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雍正雖是德妃烏雅氏所生,但其生後不久即交皇貴妃佟佳氏撫養,因而母子關係並不算親密。相比而言,烏雅氏更加疼愛小兒子即十四阿哥,而後者在康熙末年的繼位呼聲很高,烏雅氏大概也一直認為十四阿哥將繼承皇位。但事以願違的是,最終登基的卻是四阿哥即雍正。


    由此,在雍正即位之初,已升為皇太後的烏雅氏經常與雍正發生別扭,尤其在各種儀式上不予配合。比如給康熙移陵時,烏雅氏居然說要以身相殉,不肯回皇城了,弄得雍正哭笑不得,不得不以死相求,這才把母親弄回北京。不久,雍正想給皇太後過個隆重的生日,以改善與母親的關係,臨到場時烏雅氏卻拒絕行禮,弄得尷尬不已。還有,皇太後應該遷居寧壽宮,但烏雅氏就是死活不肯搬。


    皇太後不斷與雍正發生別扭,其中一個重要原因也在於雍正即位後總在打擊十四阿哥。做母親的都疼愛小兒子,更何況烏雅氏覺得繼位的應該是十四阿哥,孩子受了這麽大的委屈,現在還這麽被親哥哥欺負,心裏也是氣不打一處來。而在雍正這邊,因為自己繼位本有些爭議,加上十四阿哥也確實存在一定的威脅,事前防範也是勢在必行,不得不為。


    因此,雍正和皇太後的關係就形成了死結,<strong>雍正越是打擊十四阿哥,皇太後就越不配合雍正的工作</strong>;皇太後越是和雍正鬧矛盾,雍正就越把氣撒在十四阿哥身上,這兩人是一個不讓,一個不容,母子關係也就日趨緊張。


    雍正元年(1723年)三月,雍正親送康熙的梓宮到遵化東陵後,突然下令將允禵留在遵化守陵(其實就是將允禵軟禁於此)。隨後,在允禵被軟禁在遵化時,雍正又借口有人在奏折裏將大將軍與皇上並寫,將允禵貝子的祿米革去,以儆示尤。<strong>雍正這樣做,明擺著就是在有意整允禵了</strong>。


    雍正這麽欺負弟弟,做母親的當然看不下去。就在允禵革去祿米的第十天,烏雅氏便突然犯病。據《清世宗實錄》記載,烏雅氏在雍正元年(1723年)五月二十三日末刻(下午一點到三點時)發病,第二天醜刻(淩晨一點到三點的樣子)就去世了。烏雅氏從發病到死亡,中間不過短短的十幾個小時,顯係暴卒。由此,中間到底發生了什麽,就不得不讓人猜疑了。


    《大義覺迷錄》記載了這樣一段民間傳聞:在一個月黑風高的晚上,皇太後烏雅氏居住的永和宮裏突然傳來吵鬧聲。原來,雍正聽說皇太後生了病,急忙趕來看望,不料還沒說上兩句話,兩人便爭吵了起來。外麵的宮女和太監們戰戰兢兢,都不敢進去。


    隻聽到皇太後在裏麵大罵:“你為何對你弟弟如此絕情!他到底犯了什麽彌天大罪,你要如此害他?你到底還想要怎樣?是不是把我們母子都整死了,你就高興了?”雍正跪在地上磕頭說:“兒臣不敢,兒臣決無此心!”皇太後說:“那好,我現在就要見允禵,你把他放回來!”雍正說:“先帝的陵墓需要有人看守,允禵心高氣傲,經常犯錯,讓他在那裏好好閉門思過也好。”


    皇太後氣極而笑道:“好,好!你是鐵了心要把他關死在那裏了!你不要以為自己得了這皇上就可以任意妄為,這天下人的眼睛可是雪亮的,人心裏頭有杆秤的,到時你就不怕後人戳你的脊梁骨?”雍正似乎也被激怒了,裏麵傳來茶杯摔碎的聲音。


