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六章 腦溫城與呼倫貝爾(一)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作者:孤獨麥客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讓我們把時間往前推兩三個月。
1690年10月下旬,滿洲的天氣已經非常寒冷了。腦溫城以東的一個木質營寨外,朝鮮士兵金三炮往手心裏使勁哈了兩口氣,似乎這麽做能讓已經紅腫得像胡蘿卜一樣的十指能感受到一絲溫暖,能好受些一樣。但在滿蒙這天寒地凍的天氣下,這似乎注定隻能是一種奢望,禦寒裝備簡陋的金三炮,還是被凍得難以忍受。
金三炮是來自朝鮮平壤的一名道軍士兵,司職火槍手,原本在平安道各地輪換駐防,是朝鮮王國比較低級的二線部隊。朝鮮真正稍微能打一些的,還是分駐在京畿道、江原道等地的禦營廳士兵,即東岸人俗稱的朝鮮禁軍。
這部分人基本都裝備了東岸製裝備,訓練也由東岸軍官幫助製定計劃,冷兵器比例較低,火器化改革執行得非常深入,可以說是一支新式軍隊,還是有一定戰鬥力的——這個“一定戰鬥力”是指跟在東岸人屁股後麵打順風仗還是可以的,但如果打硬仗的話就夠嗆了,估計會出事。
與禁軍相比,被東岸人成為道軍的朝鮮地方部隊的戰鬥力就很難說了。首先他們肯定是不如禁軍的,但究竟不如到什麽程度,卻也差別很大!生活在苦寒地區的平安、鹹鏡等道的官兵因為生活環境較為艱苦,腐敗程度也較輕,戰鬥力相對較為不錯,可以承擔一些較為重要的戰鬥任務,比如清剿滿洲地區不服從東岸人的土著部落等等。這些事情,他們曆史上就一直在做,且做得還較為不錯。不然的話,你以為朝鮮王國的邊境為何能從大同江沿岸一路向北延伸到鴨綠江?那都是他們從女真等通古斯人手裏搶來的。
金三炮所在平安道軍戰鬥力還算不錯。雖然就裝備而言不如南方的京畿、全羅、慶尚等道士兵,但他們戰鬥意誌較為頑強,相對敢打敢拚,用起來比較順手。當初登萊開拓隊尚未與滿清簽署和平協議的時候,就多次征調鴨綠江對岸的朝鮮士兵入境助戰。這些自帶幹糧的朝鮮士兵(也有部分禁軍士兵),參與過多次對清軍的戰爭,雖然野戰多半打不過,但用來防守後方堡寨、運輸物資傷員、看守俘虜的話,還是可以的,立下了不少的功勞。
而也正是這些積少成多的功勞,才使得東岸人對朝鮮王國另眼相看,願意給予他們在遠東的統治體係當中一個相對不錯的位置。比如,很多技術東岸人對順國、清國封鎖,但對朝鮮其實是不怎麽封鎖的。就以近些年朝鮮北部發展越來越快的冶鐵業和采煤業來說,東岸人就出售了不少的機器設備給他們,以提高其勞動效率。這些東西,順國在江西、湖南的煤礦可都眼巴巴地等著采購的,結果一直被東岸人以“無貨”相推托,但朝鮮人卻早已買到了多年,這就看出來差別了!
