朕之司命,秦檜是國之司命,他對秦檜的重視程度,由此可見。
秦檜通過這一係列的手段,把高宗皇帝牢牢地攥在了手裏。
<strong>皇帝身上藏匕首</strong>
實際上,高宗皇帝這樣寵信秦檜,也是被迫的。
宋高宗也知道,由於紹興和議的達成以及嶽飛之死,老百姓都罵他是昏君,他需要找一個人來替他頂這個缸,於是找到了秦檜。百官罵高宗皇帝,高宗皇帝就讓秦檜去堵百官的嘴。既然要讓秦檜去堵百官的嘴,就要給秦檜足夠的權力。
中國古代在宋朝之前,君權和相權之爭,始終是君進相退,是君權越來越尊,相權越來越卑。而到了南宋,卻出現了很大的反彈。高宗皇帝為了不挨罵,為了保全自己的名聲,索性不管實事,自己放棄了一部分權力,讓秦檜掌握大權,去處理朝中大事。
這樣一來,高宗皇帝就給後世開了一個很不好的頭,南宋後來的很多君主都受製於權臣,南宋的權臣奸相,秦檜是第一個,後邊的一個比一個奸。
宋高宗其實對秦檜早有防備,他每次接見秦檜時,身上都帶著匕首,以防秦檜加害。當時,秦檜每次出門,都有五十名手持長戟的衛士跟隨。秦檜這樣做,是害怕有人殺他。
曾經有一個叫施全的殿前司侍衛要謀刺秦檜,但沒有成功,被逮住了。秦檜問施全:“你一個小小的士兵,為什麽要殺我?”施全說:“全天下人都要抗金,你卻要議和,所以我要宰了你!”秦檜知道自己犯了眾怒,從此,隻要出門就帶衛士,連進宮麵聖都一樣。
這麽一來,高宗皇帝心裏就很緊張,心想,我現在被你控製了,你萬一想害我怎麽辦?因此,他在身上藏把匕首,防備著秦檜。
也就是說,高宗皇帝寵信秦檜,其實也是出於無奈,並不是自己願意的。當年,他把秦檜的孫子秦塤,由狀元貶成探花,就是向秦檜表明態度,讓秦檜不要那麽為所欲為。
秦檜專權跋扈,高宗皇帝早就對他心懷不滿,但又奈何不了他,因為紹興和議裏有規定,宋朝不能隨便換宰相,否則就算毀約,金國就要攻打南宋。
後來秦檜病重,高宗皇帝前去探望,表麵上一臉沉痛,其實心裏已經樂開了花,心想終於盼到秦檜要死了。高宗到了太師府,秦檜的黨羽們就向高宗皇帝建議,說為了保證秦太師的路線能夠執行下去,應該讓太師的兒子秦熺繼任宰相之位。
高宗聽了,不動聲色,進來看了一眼秦檜,秦檜這時已經有進的氣沒出的氣了,看起來是真要死了。高宗皇帝心裏非常高興,轉身就出來了。
皇帝一出來,秦熺上前攔住他就問,如果秦太師歸天,下一任宰相是誰?秦熺是希望高宗皇帝當時就拍板定他做下一任宰相。沒想到的是,高宗皇帝瞪了秦熺一眼,冷冰冰地扔出了一句話,“此事卿不當與”,然後轉身就走了。
第二天,宮裏就傳出了聖旨:秦檜加封建康郡王,致仕,秦熺升少師,致仕。這道聖旨的意思,就是給秦檜父子一個很高的頭銜,然後讓他們退休。
接到詔書,秦檜當晚就咽氣了,秦府上下知道自己的末日到了,抱頭痛哭。
當然,高宗朝對秦檜還算是不錯的,到了孝宗執政的時候,秦檜的所有封銜一概取消,諡號改成了“謬醜”。秦檜這樣一個誤國權奸,最終總算是沒落得好下場。
秦檜當宰相的十幾年裏,幹的禍國殃民的事不計其數,他蠻橫專權,排除異己,挾虜以自重,殘害忠良。尤其是他害死嶽飛這件事,給他留下了千古罵名。
從明朝至今,秦檜、王氏、張俊和萬俟卨四個人的鐵像,就一直跪在嶽王的墳前。後人有詩說:“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