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風呼嘯吹過,大地一片白茫茫的。雪原上一片靜謐,就連一隻動物的影子都看不見。似乎在這一年中天氣最為寒冷的月份,無論是人還是動物,都失去了在野外活動的興趣,轉而躲藏在各自的房屋或洞穴裏,苦熬過這數九寒冬。


    作為本地的土著,奧納人、阿拉卡魯夫人、雅甘人的數量多年來已經下降到了一個可悲的程度。他們要麽出外討生活,與東岸人通婚混血,最終消失於民族融合之中,要麽加入陸軍出外打仗,最終犧牲在異國他鄉的土地上。剩下的一小部分,在東岸人口迅猛增長的這幾十年裏,卻僅僅隻是緩慢增長到兩萬人的規模,可以說是非常失敗了。


    但這些人往往也是最頑固的或者說最執著的他們執拗著守著自己的傳統和尊嚴,在冰天雪地的火地島上過著自己的生活。他們幾乎在全島各處生活著,擁有驚人的忍耐力以及靠記憶傳承的傳統文化,日子艱辛卻快樂。


    不過現代化生活方式的衝擊是誰也難以避免的。即便部落已經很封閉了,很拒絕現代化了,但在幾十年的潛移默化的影響下,他們依舊不可避免地“墮落”了。部落裏有了很多現代化的生活用品,部落原本就很不規範的語言也受到了外來的衝擊,夾雜了很多漢語詞匯,讓部落長老們憂心忡忡。


    當然他們其實算是幸運的了。比起南錐的近親特維爾切人、阿勞坎人,他們至少還有部分人堅守著自己的文化,雖然這文化已不純粹。但那些被東岸政府重點打擊、歸化甚至遷移海外的民族,卻連回憶和見證都沒有留存下來。未來他們將穿著東岸服飾,說著漢語,寫著漢字,傳統文化將片甲不存,也沒人會關心他們的曆史戰敗者的故事很難書寫。


    今年年初的時候,有總計三十份骨灰被從歐洲送了回來。這些都是參加了陸軍出外征戰的火地島原住民,身材高大的他們在部隊裏一般都是榮耀的擲彈兵,威風不可一世,但往往也是敵人優先打擊的目標,因此傷亡率很是不低。


    骨灰送回來後,將就地安葬在他們家鄉的墓園裏。部落長老也被邀請參加葬禮,至今人們猶記得,一位頭發花白的年邁長老看著一份份小夥子們的骨灰,悵然地歎了口氣,說道:“英雄太多了……”


    毫無疑問,對這些堅守傳統文化的長老們來說,任何一個後輩被冠上英雄的光環都是可憎的:兩行所謂的功勳、銀行支票上編出來的榮耀,還有地方政府宣傳出來的價值,每一個都讓長老們感到惡心,感到恐慌。他們可以預感到,也許在自己死後,部落就會徹底解體,他們這群堅守傳統文化的人,以後也隻會成為報刊雜誌上的奇聞異事中的一則:“某年某月某日,最後一個奧納人去世,標誌著這個民族徹底消失在曆史長河之中……”


    但這就是曆史進程,不以任何人的意誌為轉移,冰冷而殘酷!


    與火地島上以奧納人為首的原住民群體相比,島上數量更多的東岸人群體其實也有著自己的煩惱。他們的煩惱在於自己處在一個被人遺忘的位置,經濟與社會的發展瀕臨停滯好吧,這樣說可能有些誇張,但真的很慢人民收入水平不高,精神文明建設更是一塌糊塗,總之是一個典型的邊緣落後地區的模樣。


    公允地說,南錐南部及火地島一帶,在曆史上曾經景氣過很長一段時間。那是南錐兩洋貿易盛行的時候,火地島及兩洋鐵路沿線還歸南鐵公司管轄,每個月流經兩洋鐵路、麥哲倫海峽及合恩角的貨物不知凡幾,資金更是到處流淌。當時南鐵公司也比較厚道,投資修建了一大堆的基礎設施,包括如今火地島上已有些年久失修的國道係統、港口碼頭等等。南鐵公司同樣也創造了大量的工作崗位,如伐木場、煤礦、農場、醫院、文化公司、釀酒廠、榨油廠、海產品處理中心等等,給當地百姓帶來許多工作收入,極大帶動了當地經濟的發展。


    但南鐵公司的離去結束了這一切,火地島及鐵路附屬地被整體移交給國家。國家的發展重心也不在這裏,再也沒有人拿大筆的錢來投資地方建設,各種設施開始慢慢老化。而南鐵公司在定下去遠東修鐵路的決定後,開始大量拋售旗下產業來籌錢,接盤的有地方國有資本,但更多的是來自北方的商人。這些商人平時住在東方縣、青島縣、平安縣等大城市,難得來南錐一趟,企業所獲得的利潤也基本都被抽走,因此包括火地島在內的廣大地區不再有持續的大筆資金流入,整個財政狀況急劇惡化。