當然朝鮮人並不僅僅是因為軍功而被東岸人另眼相看。事實上他們還多次派出大量勞動力出國務工,幫助東岸人修路、挖河、建屋,充當軍夫等等。尤其是最近的海參崴城的建設最為明顯,那裏人煙本來就很稀少,勞動力嚴重不足。因此朝鮮王國在東岸人的幾次威逼利誘之下,總共派出了超過六萬人次的夫子出國前往海參崴務工,用自己勤勞的雙手開挖泥土、砍伐樹木、燒製磚瓦、打磨石頭,生生將一座漂亮的城市給建了個七七八八,功勞確實非常之大,以至於一貫對朝鮮人頗多看不起的陸小峰都讚歎不已,覺得朝鮮人能夠吃苦耐勞,是一大優點。
除了這兩樣之外,朝鮮王國生產了大量遠東諸藩急需的糧食、藥材、水果、初級礦物(庫頁島就大量進口朝鮮生鐵冶煉)、日用百貨等等數百種商品,而且價格絕對低廉,質量還算過得去,是遠東五藩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他們同樣還從東岸進口大量紡織品、馬匹、藥物、毛皮、五金製品、鋼條、南洋特產、機器設備、武器裝備等等,是東岸商品的重要進口商。從這些就可以看出,朝鮮王國在遠東地區東岸主導的經濟體係中,承擔了一部分產業分工,且在產業鏈中的層級處於中端位置,因為其有一定的工業基礎。
所以說,現在的朝鮮王國,基本上已經被東岸人牢牢綁定,兩國無論是上層還是下層,共同的利益多過分歧,算是比較穩固的盟友關係了。而且,在幾十年前與東岸簽署了一係列的條約,通商開放至今後,朝鮮王國的政治和經濟麵貌也有了極大的改變。如今的朝鮮社會,談論商業已經不再是一件需要避開他人——尤其是讀書人——的不雅之事了,而是可以堂堂正正公開討論某生意利潤幾何,可以如何做等等,商業氛圍比起當年國門初開之時簡直是雲泥之別。
而且,前些年東行使趙初彥遊曆東岸歸國後,其親自校驗、整理並出版的《東行錄》一書也在朝鮮的知識分子群體中引起了極大的轟動,讚揚者有之,破口大罵者有之,褒貶不一者亦有之。但不管怎樣,這本遊記都極大地開闊了朝鮮人的眼界,讓他們知道原來外部世界已經發展到這種程度了,而他們之前還渾渾噩噩,如同一個隱士一般過著自己的生活。相信若不是東岸人的海陸大軍打上門來,並強迫他們施行改革政策的話,他們還得自己閉關鎖國下去,長期以往,後果不堪設想。
朝鮮思想界的這些動態,無疑都給其國內工商業的發展帶來了助推力。雖然國內守舊實力仍然很多,保守思想仍然占據一定的優勢,但說實話其力量幾乎每年都在消亡,都在減弱,其工商業的規模每年都在變大,朝鮮政府的國力也在緩慢增強之中。嚴格說起來,這其實和中國大陸上如今最強的兩家勢力清、順有些類似。清、順兩國有連年戰爭帶來的嚴重的財政困境,需要工商業發展帶來的巨額財富,同時戰爭同樣也刺激著他們不斷追求新的技術,這些都是兩國思想、社會環境獲得一定的鬆綁,工商業得以發展的重要因素。而朝鮮呢,雖然沒有戰爭,但它外部有一個國家(東岸)在不但催促它製定各類政策,改革各項措施,基本上也達到了同樣的效果,即推動整個國家邁向更現代化的方向。
當然了,朝鮮工商業小步快跑這麽多年,發展成果雖然還算不錯,但由於以前的基礎實在太差,再加上財富分配的問題,因此國家和民眾仍然不是很富裕。這不,此番從平安道派到北滿的這三四千名道軍士兵,其待遇就不怎麽好,裝備也很差。別的不說,單就這禦寒衣物嚴重不足來說,朝鮮人的後勤供給就短缺得厲害,不知道是他們國家本身較窮,不舍得給二線部隊配備棉衣手套呢,還是後勤官員自己給貪墨掉了,抑或是二者皆有。
東岸人判斷,這應該是朝鮮人特有的小心眼發作了,想要到東岸人這邊來占便宜罷了。即他們原本是有計劃要給他們發放禦寒衣物的,但因為東岸人行文朝鮮征調這批部隊,因此他們就扣發了本應發放到平安道的禦寒衣被——朝鮮人剛剛得到寧波交付的相當數量的棉衣、棉被、手套、棉鞋等——讓他們到東岸人那裏蹭東西。
毫無疑問,朝鮮人占小便宜的心思這次成功了。因為主導這邊事務的貝振聲少校在與魏文度商議後,決定給朝鮮人發放一批棉衣或手套,讓他們不至於產生凍傷之類的非戰鬥減員,進而影響戰鬥力。要知道,現在正是進攻腦溫城的關鍵時刻,斷斷不能為了這麽一點衣服被子之類的玩意而影響了全局大事!
