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戲說和民間傳聞,使得許多曆史人物被賦予了別樣的色彩,正如一本《三國演義》給予了看客心中另一種三國。其實其中不乏與史實有出入的人物,今天我們就羅列出曆史上十位被世人誤解定性的大人物,揭開他們的真正麵紗。
1.西漢——王莽
“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下士時。假使當年身便死,一身真偽誰人知?”這是樂天(白居易)對王莽評價。詩的內容很淺顯,樂天肯定了周公,否定了王莽。的確,王莽改革幣值,使得百姓手中的錢越變越少,恢複井田製,收農田歸公,征伐高句麗不克,致使亂民四起,綠林,赤眉紛紛起義,帝國也走向了崩潰。然而,近些年,越來越多的學者為王莽抱不平,認為王莽是個銳意改革的明君,實際是走了一條空想主義道路。公子個人還是較為傾向後一種,因為,我們一般意義的無道之君無外乎幾點:大興宮殿,嚴刑峻法,沉迷酒色,屠戮功臣。那對於王莽,他是修了阿房宮之類的東西,還是寵幸了褒姒一般的女人,又或者像宋後廢帝一般以殺人取樂?好像三點都不符合吧?總之,西漢後期土地兼並日益嚴重,亡國理所當然,王莽的蠻幹隻是加速了這一過程。所以,真實的王莽我們隻能說他是個理想主義者,但稱為無道之君,過矣。
總結:理論必須聯係實際,在實踐中才能發現真理。
2.東漢-------陳蕃
“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這句話兒時我們肯定聽了不少遍了吧,那個主人公陳蕃都是作為教材來教育我們的,那麽,曆史上的他究竟如何,結果公子一次偶然的機會了解了他的生平,大呼坑爹啊。這位不被看好的仁兄後來成為了東漢三大支柱(士族,宦官,外戚)——士族的掌門人,並且與宦官團體都得死去活來,二次黨錮事件就是以整他為中心。一個後來被宋朝某某大家膜拜的範滂,在當時都是他的小弟。
而後來接他班的,士族掌門人袁本初在誅殺宦官時引董胖子進京,結果惹來天下大亂,最終葬送了大漢王朝。《後漢書》對陳蕃是進行了高度評價,不過對於用來教育我們的父母和老師,未必了解這位老兄長大後的成就吧。
總結:成功是對一個人的最大肯定,年少時的瘋言瘋語在你功成名就之後都會成為佳話。劉邦做皇帝後是沒有人敢計較他的出身的。
3.三國———劉禪
“扶不起的阿鬥”,這無疑又是作為教育我們的一個典型。但小說歸小說,真是的阿鬥卻是這個樣子。諸葛武侯死後,這位君主愣是將蜀國硬撐了20多年,不要說什麽司馬家忙著篡位,薑維北伐,給了這20年時間。這些都是借口而絕非理由。我們看史書可以知道,孔明死後,阿鬥將軍政大權分開,這就使得兩者互相牽製,鞏固了皇權,雖然薑維的九伐中原使得財政年年嚴重赤字,可阿鬥謹記相父教誨,大力支持北伐。他還將自己的一個女兒嫁給關羽的孫子,娶了張飛的兩個女兒,並先後冊立為皇後,利用政治聯姻從而將他父輩的關係進一步鞏固。
後來,司馬家掌握魏國大權,夏侯霸(夏侯淵之子)降蜀國,阿鬥親自出城相迎,並解釋了定軍山的誤會,還指著太子對他說道:“這也是你的親人。”(張飛娶得是夏侯夫人),當即夏侯霸感動的就眼淚嘩嘩的,並最終為蜀國戰死疆場。而最終的“此地樂,不思蜀”則使得他沒有落得和後來那位寫詞找死的一般下場。
總結:善良不是他的錯,把人家的善良當無知和昏聵就是大錯特錯了。
4.西晉——司馬衷
無疑,千載以來,惠帝也是被後人詬病的,“何不食肉糜”使得後世人們對他是大加抨擊,說他不關心百姓疾苦。拜托,都說了人家是白癡皇帝了,那人家哪裏曉得豬肉貴還是米貴啊。而且,從史料中我們完全可以發現,這個皇帝是真心的好人啊。一次叛亂中,嵇康的兒子作為護衛,拚死用自己的身子為司馬衷擋住飛來的暗箭,結果愣是被活活射死了,血染了皇帝一身,後來人們要換下這龍袍,擦掉血跡時,司馬衷說話了:“這是嵇侍中碧血,不能擦啊!我要讓反賊看看。”後來,胡虜進京燒殺搶掠,還在大殿上調戲宮女,結果,這位傻皇帝為了使宮女不受辱出麵,反被胡虜暴揍了一頓。又有一次他從鄴城回長安,正是隆冬臘月,大臣們跟著在雪地裏走路凍得一跳一跳地,結果司馬衷哭了,說:“都說我是傻子啊,我是真的傻啊,不然怎麽會連累你們遭這麽大的罪啊。”那群臣子也跟著哭了。後來途經他先輩的皇陵時,他又是稀裏嘩啦的一頓痛哭。司馬衷多次顛沛流離可仍舊有大臣願意跟著,可見,他還是得人心的。
總結:出了大事總要找替罪羊啊,不找傻子那找誰呢?
