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三章 海軍的意誌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作者:孤獨麥客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盛夏的阿勞坎城(納塔萊斯港)還是比較溫暖的。這裏緯度雖然很高,但絕不是什麽窮山惡水之地,由於地近海洋,因此氣溫不是很低。也許這裏唯一的缺憾就是西邊大海上流經的洋流是寒流,這使得整個阿勞坎城及周邊地區的降水不是很豐富,換而言之,這裏有些幹旱。雖然每年的降水量不會像中國內蒙草原那樣小於蒸發量,但也強不到哪去,因此說實話,這裏的條件不是很適合種植農作物,農業還是要靠畜牧業來維持。
而阿勞坎城的居民們就是如此。這個城市的人口在短時間內暴增到了六千多人,但城外開發程度極低的農田卻提供不了大量城市人口所需的糧食,因此,這座阿勞坎人的核心據點與其說是城市,不如說是一個大型的農莊或者牲畜集市。
小維森特領導的阿勞坎解放軍將周邊廣闊區域內的牧場分給了最早跟隨自己起兵的一些部下,然後這些部下又將土地分給了自己麾下的戰士,這樣就形成了一個個封建軍事貴族集團。這個集團以反抗西班牙人的壓迫為凝聚力,不斷通過整合智利地區的阿勞坎人來壯大自己的力量。
隻可惜整個智利地區大約20萬阿勞坎人基本都居住在北方,南方山區本就人口稀少,再加上農業條件也不咋滴,因此能夠承載的人口有限。阿勞坎解放軍要想發展,還是得朝北邊擴大影響力,今後若有機會的話,最好要將據點挪到奇洛埃島以北去,不然始終隻能做一個蝸居在山裏的地方割據性質的小政權。
但若要挺進北方又談何容易!先不說西班牙人超出他們一截的武器裝備和戰鬥能力,單就說北方的阿勞坎人認不認同他們還是一個疑問。所謂的阿勞坎人,那也隻是西班牙人的劃分方式。事實上這些智利原住民根本就不是一個民族或者部落,很多部落之間的仇怨並不小。(..tw好看的小說)雖然大家都在受西班牙人的殘酷剝削,但小維森特領導的阿勞坎解放軍去了智利中北部地區好不好發展還真不一定呢。他們在那裏的群眾基礎可是基本為零的。
而事實上也差不多如此。這支起源於奇洛埃島的武裝遊擊隊最北也就推進到巴裏奧斯港(蒙特港)一帶而已,遊擊隊的主要創始人老維森特甚至還犧牲在了那片土地上。當時與這支遊擊隊戰鬥的。除了西班牙白人以外,還有大量來自秘魯和智利北部的印第安人,這些人可都已經信了教、成了西班牙人的走狗――利馬軍團的主要構成就是這些印第安人――因此,向北推進,對現在阿勞坎遊擊隊來說極端不現實。
阿勞坎人的死活東岸人雖然也會定期過問一下,但絕對談不上什麽關心,比如來自東岸共和國海軍太平洋特遣艦隊的黃楊上尉就是如此。他的座艦“東岸主義”號停泊在阿勞坎城附近唯一一座木質碼頭邊,一些傷病員正被水手們小心地抬了下來。然後送到碼頭邊的療養所――其實就是一些木屋――內修養或等待治療。本土派了幾名醫師在這裏,能做一些簡單的手術,同時他們專業的護理也能讓傷病員們康複地更快。
這裏位於阿勞坎城以北、後世博裏奧斯港的位置上,東岸人的專用碼頭及貨倉就建在這裏。岸上有許多淩亂的小木屋,這都是碼頭上的巴塔哥尼人仆役們在附近砍伐建造的。這座港口及附近一公裏的範圍內都已經被東岸人以一百頭牛的價格買下,先不管這筆交易合不合法,但至少就實際效果來看,東岸人的艦隊在這裏獲得了一個落腳點與後勤基地――雖然這個基地的麵積局促了點,隻有一點幾平方公裏。