話說腦溫城已經是清國在北滿地區最後一個成點規模的據點了。這個據點的地理位置不用多說,非常關鍵。向東可以去東岸人經營多年的哈爾濱堡,向南可以前往吉林,向西可以前往呼倫貝爾草原,可謂是三岔路口,兵家必爭之地。
東岸人以前沒有打這裏,是因為他們主要的擴張方向不在這裏,而是在東麵鄰近大海之處。而在花費數年時間滲透、清理了寧古塔及海西女真的傳統地盤後,他們又花時間對其進行了整頓和粗粗的建設,這些確實都占用了不少的精力。
當然在西麵這一塊,他們也從來沒有放棄過。雖然哈爾濱堡的主要力量被投入到了東方,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們在西麵無所作為!事實上,在黑龍江以北組建的呼倫貝爾挺進支隊就如同一把尖刀一般捅進了腦溫城的腰眼,與此同時東岸人在草原上多年的布局也開始發力。兩相結合之下,腦溫城便有了那麽一絲被孤立的味道了。
而一旦被孤立,東岸人奪取腦溫城的機會便來了。所以你便看到了,在1690年冬天的腦溫城外,由陸軍少校貝振聲指揮的幾千人馬已經集結完畢,隨時打算對腦溫城展開致命一擊。
https:
天才一秒記住本站地址:.。手機版閱讀網址:m.
1690年10月下旬,滿洲的天氣已經非常寒冷了。腦溫城以東的一個木質營寨外,朝鮮士兵金三炮往手心裏使勁哈了兩口氣,似乎這麽做能讓已經紅腫得像胡蘿卜一樣的十指能感受到一絲溫暖,能好受些一樣。但在滿蒙這天寒地凍的天氣下,這似乎注定隻能是一種奢望,禦寒裝備簡陋的金三炮,還是被凍得難以忍受。
金三炮是來自朝鮮平壤的一名道軍士兵,司職火槍手,原本在平安道各地輪換駐防,是朝鮮王國比較低級的二線部隊。朝鮮真正稍微能打一些的,還是分駐在京畿道、江原道等地的禦營廳士兵,即東岸人俗稱的朝鮮禁軍。
這部分人基本都裝備了東岸製裝備,訓練也由東岸軍官幫助製定計劃,冷兵器比例較低,火器化改革執行得非常深入,可以說是一支新式軍隊,還是有一定戰鬥力的——這個“一定戰鬥力”是指跟在東岸人屁股後麵打順風仗還是可以的,但如果打硬仗的話就夠嗆了,估計會出事。
與禁軍相比,被東岸人成為道軍的朝鮮地方部隊的戰鬥力就很難說了。首先他們肯定是不如禁軍的,但究竟不如到什麽程度,卻也差別很大!生活在苦寒地區的平安、鹹鏡等道的官兵因為生活環境較為艱苦,腐敗程度也較輕,戰鬥力相對較為不錯,可以承擔一些較為重要的戰鬥任務,比如清剿滿洲地區不服從東岸人的土著部落等等。這些事情,他們曆史上就一直在做,且做得還較為不錯。不然的話,你以為朝鮮王國的邊境為何能從大同江沿岸一路向北延伸到鴨綠江?那都是他們從女真等通古斯人手裏搶來的。
金三炮所在平安道軍戰鬥力還算不錯。雖然就裝備而言不如南方的京畿、全羅、慶尚等道士兵,但他們戰鬥意誌較為頑強,相對敢打敢拚,用起來比較順手。當初登萊開拓隊尚未與滿清簽署和平協議的時候,就多次征調鴨綠江對岸的朝鮮士兵入境助戰。這些自帶幹糧的朝鮮士兵(也有部分禁軍士兵),參與過多次對清軍的戰爭,雖然野戰多半打不過,但用來防守後方堡寨、運輸物資傷員、看守俘虜的話,還是可以的,立下了不少的功勞。
