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君主要成就一番事業,需要一些優秀人才的輔佐,而對於這些輔佐的人來說,他們在把君主推上成功之路的同時,也實現了自己的理想,體現了自己的價值。這就是一些智謀型人才積極出謀劃策,甚至犯顏直諫的動力所在。作為一個優秀的君主,他們懂得這一點,所以一般都會鼓勵下屬積極建言獻策,並擇其良言而用之。即便是一是不太中意,也會因為建言人出於忠心而嘉其敢言,因為他們懂得“良言逆耳利於行”這個道理。比如說那個秦孝公,商鞅對他說了帝、王二道,他雖然不太中意,並因此對推薦他的人生氣發火,但仍然再給了他一次機會,這就有了商鞅用霸道說服了秦孝公變法。但三國卻有些奇葩事,大臣出對了主意卻掉了腦袋!而這個大臣還知道,假如他不出這個主意或者是對戰局判斷的不準,是可以保命的。
這件奇葩事出在袁紹身上,大臣的名字叫做田豐。
田豐字元皓,年輕的時候就有權謀多奇計,他見多識廣,在當地名聲很大。開始在太尉府做官,被推舉為茂才,後來升遷至侍禦史。當他看到宦官把持了朝政,英賢之才卻遭到迫害,就棄官回鄉。袁紹起義軍,以謙遜的言辭和豐厚的禮物讓田豐到自己這裏來,田豐也因為漢朝廷多難,有誌於拯救漢室,就答應了袁紹。
奇葩事出在袁紹要征討曹操攻打許都。
田豐說:“曹操善於用兵,變化無常,他的人馬雖然少,但不可以輕視,不如用持久的辦法對付他。將軍占有山河的險固,擁有四州的民眾,對外結交英雄,對內修正農業、軍事然後挑選精銳部隊,分為各路奇兵,趁敵人虛弱不斷出擊,以騷擾黃河以南地區。敵人救援右側,就攻擊他的左側,救援左側,就攻擊他的右側,迫使敵人疲於奔命百姓不能安居樂業;我們沒有受到勞苦而敵人已經困窘了,不到兩年,可以輕易地戰勝敵人。現如今放棄在廟堂之上就能取勝的計策不用,非要把勝負押在一次戰役上,如果不能如願取勝,恐怕後悔就來不及了。”袁紹沒有聽從,田豐就誠懇地再次建議,袁紹更加生氣,認為他破壞了軍隊士氣,就把田豐關押了起來。其結果,果然是被田豐言中,袁紹官渡失敗。敗逃回去的軍將都認為,如果聽從田豐的話,恐怕不會有如此之敗。獄中也有人對田豐說:“你一定會受到重用。”田豐說:“如果我們的軍隊打勝了,我一定會保全性命,現在軍隊打敗了,我恐怕就要死了。”
事實果然如此,袁紹害怕田豐恥笑他,就把他殺了。
這可真是夠奇葩的啦!人家看清了形勢,還出了一個好主意,結果是預見錯了一定沒事,對了反而要掉腦袋。
先來說一下這個主意好不好?《先賢行狀》有一段話,曹操官渡之戰獲勝後,袁紹逃歸河北,他對別人說:“假如袁紹使用田豐的計策,誰勝誰負還真說不定。”這至少說明,田豐的主意是可用的,至少不是個餿主意。
有記載說田豐是受到了逢紀等人的陷害,因為逢紀等人妒忌田豐的才能,在此之前就多次在袁紹麵前說田豐的壞話。官渡之戰失敗後,逢紀又對袁紹說:“田豐聽說將軍失敗回來,拍著巴掌大笑,很高興自己說的話應驗了。”這就導致了袁紹產生殺田豐的念頭。昏君手下出奸臣,這話沒錯。可問題的關鍵在於,奸臣的生存土壤是昏君,如果是明君,哪有奸臣立足之地?因此上,這種奇葩事隻能是出在袁紹這個“昏君”身上。是袁紹自己對人說:“冀州的士人聽說我打了敗仗,都會原諒我繼續擁護我,惟有田豐戰前進言製止我,隻有他的意見和大家不一樣,我也很慚愧再見到他。”《三國誌》也說是袁紹認為“果然被田豐看了笑話”(果為所笑)。如果僅僅是因為別人所說,那問一問這話是不是真的,想一想逢紀是怎麽知道田豐說這個話的,不就一切都明白了嗎?關鍵在於,袁紹那張人臉長在了豬腦袋上,這才有了這檔子奇葩事。