黃楊上尉也跟著傷員們一起上了岸,岸上後勤基地的負責人法比安少尉迎了上來。法比安少尉是早期的東岸移民。同時也參加過1633年那場襲擊奇洛埃島和瓦爾迪維亞等地的軍事行動。退役後在東方縣定遠鄉擔任鄉武裝部副部長,算是東岸人著力培養的本土幹部了。此次戰爭興起,已經年逾四十的法比安再次應征入伍。前來智利南部擔任後勤補給基地的主任一職。
他這個主任手頭隻有五十個兵,還盡是巴塔哥尼人,大夥平時住在碼頭上的道教道觀內,一旦有太平洋特遣艦隊的船隻過來時便幫一把手,運運物資、接接傷員什麽的,總的來說還算比較清閑,因此熱情已經不必當年的法比安少尉還算比較滿意。
“長官,你讓我調查的事情已經搞清楚了。”法比安上尉走到黃楊身側,低聲說道:“在東北方的山裏真的有儲煤點。而且看樣子儲量很豐富,我們在多個地點試挖掘時都出現了煤層。不過煤層埋藏深淺不一。有的可以露天開采,有的恐怕就需要挖豎井然後坑道掘進了。不過煤炭質量都不錯。比本土的強多了,大部分都可用來做動力煤,洗選後供給海軍船隻使用問題不大。而且,據地質部的專家講,其中一些煤也是可以用來煉焦的,而且含硫量、含灰量都很小,工業價值較大,絕對值得開采。”
黃楊聞言點了點頭。法比安說的這個地方在後世叫裏奧圖爾維奧,是阿根廷最大的一座煤礦,儲量豐富、煤炭品質較好,供給著阿根廷全國的工業生產所需。此番對這裏的勘探行動已經持續了很久,主要由海軍出資讚助,因為這座煤礦在巴塔哥尼亞邊緣,離阿勞坎城隻有幾十公裏。若是開采出來,受益的當然是海軍自己了。
而海軍之所以願意出資勘探這座煤礦,其實主要還是因為海軍部內很多人依舊對在東南太平洋一帶取得一個落腳點不死心。他們想在這裏取得一個港口都快想瘋了,為此甚至不惜將民政部、農業部和交通部也拉上了自己的戰車。
他們給民政部畫的大餅是南太平洋移民航線,阿勞坎城是其終點站。這條移民航線隻需二十來天便可從澳洲抵達南美,且全年任何時間都可以通航。抵達阿勞坎城的移民們暫時先居住在這裏,然後等待上級組織他們沿著加耶戈斯河向東,一路穿越整個巴塔哥尼亞高原,抵達大西洋沿岸的裏奧加耶戈斯港,然後再乘船返回國內。這條移民路線比之走西澳、新華夏和南非的航線近了許多,也好走了許多,一路上移民的存活率必然很高,對民政部來說還是非常有誘惑力的。
當然了,這條航線本身也是海軍給交通部畫的大餅。因為有了航線自然得有船、有水手,同時還得有港口。而穿越巴塔哥尼亞地區也得修一條公路或者鐵路吧,這無疑也是在擴大交通部的勢力範圍和影響力,對他們來說求之不得。
最後農業部的好處當然就很明顯了,那就是智利、秘魯一帶極其豐富的漁業資源。要知道,後世這裏的產量可是占全世界漁業總產量的20%多的,就這還是智利、秘魯人在捕呢,要是換中國人來捕,產量會高到何種程度簡直不敢想象。因此,這個漁業資源十倍乃至數十倍於布蘭卡港附近的世界三大漁場之一對農業部來說也是必欲吞下的肥肉。
在拉了這麽多盟友後,海軍部終於在一些軍官們的推動下開始了實質性勘探、論證工作。此番勘察裏奧圖爾維奧地區的煤礦就是其中一項重要工作,這個煤礦若是開發起來了,那麽海軍就再也不用千裏迢迢地從本土運煤到阿勞坎城來存儲備用了,而是可以就近從幾十公裏外的煤礦內拉過來,方便得很。
現在唯一得障礙大概就是這裏是西班牙人名義上的領土,他們很可能不會允許外人涉足這裏。不過對海軍來說這又算得了什麽呢,那是文官白襯衫們需要考慮的事情,對於海軍來說,他們需要主張自己的利益。
當然目前海軍實質上的頭號人物陸銘還是非常反感這種自說自話的獨走行為的,因此這在實質上破壞了大局,給政府增添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但無奈這是海軍的集體意誌,甚至就連他的一些學生也在隱晦地請求他給予支持,在看到這種情況後,陸銘頓時感到很頭大:王啟年這些鳥人這麽多年來把海軍玩成了什麽樣子了?簡直和陸軍那幫兵痞沒什麽兩樣,完全目無國家嘛!
