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攻占漢中之後,自稱漢中王,封五虎上將。當關羽接到命令,看到五虎上將名單中有黃忠之名時,很是氣憤,說:“大丈夫當不與老兵同列!”那麽,為什麽關羽看不起黃忠呢?
關羽的理由是這樣的:“翼德吾弟也;孟起世代名家;子龍久隨吾兄,即吾弟也:位與吾相並,可也。黃忠何等人,敢與吾同列?關羽認為張飛和趙雲是自己的弟弟,自然沒有問題。而馬超是名家子弟,享有大名。而黃忠不過是荊州長沙的一個無名老兵,根本不配和自己同列。可是,關羽卻故意略去最近黃忠在定軍山一戰中,力斬曹軍名將夏侯淵的事實。以黃忠建立的功業論,比其他四人並不遜色。那麽,關羽到底是為了什麽看不起黃忠呢?
要想說清楚這個問題,還要從最初的長沙之戰說起。
<strong>長沙之戰,和諧背後的暗流</strong>
在演義第五十三回,回目叫做《關雲長義釋黃漢升》,這個名字其實不當,原因我下麵解釋。
在曹操和周瑜在赤壁膠著的時候,劉備在諸葛亮的安排下悄悄進攻荊州南部四郡。開始,張飛和趙雲各自得到了一個郡,於是關羽主動請戰,說長沙還沒有取得,如果長兄不是認為關羽沒有才幹,那就請派關羽出戰奪取這項功勞。關羽是一個傲慢的人,他不能容許別人的功勞超過自己,即便這個別人是他的兄弟張飛、趙雲。
關羽來見劉備諸葛亮,諸葛亮說了一番話,讓關羽很不爽。諸葛亮說,張飛和趙雲都是帶領三千人就取得了一個郡,現在長沙的太守韓玄本不足道,可是手下有一員老將名叫黃忠,卻驍勇善戰,有萬夫不當之勇。諸葛亮說,如果關羽要出戰,必須多帶兵馬。關羽一聽,心中有氣,表態自己不需要三千人,隻要本部五百校刀手就可以斬黃忠、韓玄的頭顱,奪取長沙。諸葛亮此人很喜歡用激將法,但此時卻不是。劉備也知道關羽有些托大,於是劉備苦勸,關羽不聽,走了。諸葛亮感歎,關羽此去如此輕敵,恐怕有失,讓劉備自己帶兵前往接應。於是,關羽在前,劉備、諸葛亮親自帶隊在後。雖然事後關羽還是取得了勝利,得到了長沙,但看到跟隨而來的劉備、諸葛亮,關羽心中肯定窩火。而關羽在和黃忠的三次戰鬥中,也一點便宜沒占到,證明諸葛亮所言不假。單憑關羽,不可能奪取長沙郡。
演義之中雖然也看重將帥的謀略,但也看重將領的武力,將領的武力強弱,常常直接決定一場戰鬥的勝負。而關羽pk黃忠,其實一點便宜沒占到,甚至可以說,以實力論,關羽弱於黃忠。
第一場,雙方比試刀法。黃忠出場之前,長沙郡校尉楊齡主動請戰,被關羽兩三個回合砍於馬下。羅貫中是要用楊齡的速敗襯托關羽的強大,但同樣,也證明了黃忠武力的強大。黃忠提刀縱馬,衝向關羽。兩人交戰,“鬥一百餘合,不分勝負”。書中又寫“韓玄恐黃忠有失,鳴金收軍”。一般在寫到恐某某有失,是說這個人的武力要弱一點。但此處是個例外,因為後麵還有一段關羽的心理活動:“老將黃忠,名不虛傳:鬥一百合,全無破綻。來日必用拖刀計,背砍贏之。”關羽在心中承認,以正常的方式作戰,自己沒有任何取勝的機會——黃忠全無破綻——至少可以證明黃忠的武力和關羽相當,甚至在關羽之上。要知道關羽一向心高氣傲,武力能夠被其認同的人,除去黃忠就隻有張遼、張飛了。可是,我們卻沒有看到黃忠暗地裏稱讚關羽。
