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代,魏國集團的奠基人曹操和東吳江山的創始人孫堅都是不可一世的牛人,可是鮮有人知道這兩大牛人,曾經先後被同一個人打敗,而且敗得非常慘烈不堪。


    這位仁兄,在三國時代並不怎麽出名,歸屬於“大江東去,浪淘盡”的小人物,他卻是用自身的功績創造了屬於自己的奇跡,用事實證明在曆史中閃耀光輝的不僅僅是那些大人物。


    他的名字,叫做徐榮,也許你都沒聽說過。


    徐榮,隸屬於臭名昭著的董卓所創辦的涼州軍事集團,在這個內部核心成員大多數是涼州人的集團中,徐榮是唯數不多的能夠穩穩立足而被器用的外來人。


    徐榮是如何發跡,從而成為董卓的部將,現在已經是很難考證出來了,但既然能夠被董卓所信任,以外來人員的身份入駐到涼州集團中,徐榮本人身上必然是有著某些吸引人關注的特長存在著的。


    以他的經曆來看,這種特長似乎與軍事掛鉤,因為地,後來曾經風雲一時、成為大時代主角的兩位大佬都在他的手下吃過敗仗。


    曹操這一生中也不是沒有吃過敗仗的,但搞得很是狼狽,差點連命都丟了的很少。


    這話還得從漢獻帝初平元年(公元190年)講起。


    正是這一年的正月裏,以大軍閥頭子董卓為具體打擊目標,關東各州的小軍閥頭子以渤海郡(今河北南皮東北)太守、素有名望的袁紹為盟主,組織起了聯合軍。


    令得董卓哭笑不得的,這些小軍閥頭子,諸如冀州(今河北臨漳西南)牧韓馥、兗州(今山東金鄉西北)刺史劉岱、豫州(今安徽毫縣)刺史孔伷、陳留(今河南開封東南)太守張邈等人,還大多數是他在進京掌控大權後,為拉攏人心通過大皇帝名義親自任命的,如今這幫人卻是掛著這些自己給予的“榮譽頭銜”來討伐自己,真是有點那個那個了。


    聯合軍隊看著氣勢,還像那麽回事兒,畢竟地,人多力量大的話不是蓋的。但是很多時候,並不是就能辦好事的。


    董卓涼州集團的名聲實在是太響亮了,關東小軍閥頭子們畏懼著西北軍向來視戰爭若等閑的威名,沒有一支部隊敢於先上前動手的,戰局於是陷入了互相對眼而無實際行動的膠著狀態。


    最終,有人站了出來,曹操。


    這時候,曹操屯軍在酸棗,見到聯合軍沒有任何的舉措,他非常著急地說道:“現在我們創舉的是義兵,以此誅除為禍朝廷的董卓這個暴亂,大軍都已經結合在了一起,諸位還有什麽可以疑懼的?如果說董卓聽說關東軍兵起,依靠王室的力量憑借,並且據守著險要關隘,東麵進軍與我們爭鋒,雖然他做得事沒有道德,還是尤為可能成為禍患的。現在他焚燒了王宮殿室,劫持皇帝遷都,海內人士都為之震動,都不知道有所歸附,這正是老天要滅亡董卓的時候。隻要是一場大戰,這天下就可以平定了,時機不可以失去啊!”


    曹操的話,小軍閥頭子們沒有幾個能聽得進去,恐“董”症候早已在他們心底內深層次地紮了根,任是曹操將局勢分析得再有道理,說破了天去,他們仍然是無動於衷。


    無可奈何之下,曹操隻得帶著自己本部人馬西進,與董卓去幹仗。小軍閥頭子中,陳留太守張邈與曹操的過往交情不錯,見朋友“一意孤行”,又勸解不住,從自己部隊裏勻出了一部分,由手下將領衛茲率領著,跟隨著曹操去鬧騰。


    依據著曹操的計劃,先行第一步,就是要占據成皋(今河南滎陽汜水鎮)這個重要地域。


    曹操帶著部隊開進到滎陽汴水(今河南滎陽西南)一帶,碰上了那個讓他終生難忘的人,徐榮。


    徐榮是由董卓派來,駐守防禦關東聯合軍部隊的。


    既然是遇上了,冤家路窄,什麽也別說,開打!


    西涼軍隊在外的聲名,可全都是實打實的從險惡的戰場環境中用命搏出來的,曹操與他的部隊領略到了傳說中的西北狼以他們的彪悍個性所釋放出來的強大衝擊力。


    過程並不重要,因為結局已經注定。


    《三國誌》上對於這場滎陽之戰的收尾部分,有兩處地方描述到。


    有關曹洪個人傳記的篇章裏麵寫到:“太祖起義兵討董卓,至滎陽,為卓將徐榮所敗。”非常簡單而又含蓄,似乎難以看得確切。


    有關曹操的個人傳記篇章中,記敘得就較為詳細些:“(曹操)到滎陽汴水,遇卓將徐榮,與戰不利,士卒死傷甚多。”戰敗了,而且傷亡人員不少,以至於史書作者用上了“甚多”一詞。


    顯然地,於曹操的個人軍事生涯來說,這是一場慘敗。


    據史書的說法,這場滎陽之戰,徐榮的兵力實際上是少於曹操所率領的部隊的,但若以兵士的素質來論,在與邊關外各少數民族兄弟戰鬥而曆練出來的西涼軍隊是要強於曹操所帶領的那些剛從各地募集來的新兵蛋子的。


    以少勝多這一不可否認的事實,顯現出徐榮是具有一定的軍事才能的,雖不能就此說徐榮軍事指揮才能高於曹操,但也不能就此將徐榮看成隻是僥幸成功的幸運兒。


    因為徐榮接下來的表現,繼續讓人很震驚!


