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ong>誰是史上最稱職的皇後?</strong>皇後作為古代一種特殊的職業,其職責異常複雜。首先,作為人妻,她要相夫教子,恪盡內人之責;其次,她要以身作則,統率後宮,為皇帝處理好後院;最後,作為第一夫人,母儀天下者,還要輔佐皇帝,把握好國事與家事之間的微妙平衡。所以古往今來,能做好皇後者,寥寥無幾,能做到稱職者,更是寥若晨星。
有人說,唐太宗皇後長孫氏賢達淑體,輔佐太宗治理天下,是皇後中的標杆。如果以做皇後的後兩條標準而言,長孫氏可謂盡職盡責了。但唯獨第一條——相夫教子,她做的很不好。其長子李承乾,為登皇位,竟然謊稱病危,想謀殺老爹李世民。次子魏王李泰,生性暴虐,沒登皇位就恐嚇小弟李治。最後一位就是那位怕老婆出名的高宗李治了,天性懦弱,死了沒幾年,江山就改姓武了。
那麽最稱職的皇後是誰呢?是漢光武帝劉秀的第二任皇後陰麗華,他們二人的婚姻也可稱得上是美滿之至。
漢光武帝劉秀,漢高祖九世孫,長沙定王的後裔,九歲而孤,寄養在叔父劉良家裏。他有兩個哥哥,長兄劉繽,次兄劉仲,都氣度恢宏,輕財仗義。劉秀更是生得一表人才,待人接物,慷慨磊落,行事更是睿智勇毅。
資料圖劉秀自幼鍾情於陰麗華,少年時期就立下一個心願——娶妻當娶陰麗華,這一誌願在當時看來隻是不著邊際的空想,因為當時漢代已曆十二帝,總計二百一十三年,帝裔子孫眾多,不可能一一照顧周全,更何況當時王莽已經篡位稱尊,劉氏子孫更受到無情的摧殘,劉秀一家早失去貴族的身份,在鄉裏的財勢與聲望上,劉家似乎還比不上陰家,劉秀雖然熟知陰麗華貌美,但真正能把她娶過來作為自己的妻子,還是一件十分渺茫的事,當時隻是心裏想想而已。
劉秀當時還有一個誌願。一天,他在長安市上,看到執金吾出巡,前呼後擁,車騎很盛,於是發出”仕宦當作執金吾”的感慨。”執金吾”相當於現在的首都衛戍司令,劉秀當時在政治上最大的追求也就如此而已。
倘若美慧秀麗的陰麗華七早八早地就嫁給了劉秀,而且劉秀又能在王莽政權中謀得一官半職,在如花美眷的拖累下,或躊躇滿誌的狀況下,劉秀也許就此安於現實,不再有拚命謀求發展的鬥誌與浩氣了。無奈多少土族少年向陰家求親,都嚐到婉轉拒絕的滋味,劉秀更是不敢貿然有所行動;再說想要在王莽新朝獲得立足之地,更是談何容易,為了完成他的兩個心願,時勢迫使他不借工本地另謀發展。
在消滅王莽的過程中,劉秀的功勞最大,公元二十三年,”綠林軍”幾千人被王莽主力四十二萬人包圍在昆陽城中,是劉秀帶十八人突圍,帶回三萬多援軍,以少勝多,把王莽軍隊打得落花流水,從此,”綠林軍”乘勝前進,推翻王莽的統治,進占長安。就在此時,隨劉秀作戰的陰氏兄弟,說服家人,把陰麗華嫁給了劉秀,也正因為兩人的結合,劉秀才逃過了更始皇帝誅殺功臣的一劫。
更始皇帝先是殺了劉秀的哥哥劉縯,劉秀表麵還隻能強顏歡笑,要哭也是晚上偷偷地哭。陰麗華勸慰丈夫:”更始皇帝氣局狹小,小具規模便沉迷酒色,為求自保,不如向河北發展,也好相機獨樹一幟。”陰麗華的話給劉秀指明了一條正確的道路。一切計劃妥當,十九歲的新娘回到母家暫住,劉秀以有名無實的特使虛銜,帶領數百人馬渡過黃河,一路撫輯流亡,廢除苛政,排除萬難,爭取民心,贏得了河北諸郡的愛戴和擁護,劉秀就是以此作基礎,建立東漢,他的“雲台二十八將”也多出在這一帶地區,可說陰麗華不僅使劉秀避禍,而且還使他建立了一個政權。