    我們隻要走進寧南、山後等縣看一看就知道了。當地大量的建築都籠罩在一層懷舊的鐵鏽色下,似乎一個充滿了工程和基建熱潮的好時代已經遠去。居民們懷念被卷走的美好時光,有些上了年紀的人一遍又一遍向人訴說著年輕時候的喜人形勢,引發著年輕人們對來自北方的商人痛罵不已一起咒罵他們是吸血鬼,根本不顧當地百姓的生計。


    政府在這場鋪天蓋地的日常痛罵中幸免於難,因為由中央財政補貼,他們開始為城市居民發放憑票供應的廉價木炭,以便於冬季嚴寒時取暖,這為他們挽回了一點聲望。但政府說的其他話仍然讓當地居民們腹誹不已,比如號召人們轉變思想,重點發展捕魚業、海產品加工業和旅遊業的呼聲。尤其是旅遊業,他們與國營東方賓館集團談判,得到了他們在現有基礎上增加一倍投資的許諾,興建更多的度假莊園、療養院及普通賓館,以深化發展當地的旅遊產業。


    但當地百姓們並不買賬。他們無視本地像樣的企業就隻剩下黑金島煤礦及雪山啤酒兩家的現實,仍然幻想著恢複往日的美好時光,靠生產出來的大量木材、煤炭、皮革、海產品、酒類及其他商品獲得收入,而不是靠那該死的伺候人的旅遊業。但他們沒有意識到或者意識到了,但不願意承認山毛櫸木材因為有秘魯、新西班牙兩地廉價貨的競爭而大虧本;煤炭也麵臨黑山煤礦的激烈競爭,銷量增長乏力;皮革還算馬馬虎虎,但隨著北美貨和智利貨的大量湧入,也被衝擊得不像樣;海產品就不說了,隨著公司注冊地的轉移,他們根本撈不到什麽好處,再說這本來也不是他們的優勢產業;雪山啤酒目前還在勉強支撐著,因為有些陸軍的老領導喜歡喝這種酒,帶動了底下一大群人喝這個,但他們的經營理念比較落後,未來會怎樣還很難說。


    總之,在火地島及南錐南部一帶,本土工業隨著南鐵公司的離開,基本上屬於持續衰敗的境地。資金持續外流,人才另覓高枝,若不是地理位置還算關鍵,扼守太平洋、大西洋溝通的咽喉的話,這裏衰敗的速度怕是還要更快呢。


    恢複以往的工業盛景,終究隻是個妄想罷了!


    曾經有人在某本雜誌上寫了一片短文,描述自己前往火地島的精力。當時他在一家酒館,發現每天下午都有許多上了年紀的男人,他們默默地坐在吧台上,兩腿張得很開,膝蓋頂著櫃台,手裏緊緊攥著一杯啤酒,仿佛那是個把手,如果他鬆手,它就會立刻掉在地上一樣。那些人的眼神因為酒精而非常濕潤,還有些迷茫,周圍的皮膚被最狂烈的風雪吹打成了粗糙的蒼白色,一如火地島社會、經濟的發展現狀,讓人看了頗為感歎。


    火地島這種邊緣地帶的未來,終究還是要靠兩方麵因素。一是自己找準自己的定位,即未來自己究竟想發展什麽產業?比較優勢一定要利用好!想發展旅遊業的話就好好發展,這裏山清水秀,地理位置關鍵,夏天還是能吸引很多北方的有錢人過來旅遊的。特別是在大型蒸汽船開始慢慢普及的時候,沿海班輪頻次大大增加,人們出行的成本大大降低,願意前往火地島旅遊的人還是很多的,畢竟這裏有這個星球最南端的陸地和海洋嘛。


    如果想發展高端皮革製造業的話,那麽那混亂的海獸皮交易市場就真的該好好整頓一下了。裏麵有些害群之馬極大破壞了這個原本非常專業、高端的市場的名聲,讓很多客商外流。好在現在一切還來得及,先規範市場秩序、打擊害群之馬,然後科學發展海獸捕獵業、飼養業,引進先進技術,上馬全新的皮革鞣製、加工生產線,如此才有可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奪取自己的那一份蛋糕,甚至是最大的一份!


    邊緣地帶的發展本就不易,有一些自然稟賦,還是好好珍惜吧!


    --上拉加載下一章s-->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孤獨麥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孤獨麥客並收藏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