5.西晉——王衍
“信口雌黃”就與這位老兄有關,曆史上很多人都說他清談誤國,把西晉滅亡也推給了他清談誤國。對此我先引後人的一首詩“石勒童年有戰機,洛陽長嘯倚門時。晉朝不是王夷甫,大智何由得預知。”詩中說石勒年輕時在洛陽倚門而笑,王衍看到了便著人抓他,結果沒抓住,王大人仰天長歎:“日後亡我國家的一定是他。”果不其然,後來真就是他引了胡兵進了京師,亡了西晉。王老爺子也被他找了個理由殺掉了。我不敢說他是不是清談誤國,但讓公子我隨便預言一個人日後能不能成氣候,我還真評價不來,而曆朝曆代那些讀了幾本書就對朝政指手畫腳的腐儒較之王衍隻怕甚矣。
總結:身居高位,除了享富貴,還是要擔重任的,能力不足隻能成為野狼覬覦的肥羊。
6.隋朝——楊廣
大家對於這個皇帝的印象無外乎這8個字“沉迷酒色,荒淫無道”。錯了嗎?沒錯,但是,這不等同於楊廣就是個一無是處的廢物。科舉製在他做皇帝時期步入了正軌,當年平陳,他是率先打進江南的。他去西域走了一遭,西域立刻設立了機構管理,自南北朝以來,漢家的勢力再次進入了西域,他開鑿的運河,加強了對南方的管理,並帶動了以揚州為核心的江南地帶的經濟發展,對經濟重心南移起了極大作用,並在唐朝時期,將南方的糧食輸送到長安,以緩解數百萬人口城市的壓力,而他重修的長城,又在隋末戰亂時一定程度上抵禦了突厥南侵,避免第二次的“五胡亂華”。可以說,這些都對後世起了很大作用,但是,隋朝還是很快敗亡了,為何?這個原因或許他到死也不明白,正如當年的秦人不暇自哀。而唐太宗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告訴了他:“君舟民水,水則載舟,亦則覆舟。”對於他的下場,後人也留詩一首“入郭登橋出郭船,紅樓日日柳年年。君王忍把平陳業,隻
1.西漢——王莽
“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下士時。假使當年身便死,一身真偽誰人知?”這是樂天(白居易)對王莽評價。詩的內容很淺顯,樂天肯定了周公,否定了王莽。的確,王莽改革幣值,使得百姓手中的錢越變越少,恢複井田製,收農田歸公,征伐高句麗不克,致使亂民四起,綠林,赤眉紛紛起義,帝國也走向了崩潰。然而,近些年,越來越多的學者為王莽抱不平,認為王莽是個銳意改革的明君,實際是走了一條空想主義道路。公子個人還是較為傾向後一種,因為,我們一般意義的無道之君無外乎幾點:大興宮殿,嚴刑峻法,沉迷酒色,屠戮功臣。那對於王莽,他是修了阿房宮之類的東西,還是寵幸了褒姒一般的女人,又或者像宋後廢帝一般以殺人取樂?好像三點都不符合吧?總之,西漢後期土地兼並日益嚴重,亡國理所當然,王莽的蠻幹隻是加速了這一過程。所以,真實的王莽我們隻能說他是個理想主義者,但稱為無道之君,過矣。
總結:理論必須聯係實際,在實踐中才能發現真理。
2.東漢-------陳蕃
“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這句話兒時我們肯定聽了不少遍了吧,那個主人公陳蕃都是作為教材來教育我們的,那麽,曆史上的他究竟如何,結果公子一次偶然的機會了解了他的生平,大呼坑爹啊。這位不被看好的仁兄後來成為了東漢三大支柱(士族,宦官,外戚)——士族的掌門人,並且與宦官團體都得死去活來,二次黨錮事件就是以整他為中心。一個後來被宋朝某某大家膜拜的範滂,在當時都是他的小弟。
而後來接他班的,士族掌門人袁本初在誅殺宦官時引董胖子進京,結果惹來天下大亂,最終葬送了大漢王朝。《後漢書》對陳蕃是進行了高度評價,不過對於用來教育我們的父母和老師,未必了解這位老兄長大後的成就吧。
總結:成功是對一個人的最大肯定,年少時的瘋言瘋語在你功成名就之後都會成為佳話。劉邦做皇帝後是沒有人敢計較他的出身的。
3.三國———劉禪