第二場,許多讀者的印象中,是關羽憑借拖刀計獲得了勝利,然後義釋黃忠。其實不然。
書中寫到,兩人交戰五六十個回合,勝負不分。關羽如此力戰,一方麵是為了讓自己的拖刀計更像一點,另一方麵也是想試試自己有沒有能力不用拖刀計取勝。事實證明,不行。於是關羽調轉馬頭,假裝落敗。黃忠追趕,“雲長方欲用刀砍去,忽聽得腦後一聲響;急回頭看時,見黃忠被戰馬前失,掀在地下”。原來,並非關羽用拖刀計砍翻了黃忠,而是黃忠自己的戰馬被絆倒,黃忠被掀翻。之後,關羽舉起刀,大喝,說自己暫且不殺黃忠,讓黃忠換馬再戰。
也就是說,黃忠之敗,並非敗於關羽的拖刀計。至於關羽的拖刀計能不能打敗黃忠,還是一個未知數。
第三場,黃忠換了太守韓玄的一匹青馬,青馬並非名馬,而是青色的馬,應當比尋常的馬稍微好一點,但距離赤兔馬,甚至的盧馬那都差了許多。黃忠騎著這樣的戰馬又和關羽大戰了三十回合。之後黃忠詐敗,關羽追趕。
像這樣一員將領在前麵跑,而關羽在後麵追的情景,演義之前也有出現。關羽斬殺文醜,就是文醜在逃跑時被腦後一刀。此時關羽也是騎著赤兔馬快馬趕去,卻絲毫奈何不了黃忠。一方麵是黃忠箭術了得,一旦關羽接近,一箭射去,關羽必然遮擋,速度就要受損,另一方麵卻也可以證明,黃忠是一位攻守兼備的出色將領,關羽雖然馬快,卻很難突襲成功。而第三箭黃忠射中關羽頭盔纓根,更證明就算關羽再怎麽遮擋,黃忠依然可以射殺關羽。
三場戰鬥下來,我們可以這樣歸納。正常作戰,關羽和黃忠平手,關羽不能用其擅長的突襲取勝,拖刀計能否獲勝還不知,黃忠卻可用其箭術取關羽性命。長沙之戰中,關羽pk黃忠,當是以關羽落敗,黃忠勝出告終。
若非是韓玄要斬殺黃忠,而魏延又殺掉韓玄,救下黃忠,獻上長沙,以關羽的武力、兵力,根本不可能奪取長沙。
而在這長沙一戰中,黃忠的種種言行,也為後來關羽厭惡黃忠埋下了禍根。
黃忠雖然年老,卻和關羽一樣,是一個非常自信或者說自負的人。當關羽來攻打長沙,韓玄很擔心,畢竟關羽斬顏良誅文醜天下聞名,可黃忠卻說,主公不用擔心,憑自己手中這張弓,這口刀,一千個來一千個死,根本沒有把關羽放在眼裏。當關羽和黃忠第一次見麵的時候,關羽問:“來將莫非黃忠否?”黃忠說:“既知我名,焉敢犯我境!”活脫就是關羽的口氣嘛。關羽還從沒有見過有人這麽狂妄,這麽看不起自己,於是大怒,說,我特來取你首級!於是兩人作戰,可最後的結果卻是關羽根本無法取勝。
三天戰鬥中,關羽占優勢的是第二戰,而關鍵的最後一戰,卻以黃忠的勝出結束。當世人評價長沙之戰的時候會怎麽說呢?多數人隻會記得最後,是黃忠放走的關羽。
並且,當關羽進入長沙之後,關羽主動召喚黃忠,黃忠竟然不出門,再一次藐視關羽。一直到劉備親自到黃忠府上邀請,黃忠才投降。也就是說,人家黃忠是降劉備,而並非降關羽!像關羽這樣一個器量狹窄的人又怎麽不會嫉恨?
