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楊廣的兩大愛好:寫詩和美女。是不是覺得很眼熟?沒錯,當年陳叔寶最愛的也是這兩樣。而且,楊廣和陳叔寶的喜好,還真有不少相似,不但都喜歡詩歌和美女,還都喜歡華麗的宮殿,喜歡遊玩,喜歡享受生命。不過,楊廣畢竟不是陳叔寶,他和陳叔寶有質的不同。楊廣是真正的天才,他不但有藝術天才,同樣有政治天才。
一切,都要從楊堅晚年最大的煩惱說起。
<strong>模範皇子</strong>
楊堅看到的楊廣,和我們所熟知的楊廣,並不是一個人。
我們熟知的楊廣,被叫做隋煬帝,“煬”這個諡號是李淵起的。舊禮上說,好內怠政曰煬,當初,楊廣把陳叔寶的諡號定為“煬”,李淵給了楊廣同樣的諡號,大概是為了反諷。
翻開史書,我們看不到隋煬帝的優點,即使有,史官也加了主觀定論:全是裝的。
此外,暴虐,好色,濫用民力,殺父弑兄等評價不絕於耳,其荒唐程度與陳叔寶不相上下,其昏庸程度與宇文贇異曲同工,隋文帝好不容易盜竊並治理得井井有條的大帝國,就斷送在這個全身都是缺點的人手中。
我們看到的隋朝史書,是唐朝史官修的,隋朝的史料,在戰亂中丟了一大堆;而唐朝史官,為了證明唐高祖起兵的正義性,自然要醜化隋煬帝。這兩個原因,造成了我們現在隻能看到一個昏庸殘暴的隋煬帝。
一個完全沒有優點的人,和一個完全沒有缺點的人一樣,都讓人難以相信。
所以,我們不妨拋開史官們的評價,用單純的眼光看一看這位複雜的帝王,也許,我們會得出不一樣的、更為公正的結論。
楊廣,又命楊英,小名阿摐,隋文帝楊堅與獨孤皇後的第二個兒子。楊廣從小就聰明,受到父母的寵愛,年輕時代,更是一位能夠風靡全國的模範皇子。
二皇子楊廣是個英俊少年,不但英俊,還寫了一手好詩,而且為人謙虛,待人禮貌,談吐不凡,進退有度。十三歲時,他被封為晉王。有相士看了楊堅五個兒子的麵相,對楊堅說:“晉王眉上雙骨隆起,貴不可言。”
一位聰穎謙虛的皇子,自然會得到朝臣們的喜愛。
楊廣的聰明,還在於他很會討好父母,隋文帝曾經去楊廣的住宅,發現楊廣家裏的樂器都蒙上灰塵,久已不用。他斷定楊廣不愛好聲色,著實稱讚一番。
事實上,楊廣不但愛好音樂,還是個極有品位的藝術家,他之所以擺出蒙塵的樂器,不過是為了讓父親開心。這件事在史官筆下,自然成了楊廣“虛偽矯飾”的證據。
其實事情沒有那麽嚴重,中國曆來提倡孝道,《二十四孝》故事中,多少孝子為了討父母歡心弄而虛作假裝瘋賣傻,比如假裝跌倒裝哭讓父母發揮愛心,比如穿上大紅大紫的戲服哄父母開懷一笑,做做樣子討父母歡心,是中華兒女的傳統,並一定就有什麽居心。而且,皇帝的子女,自然希望父母對自己有更好的印象,裝裝樣子,也不是大過。
此外,楊廣愛護士卒,有一次去打獵,天下大雨,侍衛們拿來雨衣,楊廣搖搖頭,說:“士兵們都在淋雨,我怎麽能獨自穿上雨衣呢?”這句話一傳十、十傳百,從此士兵們都知道楊廣性格仁慈,對他非常愛戴。
楊廣成人後,娶梁國皇室後代蕭氏為妻,這位溫婉美麗的女子雖然從小流落民間,卻並未改變她的貴族氣質。楊廣很滿意這個妻子,他對南方很好奇,妻子恰巧來自江陵,於是,二人很有共同語言,非常恩愛。
楊廣的輝煌開始於公元588年,他率領50萬大軍進逼陳國,俘虜了所有陳國皇室成員,當他押著戰戰兢兢的陳叔寶和陳國大臣,帶著從陳國搜羅來的戰利品,在驪山將這些勝利果實獻給自己的父親,他的內心是自豪的,也是悲哀的。
楊廣的隱痛,在於他沒有長子的身份,不能繼承隋文帝的王位。他隻能看著他的哥哥楊勇成為下一任隋朝帝王。獻俘驪山,並不是楊廣的勝利,他知道,這些勝利全部屬於隋朝,屬於父親楊堅,屬於下任天子楊勇。
陳國滅亡後,由於政令不行,四處*,楊堅命楊廣前去招撫。剛剛結束武將工作的楊廣,又開始文臣生涯,楊廣的安撫極有效率,江南百姓從此安居樂業。
不論是行軍,還是治理,楊廣都有自己的手段,真材實料,不容小覷。
在安撫江南的過程中,楊廣暗中做了另一件事,他將居住地江都,營建為自己的根據地,這時的他,已經不想把勝利果實讓給自己的哥哥。就算他不能當隋朝皇帝,他也要自立為王,割據江南。
楊廣是揚州總管,一直居住在江都,偶爾回到長安,他察覺到一件事:他的母親獨孤皇後,對太子楊勇很不滿意。雖然母後不滿意哥哥的原因,讓楊廣覺得可笑。
獨孤皇後不滿意楊勇,是因為楊勇好色,不太理會正室妻子,隻寵愛那些美貌的小妾。
天下男人哪有不好色的,就連父親,不是也有那麽多的妃子。楊廣把這句話憋進肚子裏,他想到母親曾逼得父親離家出走。楊廣學了個乖:自己的那些美貌小妾,絕不能讓母親看到。
楊廣又發現,母親對自己非常滿意,原因同樣讓楊廣好笑。
獨孤皇後喜歡楊廣,固然因為楊廣人帥、頭腦聰明、會討人喜歡、有本事,還有一個原因:楊廣與正妻蕭氏非常恩愛。
後世史官都說楊廣為了討獨孤皇後喜歡,常在母親麵前裝成和蕭氏相敬如賓的樣子,這冤枉了楊廣。楊廣雖然有許多小妾,但對蕭氏一直敬重喜愛,即使在成為皇帝以後,楊廣也沒有冷落蕭氏,在隋朝覆滅之前,更是與蕭氏朝夕相伴。一個人在享樂的時候,身邊的人是誰也許並不重要,倘若一個人遭遇危難,他總是希望自己最信任、最親愛的人陪在自己身邊,所以,楊廣與蕭氏的恩愛並不是做做樣子。
獨孤皇後的特殊喜好,讓楊廣看到了機會。在辭別母親的時候,他試探性地表示,自己得罪了哥哥,哥哥看他很不順眼,以後哥哥當了皇帝,自己不知要如何自處。
獨孤皇後一聽,更是悲傷,想到自己最喜歡的二兒子今後會受委屈,她抱著楊廣大哭。
楊廣回到江都,他命妻妾隨從收拾東西,準備離開居住了10年的江都。
在母親對楊勇的極度不滿中,楊廣看到了一絲希望,也許,他不會隻是個割據江南的帝王。他要回長安,拿到他想要的東西。
