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在平定天下之後,曾經考慮在洛陽建都。為什麽呢?原來,洛陽從西周初年就開始營建,在東周之後更是成為首都。並且,洛陽位於天子之中,四方通達,各地官員來中央也好,朝廷的政令傳達也好,都十分便利,並且,洛陽水運發達,在依靠水路的古代,可以說確實有很大優勢。並且,劉邦和他手下的許多將軍,本來就是山東六國人,現在平定天下了,當然希望都城距離自己的家鄉近一點。當年項羽執意要定都彭城,不就是想著富貴不還鄉,不是衣錦夜行嗎?現在劉邦當了天子了,當然也要顯擺一下。於是,從公從私,朝中上下許多人都覺得定都洛陽是最合適的選擇。可是,有一個人覺得定都洛陽不合適,應該選擇在關中定都才是最穩妥的。持這種觀點的人叫做婁敬。婁敬是誰呢?什麽出身?什麽官職?滿朝文武都說定都洛陽好,為何婁敬竟然唱反調,說定都關中好?莫非婁敬有什麽硬後台?不然怎麽敢說這樣荒唐忤逆的話?
沒有。婁敬沒有什麽高貴的出身,當時隻是一個最普通的小兵,被征召到甘肅一帶駐守邊疆。經過洛陽的時候,婁敬聽到驛站的人提起皇帝將要定都洛陽的事情,覺得不行,就去拜見自己的同鄉虞將軍。希望虞將軍做個中間人,介紹他去拜見皇帝劉邦。虞將軍看到是同鄉,當然也希望在老鄉麵前能夠顯擺一下,總不能讓老鄉認為自己連這點小事也安排不了。於是用盡全力打通關係,終於安排到了合適的日子。會麵的時候到了,虞將軍看婁敬連一件像樣的衣服都沒有,就想著自己再吃點虧,給婁敬一套體麵的衣服。可沒想到婁敬竟然說:臣衣帛,衣帛見;衣褐,衣褐見。婁敬滿不在乎,自己本來是穿絲綢,那就穿絲綢;可是自己本來就是穿破舊的羊皮外套,那就繼續羊皮外套。保持擇自己的本真,挺好!
婁敬見到了劉邦,劉邦這人也不大講究,看到婁敬一身破舊的羊皮衣服也沒覺得有什麽不尊敬不禮貌的。見到了婁敬,問問婁敬吃飯了沒有。婁敬也不客氣,說沒吃呢。於是劉邦先招待婁敬吃飯。吃完了,劉邦就問找自己有什麽事情呢。婁敬擦擦嘴,就說開了。婁敬說,我聽說陛下您想要定都洛陽是不是?劉邦說,是啊。有什麽問題?婁敬笑了,說,莫非陛下您是想要和八百年的周朝比比誰更興隆嗎?劉邦也笑了,說,是啊,那又有什麽不可以的呢?婁敬說,可是,陛下想過沒有,您奪取天下的方式和周朝並不相同呢?這樣的情況下,怎麽能夠同樣在洛陽定都呢?劉邦就不明白了,奪取天下的方式和定都有什麽關係呢?
婁敬就說,周朝怎麽取得天下的呢?周朝的祖先早在堯舜禹時代就建立功業,被封為諸侯。積德行善幾百年,在商朝的時候遷都到了岐山。在岐山又經曆了曆代君主苦心經營,等到了周文王的時候,連遠方的薑尚都不遠千裏來到文王的帳下。然後周武王討伐無道的商紂王,天下八百諸侯沒有約定,可是卻共同在孟津會盟。於是,周朝才滅掉了商朝,奪取了天下。在這樣的情況下,由有著賢相之名的周公開始營建洛陽。為什麽修建洛陽呢?洛陽確實有很多好處。就像陛下的許多臣子說的,洛陽在天下之中,諸侯分布四方,納貢也好,傳達命令也好,路途都差不多,很是便於管理。可是洛陽也有一個很大的危險。洛陽四處都是平川,無險可守,並且道路暢通,如果各地叛亂,由水路也好,陸路也好,都可以很快進攻到洛陽。洛陽可是個難守易攻的地方呢。於是,婁敬提出,隻有天下百姓感念朝廷的恩德的時候,才可以在洛陽定都;在亂世的時候,在洛陽定都,無異於自尋死路。
可是,當時的漢朝,是怎樣一個情況呢?婁敬說,陛下你從沛縣起兵,率領三千人就來爭奪天下。和項羽大戰打了七十多次,小戰也有四十多次,可以說天下百姓因為幾年的爭霸戰爭死傷無數,放眼望去原野上到處都是沒有人埋葬的屍體。現在天下剛剛平定,人心還沒有安定。在這個時候想要在洛陽定都,實在是太危險了。劉邦一聽,眉頭緊鎖。那在哪裏建都合適呢?婁敬說,當然應該在關中定都。關中一代地產豐富,百姓富足,並且地勢險要,易守難攻。就算是天下發生變亂,也可以向秦國一樣,駐守函穀關。並且,在關中地區隨便就能夠征召到一百萬人。退可以保守當初秦國的領土,進也可以擁有天下。二者相比,哪一個有利,哪一個有弊,一清二楚啊。
劉邦有點相信了,可是又不甘心就此放棄。當初手下將軍們怎麽評價兩個地方呢?確實,關中地勢險要,易守難攻,可是秦國擁有天下不過是二三十年就滅亡了,而在洛陽定都的周朝呢,卻有幾百年的曆史。劉邦於是先讓婁敬下去,自己親自去拜訪自己最信任的謀士張良。張良也覺得在關中定都合適,可是之前許多將軍都覺得在洛陽定都好,張良就沒有公開站出來反對。自己幹嘛做那個掃興的人呢?現在既然已經有人做了炮灰,並且劉邦親自來問自己,張良也就把自己真正的想法說了出來。張良也說,洛陽乃是四麵受敵的地方,可是關中就不一樣了,可以說是金城千裏,天府之國。有錢有糧,易守難攻,可以說是最好的選擇了。就算是諸侯有什麽動亂,也可以順流而下,用水路運輸,很快就可以平定。劉邦看到張良都這麽說,那當然是定都關中好了,於是讓那些定都洛陽的人都閉嘴,正式定都關中。
沒有。婁敬沒有什麽高貴的出身,當時隻是一個最普通的小兵,被征召到甘肅一帶駐守邊疆。經過洛陽的時候,婁敬聽到驛站的人提起皇帝將要定都洛陽的事情,覺得不行,就去拜見自己的同鄉虞將軍。希望虞將軍做個中間人,介紹他去拜見皇帝劉邦。虞將軍看到是同鄉,當然也希望在老鄉麵前能夠顯擺一下,總不能讓老鄉認為自己連這點小事也安排不了。於是用盡全力打通關係,終於安排到了合適的日子。會麵的時候到了,虞將軍看婁敬連一件像樣的衣服都沒有,就想著自己再吃點虧,給婁敬一套體麵的衣服。可沒想到婁敬竟然說:臣衣帛,衣帛見;衣褐,衣褐見。婁敬滿不在乎,自己本來是穿絲綢,那就穿絲綢;可是自己本來就是穿破舊的羊皮外套,那就繼續羊皮外套。保持擇自己的本真,挺好!