這件奇葩事出在袁紹身上,大臣的名字叫做田豐。
田豐字元皓,年輕的時候就有權謀多奇計,他見多識廣,在當地名聲很大。開始在太尉府做官,被推舉為茂才,後來升遷至侍禦史。當他看到宦官把持了朝政,英賢之才卻遭到迫害,就棄官回鄉。袁紹起義軍,以謙遜的言辭和豐厚的禮物讓田豐到自己這裏來,田豐也因為漢朝廷多難,有誌於拯救漢室,就答應了袁紹。
奇葩事出在袁紹要征討曹操攻打許都。
田豐說:“曹操善於用兵,變化無常,他的人馬雖然少,但不可以輕視,不如用持久的辦法對付他。將軍占有山河的險固,擁有四州的民眾,對外結交英雄,對內修正農業、軍事然後挑選精銳部隊,分為各路奇兵,趁敵人虛弱不斷出擊,以騷擾黃河以南地區。敵人救援右側,就攻擊他的左側,救援左側,就攻擊他的右側,迫使敵人疲於奔命百姓不能安居樂業;我們沒有受到勞苦而敵人已經困窘了,不到兩年,可以輕易地戰勝敵人。現如今放棄在廟堂之上就能取勝的計策不用,非要把勝負押在一次戰役上,如果不能如願取勝,恐怕後悔就來不及了。”袁紹沒有聽從,田豐就誠懇地再次建議,袁紹更加生氣,認為他破壞了軍隊士氣,就把田豐關押了起來。其結果,果然是被田豐言中,袁紹官渡失敗。敗逃回去的軍將都認為,如果聽從田豐的話,恐怕不會有如此之敗。獄中也有人對田豐說:“你一定會受到重用。”田豐說:“如果我們的軍隊打勝了,我一定會保全性命,現在軍隊打敗了,我恐怕就要死了。”
事實果然如此,袁紹害怕田豐恥笑他,就把他殺了。
這可真是夠奇葩的啦!人家看清了形勢,還出了一個好主意,結果是預見錯了一定沒事,對了反而要掉腦袋。
先來說一下這個主意好不好?《先賢行狀》有一段話,曹操官渡之戰獲勝後,袁紹逃歸河北,他對別人說:“假如袁紹使用田豐的計策,誰勝誰負還真說不定。”這至少說明,田豐的主意是可用的,至少不是個餿主意。
有記載說田豐是受到了逢紀等人的陷害,因為逢紀等人妒忌田豐的才能,在此之前就多次在袁紹麵前說田豐的壞話。官渡之戰失敗後,逢紀又對袁紹說:“田豐聽說將軍失敗回來,拍著巴掌大笑,很高興自己說的話應驗了。”這就導致了袁紹產生殺田豐的念頭。昏君手下出奸臣,這話沒錯。可問題的關鍵在於,奸臣的生存土壤是昏君,如果是明君,哪有奸臣立足之地?因此上,這種奇葩事隻能是出在袁紹這個“昏君”身上。是袁紹自己對人說:“冀州的士人聽說我打了敗仗,都會原諒我繼續擁護我,惟有田豐戰前進言製止我,隻有他的意見和大家不一樣,我也很慚愧再見到他。”《三國誌》也說是袁紹認為“果然被田豐看了笑話”(果為所笑)。如果僅僅是因為別人所說,那問一問這話是不是真的,想一想逢紀是怎麽知道田豐說這個話的,不就一切都明白了嗎?關鍵在於,袁紹那張人臉長在了豬腦袋上,這才有了這檔子奇葩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