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片森林可真是密集啊。”站在查科森林的邊緣,探險隊裏的一名年輕的學生情不自禁地說道。


    是的,走遍了河穀、草原和沼澤,乍一看到麵積如此遼闊的樹林的時候,任誰也要被震一下。樹林具體的麵積短時間內怕是很難知曉了,隻能派人騎馬前往各個方向勘測並繪製地圖,這大概需要花費一些時間。


    王誌傑好歹也是東岸植物學界的頭塊牌子了,這會隻粗粗拿眼一瞄,就看到了很多種類的樹木:象耳豆、樂園樹、月桂、橡樹、雪鬆、紅破斧樹等,靠近河岸的地方還生長著許多白棕櫚和智利柳。


    從這些名字就可以聽得出來,這個主要位於貝爾梅霍河以北的樹林樹種繁多,且有一個非常稠密的常綠植物群落。而如果你再靠近點仔細觀察的話,就會發現事實上也差不多,樹木參差不齊,種類眾多,林間野花遍地,雜草蔓延,灌木叢生,當然也少不了一些爬得很高的攀緣植物。


    毫無疑問,這片樹林已經具備了大森林的特征,雖然無法和河間北部玄武高原上那密集的原始森林相比——無論數目還是形體都要差一些,,比如玄武森林林冠高度普遍在20-25米之間,這邊就有所不如——但已經相當不錯了。要知道,這裏可是一望無際的查科平原,本來就以草原為主要地貌的,能有這麽一片森林就非常不錯了。


    而看到了這片森林,王誌傑又不由得回憶起了之前在貝爾梅霍河以南某處看到了大片森林。那片森林被西班牙人稱為“查科森林”(眼前這片被稱為“福爾摩薩森林”),生長在較為幹旱的地帶,其樹種也普遍比這邊更具有耐旱的特點。那片森林林體較為空曠,樹種也稍少一些,缺乏熱帶森林所特有的茂密紛雜的特點,其樹木也幾乎都是單獨生長的,因此從某種程度上而言它是一種疏林。


    查科森林中數量最多、最有名的當然也是破斧樹了。這種樹在河間地區也不少,且已被大量采伐、加工,應用到了工業、建築乃至家具的方方麵麵,發揮了巨大的經濟價值。破斧樹木質堅硬,且富含鞣酸,在工業上頗具價值,另外樹冠寬大,樹體高巍,民用上價值也非常大。而也正是因為這種特性,各種破斧樹在河間地區被瘋狂砍伐,數量在短時間內銳減,相信若不是政府出頭製止的話,保不齊河間的破斧樹群體就要在幾十年的時間被砍絕種了——這可不是開玩笑,有些地方已經驗證了。因為破斧樹的生長極其緩慢,其一旦被砍伐,空出來的地麵很快就會被其他生長迅速的數目所代替。


    查科森林中除了破斧樹這種極具經濟價值的樹木外,值得一提的還有愈創木(在林中的某些地方占有主要地位,木質沉重、芳香,頗受人重視,但無法與中美洲的近親一樣用於螺旋槳推進係統上麵,有些遺憾)、黃月桂、紡錘木、刺樸、牧豆樹等等,都是木材市場上的寵兒,具有一定的開發價值。


    “這片森林很重要,我們接下來將花一些時間對其進行考察,現在就紮營吧,通知趙中尉。”王誌傑找了塊還算幹爽的地方,放下了一塊毛毯,然後坐了上去,說道。


    發現了這麽一大片森林,特別還是查科這個一個以短草草原和沼澤濕地為主要地貌的平原上,那就必須要好好考察一番,並繪製好地圖了,不然回去是無法交差的。


    趙中尉是一名四十多歲的退伍軍人,後來被重新征召進入了預備役係統。因為經驗豐富、意誌堅定的緣故,被委任為了這支探險隊的副隊長,重點分管安全保衛工作,向王誌傑負責。在此之前,他也陪好幾支探險隊深入過沙漠、荒原、雨林了,熟悉業務,因此王誌傑隻這麽一提他就立刻招呼手下人去安營紮寨了。


    紮營的裝備都是現場的,就在騾馬背上,拆卸下來不需要多長時間。頂多再派人去前頭森林裏砍幾棵樹,弄一些木頭來加固營地,畢竟一個長期的營地和臨時湊合用用的還是差別蠻大的,不能馬虎。


    至於他本人,則帶著人去附近的林子邊緣打獵去了,打算一會為大夥加加餐。查科平原上的各種動物(尤其是大型動物)實在是太多了,怪不得被印第安人稱為狩獵之國呢!趙中尉猶記得,之前一路上曾有幸碰到過一次印第安人的打獵行為,非常有意思:土著克丘亞人喜歡用“陷獸於絕境”的方式來捕獵,即在兩河交匯的三角地帶追捕捕捉無路可逃的野獸,實在是讓人有些目瞪口呆,覺得這些野蠻人的腦洞確實也是蠻大的。


    營地很快就粗粗搭了個大概,王誌傑一邊抽著辛辣的煙絲,一邊感受著森林裏傳來的陣陣波濤。正心曠神怡間呢,趙中尉等人很快就嘻嘻哈哈地騎著馬回來了,他們帶回來了兩頭鹿和一條被克丘亞人稱為“yarara”的令人望而生畏的毒蛇。


