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ong>曆史上司馬懿和諸葛亮到底誰更聰明?</strong>


    <strong>一、軍事</strong>


    諸葛亮兩大軍事戰役南征取得成功、北伐受阻於司馬懿。


    諸葛亮北伐出兵七次,多次無功而退兵。實因司馬懿是個強敵。曹操曾經在關羽軍事打擊下,惶惶欲遷國都。司馬懿不但阻止這一行動,還建議曹操致書孫權,趁虛抄關羽後路,致關羽敗走麥城。而諸葛亮作為蜀國軍事的總指揮,在關羽之敗中難道沒有責任嗎?所以軍事上司馬懿略勝一籌。


    <strong>二、內政</strong>


    諸葛亮在內政上是最為世人稱道的。在蜀地原劉璋的基業上靠法治的嚴明,一係列務農、息民政策使蜀國積蓄了與曹魏抗衡的實力。在劉備死後,他能繼續推行聯吳抗曹操是非常的明智之舉。


    而司馬懿呢,著名的曹操大規模軍士屯田,是由於司馬懿的倡議而創辦的。司馬懿在主政時期更大興軍屯,廣開漕渠,使“百姓大悅”為統一中國打下良好的基礎。曹操死後,魏明帝奢侈無度,好修宮室役者萬餘人,雕玩之物,動以千計,司馬懿“皆奏罷之,節用務農,天下欣賴。”


    應該說諸葛亮麵對的困難、事物要比司馬懿艱難得多,複雜得多,所以內政方麵諸葛亮略勝一籌。


    <strong>三、用人</strong>


    在劉備死後,蜀國人才逐漸凋敝。軍事後備人才唯薑維而已,諸葛亮出師表中提及的文臣,在諸葛亮後並未做出什麽能扭轉或延續蜀國的事來。第一次北伐,有人曾推薦素有戰功的魏延和吳懿,諸葛亮不聽,任用馬謖不當致使兵敗。在第五次北伐方起用魏延和吳懿,此次戰役,二將大破魏雍州刺史郭淮。後來,魏延造反,其原因與長久不被任用無關嗎?這些不能不說是諸葛亮一生的缺憾。應該說蜀國曾經的人才濟濟的局麵功在於劉備,而非諸葛。


    司馬懿在世族壟斷政權的社會中,提拔了不少出身低賤但有能力的人才擔任軍政要職,如後來對蜀吳作戰有功的大將鄧艾、石苞,都出自“草根”。從用人方麵,司馬懿所勝應說已非一籌了。


    從事實上講司馬懿實現了統一中國。


    <strong>四、結論:司馬懿較諸葛亮更強一些。</strong>


    國人論人重在品德,諸葛亮因其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奉獻精神,給後人樹立了萬世師表。他被後世樹為智慧的象征,不為過;被後人神化也可以理解。但若對人進行評價、對比,還應排除感情因素,給予實事求是的評價。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諸葛亮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佚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佚名並收藏諸葛亮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