想到這裏,陸銘就暗暗發狠:等打完這仗,老子得和執委會溝通一下,好好整肅整肅海軍。一些不稱職的軍官趁早拿下,省得將來變成陸軍那種自說自話的軍事團體,而這也正是大局觀頗重的陸銘所無法忍受的。
不過說到海軍的行動,已經在秘魯外海遊蕩了將近兩個多月的東岸海軍差不多準備結束秘魯一帶的戰鬥了,至少也準備暫且回到阿勞坎城一帶休整兼補充彈藥。西班牙秘魯艦隊全滅後,他們幹脆也裝起了死,隻顧守好陸地,其他的也不管了。在這樣一種情況下,陸銘決定率領艦隊南下,看情況是否將智利一帶犁一遍。因為現在智利和秘魯之間的聯係事實上已被截斷了(陸上不是沙漠就是高山),東岸人可以很安逸地派遣陸軍上岸,然後將兵力薄弱的智利地區的西班牙殖民城鎮挨個點名。
不過在做這一切之前,太平洋臨時特遣艦隊的官兵們首先需要進行一番補給――主要是彈藥,黃楊上尉的戰列艦就是在這樣一種情況下分批南下補給的。(未完待續)
而阿勞坎城的居民們就是如此。這個城市的人口在短時間內暴增到了六千多人,但城外開發程度極低的農田卻提供不了大量城市人口所需的糧食,因此,這座阿勞坎人的核心據點與其說是城市,不如說是一個大型的農莊或者牲畜集市。
小維森特領導的阿勞坎解放軍將周邊廣闊區域內的牧場分給了最早跟隨自己起兵的一些部下,然後這些部下又將土地分給了自己麾下的戰士,這樣就形成了一個個封建軍事貴族集團。這個集團以反抗西班牙人的壓迫為凝聚力,不斷通過整合智利地區的阿勞坎人來壯大自己的力量。
隻可惜整個智利地區大約20萬阿勞坎人基本都居住在北方,南方山區本就人口稀少,再加上農業條件也不咋滴,因此能夠承載的人口有限。阿勞坎解放軍要想發展,還是得朝北邊擴大影響力,今後若有機會的話,最好要將據點挪到奇洛埃島以北去,不然始終隻能做一個蝸居在山裏的地方割據性質的小政權。
但若要挺進北方又談何容易!先不說西班牙人超出他們一截的武器裝備和戰鬥能力,單就說北方的阿勞坎人認不認同他們還是一個疑問。所謂的阿勞坎人,那也隻是西班牙人的劃分方式。事實上這些智利原住民根本就不是一個民族或者部落,很多部落之間的仇怨並不小。(..tw好看的小說)雖然大家都在受西班牙人的殘酷剝削,但小維森特領導的阿勞坎解放軍去了智利中北部地區好不好發展還真不一定呢。他們在那裏的群眾基礎可是基本為零的。
而事實上也差不多如此。這支起源於奇洛埃島的武裝遊擊隊最北也就推進到巴裏奧斯港(蒙特港)一帶而已,遊擊隊的主要創始人老維森特甚至還犧牲在了那片土地上。當時與這支遊擊隊戰鬥的。除了西班牙白人以外,還有大量來自秘魯和智利北部的印第安人,這些人可都已經信了教、成了西班牙人的走狗――利馬軍團的主要構成就是這些印第安人――因此,向北推進,對現在阿勞坎遊擊隊來說極端不現實。
阿勞坎人的死活東岸人雖然也會定期過問一下,但絕對談不上什麽關心,比如來自東岸共和國海軍太平洋特遣艦隊的黃楊上尉就是如此。他的座艦“東岸主義”號停泊在阿勞坎城附近唯一一座木質碼頭邊,一些傷病員正被水手們小心地抬了下來。然後送到碼頭邊的療養所――其實就是一些木屋――內修養或等待治療。本土派了幾名醫師在這裏,能做一些簡單的手術,同時他們專業的護理也能讓傷病員們康複地更快。
這裏位於阿勞坎城以北、後世博裏奧斯港的位置上,東岸人的專用碼頭及貨倉就建在這裏。岸上有許多淩亂的小木屋,這都是碼頭上的巴塔哥尼人仆役們在附近砍伐建造的。這座港口及附近一公裏的範圍內都已經被東岸人以一百頭牛的價格買下,先不管這筆交易合不合法,但至少就實際效果來看,東岸人的艦隊在這裏獲得了一個落腳點與後勤基地――雖然這個基地的麵積局促了點,隻有一點幾平方公裏。
黃楊上尉也跟著傷員們一起上了岸,岸上後勤基地的負責人法比安少尉迎了上來。法比安少尉是早期的東岸移民。同時也參加過1633年那場襲擊奇洛埃島和瓦爾迪維亞等地的軍事行動。退役後在東方縣定遠鄉擔任鄉武裝部副部長,算是東岸人著力培養的本土幹部了。此次戰爭興起,已經年逾四十的法比安再次應征入伍。前來智利南部擔任後勤補給基地的主任一職。
他這個主任手頭隻有五十個兵,還盡是巴塔哥尼人,大夥平時住在碼頭上的道教道觀內,一旦有太平洋特遣艦隊的船隻過來時便幫一把手,運運物資、接接傷員什麽的,總的來說還算比較清閑,因此熱情已經不必當年的法比安少尉還算比較滿意。