當時,邯鄲地方有一個以卜卦為生的術士王郎,乘群雄並起之際,許稱是漢成帝的兒子劉子輿,自立為王,聲勢浩大,是劉秀在河北擴展勢力的主要障礙,劉秀為了徹底擊滅他,必須借重劉揚的勢力,作為權宜之計,不惜答應娶劉揚的甥女郭氏為妻,終於借得精兵十萬,擊敗王郎,廓清河北,於是他拒絕了更始皇帝的封號,另樹一幟,不久即帝位於部南的千秋亭,以建武為年號,定都洛陽。
於是在冊立皇後的問題上就出現了一個問題,是立郭氏為後呢,還是以陰麗華為後,盡管郭氏是劉秀患難相隨的紅粉知己,雖然在戎馬倥傯中,郭氏一直追隨左右,並已身懷六甲,但依然隻得了一個貴人的稱號,陰麗華是劉秀的結發妻子,劉秀一心一意要把皇後的位置留給她,星夜派侍中傅俊將她迎來洛陽。不料陰麗華卻說:“困厄之情不可忘,而況郭貴人已經生子。”堅持不肯接受皇後的冊封,光武帝迫不得已,隻好立郭氏為後,封陰麗華為貴人。
陰麗華的謙德與她的家風是密不可分的。天下初定,陰麗華的哥哥陰識因隨軍征戰有功,劉秀本擬破格封賞,以示對陰麗華的補償,然而卻受到陰識的謝絕,他說;”天下初定,將帥有功的多,臣托屬外戚的關係,不能示天下以不公。”這是建武二年的事。
又過了兩年,陰麗華隨侍光武帝征討彭寵,在河北生下一子,就是後來的漢明帝。陰麗華的另一個兄弟陰興當時為黃門侍郎,指揮武騎,隨軍征伐,算是劉秀的貼身侍衛長,每次出入,都拿一個小蓋傘為劉秀遮風蔽雨。建武九年,劉秀升遷他為侍中,賜爵關內侯,印綬已經準備妥當,陰興卻堅決辭讓:“臣未有先登臨陷之功,而一家數人並蒙爵賞,轉令天下失望,誠所不願。”事後,陰麗華私下問兄弟為什麽要那樣說,遭到陰興的反唇相譏:“貴人不讀書嗎!亢龍有悔,盛極則衰,外戚家苦不知謙退耳!”
在稱帝後的十年之中,劉秀恩威並濟,終於使天下歸心,成就了大一統的局麵,轉而偃武修文。休養吏民,保全勳臣,崇尚義節,陰麗華也陸續生養了五名子女,終於在建武十七年,劉秀廢掉郭皇後,冊立陰麗華為皇後。
劉秀親自草擬詔書,說明廢郭皇後,立陰麗華的道理,“皇後郭氏,懷執怨懟,數違教令,不能撫循他子,訓長異室,宮幃之內,若見鷹鸇,既無關睢之德,而有呂霍之風,豈可托以幼孤,恭承明祀?今遣大司徒戴涉,宗正劉吉持節,繳上皇後印緩。陰貴人鄉裏良家,歸自微賤,先是固辭後位,長久恭謹廉讓,宜奉宗廟,為天下母。異常之事,非國之弱,不得上壽稱慶。”劉秀對陰麗華長久的歉疚,終於得到補償的機會。
陰麗華雖然真的沒有當皇後的念頭,但由此也明白了劉秀對她的真情厚意,心中自然是十分滿足。但她仍一本初衷,恭儉仁厚,謙讓自抑,不喜笑謔,事上謹慎柔順,處下矜惜慈愛,天下都稱她為賢後。
劉秀在位三十二年,每日淩晨起臨朝處理朝政,直至日已西移方休,午後常召集公卿郎將,講論經書的道理,入夜還秉燭誦讀,直到更闌夜深。皇太子一次利用劉秀休息的時間加以勸說:“陛下有禹湯之明,而失黃老養生之福,願頤養精神,優遊自寧。”劉秀微笑說道;”我自樂此不疲!”
