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就是一過路人……”那人顯然不想回答,卻又問:“翁翁,你兒子犧牲後,朝廷給了多少撫恤?”
“我家那小子就一土兵,能有多少撫恤。”
巴蜀地區在趙匡胤趙匡義時發生了數場大型戰事,但到了宋真宗時漸漸平定。
原先駐紮的禁兵很多,現在隻有數營禁兵了,一般是成都府有一營,成都府東邊的梓州與遂州又各有一營,畢竟這裏是巴蜀地區的核心地區,三營官兵真的不多。
然後就是雅州有一營,這也說明了在宋朝時,巴蜀西部地區各個蕃部還是比較安份守己的。
餘下的就在南部地區了,嘉州與瀘州一般各駐一營,但在戎州卻往往駐紮了三營禁兵。
這點禁兵肯定不能應發突然戰事的,因此巴蜀地區以前往往還有兩種戰鬥軍隊。
一是戰鬥型的廂兵,包括罪犯充配的廂軍,就象水滸傳裏所寫的林衝押解滄州的牢城軍,這個牢城軍就是廂兵的一種。
其作用主要是屯田與治河,這個待遇很差的,每年隻有四匹絹,每月隻有一石五鬥的糙米,連溫飽都不能維持。不過其中一些表現良好,身強力壯者,又有三個作用,鎮守地方,如緝賊防盜,編為禁兵,或者直接用來準備參加戰鬥,待遇也會稍稍提高,除了上麵的待遇,每月還有點月錢。
另外就是李老漢所說的土兵,其中廣南最多,其次是荊湖地區,然後就是巴蜀地區。
畢竟多數地區天氣炎熱,或者山高水遠,來自北方的禁兵多不適應,另外就是可以替朝廷節約費用。但這幾個地區設備土兵是很早的事了,與王巨無關,隻是王巨將它們明確化與擴大化,也建議要稍稍提高待遇。
不僅是土兵。還有北方的弓箭手,西北的蕃兵,以及這幾年在王巨提議下,漸漸成立的各支正式邊兵。都是戰鬥型兵種,土兵待遇最差,就那麽一點待遇兒,誰願意上戰場奮勇殺敵哉?
看來李老漢的孩子就是前一種士兵了。
作為土兵,哪裏會有多少撫恤?
那人卻擰起了眉頭。換了一個話題問:“翁翁,你這孫子幾歲啦?”
“五歲。”
“五歲,未來很難啊。”
“可不是,”李老漢的老妻在邊上開始擦眼淚。
這時後麵一人騎馬過來,低聲說了一句。
那人騎馬回到後麵的馬車旁,隔著車簾子,與車裏麵的人也說了幾句,然後拿出一個金鐲子,重新來到李老漢身邊說道:“這是我家娘子的一片心意,給你孫子的。”
如是一般人。也許不認識,還以為是銅的,但李老漢卻認識,這麽一個大金鐲子得多少錢啦,他連忙搖手。
“翁翁,我不缺錢用,能在這路上相遇,也是一種緣份,收下吧。”
“這是什麽緣份,小的不收。”
“你就不要與我們家大郎客氣了。”邊上一大漢道。
李老漢哪裏拉得過這些人,隻好又惶恐又莫明地看著那人將鐲子戴在他孫子的手腕上。
不過那人卻好象有著心事一般,雖然騎在馬上,繼續與他一行象縣城出發。卻一直擰著眉頭,似乎象是遇到了很為難的事情,一直默默地看著遠處。
大道不遠處是兩個土山,土山上植被蓊蔥茂密,邊上則是縣城前的場務,但這裏離縣城很近了。隻要眼睛稍稍抬一抬,就能看到土山後麵不遠處的城門。
還未到場務,就過來幾名如狼似虎的胥吏,將李老漢的驢車粗暴的掀起,數著車內絲帛的數量。
因為說的是當地正宗的方言,那大漢聽不懂,隻好看著李老漢在與他們爭辨。
忽然李老漢就跪了下來。
那人努了努嘴,他身邊叫師陀的人走上前,問:“翁翁,發生了什麽事?”