“長官,你讓我調查的事情已經搞清楚了。”法比安上尉走到黃楊身側,低聲說道:“在東北方的山裏真的有儲煤點。而且看樣子儲量很豐富,我們在多個地點試挖掘時都出現了煤層。不過煤層埋藏深淺不一。有的可以露天開采,有的恐怕就需要挖豎井然後坑道掘進了。不過煤炭質量都不錯。比本土的強多了,大部分都可用來做動力煤,洗選後供給海軍船隻使用問題不大。而且,據地質部的專家講,其中一些煤也是可以用來煉焦的,而且含硫量、含灰量都很小,工業價值較大,絕對值得開采。”
黃楊聞言點了點頭。法比安說的這個地方在後世叫裏奧圖爾維奧,是阿根廷最大的一座煤礦,儲量豐富、煤炭品質較好,供給著阿根廷全國的工業生產所需。此番對這裏的勘探行動已經持續了很久,主要由海軍出資讚助,因為這座煤礦在巴塔哥尼亞邊緣,離阿勞坎城隻有幾十公裏。若是開采出來,受益的當然是海軍自己了。
而海軍之所以願意出資勘探這座煤礦,其實主要還是因為海軍部內很多人依舊對在東南太平洋一帶取得一個落腳點不死心。他們想在這裏取得一個港口都快想瘋了,為此甚至不惜將民政部、農業部和交通部也拉上了自己的戰車。
他們給民政部畫的大餅是南太平洋移民航線,阿勞坎城是其終點站。這條移民航線隻需二十來天便可從澳洲抵達南美,且全年任何時間都可以通航。抵達阿勞坎城的移民們暫時先居住在這裏,然後等待上級組織他們沿著加耶戈斯河向東,一路穿越整個巴塔哥尼亞高原,抵達大西洋沿岸的裏奧加耶戈斯港,然後再乘船返回國內。這條移民路線比之走西澳、新華夏和南非的航線近了許多,也好走了許多,一路上移民的存活率必然很高,對民政部來說還是非常有誘惑力的。
當然了,這條航線本身也是海軍給交通部畫的大餅。因為有了航線自然得有船、有水手,同時還得有港口。而穿越巴塔哥尼亞地區也得修一條公路或者鐵路吧,這無疑也是在擴大交通部的勢力範圍和影響力,對他們來說求之不得。
最後農業部的好處當然就很明顯了,那就是智利、秘魯一帶極其豐富的漁業資源。要知道,後世這裏的產量可是占全世界漁業總產量的20%多的,就這還是智利、秘魯人在捕呢,要是換中國人來捕,產量會高到何種程度簡直不敢想象。因此,這個漁業資源十倍乃至數十倍於布蘭卡港附近的世界三大漁場之一對農業部來說也是必欲吞下的肥肉。
在拉了這麽多盟友後,海軍部終於在一些軍官們的推動下開始了實質性勘探、論證工作。此番勘察裏奧圖爾維奧地區的煤礦就是其中一項重要工作,這個煤礦若是開發起來了,那麽海軍就再也不用千裏迢迢地從本土運煤到阿勞坎城來存儲備用了,而是可以就近從幾十公裏外的煤礦內拉過來,方便得很。
現在唯一得障礙大概就是這裏是西班牙人名義上的領土,他們很可能不會允許外人涉足這裏。不過對海軍來說這又算得了什麽呢,那是文官白襯衫們需要考慮的事情,對於海軍來說,他們需要主張自己的利益。
當然目前海軍實質上的頭號人物陸銘還是非常反感這種自說自話的獨走行為的,因此這在實質上破壞了大局,給政府增添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但無奈這是海軍的集體意誌,甚至就連他的一些學生也在隱晦地請求他給予支持,在看到這種情況後,陸銘頓時感到很頭大:王啟年這些鳥人這麽多年來把海軍玩成了什麽樣子了?簡直和陸軍那幫兵痞沒什麽兩樣,完全目無國家嘛!
想到這裏,陸銘就暗暗發狠:等打完這仗,老子得和執委會溝通一下,好好整肅整肅海軍。一些不稱職的軍官趁早拿下,省得將來變成陸軍那種自說自話的軍事團體,而這也正是大局觀頗重的陸銘所無法忍受的。
不過說到海軍的行動,已經在秘魯外海遊蕩了將近兩個多月的東岸海軍差不多準備結束秘魯一帶的戰鬥了,至少也準備暫且回到阿勞坎城一帶休整兼補充彈藥。西班牙秘魯艦隊全滅後,他們幹脆也裝起了死,隻顧守好陸地,其他的也不管了。在這樣一種情況下,陸銘決定率領艦隊南下,看情況是否將智利一帶犁一遍。因為現在智利和秘魯之間的聯係事實上已被截斷了(陸上不是沙漠就是高山),東岸人可以很安逸地派遣陸軍上岸,然後將兵力薄弱的智利地區的西班牙殖民城鎮挨個點名。
不過在做這一切之前,太平洋臨時特遣艦隊的官兵們首先需要進行一番補給――主要是彈藥,黃楊上尉的戰列艦就是在這樣一種情況下分批南下補給的。(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