回到長安的楊廣還是那麽謙虛仁愛,他像往常一樣對朝臣以禮相待,暗地裏結納了一些願意幫助自己的人,他對士卒仍然愛護有加,他對父母仍然孝順,根本不說自己想要當太子。楊廣的聰明,帶了狡猾。也正是如此,在楊堅的兒子中,楊廣和父親最像,他能把心機全部隱藏在忠誠的外表下。
忠厚的太子楊勇根本想不到,自己即將大難臨頭。
<strong>楊廣的支持者</strong>
楊廣的奪位計劃正式開始。下麵介紹一下楊廣的兩位主要支持者。這兩位支持者,最終決定了楊廣的地位。
首先要介紹的是隋朝女權主義運動傑出代表,一夫一妻製忠誠擁護者獨孤皇後。
這位皇後的事跡,我們在前文中已經詳細敘述,這位天縱英才的皇後,在男女問題上過於較真,認為天下男子都該隻愛正妻,就連大臣們的婚姻問題,她也橫加指責。
當然,史書上的記載也不能盡信,獨孤皇後對楊勇的厭惡,不僅是因為楊勇不重視夫妻感情。仔細思考獨孤皇後的為人,不難看出她喜愛楊廣,想要廢掉楊勇的原因。
獨孤皇後為人有頭腦,有決斷,自然更喜歡同樣聰明的楊廣。世間父母很難做到絕對公正,他們最疼愛的兒女隻有兩類,要麽那個兒女最需要自己,要麽那個兒女和自己最像。
楊廣繼承了父母的優點:有戰略眼光,有政治修養,有深沉心機。這些,不但是獨孤皇後喜歡楊廣、認為楊廣應該被立為太子的原因,也是楊堅在楊廣身上所看到的優點。
反觀太子楊勇,這位皇子其實也不差。楊勇為人寬厚,率性大度,所以,也不太會控製自己的情緒,喜怒哀樂皆行於色,這在老謀深算的楊堅夫婦看來,自然不是什麽優點。
還有一個原因是楊廣的表麵功夫做得太好了。父母反對的,他不做,父母喜歡的,他一定要全部做到。而楊勇沒有這些心機,喜歡做什麽就做什麽,從來不在乎父母的看法,這讓楊堅夫婦認為:這個孩子不太孝順。
不論個人素質,還是性格小節,獨孤皇後都認為楊廣更適合當未來天子。於是,她開始促成這件事。史書上說,獨孤皇後沒完沒了地對楊堅吹枕邊風,說楊勇壞話,誇讚楊廣,應該是不實之詞。年老的楊堅雖然有點糊塗,還不至於糊塗到混淆黑白;年老的獨孤皇後雖然有點偏執,卻不至於偏執到拿帝國的將來開玩笑。
但獨孤皇後對楊廣的寵愛,肯定也影響了楊堅的選擇。楊堅一生都尊重妻子的意見,獨孤皇後想要廢楊勇立楊廣,楊堅定會慎重考慮。
然後要介紹的是為官有道冷酷無情的楊素。
前文已經說過,楊素是隋朝最會做官的人,隋文帝年老,他當然要和未來天子打好關係,保證他官運亨通。可是楊素並不接近太子楊勇,反倒對晉王楊廣親近異常。
以楊素的個性,不會做無謂的投資,他親近楊廣,就是已經將楊廣視為未來上司。
那麽,隋朝重臣楊素為什麽選擇楊廣?依他做官的本領,依太子楊勇的頭腦和個性,他在楊勇手下做大臣,不是一樣可以享受榮華富貴?
楊素知道,楊勇如果繼位,他依然可以高官厚祿,但是,有個人的地位始終會在他之上。這個人就是隋朝頭號大臣高熲。在隋文帝眼裏,高熲一直是隋朝的一號人物,楊素雖然勞苦功高,卻不能和高熲相比。何況,高熲的兒子高表仁娶了太子楊勇的女兒,二人是親家關係,一旦楊勇繼位,高熲的地位仍然在楊素之上。
楊素是個期望利益最大化的投資者,他把希望押在隋文帝夫婦喜愛的楊廣身上,於是,他和一幫和楊廣交好的大臣,如宇文述、元胄等人對楊堅提出改立太子的請求。
楊堅早已有這個想法,但知道事關重大,他試探性地詢問高熲。
高熲立刻下跪,說:“長幼有序,其可廢乎?”
依高熲的個性來看,他並不是在為自己的親家說話。這位大臣心裏隻有隋朝社稷,他知道廢立太子關係到國家穩定。如果楊堅改立楊廣,會給後世留下極壞的影響,此例一開,想要立喜歡的兒子當太子的後世君王們,自然會效仿楊堅的行為。
為什麽高熲、或者說曆代朝廷大臣如此堅持太子不可替換?
第一是為了皇位繼承的規範。皇帝妃子多,兒子也多,如果皇帝喜歡哪個兒子就立哪個,定然引起其他皇子的不滿,導致兄弟相殘。如果這些皇子再有一些有實力的外戚,更會引起整個朝堂的混亂。立嫡長子為太子,對其他皇子而言,並不公平,但卻是一個杜絕王位紛爭的有效方法。曆朝曆代都這樣做,經實踐證實,這方法問題很多,卻也沒有其他更好的方法。 第二是為了朝廷的穩定。嫡長子被立為太子,皇帝就會允許他招攬自己的幕僚,給他配備重要的大臣做為助手,這時的嫡長子已經成為獨立的政治力量,一旦牽扯廢立事件,被波及的不隻是太子本人,他的親信也會受到影響,這些親信原以為自己會在太子即位後前途無量,聽到太子要被廢,自然不會善罷甘休,他們會與另一位皇子正麵交鋒。無論誰勝誰敗,都會影響到政府的穩定。
考慮到這兩個原因,高熲堅決反對廢太子立晉王。
可是,此時的楊堅已經疏遠了高熲。說話最有分量的高熲尚不能打消楊堅的廢立之心,其他大臣的話,估計楊堅也隻當耳邊風。
楊廣更加大膽地讓親信監視楊勇,將楊勇的過失不斷報告給隋文帝,隋文帝也知道太子的日子不好過,就讓人去查看太子的情況。
事情就是這麽巧,去查看的人正是楊素,楊素回來就報告說,楊勇對皇帝似有怨恨之意,楊堅聽了更生氣。又提到廢立之事。左衛大將軍元旻進諫說:“廢立大事,天子無二言,詔旨若行,後悔無及。讒言罔極,惟陛下察之。”
元旻的話,一片赤誠,卻也得罪了一大片人,一句“讒言罔極”,使那些說過太子壞話的人心懷怨恨。楊素誣告元旻是太子的同黨,楊堅的老恩人元胄更是火上澆油,當值的時候刻意拖延時間,對楊堅說:“我之所以不走,是怕元旻造反傷害您。”
楊堅相信了楊素和元胄的話,處死了元旻。從此,敢為太子說話的人更少了。太子楊勇每日戰戰兢兢,就擔心父親殺了自己。他謹言慎行,楊廣的手下們仍然編出源源不斷的罪行報告給隋文帝。終於,楊堅決定廢楊勇,立楊廣。
廢立典禮在武德殿進行,楊堅命百官站在東麵,皇室親屬站在西麵,楊勇和幾個皇子站在殿庭中央。文臣薛道衡宣布了廢楊勇的詔書,說楊勇“性識庸暗,仁孝無聞,昵近小人,委任奸佞,前後愆釁,難以具紀”,這些事,幾乎全是楊廣一黨狀告的結果。然後,宣布將楊勇及其子女廢為庶人。
楊堅對長子的厭惡大概到了極點,他又讓薛道衡詢問楊勇:“爾之罪惡,人神所棄,欲求不廢,何可得耶?”