“扶不起的阿鬥”,這無疑又是作為教育我們的一個典型。但小說歸小說,真是的阿鬥卻是這個樣子。諸葛武侯死後,這位君主愣是將蜀國硬撐了20多年,不要說什麽司馬家忙著篡位,薑維北伐,給了這20年時間。這些都是借口而絕非理由。我們看史書可以知道,孔明死後,阿鬥將軍政大權分開,這就使得兩者互相牽製,鞏固了皇權,雖然薑維的九伐中原使得財政年年嚴重赤字,可阿鬥謹記相父教誨,大力支持北伐。他還將自己的一個女兒嫁給關羽的孫子,娶了張飛的兩個女兒,並先後冊立為皇後,利用政治聯姻從而將他父輩的關係進一步鞏固。
後來,司馬家掌握魏國大權,夏侯霸(夏侯淵之子)降蜀國,阿鬥親自出城相迎,並解釋了定軍山的誤會,還指著太子對他說道:“這也是你的親人。”(張飛娶得是夏侯夫人),當即夏侯霸感動的就眼淚嘩嘩的,並最終為蜀國戰死疆場。而最終的“此地樂,不思蜀”則使得他沒有落得和後來那位寫詞找死的一般下場。
總結:善良不是他的錯,把人家的善良當無知和昏聵就是大錯特錯了。
4.西晉——司馬衷
無疑,千載以來,惠帝也是被後人詬病的,“何不食肉糜”使得後世人們對他是大加抨擊,說他不關心百姓疾苦。拜托,都說了人家是白癡皇帝了,那人家哪裏曉得豬肉貴還是米貴啊。而且,從史料中我們完全可以發現,這個皇帝是真心的好人啊。一次叛亂中,嵇康的兒子作為護衛,拚死用自己的身子為司馬衷擋住飛來的暗箭,結果愣是被活活射死了,血染了皇帝一身,後來人們要換下這龍袍,擦掉血跡時,司馬衷說話了:“這是嵇侍中碧血,不能擦啊!我要讓反賊看看。”後來,胡虜進京燒殺搶掠,還在大殿上調戲宮女,結果,這位傻皇帝為了使宮女不受辱出麵,反被胡虜暴揍了一頓。又有一次他從鄴城回長安,正是隆冬臘月,大臣們跟著在雪地裏走路凍得一跳一跳地,結果司馬衷哭了,說:“都說我是傻子啊,我是真的傻啊,不然怎麽會連累你們遭這麽大的罪啊。”那群臣子也跟著哭了。後來途經他先輩的皇陵時,他又是稀裏嘩啦的一頓痛哭。司馬衷多次顛沛流離可仍舊有大臣願意跟著,可見,他還是得人心的。
總結:出了大事總要找替罪羊啊,不找傻子那找誰呢?
5.西晉——王衍
“信口雌黃”就與這位老兄有關,曆史上很多人都說他清談誤國,把西晉滅亡也推給了他清談誤國。對此我先引後人的一首詩“石勒童年有戰機,洛陽長嘯倚門時。晉朝不是王夷甫,大智何由得預知。”詩中說石勒年輕時在洛陽倚門而笑,王衍看到了便著人抓他,結果沒抓住,王大人仰天長歎:“日後亡我國家的一定是他。”果不其然,後來真就是他引了胡兵進了京師,亡了西晉。王老爺子也被他找了個理由殺掉了。我不敢說他是不是清談誤國,但讓公子我隨便預言一個人日後能不能成氣候,我還真評價不來,而曆朝曆代那些讀了幾本書就對朝政指手畫腳的腐儒較之王衍隻怕甚矣。
總結:身居高位,除了享富貴,還是要擔重任的,能力不足隻能成為野狼覬覦的肥羊。
6.隋朝——楊廣
大家對於這個皇帝的印象無外乎這8個字“沉迷酒色,荒淫無道”。錯了嗎?沒錯,但是,這不等同於楊廣就是個一無是處的廢物。科舉製在他做皇帝時期步入了正軌,當年平陳,他是率先打進江南的。他去西域走了一遭,西域立刻設立了機構管理,自南北朝以來,漢家的勢力再次進入了西域,他開鑿的運河,加強了對南方的管理,並帶動了以揚州為核心的江南地帶的經濟發展,對經濟重心南移起了極大作用,並在唐朝時期,將南方的糧食輸送到長安,以緩解數百萬人口城市的壓力,而他重修的長城,又在隋末戰亂時一定程度上抵禦了突厥南侵,避免第二次的“五胡亂華”。可以說,這些都對後世起了很大作用,但是,隋朝還是很快敗亡了,為何?這個原因或許他到死也不明白,正如當年的秦人不暇自哀。而唐太宗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告訴了他:“君舟民水,水則載舟,亦則覆舟。”對於他的下場,後人也留詩一首“入郭登橋出郭船,紅樓日日柳年年。君王忍把平陳業,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