    其實,若不是急著幹正事的話,查科平原還是很值得狩獵愛好者花上一些時間玩玩的。原因無他,這裏的動物數量實在是太多了!西班牙人當年遺失後野化繁衍起來的馬、牛、羊就不說了,其他各種大型動物如美洲貘、山豬、犰狳、鹿、鴕鳥乃至食蟻獸比比皆是,鱷魚、蛇類及貓科動物(虎貓、山貓、美洲豹、美洲虎等等)也隨處可見,端地是一片令人稱奇的動物王國。


    而也正是因為查科平原如此富饒,才有可能養得起上麵這如許多的印第安人部落。要知道,他們中文明水平較低的,仍然是處在漁獵或采集階段;文明水平稍高一些的,則處於遊牧或遊耕狀態;文明水平再高一些的,才在西班牙人的幫助下,過上了定居生活,以農業種植為生。不過無論是哪個階段的文明,幾乎每個克丘亞部落都會打獵,以作為食物來源的重要補充,平原上每年死於他們之手的動物數不勝數,以至於這塊麵積遼闊的大平原有了“查科”(狩獵之國)的美譽。


    東岸人這一路上也打了不少獵,甚至因為打獵還與克丘亞人產生過一些小衝突(所幸都妥善處理了),對於如何處理野味早就不陌生了。因此當趙中尉等人將獵物帶回來後,一眾夥夫們立刻上前結果獵物,然後忙活了開來:大家平日裏吃幹硬的麵餅及醃鱷魚肉都快吃崩潰了,這會有新鮮獵物來打牙祭,自然一個個士氣高漲了。


    “路上沒遇到印第安人窺視吧?”王誌傑走到趙中尉身邊,隨口問了一下。這會他手裏還拿著一份剛剛寫完的計劃書,那是底下學生拿給他指正的,有關未來查科平原的開發事宜。


    他的學生仔細分析了查科平原的地形、氣候、水文、土壤、資源等各種因素,最終做出了幾大規劃。其一,是森林(查科森林和福爾摩薩森林)地區的木材砍伐和加工業,包括通過破斧樹提取鞣酸這麽一種在工業上有較大用途的化學品。他認為這項事業的前途遠大,原因就是東岸的皮革產量驚人,對這種鞣製皮革的重要原料需求極大,很有開發價值。


    其二,就是在查科平原大力推廣棉花種植了。尤其是查科平原洪泛區以外的地方,陽光明媚,日照充足,降雨量也不算很多,又是一望無際的大平原,非常適合棉花這種作物的生長與收獲。雖然查科平原上的土壤層稍稍有點薄,營養也不如隔壁的河間地區那樣豐富,但隻要小心伺候了,應該問題不大。大不了,嚴格執行輪耕和休耕製度好了,查科平原那麽大,完全沒必要盯著一塊土地死命用。


    這位學生仔細對比了如今華夏東岸共和國最主要的棉花產區新華夏島大慶盆地的狀況,最終認為查科平原一點也不遜色,甚至還因為臨近本土加工區域而有更大的優勢,前提是有人往查科平原投資興建鐵路、公路和碼頭。


    他樂觀地預計,如果棉花種植業可以在查科平原大舉推廣開來的話,那麽將吸引海量的移民到這裏來定居。那樣的話,這片荒蕪的大地很快就會被密密麻麻的小鎮給填滿,華夏東岸共和國的旗幟也將遍布整個平原(後世阿根廷查科平原的開發,棉花種植業功不可沒,業已成為該國最主要的棉花產區),而這難道不正是執委會所樂見的麽?


    第三,該學生認為熱帶作物的種植也可以適當推廣開來。比如他以北邊西班牙人某個殖民城鎮居然成功種了不少香蕉為例,認為這裏也可以效仿。甘蔗、香蕉、柑橘這三種作物可以大力推廣,玉米、小麥、水稻、蓖麻等溫帶作物也可以種植。總之因為這裏的氣候恰到好處(每年無霜期超過210天),無論是搞經濟作物的栽培,還是糧食作物的種植,抑或是牲畜的飼養,都有著非常不錯的條件,非常值得嚐試一下。


    文章最後,這位學生認為,未來的話東岸大可以將各種棉紡織廠都搬遷到查科平原上來,以就近利用這裏豐富的棉花資源。反正巴拉圭河的通航能力也相當不錯,可以很方便地將生產出來的各種布匹用船運往各處。除此之外,皮革的鞣製與加工,熱帶食品的加工等等,都可以在這裏投資以獲得實現。


    說實話,王誌傑對這種規劃還是挺欣賞的,不管能不能成,至少這種思路就很值得表揚。他尤其讚同將查科平原變為東岸共和國的棉花生產基地的設想。他觀察過王大壯記錄的近兩年的氣象數據,發現這裏氣溫相對較高,日照充足,夏季時分的降雨也會棉花花蕾綻開那會明顯停止,簡直就是好到不能再好了,必須加以好好利用。


    隻是,未來如果查科平原這個狩獵之國真的成了東岸的棉花生產基地,那麽遠在西南印度洋一帶的新華夏島怕是要鬱悶很久了。尤其是其人口最多、經濟發展程度最好的大慶盆地,以旱作農業和棉花種植為主的他們的經濟會不會崩潰,委實很難說呢,不過這就不是王誌傑能管的事了,反正他隻負責建議。


    不過,現在還有一個“小小的問題”,那就是查科平原到底還是屬於西班牙王國的領土呢。東岸人未來怎樣才能將這麽一個計劃中的棉花生產基地弄到手,就看兩國之間的關係博弈及世界局勢的變化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孤獨麥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孤獨麥客並收藏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