被稱為“仁孝無聞”的楊勇卻是個孝順的人,他跪拜對楊堅說:“臣合屍之都市,為將來鑒誡,幸蒙哀憐,得全性命。”
這句話說完,長期被監視,被汙蔑的楊勇,再也忍耐不住,流下淚水。左右兩邊的大臣、皇親看到這樣的情形,大多對楊勇充滿同情,可是,他們誰也不敢說話。
楊勇被廢後,覺得冤屈,數次給父親寫信,這些信件全都被楊素扣押,楊勇不得不爬到樹上大聲叫屈,楊堅隱約聽到他的聲音,問楊素:“他怎麽了?”
楊素冷冷地說:“大皇子瘋了,已經無法醫治。”
楊堅“哦”了一聲,從此不再見大兒子。模範皇子楊廣順利成為太子,整個廢立過程中,楊廣沒事人一樣站在局外,事情全是手下做的,他看上去仍是個恭謙仁愛的皇子。
楊廣是這場皇位之爭的最後勝利者,他玩弄權術的手段,讓人心驚膽戰,很多史書甚至給楊廣的心狠手辣加了個尾巴,說楊堅臨終前,楊廣對楊堅嚴加防範,每天都命楊素將楊堅的病情寫成手諭送到宮外,以此計算老爹什麽時候能死。有一次,楊素的紙條傳來傳去,竟然傳到了病床上的楊堅手上,楊堅一見之下,知道自己冤枉了楊勇。這時楊堅的愛妃宣華夫人慌慌張張地跑進來,告訴楊堅說,自己正換衣服,太子楊廣闖進房間想要非禮她。楊堅終於看穿楊廣的狼子野心,想要叫人再次改立太子,卻被楊素阻止。有些史書寫得更嚴重,說楊素派人直接殺死了楊堅。
寫這些情節的人,不知是太同情楊勇,還是太討厭楊廣。像楊廣這樣考慮事情周密細致的人,就算真的對父親的妃子有意思,又怎麽會在父親未死之前非禮?他就不擔心父親一氣之下廢了自己?楊素那樣聰明,怎麽會連一張紙條都送不妥當,送到了楊堅的病床上?這些史料有一定的戲劇性,可以當小說看。
另一些史書記載的也許更真實,隋文帝去世之前,楊廣仍然是模範皇子形象,不,現在已經是模範太子了。隋文帝在病床上與百官告別,崩於大寶殿,終年六十四歲。
這樣的記載更複合楊廣深沉的個性,從楊勇被廢的事情上可以看出,楊廣總是能夠戴著最合適的麵具,把戲做到最後一刻,這也是一個優秀政治家必備的素質,在楊堅去世前,他大概還是楊堅心目中的孝順兒子。
這樣說來,一直為接班人煩惱的楊堅,倒是走得無牽無掛。這位雄才大略的帝王,將一個龐大帝國留給了他心目中的優秀繼承人,他相信這個帝國會更加強大,卻沒想到,他的好兒子楊廣讓這個帝國在三十七歲那年徹底死亡。
很多人認為,改立楊廣是楊堅的失誤,如果楊勇順利成為太子,以楊勇寬厚的個性,更適合守成,隋朝應該會持續更長的時間。
曆史沒有假設和如果,這個問題也沒有討論的意義。隻能慶幸楊堅沒有看到隋朝的覆滅,至少在他死去的一刻,他為自己的功績心滿意足,對帝國的將來充滿信心。他認為自己一生的心血沒有白費。
公元604年,楊堅去世,從某個意義上來說,楊堅也算是個幸福的人。
<strong>真兄弟</strong>
死去的楊堅曾對大臣們說過這樣一句話。
“前世皇王,溺於嬖幸,廢立之所由生。朕傍無姬侍,五子同母,可謂真兄弟也。豈若前代多諸內寵,孽子忿諍,為亡國之道邪?”
楊堅不無得意地說,過去的帝王寵愛自己的妃子,想立她們的後代為太子,導致了廢立之爭,而自己的五個兒子是一母所生,真正的兄弟,不會互相殘殺。
楊堅大概認為,“真兄弟”的兒子們會親密友愛。可是,在皇室家庭,兄弟間的爭鬥從來不限於是否是一母所生,就算有同一個母親,該搶照樣要搶,該殺照樣要殺,楊廣對楊勇的陷害就是最好的例子。
而且在曆史上,楊堅的五個兒子的遭遇不是一般的慘,甚至很多人說,楊堅對宇文家族趕盡殺絕,事情做的太過分,所以報應到他的兒子們身上。他的兒子不像他希望的那樣相親相愛,而是反其道而行之,互相殘殺。而且,這五個兄弟無一善終,全部都是暴死。
略去隋煬帝楊廣不談,讓我們看看楊堅的其他四個兒子。
楊家老大,原任太子楊勇,前文已經說過,是個溫厚的人,這樣的人不適合生在帝王之家。沒有政治心機和政治手腕,隻能被二弟楊廣整治到惶惶不可終日。被廢為庶人後,過著膽戰心驚的生活。
楊廣繼承了父親的狠毒,對於政敵,他毫不客氣,剛一繼位就賜死楊勇,殺了楊勇的十個兒子。
楊家老三,秦王楊俊,年少的時候是個好苗子,性格寬仁慈愛,天天念佛,無比虔誠。大了以後變得虛榮奢侈,在任地聚斂民財,修建華麗的宮殿,因為違反了禁製,被父親治罪。臣下們覺得楊堅處罰的太重,對兒子管束嚴格的楊堅說:“我不但是秦王的父親,還是天下百姓的父親,難道我還要給他專門製定一部法律?”
楊俊也是個好色之人,他的王妃崔氏是大族之女,卻和獨孤皇後一樣善於嫉妒。看到丈夫很少來自己的房間,她便心生怨恨。獨孤皇後的做法是殺掉勾引丈夫的女人,這位崔女士的做法是殺掉辜負自己的男人,她在丈夫食用的瓜裏下毒,毒藥分量不夠,僅把楊俊毒到半殘。
隋文帝聽到這個消息,處死了崔氏,把楊俊召到長安,免去他的官職。楊俊躺在病床上,預感自己快死了,寫信給父親,希望父親能原諒自己。可是楊堅全然不念父子之前,派人下詔,又把楊俊大罵了一頓。楊俊又是慚愧,又是傷心,又是害怕,很快一命嗚呼。
楊家老四,蜀王楊秀,是個美男子,史書上記載他“有膽氣,容貌瑰偉,美須髯,多武藝”。有膽氣又會武藝的人,一般都是大大咧咧,不拘小節,這種個性和楊堅完全不像,楊堅欣賞不了楊勇的忠厚,當然也欣賞不了楊秀的囂張,在他看來,像楊廣那樣的皇子才是最標準的。他甚至對獨孤皇後說:“楊秀肯定不得好死。我活著的時候他不敢造反,等到我死了,他肯定要造反!”