“大郎,請你評評理,我們已經交了往稅與過稅,我這還有朱鈔作證,他們又要我們交往稅與過稅。”
實際李老漢這個生意也有些囤積居奇的意味,但賺的隻是兩地形成的差價,這個差價會有多少?
雜稅多了,哪裏能賺到錢。
“師陀”便說了一句:“這個往稅不用交吧。”
“你們這些蠻子知道什麽事!”一名胥吏不滿地喝道。
不是他們怕大理人,而是看這一行,人多,個個騎著馬,身上還佩著刀劍,似乎不好惹,不敢太過份。
說完了,又將怒火發泄在李老漢身上,一下子將李老漢推倒在地上,強行從車裏搬出絲帛。
師陀於是又問:“差哥子,我們帶著一些銀兩,進城要不要交稅。”
“要交的,要交的,”幾名胥吏立即來了精神。
師陀吹了一聲口哨,後麵兩個大漢牽來一匹馬,馬上有一個背囊,兩人將背囊解開,露出兩個廂子,又打開廂子,裏麵裝的全部是白花花的錠銀,看上去成色還不錯。
幾名胥吏立即貪婪地走過去,將這兩廂銀子抬到場務邊。至於先前的大漢下馬在扶李老漢,幾個人那還會看會管哦。
他們又開始稱重量,按理說在宋朝金銀在貨幣中作用很小,多數時候還是商品,所以場務也會征稅。這才形成了差價,如在京城銀價每兩相當於兩千文錢,但在廣南的一些產銀區,隻相當於一千文錢。
然而因為它們昂貴,又便於攜帶與隱藏,就象這行人,若是將這些銀子放在那個馬車車座下麵,難道這些胥吏還會將馬車上的婦人推下來,強行翻看車座?
所以在宋朝金銀所納的稅務比率很少很少,幾乎微乎不計,就是有,也多數進了胥吏的口袋。
並且這行人連李老漢都看出不簡單,那有傻呼呼主動交納銀子“進城費”的?
可幾名胥吏都讓銀子的光芒亮瞎了眼睛,根本就沒有想到這裏細節。
幾人在稱銀子,忽然一人拿出一個上鎖的小盒子問“師陀”,“這個盒子裏裝的什麽物事?”
“這個盒子裏麵的物事很貴重,我勸你們最好不要打開去看。”
按理說幾人也有權利強行讓師陀打開的,可幾人皆對視了一眼。什麽比銀子更貴重?
金子哪!
金子也要交進城稅的,但幾人對視一眼後,又默契地將那個小盒子放回箱子。
其中領首的對另一人低語一番,另一人迅速騎上驢子向後麵縣城跑去。領首的轉過對師陀說:“請大郎稍等一下哉。我們對銀子不懂,怕出差錯,所以派人進城請人辨認去了,幾位,委屈一下。”
“好。我們就等等。”
領首的略覺得有些不對,可這行人表情一直很平靜,隻有兩人在那老漢身邊說著話,又讓他放下心來。
一行人繼續等,幾名胥吏也在繼續征稅。
原先那人則在繼續問李老漢:“傷著沒有?”