於是,關羽厭惡黃忠的原因很多,早在長沙之戰,兩人就芥蒂深種,矛盾重重了。
關羽的理由是這樣的:“翼德吾弟也;孟起世代名家;子龍久隨吾兄,即吾弟也:位與吾相並,可也。黃忠何等人,敢與吾同列?關羽認為張飛和趙雲是自己的弟弟,自然沒有問題。而馬超是名家子弟,享有大名。而黃忠不過是荊州長沙的一個無名老兵,根本不配和自己同列。可是,關羽卻故意略去最近黃忠在定軍山一戰中,力斬曹軍名將夏侯淵的事實。以黃忠建立的功業論,比其他四人並不遜色。那麽,關羽到底是為了什麽看不起黃忠呢?
要想說清楚這個問題,還要從最初的長沙之戰說起。
<strong>長沙之戰,和諧背後的暗流</strong>
在演義第五十三回,回目叫做《關雲長義釋黃漢升》,這個名字其實不當,原因我下麵解釋。
在曹操和周瑜在赤壁膠著的時候,劉備在諸葛亮的安排下悄悄進攻荊州南部四郡。開始,張飛和趙雲各自得到了一個郡,於是關羽主動請戰,說長沙還沒有取得,如果長兄不是認為關羽沒有才幹,那就請派關羽出戰奪取這項功勞。關羽是一個傲慢的人,他不能容許別人的功勞超過自己,即便這個別人是他的兄弟張飛、趙雲。
關羽來見劉備諸葛亮,諸葛亮說了一番話,讓關羽很不爽。諸葛亮說,張飛和趙雲都是帶領三千人就取得了一個郡,現在長沙的太守韓玄本不足道,可是手下有一員老將名叫黃忠,卻驍勇善戰,有萬夫不當之勇。諸葛亮說,如果關羽要出戰,必須多帶兵馬。關羽一聽,心中有氣,表態自己不需要三千人,隻要本部五百校刀手就可以斬黃忠、韓玄的頭顱,奪取長沙。諸葛亮此人很喜歡用激將法,但此時卻不是。劉備也知道關羽有些托大,於是劉備苦勸,關羽不聽,走了。諸葛亮感歎,關羽此去如此輕敵,恐怕有失,讓劉備自己帶兵前往接應。於是,關羽在前,劉備、諸葛亮親自帶隊在後。雖然事後關羽還是取得了勝利,得到了長沙,但看到跟隨而來的劉備、諸葛亮,關羽心中肯定窩火。而關羽在和黃忠的三次戰鬥中,也一點便宜沒占到,證明諸葛亮所言不假。單憑關羽,不可能奪取長沙郡。
演義之中雖然也看重將帥的謀略,但也看重將領的武力,將領的武力強弱,常常直接決定一場戰鬥的勝負。而關羽pk黃忠,其實一點便宜沒占到,甚至可以說,以實力論,關羽弱於黃忠。
第一場,雙方比試刀法。黃忠出場之前,長沙郡校尉楊齡主動請戰,被關羽兩三個回合砍於馬下。羅貫中是要用楊齡的速敗襯托關羽的強大,但同樣,也證明了黃忠武力的強大。黃忠提刀縱馬,衝向關羽。兩人交戰,“鬥一百餘合,不分勝負”。書中又寫“韓玄恐黃忠有失,鳴金收軍”。一般在寫到恐某某有失,是說這個人的武力要弱一點。但此處是個例外,因為後麵還有一段關羽的心理活動:“老將黃忠,名不虛傳:鬥一百合,全無破綻。來日必用拖刀計,背砍贏之。”關羽在心中承認,以正常的方式作戰,自己沒有任何取勝的機會——黃忠全無破綻——至少可以證明黃忠的武力和關羽相當,甚至在關羽之上。要知道關羽一向心高氣傲,武力能夠被其認同的人,除去黃忠就隻有張遼、張飛了。可是,我們卻沒有看到黃忠暗地裏稱讚關羽。