婁敬見到了劉邦,劉邦這人也不大講究,看到婁敬一身破舊的羊皮衣服也沒覺得有什麽不尊敬不禮貌的。見到了婁敬,問問婁敬吃飯了沒有。婁敬也不客氣,說沒吃呢。於是劉邦先招待婁敬吃飯。吃完了,劉邦就問找自己有什麽事情呢。婁敬擦擦嘴,就說開了。婁敬說,我聽說陛下您想要定都洛陽是不是?劉邦說,是啊。有什麽問題?婁敬笑了,說,莫非陛下您是想要和八百年的周朝比比誰更興隆嗎?劉邦也笑了,說,是啊,那又有什麽不可以的呢?婁敬說,可是,陛下想過沒有,您奪取天下的方式和周朝並不相同呢?這樣的情況下,怎麽能夠同樣在洛陽定都呢?劉邦就不明白了,奪取天下的方式和定都有什麽關係呢?
婁敬就說,周朝怎麽取得天下的呢?周朝的祖先早在堯舜禹時代就建立功業,被封為諸侯。積德行善幾百年,在商朝的時候遷都到了岐山。在岐山又經曆了曆代君主苦心經營,等到了周文王的時候,連遠方的薑尚都不遠千裏來到文王的帳下。然後周武王討伐無道的商紂王,天下八百諸侯沒有約定,可是卻共同在孟津會盟。於是,周朝才滅掉了商朝,奪取了天下。在這樣的情況下,由有著賢相之名的周公開始營建洛陽。為什麽修建洛陽呢?洛陽確實有很多好處。就像陛下的許多臣子說的,洛陽在天下之中,諸侯分布四方,納貢也好,傳達命令也好,路途都差不多,很是便於管理。可是洛陽也有一個很大的危險。洛陽四處都是平川,無險可守,並且道路暢通,如果各地叛亂,由水路也好,陸路也好,都可以很快進攻到洛陽。洛陽可是個難守易攻的地方呢。於是,婁敬提出,隻有天下百姓感念朝廷的恩德的時候,才可以在洛陽定都;在亂世的時候,在洛陽定都,無異於自尋死路。
可是,當時的漢朝,是怎樣一個情況呢?婁敬說,陛下你從沛縣起兵,率領三千人就來爭奪天下。和項羽大戰打了七十多次,小戰也有四十多次,可以說天下百姓因為幾年的爭霸戰爭死傷無數,放眼望去原野上到處都是沒有人埋葬的屍體。現在天下剛剛平定,人心還沒有安定。在這個時候想要在洛陽定都,實在是太危險了。劉邦一聽,眉頭緊鎖。那在哪裏建都合適呢?婁敬說,當然應該在關中定都。關中一代地產豐富,百姓富足,並且地勢險要,易守難攻。就算是天下發生變亂,也可以向秦國一樣,駐守函穀關。並且,在關中地區隨便就能夠征召到一百萬人。退可以保守當初秦國的領土,進也可以擁有天下。二者相比,哪一個有利,哪一個有弊,一清二楚啊。
劉邦有點相信了,可是又不甘心就此放棄。當初手下將軍們怎麽評價兩個地方呢?確實,關中地勢險要,易守難攻,可是秦國擁有天下不過是二三十年就滅亡了,而在洛陽定都的周朝呢,卻有幾百年的曆史。劉邦於是先讓婁敬下去,自己親自去拜訪自己最信任的謀士張良。張良也覺得在關中定都合適,可是之前許多將軍都覺得在洛陽定都好,張良就沒有公開站出來反對。自己幹嘛做那個掃興的人呢?現在既然已經有人做了炮灰,並且劉邦親自來問自己,張良也就把自己真正的想法說了出來。張良也說,洛陽乃是四麵受敵的地方,可是關中就不一樣了,可以說是金城千裏,天府之國。有錢有糧,易守難攻,可以說是最好的選擇了。就算是諸侯有什麽動亂,也可以順流而下,用水路運輸,很快就可以平定。劉邦看到張良都這麽說,那當然是定都關中好了,於是讓那些定都洛陽的人都閉嘴,正式定都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