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五年(200年)正月,董承等人謀殺曹操的計劃泄露,在許都的同黨全體被誅滅三族。漏網之魚有且隻有一條——劉備(曆史上馬騰並沒有參與密謀)。曹操終於發現自己遠遠小看了劉備。劉備早在許都的時候就已經“背叛”了自己——那個時候正是他信任和籠絡劉備的時候。在我信任他的時候,他想的是怎樣除掉我。更可怕的是,他的城府深不可測,我竟然一點蛛絲馬跡都沒有看出來,還對他推心置腹暢談人生煮酒論英雄。
這一切不僅挑戰了曹操的底線,還侮辱了曹操的智商。曹操終於對劉備有了重新認識:這不是一個能夠為我所用的人,而是一個真正的梟雄,絕對不能放過他。曹操決定親率主力部隊圍剿劉備,卻遭到了將領們的一致反對。反對的理由是:具備實力與曹公你爭天下的人,隻有大鱷袁紹。現在袁大鱷已經率領大軍浩浩蕩蕩殺過來了,哪裏顧得上劉備這樣一條小魚?做事要分得清輕重緩急啊。曹操隻好與郭嘉一起給員工做政治工作:不錯,做事要分得清輕重緩急。不過,現在的急是劉備,緩是袁紹,“夫劉備,人傑也,今不擊,必為後患。袁紹雖有大誌,而見事遲,必不動也”(《三國誌?武帝紀》)。隨後,曹操派遣部將前去官渡(今河南中牟東北)防備袁紹進攻,自己則率領主力部隊東征劉備。
劉備沒有想到袁紹以兒子有病為借口延緩了大軍南下,更沒有想到曹操真的會放著大鱷袁紹不顧親自前來收拾他,等到偵察兵報告曹操本人到來的時候,才倉促迎戰。劉備剛剛集合起來的烏合之眾,對陣曹操久經戰陣的精兵猛將。戰鬥的結果了無新意,劉備再次大敗,再次當了逃跑將軍。套用一句話來形容這場戰役比較恰當:不是劉軍無能,而是曹軍太狠。這一場戰役中,曹操生擒了劉備手下的一員將領夏侯博。夏侯博同誌在三國史料中,有且隻有這一個鏡頭,此前沒有音信,此後也無蹤影。不過,鑒於陳壽寫《三國誌》的時候手抖一下胡亂添一個名字的可能性很小,可以斷定夏侯博其人在三國曆史上是真實存在過的。而且能被記入《三國誌?武帝紀》,露臉的時間與關羽一樣早,可以推測夏侯博同誌雖然不被人們熟悉,但在當時劉備軍中,毫無疑問是一員大將。這樣的一員大將,被曹操生擒之後就在人間蒸發了,最大的可能隻有一個——不投降被殺。
擊潰劉備、擒殺夏侯博之後,曹操並沒有停止攻勢,而是乘勝率軍直取劉備的大本營下邳。下邳守將關羽,同樣沒有頂住曹操無比淩厲的進攻風暴,甚至連同劉備的老婆孩子全部做了俘虜(這是劉備第三次丟失老婆孩子)。攻占下邳後,徐州大勢已定。小規模的地方勢力,掀不起多大風浪。關羽頂不住曹操的進攻並不意外,意外的是他居然投降了曹操。依曹操的邏輯,隻要他看上眼的東西,他就想要,不管主人是誰。土地、天下自不必說,任何一個意圖亂世稱雄者都想擁有,曹操更不例外;此外,別人的女人(比如張濟之妻、秦宜祿之妻),他想要;別人的人才,他想要;甚至別人的兒子,他也想要(生子當如孫仲謀)。
關羽這樣難得的人才,曹操當然想要,收降關羽後著實高興了一陣子。世事總是峰回路轉。日後關羽被人廣為傳誦的忠義品質,正是由於這次投降才更加光輝奪目。當然,沒有人能未卜先知。劉備也不例外。得知關羽投降的消息,劉備比下邳再次失守、老婆孩子再次被俘更為意外和傷心。多少年恩若兄弟,多少年情深義重,多少年風雨同舟,我們都一起挺了過來。卻沒有料到,終究邁不過生死這一關。自己的路要自己挑,每個人都有選擇的權利。此後天涯路遠,唯願彼此珍重!不過劉備不會傷心太久,因為他沒有時間傷心。目前壓倒一切的任務是盡快找一個可以容身的地方,如果再次落到曹操手裏,他連投降的機會都沒有,等待他的結果隻有一個——死亡。劉備隻能繼續跑路。對於劉備來說,跑路是沒有問題的,問題在於跑路的方向。