第二場,許多讀者的印象中,是關羽憑借拖刀計獲得了勝利,然後義釋黃忠。其實不然。
書中寫到,兩人交戰五六十個回合,勝負不分。關羽如此力戰,一方麵是為了讓自己的拖刀計更像一點,另一方麵也是想試試自己有沒有能力不用拖刀計取勝。事實證明,不行。於是關羽調轉馬頭,假裝落敗。黃忠追趕,“雲長方欲用刀砍去,忽聽得腦後一聲響;急回頭看時,見黃忠被戰馬前失,掀在地下”。原來,並非關羽用拖刀計砍翻了黃忠,而是黃忠自己的戰馬被絆倒,黃忠被掀翻。之後,關羽舉起刀,大喝,說自己暫且不殺黃忠,讓黃忠換馬再戰。
也就是說,黃忠之敗,並非敗於關羽的拖刀計。至於關羽的拖刀計能不能打敗黃忠,還是一個未知數。
第三場,黃忠換了太守韓玄的一匹青馬,青馬並非名馬,而是青色的馬,應當比尋常的馬稍微好一點,但距離赤兔馬,甚至的盧馬那都差了許多。黃忠騎著這樣的戰馬又和關羽大戰了三十回合。之後黃忠詐敗,關羽追趕。
像這樣一員將領在前麵跑,而關羽在後麵追的情景,演義之前也有出現。關羽斬殺文醜,就是文醜在逃跑時被腦後一刀。此時關羽也是騎著赤兔馬快馬趕去,卻絲毫奈何不了黃忠。一方麵是黃忠箭術了得,一旦關羽接近,一箭射去,關羽必然遮擋,速度就要受損,另一方麵卻也可以證明,黃忠是一位攻守兼備的出色將領,關羽雖然馬快,卻很難突襲成功。而第三箭黃忠射中關羽頭盔纓根,更證明就算關羽再怎麽遮擋,黃忠依然可以射殺關羽。
三場戰鬥下來,我們可以這樣歸納。正常作戰,關羽和黃忠平手,關羽不能用其擅長的突襲取勝,拖刀計能否獲勝還不知,黃忠卻可用其箭術取關羽性命。長沙之戰中,關羽pk黃忠,當是以關羽落敗,黃忠勝出告終。
若非是韓玄要斬殺黃忠,而魏延又殺掉韓玄,救下黃忠,獻上長沙,以關羽的武力、兵力,根本不可能奪取長沙。
而在這長沙一戰中,黃忠的種種言行,也為後來關羽厭惡黃忠埋下了禍根。
黃忠雖然年老,卻和關羽一樣,是一個非常自信或者說自負的人。當關羽來攻打長沙,韓玄很擔心,畢竟關羽斬顏良誅文醜天下聞名,可黃忠卻說,主公不用擔心,憑自己手中這張弓,這口刀,一千個來一千個死,根本沒有把關羽放在眼裏。當關羽和黃忠第一次見麵的時候,關羽問:“來將莫非黃忠否?”黃忠說:“既知我名,焉敢犯我境!”活脫就是關羽的口氣嘛。關羽還從沒有見過有人這麽狂妄,這麽看不起自己,於是大怒,說,我特來取你首級!於是兩人作戰,可最後的結果卻是關羽根本無法取勝。
三天戰鬥中,關羽占優勢的是第二戰,而關鍵的最後一戰,卻以黃忠的勝出結束。當世人評價長沙之戰的時候會怎麽說呢?多數人隻會記得最後,是黃忠放走的關羽。
並且,當關羽進入長沙之後,關羽主動召喚黃忠,黃忠竟然不出門,再一次藐視關羽。一直到劉備親自到黃忠府上邀請,黃忠才投降。也就是說,人家黃忠是降劉備,而並非降關羽!像關羽這樣一個器量狹窄的人又怎麽不會嫉恨?
於是,關羽厭惡黃忠的原因很多,早在長沙之戰,兩人就芥蒂深種,矛盾重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