而楊秀本人,大大咧咧慣了,在自己上任的蜀地逍遙自在,穿著最好的衣服,用著最好的馬車,這些服飾馬車跟天子用的規格差不多,明擺是跟父親對著幹。後來,楊勇被廢,楊廣成為皇太子,楊秀很不高興,對自己的二哥也非常不滿。楊廣聽說了這件事,搜集了楊秀的一些罪狀(楊秀的大大咧咧害他不淺),去父親那裏狀告楊秀想要謀反。
楊廣的手下,能把一個太子告成庶人,現在楊廣親自出馬,效果更是立竿見影。本就覺得楊秀要謀反的楊堅,不分青紅皂白地叫楊秀回到長安,直接關進大牢,並揚言要殺掉楊秀。
說是要殺,到底還念著父子之情,雷聲大雨點小,此事很快就要不了了之。
楊廣同誌不會便宜自己的弟弟,他派人做了兩個偶人,寫上楊堅和漢王楊諒的名字,埋在華山,然後命楊素挖出偶人,說是楊秀幹的。楊堅大怒,立刻將楊秀廢為庶人,宣布終身監禁,還將他的親信手下殺個精光。
至於大牢中的楊秀怎麽做偶人埋偶人,史書上沒有寫,我們也無法深究,就當楊秀有超能力吧。
楊廣繼位後,楊秀仍然做著犯人,一直做到隋朝末年。大將宇文化及殺掉隋煬帝,楊秀、楊秀的兒子,包括前麵說過的楊俊的兒子,還有後麵要說的楊諒的兒子,全都被宇文化及殺害。
楊家老五,漢王楊諒,因為是小兒子,得到楊堅的特別寵愛,被楊堅封為並州總管,管理五十二州。大哥楊勇被廢,楊諒知道二哥心狠手辣,父親年老糊塗,自己的處境很危險。並州是聚集天下精兵的地方,楊諒決定要好好利用這個地盤,決不能束手待斃。他以防突厥為名義,召集自己的軍隊。
楊堅死後,楊廣果然召楊諒回長安,楊諒看到大哥、四哥的下場,知道自己回去後必死無疑,他在陳國舊將蕭摩訶等人的協助下,起兵造反。
楊廣立刻派楊素前去征討。
楊諒這位小公子,大概被父母寵壞了,既沒有謀略也沒有膽識,從前楊諒征討遼東,高熲為了戰局,基本不采納他的意見,他因此怨恨高熲,可見是個獨斷專行的人。現在,他對手下的建議照樣不采納。
這樣一個人,碰上隋朝第一狠的楊素,自然很快就落敗。無奈之下,楊諒隻好投降,被楊素押到長安。
看到弟弟,楊廣感歎了一番,裝模作樣地說:“我的兄弟不多了,怎麽能再殺你呢?就讓我徇私枉法,饒你一命吧。”然後,他將楊諒降為庶民。
話雖然說的很漂亮,楊廣的做法可一點都不漂亮,他命人將楊諒關起來,不給楊諒送飯,最後,楊諒被活活餓死。
楊堅所說的“真兄弟”,有三個被楊廣親自解決,至於楊俊,如果老婆沒有對他下毒,估計他早晚也會死在楊廣手裏。
楊堅從來都不是個天真的人,但是,在兒子們的兄弟感情問題上,他到底犯了主觀錯誤,皇室家庭沒有兄弟感情,楊廣為了皇位,可以把兄弟殺到一個不留,在鏟除威脅的方法上,他和父親空前統一。
現在,楊廣不用擔心有人來搶自己的皇位了,他可以安心大展宏圖,做隋朝的皇帝。
此外,楊諒起兵,給了楊廣一個啟示,帝國版圖這麽大,一旦遠方發生起義,前去平叛的官兵往往要耗費很多時日,那麽,有沒有可能直接控製這些地區呢?有沒有可能找到一種更快速的交通方法?
楊廣開始思考這個問題。
問題一時沒有答案,楊廣也不著急,現在最要緊的事是他要開始享受帝王的生活,治理這個國家。
<strong>楊廣的帝王生活</strong>
現在,楊廣成了皇帝,他不再需要裝模作樣,得到了充分的自由,想做什麽就做什麽。
在講述楊廣的政治軍事生活之前,先來說說他的私生活吧。楊廣的私生活充分說明,他是個浪漫主義者。
楊廣喜歡寫詩,而且,聰明絕頂的楊廣寫詩也寫得極好,隨便拿出兩首來看看:
“寒鴉飛數點,流水繞孤村。斜陽欲落處,一望黯消魂。”
這是比較悲觀的。
“暮江平不動,春花滿正開。流波將月去,潮水帶星來。”
這是比較柔美的。
看來,這位剛剛登基的帝王,有絕佳的藝術修養和詩人氣質。
還有人記載說,楊廣不但有詩人氣質,還有文人的劣根性,不能容忍其他人寫詩比自己好。他曾經殺死有文采的薛道衡,得意洋洋地看著薛道衡問斬,然後說:“你還能做‘空梁落燕泥’這樣的句子嗎?”
不但愛寫詩,楊廣還愛好美女,他不停地擴充後宮,妃子太多,沒有那麽多的時間臨幸,很多妃子覺得非常傷心,別忘了,楊廣是個帥哥,還是個會寫詩的帥哥,更是個當皇帝的帥哥。美女都想得到楊廣的寵愛,最誇張的一條傳聞是:有個妃子進宮後,一直得不到楊廣的接見,她本人對楊廣思慕已極,寫了一封情書,然後上吊自殺。
楊廣終於來了,看到這位妃子的情意綿綿的遺書和嬌美冰冷的屍體,後悔不已。
不過,楊廣雖然博愛,他與結發妻子蕭氏(現在已經是蕭皇後)還是恩愛如初。蕭皇後不是獨孤皇後那樣的女強人,楊廣花心,她沒能力管,也不想管。
看看楊廣的兩大愛好:寫詩和美女。是不是覺得很眼熟?