陰麗華一生謙德可風,相夫教子,主理後宮,不曾幹預朝政,更能約束家人,使劉秀無後顧之憂,專心國事,才出現了與”文景之治”並稱的”光武中興”時代。
劉秀死後,陰麗華的兒子即位,就是漢明帝,尊陰麗華為皇太後,又過了七年,陰麗華死,享年六十歲,合葬在劉秀的原陵。
皇帝的婚姻,鮮有幸福圓滿的結果,而劉秀、陰麗華卻和諧得令人羨慕,這固然是由於劉秀的寬仁厚德,惜念舊情,而陰麗華的貌美德高與安份守己,更是最重要的因素。
有人說,唐太宗皇後長孫氏賢達淑體,輔佐太宗治理天下,是皇後中的標杆。如果以做皇後的後兩條標準而言,長孫氏可謂盡職盡責了。但唯獨第一條——相夫教子,她做的很不好。其長子李承乾,為登皇位,竟然謊稱病危,想謀殺老爹李世民。次子魏王李泰,生性暴虐,沒登皇位就恐嚇小弟李治。最後一位就是那位怕老婆出名的高宗李治了,天性懦弱,死了沒幾年,江山就改姓武了。
那麽最稱職的皇後是誰呢?是漢光武帝劉秀的第二任皇後陰麗華,他們二人的婚姻也可稱得上是美滿之至。
漢光武帝劉秀,漢高祖九世孫,長沙定王的後裔,九歲而孤,寄養在叔父劉良家裏。他有兩個哥哥,長兄劉繽,次兄劉仲,都氣度恢宏,輕財仗義。劉秀更是生得一表人才,待人接物,慷慨磊落,行事更是睿智勇毅。
資料圖劉秀自幼鍾情於陰麗華,少年時期就立下一個心願——娶妻當娶陰麗華,這一誌願在當時看來隻是不著邊際的空想,因為當時漢代已曆十二帝,總計二百一十三年,帝裔子孫眾多,不可能一一照顧周全,更何況當時王莽已經篡位稱尊,劉氏子孫更受到無情的摧殘,劉秀一家早失去貴族的身份,在鄉裏的財勢與聲望上,劉家似乎還比不上陰家,劉秀雖然熟知陰麗華貌美,但真正能把她娶過來作為自己的妻子,還是一件十分渺茫的事,當時隻是心裏想想而已。
劉秀當時還有一個誌願。一天,他在長安市上,看到執金吾出巡,前呼後擁,車騎很盛,於是發出”仕宦當作執金吾”的感慨。”執金吾”相當於現在的首都衛戍司令,劉秀當時在政治上最大的追求也就如此而已。
倘若美慧秀麗的陰麗華七早八早地就嫁給了劉秀,而且劉秀又能在王莽政權中謀得一官半職,在如花美眷的拖累下,或躊躇滿誌的狀況下,劉秀也許就此安於現實,不再有拚命謀求發展的鬥誌與浩氣了。無奈多少土族少年向陰家求親,都嚐到婉轉拒絕的滋味,劉秀更是不敢貿然有所行動;再說想要在王莽新朝獲得立足之地,更是談何容易,為了完成他的兩個心願,時勢迫使他不借工本地另謀發展。
在消滅王莽的過程中,劉秀的功勞最大,公元二十三年,”綠林軍”幾千人被王莽主力四十二萬人包圍在昆陽城中,是劉秀帶十八人突圍,帶回三萬多援軍,以少勝多,把王莽軍隊打得落花流水,從此,”綠林軍”乘勝前進,推翻王莽的統治,進占長安。就在此時,隨劉秀作戰的陰氏兄弟,說服家人,把陰麗華嫁給了劉秀,也正因為兩人的結合,劉秀才逃過了更始皇帝誅殺功臣的一劫。
更始皇帝先是殺了劉秀的哥哥劉縯,劉秀表麵還隻能強顏歡笑,要哭也是晚上偷偷地哭。陰麗華勸慰丈夫:”更始皇帝氣局狹小,小具規模便沉迷酒色,為求自保,不如向河北發展,也好相機獨樹一幟。”陰麗華的話給劉秀指明了一條正確的道路。一切計劃妥當,十九歲的新娘回到母家暫住,劉秀以有名無實的特使虛銜,帶領數百人馬渡過黃河,一路撫輯流亡,廢除苛政,排除萬難,爭取民心,贏得了河北諸郡的愛戴和擁護,劉秀就是以此作基礎,建立東漢,他的“雲台二十八將”也多出在這一帶地區,可說陰麗華不僅使劉秀避禍,而且還使他建立了一個政權。
