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的曆史上每到一個朝代的末期,就成了造反家的樂園。奇怪就是沒人願意開這個頭,一旦有人跨出第一步,第二、第三、第四等等就如雨後春筍全都冒出來了。陳勝一帶頭造反,屁股後麵就跟出一長列名單來。
估計嬴政最喜歡看到這種場麵,自己的敵人全都露出水麵,也不用自己費盡心機地去抓,去搜。對於那些搞地下工作的,你逮他們還真費勁,更說不定哪天一不小心就扔個石頭、標槍什麽的來個“誤中副車”,搞得自己也是整天提心吊膽的。你們全造反多好,大家刀對刀、槍對槍,小弟對小弟地互砍!可惜,那幫敢造反的好像沒個傻瓜,都知道嬴政這人咱鬥不過,我就躲著,有本事就把我搜出來!大家就這麽一直憋著,憋到嬴政死,憋到陳勝這廝給放了第一把火。機會來了!當時每個人都這麽想!
張耳、陳餘倆人都是魏國人,讀過不少書,是當時有名的知識分子。但這倆人一直都是堅定的反秦地下組織成員,連嬴政都聽過倆人的名字,所以是全國通緝此二人。幸好當時條件的限製,政府想抓兩個四處遊蕩的人還是比較困難的。因此,張耳、陳餘沒事就四處晃蕩宣傳抗秦的思想,播撒革命的種子。等到陳勝起來造反時,張耳、陳餘覺得這可是天賜良機啊,就幸衝衝地跑來投靠。而陳勝對這兩個人還是很尊敬的,最後派他們隨同自己的手下武臣前往趙地接管那裏的造反事業,並希望他們能多打點兒地盤出來。後來周文兵敗關中,武臣在張耳、陳餘的鼓動之下,擁兵自立為趙王。後大將李良叛亂率兵攻進王宮殺害武臣。張耳、陳餘又帶兵反攻李良。李良一看自己打不過,就帶齊人馬投降了章邯。但趙王已被殺,國家不能沒個頭吧,兩個人一商量,決定立趙國王室後裔為王,就在民間找了個叫趙歇的,對眾人說這是當年的趙王的後代,我們應立他為王。於是,這位趙歇成了趙王。
狄城人田儋在齊地自立為王。田儋是原齊國王族,這個家族可有不少人才,畢竟是戰國時代的豪門貴族,雖然齊被滅國了,但他們一直都希望自己有一天東山再起。這時,陳勝起來暴動,並派部將周市占據原先魏國的土地,並準備進軍齊地。齊境內一時風聲鶴唳,秦國在此地本來就統治比較薄弱,很快秦國在此地統治秩序開始崩潰。田儋看到機會來臨,帶領宗族子弟起兵自立為齊王,並出兵襲擊周市,周市無法抵擋,隻好退回魏地。田儋則向東方進攻,很快就占有了原先齊國的大部分領土。
武臣手下的部將韓廣被派到燕地,當地的反抗組織就擁立他為燕王,宣布獨立。占據魏地的陳勝部將周市,一看天下都在鬧革命、搞獨立,也蠢蠢欲動,但由於出身卑微,就立魏宗室弟子魏咎為魏王,自己則做了宰相,脫離了陳勝集團。陳勝部將秦嘉聯合當地的部落貴族長老立景駒為楚王。在陳勝死後,景駒的聲名逐漸高漲,楚地的造反小團隊紛紛去投奔他。就連劉邦也覺得自己一人混不下去,帶人去投奔楚王景駒,大樹底下才好乘涼!
還有許多沒有割地稱王的小股造反隊伍,如張良、黥布、項梁項羽、劉邦等等眾多小集團。正所謂,“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整個關東地區基本上又恢複了嬴政統一前的情景!下麵我將重點介紹其中的兩支造反隊伍,因為隻有他們才殺入了最後的決賽!
可以看出,最早造反的往往最早完蛋,陳勝、吳廣造反最早,成了眾矢之的,早早的被瓦解,而跟著他們造反的人後來都割據一方,成了新的造反勢力。似乎曆史上自古以來就是如此,像後來的隋末起義,先起義者最早離開曆史舞台,反倒是李淵父子拿到了天下;黃巢起義的受益者也不是黃巢,而是跟著他起義的那幫人。所以,曆史是死的,而我們人是活的,讀史不能讀死史,而要連貫起來看就很有意思,也很有收獲。第一個吃螃蟹往往不能吃出螃蟹的味道,也不能很好的享受吃螃蟹的樂趣,所以不要去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扯遠了,書歸正傳,接著往下看。
而接下來輪到我們的主人公劉邦了!但又不能不寫,不能不介紹,一台好的戲劇需要好些演員來配合,主角要有還不能隻有一個,配角就更多了,這樣才精彩才讓人值得回味。曆史就是一出大戲,我盡量將其寫的好看。好了還是讓我們再回到陳勝起義的那一刻。這時的劉邦還在大山裏當他的山大王,雖說生活沒有自己當公務員時的穩定瀟灑,但最起碼自己的小命能保住了,雖說還不時想起自己的老婆孩子!至於將來的事將來再說吧。而且隔三岔五的不時有幾個人來投奔自己,最後居然也聚集了幾百號人。
這時,陳勝吳廣的起義風暴逐漸波及到周圍附近的郡縣。沛縣當然也不列外。這位沛縣縣令和上麵那位秦朝的政府官員一樣,生怕自己也被人們當成革命的對象,慌忙召集蕭何等一幫手下商量對策,想自己也混個造反王當當,這樣大家都是自己人了,就可以避免被農民軍給哢嚓了。(真是牆倒眾人推啊,沒有絲毫政治立場!)可是蕭何等人卻不同意,理由就是您不是本地人,隻是一“空降兵”,要造反,本地人也不會帶你玩的,更不會服你的,更別說造反這種九死一生的大事!
