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蘭陵王》中蘭陵王高長恭與天女楊雪舞成親後育有後代高平安,那曆史上有高平安這個人嗎?蘭陵王到底有沒有後?蘭陵王絕後似已成曆史定論。但近年在河南洛陽龍門石窟萬佛洞裏新發現的一尊不起眼的像龕卻引出了一個鮮為人知的史實,從而續寫了蘭陵王的家族史。
龍門石窟研究所的王振國副研究員近年在洞窟調查時,發現了位於龍門石窟萬佛洞主室前壁右上方昏暗角落裏,有一個蘭陵王之孫高元簡於唐永隆二年(公元681年)所造地藏、觀音像龕。
此像龕距地麵高43米,係素麵尖頂楣飾圓拱龕,造像題記位於龕下壁。該像龕利用左上方萬佛與窟門右上角之間的狹小壁麵雕刻而成。像龕龕口上寬35厘米,高46厘米,內造舒相坐地藏菩薩和觀音菩薩各一軀。二菩薩俱飾高髻,麵容豐滿、圓胖,神色端嚴,佩項圈、腕釧,下著長裙,披巾自肩下垂。地藏、觀音像頭頂皆飾素麵桃形頭光,兩軀造像胸、腹部外突,且輪廓分界明顯,正是龍門石窟唐高宗後期這一時期流行的造像風格。
由於萬佛洞內光線較暗,這則窟龕及造像題記從未被人們發現,像龕造像完好無損,題記文字基本完整,而且該題記為以往文獻資料所未曾著錄過。造像題記47字。其內容是:“大唐永隆二年歲次辛巳五月已巳朔十五日癸未,蘭陵王孫高元簡奉為亡妣趙敬造地藏菩薩、觀音菩薩各一區供養。”
龍門石窟曆史上曾慘遭劫掠和破壞,民國時期尤甚,萬佛洞亦是當時被嚴重盜鑿、破壞的重點洞窟之一,多數造像被肢解或被毀。高元簡造地藏、觀音像龕因其位置高、光線暗,故未被發現和引起注意,因而就逃脫了這一曆史劫難,使像龕包括題記在內皆得以完整保存下來。
這一發現續寫了蘭陵王的家族史。北齊除蘭陵王外,其他宗室人物的結局亦甚慘,入周後除個別得以幸免外,其餘均被周武帝同時賜死。這條題記留下了與史書記載不同的另一種結局,至少說明北齊宗室人物中逃脫曆史厄運的還有人在,特別是蘭陵王一宗並末絕後,在唐代還有後人。
龍門石窟研究所的王振國副研究員近年在洞窟調查時,發現了位於龍門石窟萬佛洞主室前壁右上方昏暗角落裏,有一個蘭陵王之孫高元簡於唐永隆二年(公元681年)所造地藏、觀音像龕。
此像龕距地麵高43米,係素麵尖頂楣飾圓拱龕,造像題記位於龕下壁。該像龕利用左上方萬佛與窟門右上角之間的狹小壁麵雕刻而成。像龕龕口上寬35厘米,高46厘米,內造舒相坐地藏菩薩和觀音菩薩各一軀。二菩薩俱飾高髻,麵容豐滿、圓胖,神色端嚴,佩項圈、腕釧,下著長裙,披巾自肩下垂。地藏、觀音像頭頂皆飾素麵桃形頭光,兩軀造像胸、腹部外突,且輪廓分界明顯,正是龍門石窟唐高宗後期這一時期流行的造像風格。
由於萬佛洞內光線較暗,這則窟龕及造像題記從未被人們發現,像龕造像完好無損,題記文字基本完整,而且該題記為以往文獻資料所未曾著錄過。造像題記47字。其內容是:“大唐永隆二年歲次辛巳五月已巳朔十五日癸未,蘭陵王孫高元簡奉為亡妣趙敬造地藏菩薩、觀音菩薩各一區供養。”
龍門石窟曆史上曾慘遭劫掠和破壞,民國時期尤甚,萬佛洞亦是當時被嚴重盜鑿、破壞的重點洞窟之一,多數造像被肢解或被毀。高元簡造地藏、觀音像龕因其位置高、光線暗,故未被發現和引起注意,因而就逃脫了這一曆史劫難,使像龕包括題記在內皆得以完整保存下來。
這一發現續寫了蘭陵王的家族史。北齊除蘭陵王外,其他宗室人物的結局亦甚慘,入周後除個別得以幸免外,其餘均被周武帝同時賜死。這條題記留下了與史書記載不同的另一種結局,至少說明北齊宗室人物中逃脫曆史厄運的還有人在,特別是蘭陵王一宗並末絕後,在唐代還有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