方向很快定為袁紹,這是劉備的最佳選擇。首先,兩人有著共同的敵人曹操,不久前又締結盟約,這是合作的政治基礎;其次,從劉備接任徐州牧到奪回徐州,劉備作為一支獨立的力量存在的時候,都與袁紹保持著良好的關係,這是合作的感情基礎;再次,劉備看來袁紹能夠打敗曹操;最後,到青州路途較近。路途近這一點很重要,要知道亂世中到處是兵匪(兵匪難分),勢單力薄之時長途跋涉,交通不便吃苦受累不說,還很有可能像韓暹大將軍一樣被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幹掉。現在劉備選擇投靠袁紹沒有問題了,問題在於,袁紹會收留落難的劉備嗎?一個人能不能被別人收留,最關鍵的不是看收留的人是否胸襟廣闊心懷慈悲,而是看被收留的人是否有價值。這如同今天的人們找工作,不是看老板有多慈悲,而是看應聘者能否創造價值。
袁紹認為劉備很有價值。草根階層出身,竟然攪得這個亂世風生水起,劉備是唯一一人。折騰了十幾個年頭,跌宕起伏n多次,卻一直沒有被整趴下,劉備還是唯一一人。雖然一次次失敗,一次次落難,但名頭卻越來越大,人心卻越聚越多,劉備更是唯一一人。這樣一個人,不是有沒有價值的問題,而是價值大到了什麽程度?今天跌倒了,明天會不會以一個更為強大的姿態重新站起?袁紹說不準,他說得準的隻是隆重歡迎劉備。隆重歡迎是個什麽概念?正確答案是:袁紹命令手下員工沿途列隊歡迎,親自出城二百裏迎接。一個敗軍之將,能夠受到天下的no.1這樣的禮遇,確實是個奇跡。禮遇之高,可以與n年以後劉備三顧茅廬相提並論。劉備是在袁紹長子青州刺史袁譚的護送下前往袁紹的大本營鄴城(今河北臨漳西南)的。劉備初任豫州牧時,舉薦袁譚為茂才,為今日之事埋下了伏筆。
這一切不僅挑戰了曹操的底線,還侮辱了曹操的智商。曹操終於對劉備有了重新認識:這不是一個能夠為我所用的人,而是一個真正的梟雄,絕對不能放過他。曹操決定親率主力部隊圍剿劉備,卻遭到了將領們的一致反對。反對的理由是:具備實力與曹公你爭天下的人,隻有大鱷袁紹。現在袁大鱷已經率領大軍浩浩蕩蕩殺過來了,哪裏顧得上劉備這樣一條小魚?做事要分得清輕重緩急啊。曹操隻好與郭嘉一起給員工做政治工作:不錯,做事要分得清輕重緩急。不過,現在的急是劉備,緩是袁紹,“夫劉備,人傑也,今不擊,必為後患。袁紹雖有大誌,而見事遲,必不動也”(《三國誌?武帝紀》)。隨後,曹操派遣部將前去官渡(今河南中牟東北)防備袁紹進攻,自己則率領主力部隊東征劉備。
劉備沒有想到袁紹以兒子有病為借口延緩了大軍南下,更沒有想到曹操真的會放著大鱷袁紹不顧親自前來收拾他,等到偵察兵報告曹操本人到來的時候,才倉促迎戰。劉備剛剛集合起來的烏合之眾,對陣曹操久經戰陣的精兵猛將。戰鬥的結果了無新意,劉備再次大敗,再次當了逃跑將軍。套用一句話來形容這場戰役比較恰當:不是劉軍無能,而是曹軍太狠。這一場戰役中,曹操生擒了劉備手下的一員將領夏侯博。夏侯博同誌在三國史料中,有且隻有這一個鏡頭,此前沒有音信,此後也無蹤影。不過,鑒於陳壽寫《三國誌》的時候手抖一下胡亂添一個名字的可能性很小,可以斷定夏侯博其人在三國曆史上是真實存在過的。而且能被記入《三國誌?武帝紀》,露臉的時間與關羽一樣早,可以推測夏侯博同誌雖然不被人們熟悉,但在當時劉備軍中,毫無疑問是一員大將。這樣的一員大將,被曹操生擒之後就在人間蒸發了,最大的可能隻有一個——不投降被殺。