沒錯,當年陳叔寶最愛的也是這兩樣。
而且,楊廣和陳叔寶的喜好,還真有不少相似,不但都喜歡詩歌和美女,還都喜歡華麗的宮殿,喜歡遊玩,喜歡享受生命。
不過,楊廣畢竟不是陳叔寶,他和陳叔寶有質的不同。
楊廣是真正的天才,他不但有藝術天才,同樣有政治天才。
楊廣繼位後,迅速組成自己的領導班子,核心人員是以下五個人:左翊衛大將軍宇文述,黃門侍郎裴矩,禦史大夫裴蘊,內史侍郎虞世基,以及楊堅非常信任,曾經熱衷於在山裏居住的蘇威。這五個人被稱為“五貴”。
此外,一直為楊廣出謀劃策盡心竭力的楊素,也成了楊廣的重臣,繼續他的高官厚祿。
楊廣統治初期,主要做了以下幾件事:
延續父親的政治,包括繼續建造糧倉,繼續科舉製度,等等;
命裴蘊收集樂曲,樂器和樂師;
恢複儒學學校,提高儒生的待遇;
收集圖書並編撰圖書,建立藏書數量可觀的藏書樓。
這些事情對喜歡讀書喜歡音樂喜歡儒生的楊廣來說,都不算大事。隻能證明,在國家建設方麵,楊廣是個合格的帝王,他對帝國的考慮,全麵周到,甚至麵麵俱到。
一切,都要從楊堅晚年最大的煩惱說起。
<strong>模範皇子</strong>
楊堅看到的楊廣,和我們所熟知的楊廣,並不是一個人。
我們熟知的楊廣,被叫做隋煬帝,“煬”這個諡號是李淵起的。舊禮上說,好內怠政曰煬,當初,楊廣把陳叔寶的諡號定為“煬”,李淵給了楊廣同樣的諡號,大概是為了反諷。
翻開史書,我們看不到隋煬帝的優點,即使有,史官也加了主觀定論:全是裝的。
此外,暴虐,好色,濫用民力,殺父弑兄等評價不絕於耳,其荒唐程度與陳叔寶不相上下,其昏庸程度與宇文贇異曲同工,隋文帝好不容易盜竊並治理得井井有條的大帝國,就斷送在這個全身都是缺點的人手中。
我們看到的隋朝史書,是唐朝史官修的,隋朝的史料,在戰亂中丟了一大堆;而唐朝史官,為了證明唐高祖起兵的正義性,自然要醜化隋煬帝。這兩個原因,造成了我們現在隻能看到一個昏庸殘暴的隋煬帝。
一個完全沒有優點的人,和一個完全沒有缺點的人一樣,都讓人難以相信。
所以,我們不妨拋開史官們的評價,用單純的眼光看一看這位複雜的帝王,也許,我們會得出不一樣的、更為公正的結論。
楊廣,又命楊英,小名阿摐,隋文帝楊堅與獨孤皇後的第二個兒子。楊廣從小就聰明,受到父母的寵愛,年輕時代,更是一位能夠風靡全國的模範皇子。
二皇子楊廣是個英俊少年,不但英俊,還寫了一手好詩,而且為人謙虛,待人禮貌,談吐不凡,進退有度。十三歲時,他被封為晉王。有相士看了楊堅五個兒子的麵相,對楊堅說:“晉王眉上雙骨隆起,貴不可言。”
一位聰穎謙虛的皇子,自然會得到朝臣們的喜愛。
楊廣的聰明,還在於他很會討好父母,隋文帝曾經去楊廣的住宅,發現楊廣家裏的樂器都蒙上灰塵,久已不用。他斷定楊廣不愛好聲色,著實稱讚一番。
事實上,楊廣不但愛好音樂,還是個極有品位的藝術家,他之所以擺出蒙塵的樂器,不過是為了讓父親開心。這件事在史官筆下,自然成了楊廣“虛偽矯飾”的證據。
其實事情沒有那麽嚴重,中國曆來提倡孝道,《二十四孝》故事中,多少孝子為了討父母歡心弄而虛作假裝瘋賣傻,比如假裝跌倒裝哭讓父母發揮愛心,比如穿上大紅大紫的戲服哄父母開懷一笑,做做樣子討父母歡心,是中華兒女的傳統,並一定就有什麽居心。而且,皇帝的子女,自然希望父母對自己有更好的印象,裝裝樣子,也不是大過。
此外,楊廣愛護士卒,有一次去打獵,天下大雨,侍衛們拿來雨衣,楊廣搖搖頭,說:“士兵們都在淋雨,我怎麽能獨自穿上雨衣呢?”這句話一傳十、十傳百,從此士兵們都知道楊廣性格仁慈,對他非常愛戴。
楊廣成人後,娶梁國皇室後代蕭氏為妻,這位溫婉美麗的女子雖然從小流落民間,卻並未改變她的貴族氣質。楊廣很滿意這個妻子,他對南方很好奇,妻子恰巧來自江陵,於是,二人很有共同語言,非常恩愛。
楊廣的輝煌開始於公元588年,他率領50萬大軍進逼陳國,俘虜了所有陳國皇室成員,當他押著戰戰兢兢的陳叔寶和陳國大臣,帶著從陳國搜羅來的戰利品,在驪山將這些勝利果實獻給自己的父親,他的內心是自豪的,也是悲哀的。
楊廣的隱痛,在於他沒有長子的身份,不能繼承隋文帝的王位。他隻能看著他的哥哥楊勇成為下一任隋朝帝王。獻俘驪山,並不是楊廣的勝利,他知道,這些勝利全部屬於隋朝,屬於父親楊堅,屬於下任天子楊勇。
陳國滅亡後,由於政令不行,四處*,楊堅命楊廣前去招撫。剛剛結束武將工作的楊廣,又開始文臣生涯,楊廣的安撫極有效率,江南百姓從此安居樂業。
不論是行軍,還是治理,楊廣都有自己的手段,真材實料,不容小覷。
在安撫江南的過程中,楊廣暗中做了另一件事,他將居住地江都,營建為自己的根據地,這時的他,已經不想把勝利果實讓給自己的哥哥。就算他不能當隋朝皇帝,他也要自立為王,割據江南。
楊廣是揚州總管,一直居住在江都,偶爾回到長安,他察覺到一件事:他的母親獨孤皇後,對太子楊勇很不滿意。雖然母後不滿意哥哥的原因,讓楊廣覺得可笑。
獨孤皇後不滿意楊勇,是因為楊勇好色,不太理會正室妻子,隻寵愛那些美貌的小妾。
天下男人哪有不好色的,就連父親,不是也有那麽多的妃子。楊廣把這句話憋進肚子裏,他想到母親曾逼得父親離家出走。楊廣學了個乖:自己的那些美貌小妾,絕不能讓母親看到。
楊廣又發現,母親對自己非常滿意,原因同樣讓楊廣好笑。
獨孤皇後喜歡楊廣,固然因為楊廣人帥、頭腦聰明、會討人喜歡、有本事,還有一個原因:楊廣與正妻蕭氏非常恩愛。
後世史官都說楊廣為了討獨孤皇後喜歡,常在母親麵前裝成和蕭氏相敬如賓的樣子,這冤枉了楊廣。楊廣雖然有許多小妾,但對蕭氏一直敬重喜愛,即使在成為皇帝以後,楊廣也沒有冷落蕭氏,在隋朝覆滅之前,更是與蕭氏朝夕相伴。一個人在享樂的時候,身邊的人是誰也許並不重要,倘若一個人遭遇危難,他總是希望自己最信任、最親愛的人陪在自己身邊,所以,楊廣與蕭氏的恩愛並不是做做樣子。
獨孤皇後的特殊喜好,讓楊廣看到了機會。在辭別母親的時候,他試探性地表示,自己得罪了哥哥,哥哥看他很不順眼,以後哥哥當了皇帝,自己不知要如何自處。
獨孤皇後一聽,更是悲傷,想到自己最喜歡的二兒子今後會受委屈,她抱著楊廣大哭。
楊廣回到江都,他命妻妾隨從收拾東西,準備離開居住了10年的江都。