李老漢扶著腰,說:“這裏痛。”
“我扶你上車,一會兒我會給你一個公道,”那人眼中終於出現怒火,剛才那一下,他可是親眼目睹的。那不叫推搡,等於是揍人了,看來傷了這個老人的腰。
兩人將老人扶上驢車,這時馬車車簾終於掀開,走出一個亮麗無比的少婦,隻是臉色蒼白,帶著病容。
那人走過去關切地問:“瓊娘,你怎麽也下來了。”
不錯,這行人正是王巨與他的侍衛門客一行。
本來王巨還打算去眉州看一看峨眉山,這次回來用不著那麽急。並且朝廷讓他擔任參知政事,雖然讓他很開心,卻也讓他感到不解,因此得讓人先在京城打聽一下來龍去脈。所以慢一點不要緊,卻用不著太快。
可是瓊娘在雅州生病了,病得不輕,王巨提快了速度,打算趕到成都府請高明的大夫,替瓊娘看病。
於是直接從邛州向成都出發,正好碰到這一出。
那個叫師陀的人名叫張難陀,字師陀,是王巨從大理帶回來的三個門客之一。
瓊娘說道:“官人,妾身隻是下來看一看。”
兩人說的都是正宗的官話,但聲音很小,幾名胥吏沒有聽見,相反的看著瓊娘的俏麗模樣,幾人調戲一般地吹著口哨。
“回去吧。”王巨眼中再次閃出怒氣,又將瓊娘扶回車中。
那幾個胥吏不知道他們即將到來悲催的命運,看到瓊娘上車,依然在用方言說著話,說什麽,離得稍有些遠,王巨聽得不清楚,不過就是離得近,也未必聽明白,但看其神態,也能知道他們說的是汙言穢語。
野龍咩勝氣憤地握著刀柄。
王巨輕聲道:“咩勝,勿要衝動。”
“少保,他們一定派人回去喊官兵了。”
“這個倒無妨,雖然依政這個知縣什麽來曆,某不大清楚,但整個邛州兵力的分布我還是知道的,主要駐紮在臨邛縣一帶,其次在火井,蒲江還有一營廂兵,至於依政縣,就是有官兵,也不會多,並且隻是普通的廂兵。”
“那就好。”野龍咩勝鬆了一口氣,接著又說道:“這幾個龜兒子大約不是在說好話。”
“嗯,有可能,也許在說我那盒子裏有多少黃金,或者有多少貴重的珠寶首飾……另外我們每匹馬上,都有一個行囊,有沒有其他的財物,說不定還盤算著瓊娘身上首飾的價值,甚至瓊娘能賣多少錢。”
“他們敢!”
“師陀上去交涉的,他們以為我們是大理過來的,大理又被我拿下,有何不敢!”
“少保……”
“所以這次盡量鬧大一點……不然繼續發展下去,就會壞我的大事。”
王巨所說的大事不僅指對他的汙蔑,還有大理的人心。
當然,這是這幾名胥吏的貪婪,但若是傳出去,被有心人利用,那才是大事了。
就是王巨去了東府又如何?這裏畢竟是天高皇帝遠的地方。
太陽漸漸偏西,人就來了。
一大群人,足足有四十多人,遠遠地看去,果然是廂兵的打扮,但個個手上持著武器……(未完待續。)
...
“我家那小子就一土兵,能有多少撫恤。”
巴蜀地區在趙匡胤趙匡義時發生了數場大型戰事,但到了宋真宗時漸漸平定。
原先駐紮的禁兵很多,現在隻有數營禁兵了,一般是成都府有一營,成都府東邊的梓州與遂州又各有一營,畢竟這裏是巴蜀地區的核心地區,三營官兵真的不多。
然後就是雅州有一營,這也說明了在宋朝時,巴蜀西部地區各個蕃部還是比較安份守己的。
餘下的就在南部地區了,嘉州與瀘州一般各駐一營,但在戎州卻往往駐紮了三營禁兵。
這點禁兵肯定不能應發突然戰事的,因此巴蜀地區以前往往還有兩種戰鬥軍隊。
一是戰鬥型的廂兵,包括罪犯充配的廂軍,就象水滸傳裏所寫的林衝押解滄州的牢城軍,這個牢城軍就是廂兵的一種。
其作用主要是屯田與治河,這個待遇很差的,每年隻有四匹絹,每月隻有一石五鬥的糙米,連溫飽都不能維持。不過其中一些表現良好,身強力壯者,又有三個作用,鎮守地方,如緝賊防盜,編為禁兵,或者直接用來準備參加戰鬥,待遇也會稍稍提高,除了上麵的待遇,每月還有點月錢。
另外就是李老漢所說的土兵,其中廣南最多,其次是荊湖地區,然後就是巴蜀地區。
畢竟多數地區天氣炎熱,或者山高水遠,來自北方的禁兵多不適應,另外就是可以替朝廷節約費用。但這幾個地區設備土兵是很早的事了,與王巨無關,隻是王巨將它們明確化與擴大化,也建議要稍稍提高待遇。
不僅是土兵。還有北方的弓箭手,西北的蕃兵,以及這幾年在王巨提議下,漸漸成立的各支正式邊兵。都是戰鬥型兵種,土兵待遇最差,就那麽一點待遇兒,誰願意上戰場奮勇殺敵哉?
