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三國的英雄很多,論武藝早有其定論:“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黃許孫太兩夏侯,二張徐龐甘周魏;槍神張繡和文顏,雖勇無奈命太悲。”按古今的邏輯,誰想出名,你就狠揍上述這些人,準能出名。三英戰呂布,不是一下子成就了呂布、關羽、張飛和劉備四位英雄嗎?但出乎我們的預料,有一位英雄威震華夏的關羽、黃忠都喪命他手,卻終生落魄,很多人不知其名。他就是東吳的馬忠,係大將潘璋手下的無名偏將。他在三國中出場不多,但每出一場則一鳴驚人。
第一次,馬忠在關羽大意失荊州走麥城時,吳軍已經完成了對麥城的包圍,關羽困獸猶鬥拚死突圍。吳軍統帥呂蒙設下埋伏,這時關羽果然中計,擔當生擒威震華夏第一猛將關羽的東吳一線主力軍乃是潘璋部將馬忠,且看當時場麵,關羽正走之間,一聲喊起,兩全伏兵盡出,長鉤套索,一齊並舉,先把關公坐下馬絆倒。關公翻身落馬,被馬忠所獲……可見,潘璋接受呂蒙的命令後,派出生擒關羽的一線部隊是部將馬忠,而自己和朱然是後續部隊。馬忠不負所望,麵對呂布死後人人懼怕的第一高手,派出自己部下呐喊而出,同時下手,呐喊以壯聲勢,人多才能縛虎。“射人先射馬”,先把關羽的寶貝赤兔馬絆倒,而後生擒關羽,整個過程一氣嗬成。馬忠立下了如此蓋世之功,而孫權隻賞給他一匹赤兔馬。
第二次,馬忠是在劉備為關羽報仇的猇亭之戰時,武威後將軍黃忠隨劉備征戰,黃忠乃是與關羽齊名的西蜀五虎大將之一,曆來將自己比作春秋戰國時期的老將廉頗,目中無人。東吳方麵先鋒官乃是大將潘璋,馬忠仍是其部將。黃忠與潘璋交戰,三回合砍死潘璋部將史跡,潘璋親自大戰黃忠不勝。次日,潘璋設下埋伏,一線部隊馬忠看出了當時的場麵:第二天,潘璋又來挑戰。黃忠奮然上馬,戰不數回,潘璋拖刀便走。黃忠縱馬追之,追至三十裏時,四麵喊聲大震,伏兵齊出,把黃忠困在垓心。忽然狂風大作,黃忠急退時,山坡上的馬忠部隊出現,一箭射中黃忠肩窩,險些兒落馬,就是馬忠這一箭要了黃忠的命,是夜殞於禦營。可知,馬忠不但善出奇兵,指揮有方,而且箭法高超,一箭致命。
第三次,馬忠是在劉備大勝東吳,關興斬了東吳先鋒潘璋之後。說關興行無數裏,忽聽得人言馬嘶,一彪來到,為首一將,乃潘璋部將馬忠,馬忠見關興殺了主將潘璋,勃然大怒,縱馬來取關興。馬忠部下三百軍並力上前,一聲喊起,將關興團團圍住。關興力孤勢危,忽然見西北上一彪軍出現,乃是張苞。馬忠見此情景,引軍後退。後與糜芳、傅士仁合軍擊退關興和張苞。由此可以看出,麵對武藝高於主將潘璋的強敵,馬忠不懼不退,奮力交戰,足以說明馬忠武藝不凡,馬忠部下三百軍見主將戰關興不下,居然並力上前圍住關興,可見馬忠深得人心,對軍隊訓練有素,其部下凝聚力極強……
然而,《三國演義》中說:生子當如孫仲謀,孫權號稱識人。其實不然,孫權至少犯下了兩種不可思議的用人錯誤:一是既便在魯肅的強力推薦下,也不用名滿天下但相貌醜陋的龐統;二是賞罰不分明,沒有重用曾擒殺兩員西蜀名將的偏將馬忠。特別是,馬忠的結局十分悲慘,這位曾生擒關羽、射死黃忠的東吳將軍,屢立戰功卻沒有被重用,最後還被反複無常的卑鄙小人糜芳、傅士仁刺殺……這難道不令我們後人反思嗎?古人雲:“進賢興功,以作邦國。”為什麽從古到今,總有一些執政者、官員不講原則呢?