在母親對楊勇的極度不滿中,楊廣看到了一絲希望,也許,他不會隻是個割據江南的帝王。他要回長安,拿到他想要的東西。
回到長安的楊廣還是那麽謙虛仁愛,他像往常一樣對朝臣以禮相待,暗地裏結納了一些願意幫助自己的人,他對士卒仍然愛護有加,他對父母仍然孝順,根本不說自己想要當太子。楊廣的聰明,帶了狡猾。也正是如此,在楊堅的兒子中,楊廣和父親最像,他能把心機全部隱藏在忠誠的外表下。
忠厚的太子楊勇根本想不到,自己即將大難臨頭。
<strong>楊廣的支持者</strong>
楊廣的奪位計劃正式開始。下麵介紹一下楊廣的兩位主要支持者。這兩位支持者,最終決定了楊廣的地位。
首先要介紹的是隋朝女權主義運動傑出代表,一夫一妻製忠誠擁護者獨孤皇後。
這位皇後的事跡,我們在前文中已經詳細敘述,這位天縱英才的皇後,在男女問題上過於較真,認為天下男子都該隻愛正妻,就連大臣們的婚姻問題,她也橫加指責。
當然,史書上的記載也不能盡信,獨孤皇後對楊勇的厭惡,不僅是因為楊勇不重視夫妻感情。仔細思考獨孤皇後的為人,不難看出她喜愛楊廣,想要廢掉楊勇的原因。
獨孤皇後為人有頭腦,有決斷,自然更喜歡同樣聰明的楊廣。世間父母很難做到絕對公正,他們最疼愛的兒女隻有兩類,要麽那個兒女最需要自己,要麽那個兒女和自己最像。
楊廣繼承了父母的優點:有戰略眼光,有政治修養,有深沉心機。這些,不但是獨孤皇後喜歡楊廣、認為楊廣應該被立為太子的原因,也是楊堅在楊廣身上所看到的優點。
反觀太子楊勇,這位皇子其實也不差。楊勇為人寬厚,率性大度,所以,也不太會控製自己的情緒,喜怒哀樂皆行於色,這在老謀深算的楊堅夫婦看來,自然不是什麽優點。
還有一個原因是楊廣的表麵功夫做得太好了。父母反對的,他不做,父母喜歡的,他一定要全部做到。而楊勇沒有這些心機,喜歡做什麽就做什麽,從來不在乎父母的看法,這讓楊堅夫婦認為:這個孩子不太孝順。
不論個人素質,還是性格小節,獨孤皇後都認為楊廣更適合當未來天子。於是,她開始促成這件事。史書上說,獨孤皇後沒完沒了地對楊堅吹枕邊風,說楊勇壞話,誇讚楊廣,應該是不實之詞。年老的楊堅雖然有點糊塗,還不至於糊塗到混淆黑白;年老的獨孤皇後雖然有點偏執,卻不至於偏執到拿帝國的將來開玩笑。
但獨孤皇後對楊廣的寵愛,肯定也影響了楊堅的選擇。楊堅一生都尊重妻子的意見,獨孤皇後想要廢楊勇立楊廣,楊堅定會慎重考慮。
然後要介紹的是為官有道冷酷無情的楊素。
前文已經說過,楊素是隋朝最會做官的人,隋文帝年老,他當然要和未來天子打好關係,保證他官運亨通。可是楊素並不接近太子楊勇,反倒對晉王楊廣親近異常。
以楊素的個性,不會做無謂的投資,他親近楊廣,就是已經將楊廣視為未來上司。
那麽,隋朝重臣楊素為什麽選擇楊廣?依他做官的本領,依太子楊勇的頭腦和個性,他在楊勇手下做大臣,不是一樣可以享受榮華富貴?
楊素知道,楊勇如果繼位,他依然可以高官厚祿,但是,有個人的地位始終會在他之上。這個人就是隋朝頭號大臣高熲。在隋文帝眼裏,高熲一直是隋朝的一號人物,楊素雖然勞苦功高,卻不能和高熲相比。何況,高熲的兒子高表仁娶了太子楊勇的女兒,二人是親家關係,一旦楊勇繼位,高熲的地位仍然在楊素之上。
楊素是個期望利益最大化的投資者,他把希望押在隋文帝夫婦喜愛的楊廣身上,於是,他和一幫和楊廣交好的大臣,如宇文述、元胄等人對楊堅提出改立太子的請求。
楊堅早已有這個想法,但知道事關重大,他試探性地詢問高熲。
高熲立刻下跪,說:“長幼有序,其可廢乎?”
依高熲的個性來看,他並不是在為自己的親家說話。這位大臣心裏隻有隋朝社稷,他知道廢立太子關係到國家穩定。如果楊堅改立楊廣,會給後世留下極壞的影響,此例一開,想要立喜歡的兒子當太子的後世君王們,自然會效仿楊堅的行為。
為什麽高熲、或者說曆代朝廷大臣如此堅持太子不可替換?
第一是為了皇位繼承的規範。皇帝妃子多,兒子也多,如果皇帝喜歡哪個兒子就立哪個,定然引起其他皇子的不滿,導致兄弟相殘。如果這些皇子再有一些有實力的外戚,更會引起整個朝堂的混亂。立嫡長子為太子,對其他皇子而言,並不公平,但卻是一個杜絕王位紛爭的有效方法。曆朝曆代都這樣做,經實踐證實,這方法問題很多,卻也沒有其他更好的方法。 第二是為了朝廷的穩定。嫡長子被立為太子,皇帝就會允許他招攬自己的幕僚,給他配備重要的大臣做為助手,這時的嫡長子已經成為獨立的政治力量,一旦牽扯廢立事件,被波及的不隻是太子本人,他的親信也會受到影響,這些親信原以為自己會在太子即位後前途無量,聽到太子要被廢,自然不會善罷甘休,他們會與另一位皇子正麵交鋒。無論誰勝誰敗,都會影響到政府的穩定。
考慮到這兩個原因,高熲堅決反對廢太子立晉王。
可是,此時的楊堅已經疏遠了高熲。說話最有分量的高熲尚不能打消楊堅的廢立之心,其他大臣的話,估計楊堅也隻當耳邊風。
楊廣更加大膽地讓親信監視楊勇,將楊勇的過失不斷報告給隋文帝,隋文帝也知道太子的日子不好過,就讓人去查看太子的情況。
事情就是這麽巧,去查看的人正是楊素,楊素回來就報告說,楊勇對皇帝似有怨恨之意,楊堅聽了更生氣。又提到廢立之事。左衛大將軍元旻進諫說:“廢立大事,天子無二言,詔旨若行,後悔無及。讒言罔極,惟陛下察之。”
元旻的話,一片赤誠,卻也得罪了一大片人,一句“讒言罔極”,使那些說過太子壞話的人心懷怨恨。楊素誣告元旻是太子的同黨,楊堅的老恩人元胄更是火上澆油,當值的時候刻意拖延時間,對楊堅說:“我之所以不走,是怕元旻造反傷害您。”
楊堅相信了楊素和元胄的話,處死了元旻。從此,敢為太子說話的人更少了。太子楊勇每日戰戰兢兢,就擔心父親殺了自己。他謹言慎行,楊廣的手下們仍然編出源源不斷的罪行報告給隋文帝。終於,楊堅決定廢楊勇,立楊廣。
廢立典禮在武德殿進行,楊堅命百官站在東麵,皇室親屬站在西麵,楊勇和幾個皇子站在殿庭中央。文臣薛道衡宣布了廢楊勇的詔書,說楊勇“性識庸暗,仁孝無聞,昵近小人,委任奸佞,前後愆釁,難以具紀”,這些事,幾乎全是楊廣一黨狀告的結果。然後,宣布將楊勇及其子女廢為庶人。
楊堅對長子的厭惡大概到了極點,他又讓薛道衡詢問楊勇:“爾之罪惡,人神所棄,欲求不廢,何可得耶?”