估計嬴政最喜歡看到這種場麵,自己的敵人全都露出水麵,也不用自己費盡心機地去抓,去搜。對於那些搞地下工作的,你逮他們還真費勁,更說不定哪天一不小心就扔個石頭、標槍什麽的來個“誤中副車”,搞得自己也是整天提心吊膽的。你們全造反多好,大家刀對刀、槍對槍,小弟對小弟地互砍!可惜,那幫敢造反的好像沒個傻瓜,都知道嬴政這人咱鬥不過,我就躲著,有本事就把我搜出來!大家就這麽一直憋著,憋到嬴政死,憋到陳勝這廝給放了第一把火。機會來了!當時每個人都這麽想!
張耳、陳餘倆人都是魏國人,讀過不少書,是當時有名的知識分子。但這倆人一直都是堅定的反秦地下組織成員,連嬴政都聽過倆人的名字,所以是全國通緝此二人。幸好當時條件的限製,政府想抓兩個四處遊蕩的人還是比較困難的。因此,張耳、陳餘沒事就四處晃蕩宣傳抗秦的思想,播撒革命的種子。等到陳勝起來造反時,張耳、陳餘覺得這可是天賜良機啊,就幸衝衝地跑來投靠。而陳勝對這兩個人還是很尊敬的,最後派他們隨同自己的手下武臣前往趙地接管那裏的造反事業,並希望他們能多打點兒地盤出來。後來周文兵敗關中,武臣在張耳、陳餘的鼓動之下,擁兵自立為趙王。後大將李良叛亂率兵攻進王宮殺害武臣。張耳、陳餘又帶兵反攻李良。李良一看自己打不過,就帶齊人馬投降了章邯。但趙王已被殺,國家不能沒個頭吧,兩個人一商量,決定立趙國王室後裔為王,就在民間找了個叫趙歇的,對眾人說這是當年的趙王的後代,我們應立他為王。於是,這位趙歇成了趙王。
狄城人田儋在齊地自立為王。田儋是原齊國王族,這個家族可有不少人才,畢竟是戰國時代的豪門貴族,雖然齊被滅國了,但他們一直都希望自己有一天東山再起。這時,陳勝起來暴動,並派部將周市占據原先魏國的土地,並準備進軍齊地。齊境內一時風聲鶴唳,秦國在此地本來就統治比較薄弱,很快秦國在此地統治秩序開始崩潰。田儋看到機會來臨,帶領宗族子弟起兵自立為齊王,並出兵襲擊周市,周市無法抵擋,隻好退回魏地。田儋則向東方進攻,很快就占有了原先齊國的大部分領土。
武臣手下的部將韓廣被派到燕地,當地的反抗組織就擁立他為燕王,宣布獨立。占據魏地的陳勝部將周市,一看天下都在鬧革命、搞獨立,也蠢蠢欲動,但由於出身卑微,就立魏宗室弟子魏咎為魏王,自己則做了宰相,脫離了陳勝集團。陳勝部將秦嘉聯合當地的部落貴族長老立景駒為楚王。在陳勝死後,景駒的聲名逐漸高漲,楚地的造反小團隊紛紛去投奔他。就連劉邦也覺得自己一人混不下去,帶人去投奔楚王景駒,大樹底下才好乘涼!
還有許多沒有割地稱王的小股造反隊伍,如張良、黥布、項梁項羽、劉邦等等眾多小集團。正所謂,“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整個關東地區基本上又恢複了嬴政統一前的情景!下麵我將重點介紹其中的兩支造反隊伍,因為隻有他們才殺入了最後的決賽!
可以看出,最早造反的往往最早完蛋,陳勝、吳廣造反最早,成了眾矢之的,早早的被瓦解,而跟著他們造反的人後來都割據一方,成了新的造反勢力。似乎曆史上自古以來就是如此,像後來的隋末起義,先起義者最早離開曆史舞台,反倒是李淵父子拿到了天下;黃巢起義的受益者也不是黃巢,而是跟著他起義的那幫人。所以,曆史是死的,而我們人是活的,讀史不能讀死史,而要連貫起來看就很有意思,也很有收獲。第一個吃螃蟹往往不能吃出螃蟹的味道,也不能很好的享受吃螃蟹的樂趣,所以不要去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扯遠了,書歸正傳,接著往下看。
而接下來輪到我們的主人公劉邦了!但又不能不寫,不能不介紹,一台好的戲劇需要好些演員來配合,主角要有還不能隻有一個,配角就更多了,這樣才精彩才讓人值得回味。曆史就是一出大戲,我盡量將其寫的好看。好了還是讓我們再回到陳勝起義的那一刻。這時的劉邦還在大山裏當他的山大王,雖說生活沒有自己當公務員時的穩定瀟灑,但最起碼自己的小命能保住了,雖說還不時想起自己的老婆孩子!至於將來的事將來再說吧。而且隔三岔五的不時有幾個人來投奔自己,最後居然也聚集了幾百號人。
這時,陳勝吳廣的起義風暴逐漸波及到周圍附近的郡縣。沛縣當然也不列外。這位沛縣縣令和上麵那位秦朝的政府官員一樣,生怕自己也被人們當成革命的對象,慌忙召集蕭何等一幫手下商量對策,想自己也混個造反王當當,這樣大家都是自己人了,就可以避免被農民軍給哢嚓了。(真是牆倒眾人推啊,沒有絲毫政治立場!)可是蕭何等人卻不同意,理由就是您不是本地人,隻是一“空降兵”,要造反,本地人也不會帶你玩的,更不會服你的,更別說造反這種九死一生的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