而也正是這些積少成多的功勞,才使得東岸人對朝鮮王國另眼相看,願意給予他們在遠東的統治體係當中一個相對不錯的位置。比如,很多技術東岸人對順國、清國封鎖,但對朝鮮其實是不怎麽封鎖的。就以近些年朝鮮北部發展越來越快的冶鐵業和采煤業來說,東岸人就出售了不少的機器設備給他們,以提高其勞動效率。這些東西,順國在江西、湖南的煤礦可都眼巴巴地等著采購的,結果一直被東岸人以“無貨”相推托,但朝鮮人卻早已買到了多年,這就看出來差別了!
當然朝鮮人並不僅僅是因為軍功而被東岸人另眼相看。事實上他們還多次派出大量勞動力出國務工,幫助東岸人修路、挖河、建屋,充當軍夫等等。尤其是最近的海參崴城的建設最為明顯,那裏人煙本來就很稀少,勞動力嚴重不足。因此朝鮮王國在東岸人的幾次威逼利誘之下,總共派出了超過六萬人次的夫子出國前往海參崴務工,用自己勤勞的雙手開挖泥土、砍伐樹木、燒製磚瓦、打磨石頭,生生將一座漂亮的城市給建了個七七八八,功勞確實非常之大,以至於一貫對朝鮮人頗多看不起的陸小峰都讚歎不已,覺得朝鮮人能夠吃苦耐勞,是一大優點。
除了這兩樣之外,朝鮮王國生產了大量遠東諸藩急需的糧食、藥材、水果、初級礦物(庫頁島就大量進口朝鮮生鐵冶煉)、日用百貨等等數百種商品,而且價格絕對低廉,質量還算過得去,是遠東五藩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他們同樣還從東岸進口大量紡織品、馬匹、藥物、毛皮、五金製品、鋼條、南洋特產、機器設備、武器裝備等等,是東岸商品的重要進口商。從這些就可以看出,朝鮮王國在遠東地區東岸主導的經濟體係中,承擔了一部分產業分工,且在產業鏈中的層級處於中端位置,因為其有一定的工業基礎。
所以說,現在的朝鮮王國,基本上已經被東岸人牢牢綁定,兩國無論是上層還是下層,共同的利益多過分歧,算是比較穩固的盟友關係了。而且,在幾十年前與東岸簽署了一係列的條約,通商開放至今後,朝鮮王國的政治和經濟麵貌也有了極大的改變。如今的朝鮮社會,談論商業已經不再是一件需要避開他人——尤其是讀書人——的不雅之事了,而是可以堂堂正正公開討論某生意利潤幾何,可以如何做等等,商業氛圍比起當年國門初開之時簡直是雲泥之別。
而且,前些年東行使趙初彥遊曆東岸歸國後,其親自校驗、整理並出版的《東行錄》一書也在朝鮮的知識分子群體中引起了極大的轟動,讚揚者有之,破口大罵者有之,褒貶不一者亦有之。但不管怎樣,這本遊記都極大地開闊了朝鮮人的眼界,讓他們知道原來外部世界已經發展到這種程度了,而他們之前還渾渾噩噩,如同一個隱士一般過著自己的生活。相信若不是東岸人的海陸大軍打上門來,並強迫他們施行改革政策的話,他們還得自己閉關鎖國下去,長期以往,後果不堪設想。