被稱為“仁孝無聞”的楊勇卻是個孝順的人,他跪拜對楊堅說:“臣合屍之都市,為將來鑒誡,幸蒙哀憐,得全性命。”
這句話說完,長期被監視,被汙蔑的楊勇,再也忍耐不住,流下淚水。左右兩邊的大臣、皇親看到這樣的情形,大多對楊勇充滿同情,可是,他們誰也不敢說話。
楊勇被廢後,覺得冤屈,數次給父親寫信,這些信件全都被楊素扣押,楊勇不得不爬到樹上大聲叫屈,楊堅隱約聽到他的聲音,問楊素:“他怎麽了?”
楊素冷冷地說:“大皇子瘋了,已經無法醫治。”
楊堅“哦”了一聲,從此不再見大兒子。模範皇子楊廣順利成為太子,整個廢立過程中,楊廣沒事人一樣站在局外,事情全是手下做的,他看上去仍是個恭謙仁愛的皇子。
楊廣是這場皇位之爭的最後勝利者,他玩弄權術的手段,讓人心驚膽戰,很多史書甚至給楊廣的心狠手辣加了個尾巴,說楊堅臨終前,楊廣對楊堅嚴加防範,每天都命楊素將楊堅的病情寫成手諭送到宮外,以此計算老爹什麽時候能死。有一次,楊素的紙條傳來傳去,竟然傳到了病床上的楊堅手上,楊堅一見之下,知道自己冤枉了楊勇。這時楊堅的愛妃宣華夫人慌慌張張地跑進來,告訴楊堅說,自己正換衣服,太子楊廣闖進房間想要非禮她。楊堅終於看穿楊廣的狼子野心,想要叫人再次改立太子,卻被楊素阻止。有些史書寫得更嚴重,說楊素派人直接殺死了楊堅。
寫這些情節的人,不知是太同情楊勇,還是太討厭楊廣。像楊廣這樣考慮事情周密細致的人,就算真的對父親的妃子有意思,又怎麽會在父親未死之前非禮?他就不擔心父親一氣之下廢了自己?楊素那樣聰明,怎麽會連一張紙條都送不妥當,送到了楊堅的病床上?這些史料有一定的戲劇性,可以當小說看。
另一些史書記載的也許更真實,隋文帝去世之前,楊廣仍然是模範皇子形象,不,現在已經是模範太子了。隋文帝在病床上與百官告別,崩於大寶殿,終年六十四歲。
這樣的記載更複合楊廣深沉的個性,從楊勇被廢的事情上可以看出,楊廣總是能夠戴著最合適的麵具,把戲做到最後一刻,這也是一個優秀政治家必備的素質,在楊堅去世前,他大概還是楊堅心目中的孝順兒子。
這樣說來,一直為接班人煩惱的楊堅,倒是走得無牽無掛。這位雄才大略的帝王,將一個龐大帝國留給了他心目中的優秀繼承人,他相信這個帝國會更加強大,卻沒想到,他的好兒子楊廣讓這個帝國在三十七歲那年徹底死亡。
很多人認為,改立楊廣是楊堅的失誤,如果楊勇順利成為太子,以楊勇寬厚的個性,更適合守成,隋朝應該會持續更長的時間。
曆史沒有假設和如果,這個問題也沒有討論的意義。隻能慶幸楊堅沒有看到隋朝的覆滅,至少在他死去的一刻,他為自己的功績心滿意足,對帝國的將來充滿信心。他認為自己一生的心血沒有白費。
公元604年,楊堅去世,從某個意義上來說,楊堅也算是個幸福的人。
<strong>真兄弟</strong>
死去的楊堅曾對大臣們說過這樣一句話。
“前世皇王,溺於嬖幸,廢立之所由生。朕傍無姬侍,五子同母,可謂真兄弟也。豈若前代多諸內寵,孽子忿諍,為亡國之道邪?”
楊堅不無得意地說,過去的帝王寵愛自己的妃子,想立她們的後代為太子,導致了廢立之爭,而自己的五個兒子是一母所生,真正的兄弟,不會互相殘殺。
楊堅大概認為,“真兄弟”的兒子們會親密友愛。可是,在皇室家庭,兄弟間的爭鬥從來不限於是否是一母所生,就算有同一個母親,該搶照樣要搶,該殺照樣要殺,楊廣對楊勇的陷害就是最好的例子。
而且在曆史上,楊堅的五個兒子的遭遇不是一般的慘,甚至很多人說,楊堅對宇文家族趕盡殺絕,事情做的太過分,所以報應到他的兒子們身上。他的兒子不像他希望的那樣相親相愛,而是反其道而行之,互相殘殺。而且,這五個兄弟無一善終,全部都是暴死。
略去隋煬帝楊廣不談,讓我們看看楊堅的其他四個兒子。
楊家老大,原任太子楊勇,前文已經說過,是個溫厚的人,這樣的人不適合生在帝王之家。沒有政治心機和政治手腕,隻能被二弟楊廣整治到惶惶不可終日。被廢為庶人後,過著膽戰心驚的生活。
楊廣繼承了父親的狠毒,對於政敵,他毫不客氣,剛一繼位就賜死楊勇,殺了楊勇的十個兒子。
楊家老三,秦王楊俊,年少的時候是個好苗子,性格寬仁慈愛,天天念佛,無比虔誠。大了以後變得虛榮奢侈,在任地聚斂民財,修建華麗的宮殿,因為違反了禁製,被父親治罪。臣下們覺得楊堅處罰的太重,對兒子管束嚴格的楊堅說:“我不但是秦王的父親,還是天下百姓的父親,難道我還要給他專門製定一部法律?”
楊俊也是個好色之人,他的王妃崔氏是大族之女,卻和獨孤皇後一樣善於嫉妒。看到丈夫很少來自己的房間,她便心生怨恨。獨孤皇後的做法是殺掉勾引丈夫的女人,這位崔女士的做法是殺掉辜負自己的男人,她在丈夫食用的瓜裏下毒,毒藥分量不夠,僅把楊俊毒到半殘。
隋文帝聽到這個消息,處死了崔氏,把楊俊召到長安,免去他的官職。楊俊躺在病床上,預感自己快死了,寫信給父親,希望父親能原諒自己。可是楊堅全然不念父子之前,派人下詔,又把楊俊大罵了一頓。楊俊又是慚愧,又是傷心,又是害怕,很快一命嗚呼。
楊家老四,蜀王楊秀,是個美男子,史書上記載他“有膽氣,容貌瑰偉,美須髯,多武藝”。有膽氣又會武藝的人,一般都是大大咧咧,不拘小節,這種個性和楊堅完全不像,楊堅欣賞不了楊勇的忠厚,當然也欣賞不了楊秀的囂張,在他看來,像楊廣那樣的皇子才是最標準的。他甚至對獨孤皇後說:“楊秀肯定不得好死。我活著的時候他不敢造反,等到我死了,他肯定要造反!”