擊潰劉備、擒殺夏侯博之後,曹操並沒有停止攻勢,而是乘勝率軍直取劉備的大本營下邳。下邳守將關羽,同樣沒有頂住曹操無比淩厲的進攻風暴,甚至連同劉備的老婆孩子全部做了俘虜(這是劉備第三次丟失老婆孩子)。攻占下邳後,徐州大勢已定。小規模的地方勢力,掀不起多大風浪。關羽頂不住曹操的進攻並不意外,意外的是他居然投降了曹操。依曹操的邏輯,隻要他看上眼的東西,他就想要,不管主人是誰。土地、天下自不必說,任何一個意圖亂世稱雄者都想擁有,曹操更不例外;此外,別人的女人(比如張濟之妻、秦宜祿之妻),他想要;別人的人才,他想要;甚至別人的兒子,他也想要(生子當如孫仲謀)。
關羽這樣難得的人才,曹操當然想要,收降關羽後著實高興了一陣子。世事總是峰回路轉。日後關羽被人廣為傳誦的忠義品質,正是由於這次投降才更加光輝奪目。當然,沒有人能未卜先知。劉備也不例外。得知關羽投降的消息,劉備比下邳再次失守、老婆孩子再次被俘更為意外和傷心。多少年恩若兄弟,多少年情深義重,多少年風雨同舟,我們都一起挺了過來。卻沒有料到,終究邁不過生死這一關。自己的路要自己挑,每個人都有選擇的權利。此後天涯路遠,唯願彼此珍重!不過劉備不會傷心太久,因為他沒有時間傷心。目前壓倒一切的任務是盡快找一個可以容身的地方,如果再次落到曹操手裏,他連投降的機會都沒有,等待他的結果隻有一個——死亡。劉備隻能繼續跑路。對於劉備來說,跑路是沒有問題的,問題在於跑路的方向。
方向很快定為袁紹,這是劉備的最佳選擇。首先,兩人有著共同的敵人曹操,不久前又締結盟約,這是合作的政治基礎;其次,從劉備接任徐州牧到奪回徐州,劉備作為一支獨立的力量存在的時候,都與袁紹保持著良好的關係,這是合作的感情基礎;再次,劉備看來袁紹能夠打敗曹操;最後,到青州路途較近。路途近這一點很重要,要知道亂世中到處是兵匪(兵匪難分),勢單力薄之時長途跋涉,交通不便吃苦受累不說,還很有可能像韓暹大將軍一樣被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幹掉。現在劉備選擇投靠袁紹沒有問題了,問題在於,袁紹會收留落難的劉備嗎?一個人能不能被別人收留,最關鍵的不是看收留的人是否胸襟廣闊心懷慈悲,而是看被收留的人是否有價值。這如同今天的人們找工作,不是看老板有多慈悲,而是看應聘者能否創造價值。
袁紹認為劉備很有價值。草根階層出身,竟然攪得這個亂世風生水起,劉備是唯一一人。折騰了十幾個年頭,跌宕起伏n多次,卻一直沒有被整趴下,劉備還是唯一一人。雖然一次次失敗,一次次落難,但名頭卻越來越大,人心卻越聚越多,劉備更是唯一一人。這樣一個人,不是有沒有價值的問題,而是價值大到了什麽程度?今天跌倒了,明天會不會以一個更為強大的姿態重新站起?袁紹說不準,他說得準的隻是隆重歡迎劉備。隆重歡迎是個什麽概念?正確答案是:袁紹命令手下員工沿途列隊歡迎,親自出城二百裏迎接。一個敗軍之將,能夠受到天下的no.1這樣的禮遇,確實是個奇跡。禮遇之高,可以與n年以後劉備三顧茅廬相提並論。劉備是在袁紹長子青州刺史袁譚的護送下前往袁紹的大本營鄴城(今河北臨漳西南)的。劉備初任豫州牧時,舉薦袁譚為茂才,為今日之事埋下了伏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