建議:當今的官員要記住“量工而分祿,故官無常貴,而民無終賤。有能則舉之,無能則下之。”隻有這樣,才能人盡其才、才盡其用,才能實現振興民族的希望;隻有這樣,才能取信於民、服務於民,才能把我們的事業推向前進!
第一次,馬忠在關羽大意失荊州走麥城時,吳軍已經完成了對麥城的包圍,關羽困獸猶鬥拚死突圍。吳軍統帥呂蒙設下埋伏,這時關羽果然中計,擔當生擒威震華夏第一猛將關羽的東吳一線主力軍乃是潘璋部將馬忠,且看當時場麵,關羽正走之間,一聲喊起,兩全伏兵盡出,長鉤套索,一齊並舉,先把關公坐下馬絆倒。關公翻身落馬,被馬忠所獲……可見,潘璋接受呂蒙的命令後,派出生擒關羽的一線部隊是部將馬忠,而自己和朱然是後續部隊。馬忠不負所望,麵對呂布死後人人懼怕的第一高手,派出自己部下呐喊而出,同時下手,呐喊以壯聲勢,人多才能縛虎。“射人先射馬”,先把關羽的寶貝赤兔馬絆倒,而後生擒關羽,整個過程一氣嗬成。馬忠立下了如此蓋世之功,而孫權隻賞給他一匹赤兔馬。
第二次,馬忠是在劉備為關羽報仇的猇亭之戰時,武威後將軍黃忠隨劉備征戰,黃忠乃是與關羽齊名的西蜀五虎大將之一,曆來將自己比作春秋戰國時期的老將廉頗,目中無人。東吳方麵先鋒官乃是大將潘璋,馬忠仍是其部將。黃忠與潘璋交戰,三回合砍死潘璋部將史跡,潘璋親自大戰黃忠不勝。次日,潘璋設下埋伏,一線部隊馬忠看出了當時的場麵:第二天,潘璋又來挑戰。黃忠奮然上馬,戰不數回,潘璋拖刀便走。黃忠縱馬追之,追至三十裏時,四麵喊聲大震,伏兵齊出,把黃忠困在垓心。忽然狂風大作,黃忠急退時,山坡上的馬忠部隊出現,一箭射中黃忠肩窩,險些兒落馬,就是馬忠這一箭要了黃忠的命,是夜殞於禦營。可知,馬忠不但善出奇兵,指揮有方,而且箭法高超,一箭致命。
第三次,馬忠是在劉備大勝東吳,關興斬了東吳先鋒潘璋之後。說關興行無數裏,忽聽得人言馬嘶,一彪來到,為首一將,乃潘璋部將馬忠,馬忠見關興殺了主將潘璋,勃然大怒,縱馬來取關興。馬忠部下三百軍並力上前,一聲喊起,將關興團團圍住。關興力孤勢危,忽然見西北上一彪軍出現,乃是張苞。馬忠見此情景,引軍後退。後與糜芳、傅士仁合軍擊退關興和張苞。由此可以看出,麵對武藝高於主將潘璋的強敵,馬忠不懼不退,奮力交戰,足以說明馬忠武藝不凡,馬忠部下三百軍見主將戰關興不下,居然並力上前圍住關興,可見馬忠深得人心,對軍隊訓練有素,其部下凝聚力極強……
然而,《三國演義》中說:生子當如孫仲謀,孫權號稱識人。其實不然,孫權至少犯下了兩種不可思議的用人錯誤:一是既便在魯肅的強力推薦下,也不用名滿天下但相貌醜陋的龐統;二是賞罰不分明,沒有重用曾擒殺兩員西蜀名將的偏將馬忠。特別是,馬忠的結局十分悲慘,這位曾生擒關羽、射死黃忠的東吳將軍,屢立戰功卻沒有被重用,最後還被反複無常的卑鄙小人糜芳、傅士仁刺殺……這難道不令我們後人反思嗎?古人雲:“進賢興功,以作邦國。”為什麽從古到今,總有一些執政者、官員不講原則呢?
建議:當今的官員要記住“量工而分祿,故官無常貴,而民無終賤。有能則舉之,無能則下之。”隻有這樣,才能人盡其才、才盡其用,才能實現振興民族的希望;隻有這樣,才能取信於民、服務於民,才能把我們的事業推向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