而楊秀本人,大大咧咧慣了,在自己上任的蜀地逍遙自在,穿著最好的衣服,用著最好的馬車,這些服飾馬車跟天子用的規格差不多,明擺是跟父親對著幹。後來,楊勇被廢,楊廣成為皇太子,楊秀很不高興,對自己的二哥也非常不滿。楊廣聽說了這件事,搜集了楊秀的一些罪狀(楊秀的大大咧咧害他不淺),去父親那裏狀告楊秀想要謀反。
楊廣的手下,能把一個太子告成庶人,現在楊廣親自出馬,效果更是立竿見影。本就覺得楊秀要謀反的楊堅,不分青紅皂白地叫楊秀回到長安,直接關進大牢,並揚言要殺掉楊秀。
說是要殺,到底還念著父子之情,雷聲大雨點小,此事很快就要不了了之。
楊廣同誌不會便宜自己的弟弟,他派人做了兩個偶人,寫上楊堅和漢王楊諒的名字,埋在華山,然後命楊素挖出偶人,說是楊秀幹的。楊堅大怒,立刻將楊秀廢為庶人,宣布終身監禁,還將他的親信手下殺個精光。
至於大牢中的楊秀怎麽做偶人埋偶人,史書上沒有寫,我們也無法深究,就當楊秀有超能力吧。
楊廣繼位後,楊秀仍然做著犯人,一直做到隋朝末年。大將宇文化及殺掉隋煬帝,楊秀、楊秀的兒子,包括前麵說過的楊俊的兒子,還有後麵要說的楊諒的兒子,全都被宇文化及殺害。
楊家老五,漢王楊諒,因為是小兒子,得到楊堅的特別寵愛,被楊堅封為並州總管,管理五十二州。大哥楊勇被廢,楊諒知道二哥心狠手辣,父親年老糊塗,自己的處境很危險。並州是聚集天下精兵的地方,楊諒決定要好好利用這個地盤,決不能束手待斃。他以防突厥為名義,召集自己的軍隊。
楊堅死後,楊廣果然召楊諒回長安,楊諒看到大哥、四哥的下場,知道自己回去後必死無疑,他在陳國舊將蕭摩訶等人的協助下,起兵造反。
楊廣立刻派楊素前去征討。
楊諒這位小公子,大概被父母寵壞了,既沒有謀略也沒有膽識,從前楊諒征討遼東,高熲為了戰局,基本不采納他的意見,他因此怨恨高熲,可見是個獨斷專行的人。現在,他對手下的建議照樣不采納。
這樣一個人,碰上隋朝第一狠的楊素,自然很快就落敗。無奈之下,楊諒隻好投降,被楊素押到長安。
看到弟弟,楊廣感歎了一番,裝模作樣地說:“我的兄弟不多了,怎麽能再殺你呢?就讓我徇私枉法,饒你一命吧。”然後,他將楊諒降為庶民。
話雖然說的很漂亮,楊廣的做法可一點都不漂亮,他命人將楊諒關起來,不給楊諒送飯,最後,楊諒被活活餓死。
楊堅所說的“真兄弟”,有三個被楊廣親自解決,至於楊俊,如果老婆沒有對他下毒,估計他早晚也會死在楊廣手裏。
楊堅從來都不是個天真的人,但是,在兒子們的兄弟感情問題上,他到底犯了主觀錯誤,皇室家庭沒有兄弟感情,楊廣為了皇位,可以把兄弟殺到一個不留,在鏟除威脅的方法上,他和父親空前統一。
現在,楊廣不用擔心有人來搶自己的皇位了,他可以安心大展宏圖,做隋朝的皇帝。
此外,楊諒起兵,給了楊廣一個啟示,帝國版圖這麽大,一旦遠方發生起義,前去平叛的官兵往往要耗費很多時日,那麽,有沒有可能直接控製這些地區呢?有沒有可能找到一種更快速的交通方法?
楊廣開始思考這個問題。
問題一時沒有答案,楊廣也不著急,現在最要緊的事是他要開始享受帝王的生活,治理這個國家。
<strong>楊廣的帝王生活</strong>
現在,楊廣成了皇帝,他不再需要裝模作樣,得到了充分的自由,想做什麽就做什麽。
在講述楊廣的政治軍事生活之前,先來說說他的私生活吧。楊廣的私生活充分說明,他是個浪漫主義者。
楊廣喜歡寫詩,而且,聰明絕頂的楊廣寫詩也寫得極好,隨便拿出兩首來看看:
“寒鴉飛數點,流水繞孤村。斜陽欲落處,一望黯消魂。”
這是比較悲觀的。
“暮江平不動,春花滿正開。流波將月去,潮水帶星來。”
這是比較柔美的。
看來,這位剛剛登基的帝王,有絕佳的藝術修養和詩人氣質。
還有人記載說,楊廣不但有詩人氣質,還有文人的劣根性,不能容忍其他人寫詩比自己好。他曾經殺死有文采的薛道衡,得意洋洋地看著薛道衡問斬,然後說:“你還能做‘空梁落燕泥’這樣的句子嗎?”
不但愛寫詩,楊廣還愛好美女,他不停地擴充後宮,妃子太多,沒有那麽多的時間臨幸,很多妃子覺得非常傷心,別忘了,楊廣是個帥哥,還是個會寫詩的帥哥,更是個當皇帝的帥哥。美女都想得到楊廣的寵愛,最誇張的一條傳聞是:有個妃子進宮後,一直得不到楊廣的接見,她本人對楊廣思慕已極,寫了一封情書,然後上吊自殺。
楊廣終於來了,看到這位妃子的情意綿綿的遺書和嬌美冰冷的屍體,後悔不已。
不過,楊廣雖然博愛,他與結發妻子蕭氏(現在已經是蕭皇後)還是恩愛如初。蕭皇後不是獨孤皇後那樣的女強人,楊廣花心,她沒能力管,也不想管。
看看楊廣的兩大愛好:寫詩和美女。是不是覺得很眼熟?
沒錯,當年陳叔寶最愛的也是這兩樣。
而且,楊廣和陳叔寶的喜好,還真有不少相似,不但都喜歡詩歌和美女,還都喜歡華麗的宮殿,喜歡遊玩,喜歡享受生命。
不過,楊廣畢竟不是陳叔寶,他和陳叔寶有質的不同。
楊廣是真正的天才,他不但有藝術天才,同樣有政治天才。
楊廣繼位後,迅速組成自己的領導班子,核心人員是以下五個人:左翊衛大將軍宇文述,黃門侍郎裴矩,禦史大夫裴蘊,內史侍郎虞世基,以及楊堅非常信任,曾經熱衷於在山裏居住的蘇威。這五個人被稱為“五貴”。
此外,一直為楊廣出謀劃策盡心竭力的楊素,也成了楊廣的重臣,繼續他的高官厚祿。
楊廣統治初期,主要做了以下幾件事:
延續父親的政治,包括繼續建造糧倉,繼續科舉製度,等等;
命裴蘊收集樂曲,樂器和樂師;
恢複儒學學校,提高儒生的待遇;
收集圖書並編撰圖書,建立藏書數量可觀的藏書樓。
這些事情對喜歡讀書喜歡音樂喜歡儒生的楊廣來說,都不算大事。隻能證明,在國家建設方麵,楊廣是個合格的帝王,他對帝國的考慮,全麵周到,甚至麵麵俱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