    正當屯駐在酸棗的小軍閥頭子們因畏懼西涼軍隊而隻知道在不思進取中醉酒高歌的時候,有一位吳郡富春人卻是在積極奮鬥著,他也是當時代為數不多(確切地說,也就隻是兩個,前麵那位我們見識過了,正是鬧得個灰頭灰臉而心灰意冷的曹操)的敢於向董卓叫板並揮軍與西北軍對抗的人物之一。


    他的名字,叫做孫堅,未來東吳帝國的先行人。


    孫堅當時正駐紮在梁東(今河南臨汝縣東),先前董卓就派了徐榮和李蒙兩位部將帶著一部分的兵馬,到處虜掠,四方震懾。


    徐榮部隊四處打秋風,正好是來到梁東,一場遭遇戰、包圍戰兼守衛戰立即開打。


    這場梁東之戰,最為重要的過程,史書上沒有提及,隻是留下了一個殘忍的結局:“破堅,生禽潁川太守李旻、亨(烹)之。(董)卓所得義兵士卒,皆以布纏裹,倒立於地,熱膏灌殺之。”


    《後漢書》、《資治通鑒》等書,對於徐榮pk孫堅的這場梁東之戰,敘述極為簡略,也隻是“破堅”、“為(董)卓將徐榮所敗”等字眼,至於戰爭結果,也隻是潁川太守李旻被擒,兵士被殘害,孫堅本人的遭遇卻是未有說起。


    其實,這是孫堅人生中的一場慘敗。


    《三國誌 孫破虜傳》上的說法,孫堅隻是帶著數十個騎兵突出了重圍。因為孫堅常常帶著紅頭巾,成為顯著的標誌,徐榮軍隊便照準了他窮追不舍,孫堅隻得將紅頭巾讓親信祖茂帶上,引開追兵,自己逃得了性命。


    依據史書上的說法,在殺了荊州刺史王叡,到達南陽之時,孫堅所擁有的部隊,已經達到好幾萬人(比至南陽,眾數萬人),而在南陽做掉太守張谘後,孫堅做了短暫的休整,兵源也應是得到了一定的補充,因而經魯陽屯駐再轉移到梁東時,孫堅手下最起碼也是有著幾萬人的。


    與曹操所率領的烏合之眾有所不同,孫堅所帶領的這支部隊的核心是荊州兵和豫州兵,因而作戰能力上還是不弱的。


    徐榮的兵力應該是不多的,作為派遣在外的騷擾部隊,人數也就維持在幾千人左右。


    這又是一場以少勝多的戰例,而且對手還是個硬柿子,從中可以看出徐榮是有些將才的,雖然不能說是絕對的出類拔萃,但也是與他後來所擁有的超低知名度不相匹配的。


    除了這兩場與大人物掛了鉤,而獲得極高出鏡率的戰爭,徐榮還有一個後續報道,那是他的歸途。


    初平三年(公元192年),在司徒王允的循循善誘下,本不是良善之輩的呂布,積極加入了王允所組織的反董卓政變集團。


    在一次“陰謀策劃”後,董卓這位把持朝政多年的大軍閥頭子被送去了閻王爺那裏,董卓先前的堅持擁護者不幹了,涼州集團的中堅力量們以李傕、郭汜為代表喊著為主子複仇的口號,浩浩蕩蕩地殺向了長安。


    王允大人仍舊沉浸在誅滅“王朝賊人”的暢快之中,將西涼兵團的反撲看做是一些小嘍囉的瞎折騰,不緊不慢之中,招來了董卓先前的部將胡軫、楊定,曉諭他們向叛軍宣揚朝廷政策,勸他們早點地歸降,若是沒有效果,直接剿滅得了。


    胡軫本來就不是什麽地道人,對老同事還是有著階級感情存在的。王允一派遣,他就和楊整集合了自己的部隊,直接著就向李傕、郭汜軍隊靠攏了。


    胡軫的“吃裏扒外”行為,直接導致的後果,就是把徐榮的命給整沒了。


    徐榮也是接受了王允的任命的,他的任務就是跟隨著胡軫去會會那些昔日並不友好的同事。


    走到新豐,李傕、郭汜的部隊出現了。


    二話沒說,胡軫帶著隊伍投降了,二話沒說,徐榮帶著隊伍衝上了前去,準備死磕。


    結局沒有一點的懸念,徐榮戰死在沙場上,胡軫融入大部隊,繼續著“涼州大人”的日子。


    顯然地,徐榮是死在了他曾經效力過的涼州集團的成員手上,也就是先前的同事手裏。他被一向排擠他的同僚終於排擠掉了。(原文來自今日頭條)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孫堅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佚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佚名並收藏孫堅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