看來李老漢的孩子就是前一種士兵了。
作為土兵,哪裏會有多少撫恤?
那人卻擰起了眉頭。換了一個話題問:“翁翁,你這孫子幾歲啦?”
“五歲。”
“五歲,未來很難啊。”
“可不是,”李老漢的老妻在邊上開始擦眼淚。
這時後麵一人騎馬過來,低聲說了一句。
那人騎馬回到後麵的馬車旁,隔著車簾子,與車裏麵的人也說了幾句,然後拿出一個金鐲子,重新來到李老漢身邊說道:“這是我家娘子的一片心意,給你孫子的。”
如是一般人。也許不認識,還以為是銅的,但李老漢卻認識,這麽一個大金鐲子得多少錢啦,他連忙搖手。
“翁翁,我不缺錢用,能在這路上相遇,也是一種緣份,收下吧。”
“這是什麽緣份,小的不收。”
“你就不要與我們家大郎客氣了。”邊上一大漢道。
李老漢哪裏拉得過這些人,隻好又惶恐又莫明地看著那人將鐲子戴在他孫子的手腕上。
不過那人卻好象有著心事一般,雖然騎在馬上,繼續與他一行象縣城出發。卻一直擰著眉頭,似乎象是遇到了很為難的事情,一直默默地看著遠處。
大道不遠處是兩個土山,土山上植被蓊蔥茂密,邊上則是縣城前的場務,但這裏離縣城很近了。隻要眼睛稍稍抬一抬,就能看到土山後麵不遠處的城門。
還未到場務,就過來幾名如狼似虎的胥吏,將李老漢的驢車粗暴的掀起,數著車內絲帛的數量。
因為說的是當地正宗的方言,那大漢聽不懂,隻好看著李老漢在與他們爭辨。
忽然李老漢就跪了下來。
那人努了努嘴,他身邊叫師陀的人走上前,問:“翁翁,發生了什麽事?”
“大郎,請你評評理,我們已經交了往稅與過稅,我這還有朱鈔作證,他們又要我們交往稅與過稅。”
實際李老漢這個生意也有些囤積居奇的意味,但賺的隻是兩地形成的差價,這個差價會有多少?
雜稅多了,哪裏能賺到錢。
“師陀”便說了一句:“這個往稅不用交吧。”
“你們這些蠻子知道什麽事!”一名胥吏不滿地喝道。
不是他們怕大理人,而是看這一行,人多,個個騎著馬,身上還佩著刀劍,似乎不好惹,不敢太過份。
說完了,又將怒火發泄在李老漢身上,一下子將李老漢推倒在地上,強行從車裏搬出絲帛。
師陀於是又問:“差哥子,我們帶著一些銀兩,進城要不要交稅。”
“要交的,要交的,”幾名胥吏立即來了精神。
師陀吹了一聲口哨,後麵兩個大漢牽來一匹馬,馬上有一個背囊,兩人將背囊解開,露出兩個廂子,又打開廂子,裏麵裝的全部是白花花的錠銀,看上去成色還不錯。
幾名胥吏立即貪婪地走過去,將這兩廂銀子抬到場務邊。至於先前的大漢下馬在扶李老漢,幾個人那還會看會管哦。
他們又開始稱重量,按理說在宋朝金銀在貨幣中作用很小,多數時候還是商品,所以場務也會征稅。這才形成了差價,如在京城銀價每兩相當於兩千文錢,但在廣南的一些產銀區,隻相當於一千文錢。
然而因為它們昂貴,又便於攜帶與隱藏,就象這行人,若是將這些銀子放在那個馬車車座下麵,難道這些胥吏還會將馬車上的婦人推下來,強行翻看車座?
所以在宋朝金銀所納的稅務比率很少很少,幾乎微乎不計,就是有,也多數進了胥吏的口袋。
並且這行人連李老漢都看出不簡單,那有傻呼呼主動交納銀子“進城費”的?
