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後烏喇納喇氏是清朝乾隆皇帝的繼後,在乾隆皇帝的原配妻子,孝賢純皇後富察氏去世之後,被冊為皇後。乾隆帝與孝賢純皇後之間的深厚感情,古來流傳,就算是到了今天,也為人所知。後世網友們,曾依據史料傳說,為曆代帝王與其皇後之間的感情,進行過一個排序。而乾隆皇帝與孝賢純皇後,這對帝後之間的感情,在中國曆代那麽多的帝後中,排名第七。雖然網友的排序是非官方性質的,但還是有其可行性的。而乾隆皇帝與孝賢純皇後,能躋身前列,兩人之間的感情,自然極其深厚。


    在孝賢純皇後去世三年,乾隆冊封烏喇納喇氏為皇後。在這期間,乾隆帝仍然為孝賢純皇後寫了許多哀詩,以悼念亡妻。所以說乾隆皇帝移情給烏喇納喇氏,進而封其為皇後顯然是說不通的。


    事實上,乾隆皇帝之所以封烏喇納喇氏為皇後,完全是順其自然的事情。如果按照乾隆自己的意思,自然是不想再立皇後的。但當時的乾隆,才三十多歲,正是春秋鼎盛之時。中宮之位,不可能就這樣一直空虛下去。當時的皇太後,對於皇帝一直不冊立皇後,表示了自己的慰問擔心。多次勸誡,以後宮不可一日無主的說法,強烈要求乾隆冊封新後。


    而皇後烏喇納喇氏,是當時最有資格,擔當皇後之位的人。她是潛邸舊人,雍正時期就被雍正親賜為乾隆側福晉,身世清白。乾隆繼位之後,封為嫻妃,後順其自然的晉封為嫻貴妃。在孝賢純皇後富察氏去世之後,便一直執掌後宮,攝六宮事。


    對於烏喇納喇氏,皇太後還是挺滿意的。所以降旨,封其為皇後。“皇後母儀天下。猶天地之相成。日月之繼照。皇帝春秋鼎盛。內治需人。嫻貴妃那拉氏、係皇考向日所賜側室妃。人亦端莊惠下。應效法聖祖成規。即以嫻貴妃那拉氏繼體坤寧。予心乃慰。即皇帝心有不忍。亦應於皇帝四十歲大慶之先。時已過二十七月之期矣。舉行吉禮。佳兒佳婦。行禮慈寧。始愜予懷也。欽此。”乾隆對此則說:“朕以二十餘年伉儷之情。恩深誼摯。遽行冊立。於心實所不忍。即過二十七月。於心猶以為速。”


    這是皇太後親下懿旨,而不是皇帝下旨,由此可見,乾隆心裏還是不想冊立新後的。隻不過自己的母親,對這件事情極為關心,而他一直以來又是出了名的孝順,既然自己的母後想要冊其為皇後,乾隆便順勢聽從了。


    初期,乾隆與烏喇納喇氏的感情比較淡薄。這個時候的乾隆,對前妻還有很深的思念之情,常作詩懷念。在大家都“中宮初正名偕位,萬壽齊朝衣與冠”而慶賀,乾隆卻“有憶那忘桃花節,無言閑倚桂風寒”。


    到了後來,也許乾隆也意識到了自己對亡妻的思念,冷落了現在的妻子。因此在其悼詩之中,除了對孝賢純皇後的追思之外,還有對烏喇納喇氏的愧疚。“獨旦歌來三忌周,心驚歲月信如流。斷魂恰值清明節,飲恨難忘齊魯遊。豈必新琴終不及,究輸舊劍久相投。聖湖桃柳方明媚,怪底今朝隻益愁。”


    這兩夫妻,實際上還是過了一段比較和平的日子的。烏喇納喇氏誕下皇十二子後,乾隆高興的寫詩慶賀:“天恩時雨暘,慈壽寧溫清,邇來稱順適,欣承惟益敬,湖上景愈佳,山水含明淨,柳浪更荷風,雲飛而川泳,味道茂體物,惜陰勵勤政。”隨後皇五女、皇十三子永璟相繼降生。至少說明,在這一段時間,兩人之間的夫妻生活還是很和諧的。


    也許是在孩子相繼夭折之後,也許是漸漸的不滿乾隆對前妻的追念,到了後來烏喇納喇氏也不知做了什麽事情,遭了乾隆的厭棄。在烏喇納喇氏斷發,被乾隆實際上廢了皇後之位之前,已經有厭棄的跡象了。烏喇納喇氏作為一個女人,一生其實是有些悲劇的,自己的丈夫,忽略自己這個活生生的人,而仍舊對離開的人思念無比,可悲可歎。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乾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佚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佚名並收藏乾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