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繞嶽飛之死,曆來爭訟不斷,但“此乃上意也”卻是學界不爭的事實。筆者近讀南宋人張戒的《默記》,便發現嶽飛之死與趙構“傷自尊”多少有一點微妙的關係。


    宋高宗趙構雖貴為皇帝,可一生卻難有皇帝至高無上的優越感。麵對殺父、奸母、囚兄、滅國的仇敵金國,在強大的攻勢下,卻甘於稱侄、稱臣,年年朝貢。他前半生被金兵追得狼狽逃竄,後半生又被權臣秦檜所製,形同傀儡,雖有這麽窩囊的一生,卻是中國曆史上的高壽皇帝之一,活了81歲,可見趙構是個心理素質極好之人。但他的內心深處也有一處傷疤,是忌諱任何人揭開的。


    這一傷疤就是他不能生育的隱情。


    公元1127年,趙構在金兵的追擊下南逃至揚州。一日,趙構“偷得浮生半日閑”,剛準備與美女“放鬆”一下,忽報金兵已追來,在驚嚇中落下了不舉的毛病。而在此前,趙構唯一子嗣、年僅3歲的趙在戰亂中早夭。無子繼承自己的“光輝事業”,這對於一個封建皇帝來說是莫大的悲哀與恥辱。不得已,趙構秘密地從太祖趙匡胤的後代中選擇兩個年幼的孩子,即趙與趙琢作為自己的接班人人選。可是趙構遲遲不確定立誰為嗣子,顯然他是對自己的生育能力還抱有幻想。可偏偏嶽飛一次次建議高宗早早立嗣。據張戒《默記》記載,1135年正月,忠心耿耿的嶽飛又一次不請自來,密謁趙構,建議趙構速立太子,以斷絕金人在北方欲立欽宗兒子為傀儡皇帝的陰謀。可這次趙構實在是“傷自尊了”,怒斥道:“卿雖忠,然握重兵於外,此事非卿所當預也。”


    可見摻和帝王家事,不斷去揭開趙構那深藏已久的“傷疤”,讓趙構大傷自尊,是造成民族英雄踏上不歸路的一個重要原因。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嶽飛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佚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佚名並收藏嶽飛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