    不一會,宮中突然出“砰”的一聲,似乎什麽東西撞在了柱上,隨後便歸於沉寂。雍正走了出來,臉色陰沉,喝道:“皇太後病危,還不快傳禦醫!?”但此刻為時已晚,第二天宮中便傳出皇太後歸天的噩耗。<strong>當然,永和宮的柱上是沒有血的</strong>。


    到底皇太後是不是撞柱而死,這已經無從考證,但從烏雅氏的身體而言,不到一天便宣告死亡,不免出乎人的意外。據說烏雅氏原本是有氣管炎和哮喘之類疾病的,加上康熙的駕崩對她可能打擊很大,但是,這可能都不是最主要的。


    客觀上說,烏雅氏身體狀況的惡化,恐怕還是因為胤禛和允禵這兩兄弟間的傾軋所導致,特別是雍正對小兒子的不公正待遇,怎不讓烏雅氏這個做母親的傷心欲絕,肝腸寸斷?


    雖然民間傳聞中的“逼母”一說未必成立,但烏雅氏的死,要說和雍正一點關係沒有,那也說不過去。由於史料的缺乏,無法知道烏雅氏在允禵被囚後是什麽態度,但斷然不會是漠不關心,不聞不問。也許就在那個晚上,烏雅氏爆發了,她可能嚴厲的責備了雍正,也可能聲淚俱下的替允禵求情,求雍正放他回來,讓她見上一麵,可惜她的願望終究沒能實現。


    據官方記載,雍正聞知皇太後病重後,急忙趕到永和宮,晝夜侍奉湯藥。也就在當天,雍正派侍衛吳喜和朱蘭太去遵化景陵將允禵召回。但是,意外的事情發生了,當時負責看管允禵的副將李如柏在放走允禵後,心裏覺得後怕,生怕是有人矯詔陰謀造反,便又派人以“旨意未明,又無印信”的理由追回了允禵,並將雍正派去的侍衛扣押,然後自己親自向雍正請旨,問是否要放允禵回京?


    等到李如柏得知確屬雍正的旨意後,允禵這才被放回北京,但此時已是二十三日的白天了,烏雅氏早在當天的淩晨崩逝,享年六十四歲。


    等允禵回到皇宮,見到的隻是自己母親冰冷蒼涼的梓宮。允禵在雍正的注視下,於母親的靈柩之前痛哭失聲。哭奠完畢後,這兩個同胞兄弟依舊是麵無表情,誰也不看誰。在一片漠然的空氣中,雍正走到皇太後的梓宮前,從袖裏掏出一道諭旨,緩緩念道:“貝子允禵無知狂悖,氣傲心高,朕惟欲慰我皇妣皇太後之心,晉封允禵為郡王。伊從此若知改悔,朕自迭沛恩澤;若怙惡不悛,則國法俱在,朕不得不治其罪。”


    宮闈相鬥,骨肉相殘,這在帝王之家已經是屢見不鮮了,雍正在《大義覺迷錄》裏說:“朕曾奏請皇太後召見允禵,太後諭雲:我隻知皇帝是我親子,允禎(即允禵)不過與眾阿哥一般耳,未有與我分外更親處也。不允。朕又請可令允禎同諸兄弟入見否?太後方諭允。<strong>諸兄弟同允禎進見時,皇太後並未向允禎分外一語也</strong>。”


    這段話太可疑,這不符合烏雅氏的性格。雍正和允禵都是烏雅氏的親生兒子,哪有不批準允禵一人來見,卻讓其他皇子一起來見的?而且見麵後有意不和允禵多說話,這未免也太造作了。除非,烏雅氏心裏清楚雍正對胤禵已經是恨之入骨,欲去之而後快,這才在召見皇子的問題上有意而為之,目的就是防止雍正猜忌,進而保護自己的這個小兒子。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雍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佚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佚名並收藏雍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