朝鮮思想界的這些動態,無疑都給其國內工商業的發展帶來了助推力。雖然國內守舊實力仍然很多,保守思想仍然占據一定的優勢,但說實話其力量幾乎每年都在消亡,都在減弱,其工商業的規模每年都在變大,朝鮮政府的國力也在緩慢增強之中。嚴格說起來,這其實和中國大陸上如今最強的兩家勢力清、順有些類似。清、順兩國有連年戰爭帶來的嚴重的財政困境,需要工商業發展帶來的巨額財富,同時戰爭同樣也刺激著他們不斷追求新的技術,這些都是兩國思想、社會環境獲得一定的鬆綁,工商業得以發展的重要因素。而朝鮮呢,雖然沒有戰爭,但它外部有一個國家(東岸)在不但催促它製定各類政策,改革各項措施,基本上也達到了同樣的效果,即推動整個國家邁向更現代化的方向。
當然了,朝鮮工商業小步快跑這麽多年,發展成果雖然還算不錯,但由於以前的基礎實在太差,再加上財富分配的問題,因此國家和民眾仍然不是很富裕。這不,此番從平安道派到北滿的這三四千名道軍士兵,其待遇就不怎麽好,裝備也很差。別的不說,單就這禦寒衣物嚴重不足來說,朝鮮人的後勤供給就短缺得厲害,不知道是他們國家本身較窮,不舍得給二線部隊配備棉衣手套呢,還是後勤官員自己給貪墨掉了,抑或是二者皆有。
東岸人判斷,這應該是朝鮮人特有的小心眼發作了,想要到東岸人這邊來占便宜罷了。即他們原本是有計劃要給他們發放禦寒衣物的,但因為東岸人行文朝鮮征調這批部隊,因此他們就扣發了本應發放到平安道的禦寒衣被——朝鮮人剛剛得到寧波交付的相當數量的棉衣、棉被、手套、棉鞋等——讓他們到東岸人那裏蹭東西。
毫無疑問,朝鮮人占小便宜的心思這次成功了。因為主導這邊事務的貝振聲少校在與魏文度商議後,決定給朝鮮人發放一批棉衣或手套,讓他們不至於產生凍傷之類的非戰鬥減員,進而影響戰鬥力。要知道,現在正是進攻腦溫城的關鍵時刻,斷斷不能為了這麽一點衣服被子之類的玩意而影響了全局大事!
話說腦溫城已經是清國在北滿地區最後一個成點規模的據點了。這個據點的地理位置不用多說,非常關鍵。向東可以去東岸人經營多年的哈爾濱堡,向南可以前往吉林,向西可以前往呼倫貝爾草原,可謂是三岔路口,兵家必爭之地。
東岸人以前沒有打這裏,是因為他們主要的擴張方向不在這裏,而是在東麵鄰近大海之處。而在花費數年時間滲透、清理了寧古塔及海西女真的傳統地盤後,他們又花時間對其進行了整頓和粗粗的建設,這些確實都占用了不少的精力。
當然在西麵這一塊,他們也從來沒有放棄過。雖然哈爾濱堡的主要力量被投入到了東方,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們在西麵無所作為!事實上,在黑龍江以北組建的呼倫貝爾挺進支隊就如同一把尖刀一般捅進了腦溫城的腰眼,與此同時東岸人在草原上多年的布局也開始發力。兩相結合之下,腦溫城便有了那麽一絲被孤立的味道了。
而一旦被孤立,東岸人奪取腦溫城的機會便來了。所以你便看到了,在1690年冬天的腦溫城外,由陸軍少校貝振聲指揮的幾千人馬已經集結完畢,隨時打算對腦溫城展開致命一擊。
https:
天才一秒記住本站地址:.。手機版閱讀網址: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