當時,邯鄲地方有一個以卜卦為生的術士王郎,乘群雄並起之際,許稱是漢成帝的兒子劉子輿,自立為王,聲勢浩大,是劉秀在河北擴展勢力的主要障礙,劉秀為了徹底擊滅他,必須借重劉揚的勢力,作為權宜之計,不惜答應娶劉揚的甥女郭氏為妻,終於借得精兵十萬,擊敗王郎,廓清河北,於是他拒絕了更始皇帝的封號,另樹一幟,不久即帝位於部南的千秋亭,以建武為年號,定都洛陽。
於是在冊立皇後的問題上就出現了一個問題,是立郭氏為後呢,還是以陰麗華為後,盡管郭氏是劉秀患難相隨的紅粉知己,雖然在戎馬倥傯中,郭氏一直追隨左右,並已身懷六甲,但依然隻得了一個貴人的稱號,陰麗華是劉秀的結發妻子,劉秀一心一意要把皇後的位置留給她,星夜派侍中傅俊將她迎來洛陽。不料陰麗華卻說:“困厄之情不可忘,而況郭貴人已經生子。”堅持不肯接受皇後的冊封,光武帝迫不得已,隻好立郭氏為後,封陰麗華為貴人。
陰麗華的謙德與她的家風是密不可分的。天下初定,陰麗華的哥哥陰識因隨軍征戰有功,劉秀本擬破格封賞,以示對陰麗華的補償,然而卻受到陰識的謝絕,他說;”天下初定,將帥有功的多,臣托屬外戚的關係,不能示天下以不公。”這是建武二年的事。
又過了兩年,陰麗華隨侍光武帝征討彭寵,在河北生下一子,就是後來的漢明帝。陰麗華的另一個兄弟陰興當時為黃門侍郎,指揮武騎,隨軍征伐,算是劉秀的貼身侍衛長,每次出入,都拿一個小蓋傘為劉秀遮風蔽雨。建武九年,劉秀升遷他為侍中,賜爵關內侯,印綬已經準備妥當,陰興卻堅決辭讓:“臣未有先登臨陷之功,而一家數人並蒙爵賞,轉令天下失望,誠所不願。”事後,陰麗華私下問兄弟為什麽要那樣說,遭到陰興的反唇相譏:“貴人不讀書嗎!亢龍有悔,盛極則衰,外戚家苦不知謙退耳!”
在稱帝後的十年之中,劉秀恩威並濟,終於使天下歸心,成就了大一統的局麵,轉而偃武修文。休養吏民,保全勳臣,崇尚義節,陰麗華也陸續生養了五名子女,終於在建武十七年,劉秀廢掉郭皇後,冊立陰麗華為皇後。
劉秀親自草擬詔書,說明廢郭皇後,立陰麗華的道理,“皇後郭氏,懷執怨懟,數違教令,不能撫循他子,訓長異室,宮幃之內,若見鷹鸇,既無關睢之德,而有呂霍之風,豈可托以幼孤,恭承明祀?今遣大司徒戴涉,宗正劉吉持節,繳上皇後印緩。陰貴人鄉裏良家,歸自微賤,先是固辭後位,長久恭謹廉讓,宜奉宗廟,為天下母。異常之事,非國之弱,不得上壽稱慶。”劉秀對陰麗華長久的歉疚,終於得到補償的機會。
陰麗華雖然真的沒有當皇後的念頭,但由此也明白了劉秀對她的真情厚意,心中自然是十分滿足。但她仍一本初衷,恭儉仁厚,謙讓自抑,不喜笑謔,事上謹慎柔順,處下矜惜慈愛,天下都稱她為賢後。
劉秀在位三十二年,每日淩晨起臨朝處理朝政,直至日已西移方休,午後常召集公卿郎將,講論經書的道理,入夜還秉燭誦讀,直到更闌夜深。皇太子一次利用劉秀休息的時間加以勸說:“陛下有禹湯之明,而失黃老養生之福,願頤養精神,優遊自寧。”劉秀微笑說道;”我自樂此不疲!”
陰麗華一生謙德可風,相夫教子,主理後宮,不曾幹預朝政,更能約束家人,使劉秀無後顧之憂,專心國事,才出現了與”文景之治”並稱的”光武中興”時代。
劉秀死後,陰麗華的兒子即位,就是漢明帝,尊陰麗華為皇太後,又過了七年,陰麗華死,享年六十歲,合葬在劉秀的原陵。
皇帝的婚姻,鮮有幸福圓滿的結果,而劉秀、陰麗華卻和諧得令人羨慕,這固然是由於劉秀的寬仁厚德,惜念舊情,而陰麗華的貌美德高與安份守己,更是最重要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