可幾名胥吏都讓銀子的光芒亮瞎了眼睛,根本就沒有想到這裏細節。
幾人在稱銀子,忽然一人拿出一個上鎖的小盒子問“師陀”,“這個盒子裏裝的什麽物事?”
“這個盒子裏麵的物事很貴重,我勸你們最好不要打開去看。”
按理說幾人也有權利強行讓師陀打開的,可幾人皆對視了一眼。什麽比銀子更貴重?
金子哪!
金子也要交進城稅的,但幾人對視一眼後,又默契地將那個小盒子放回箱子。
其中領首的對另一人低語一番,另一人迅速騎上驢子向後麵縣城跑去。領首的轉過對師陀說:“請大郎稍等一下哉。我們對銀子不懂,怕出差錯,所以派人進城請人辨認去了,幾位,委屈一下。”
“好。我們就等等。”
領首的略覺得有些不對,可這行人表情一直很平靜,隻有兩人在那老漢身邊說著話,又讓他放下心來。
一行人繼續等,幾名胥吏也在繼續征稅。
原先那人則在繼續問李老漢:“傷著沒有?”
李老漢扶著腰,說:“這裏痛。”
“我扶你上車,一會兒我會給你一個公道,”那人眼中終於出現怒火,剛才那一下,他可是親眼目睹的。那不叫推搡,等於是揍人了,看來傷了這個老人的腰。
兩人將老人扶上驢車,這時馬車車簾終於掀開,走出一個亮麗無比的少婦,隻是臉色蒼白,帶著病容。
那人走過去關切地問:“瓊娘,你怎麽也下來了。”
不錯,這行人正是王巨與他的侍衛門客一行。
本來王巨還打算去眉州看一看峨眉山,這次回來用不著那麽急。並且朝廷讓他擔任參知政事,雖然讓他很開心,卻也讓他感到不解,因此得讓人先在京城打聽一下來龍去脈。所以慢一點不要緊,卻用不著太快。
可是瓊娘在雅州生病了,病得不輕,王巨提快了速度,打算趕到成都府請高明的大夫,替瓊娘看病。
於是直接從邛州向成都出發,正好碰到這一出。
那個叫師陀的人名叫張難陀,字師陀,是王巨從大理帶回來的三個門客之一。
瓊娘說道:“官人,妾身隻是下來看一看。”
兩人說的都是正宗的官話,但聲音很小,幾名胥吏沒有聽見,相反的看著瓊娘的俏麗模樣,幾人調戲一般地吹著口哨。
“回去吧。”王巨眼中再次閃出怒氣,又將瓊娘扶回車中。
那幾個胥吏不知道他們即將到來悲催的命運,看到瓊娘上車,依然在用方言說著話,說什麽,離得稍有些遠,王巨聽得不清楚,不過就是離得近,也未必聽明白,但看其神態,也能知道他們說的是汙言穢語。
野龍咩勝氣憤地握著刀柄。
王巨輕聲道:“咩勝,勿要衝動。”
“少保,他們一定派人回去喊官兵了。”
“這個倒無妨,雖然依政這個知縣什麽來曆,某不大清楚,但整個邛州兵力的分布我還是知道的,主要駐紮在臨邛縣一帶,其次在火井,蒲江還有一營廂兵,至於依政縣,就是有官兵,也不會多,並且隻是普通的廂兵。”
“那就好。”野龍咩勝鬆了一口氣,接著又說道:“這幾個龜兒子大約不是在說好話。”
“嗯,有可能,也許在說我那盒子裏有多少黃金,或者有多少貴重的珠寶首飾……另外我們每匹馬上,都有一個行囊,有沒有其他的財物,說不定還盤算著瓊娘身上首飾的價值,甚至瓊娘能賣多少錢。”
“他們敢!”
“師陀上去交涉的,他們以為我們是大理過來的,大理又被我拿下,有何不敢!”
“少保……”
“所以這次盡量鬧大一點……不然繼續發展下去,就會壞我的大事。”
王巨所說的大事不僅指對他的汙蔑,還有大理的人心。
當然,這是這幾名胥吏的貪婪,但若是傳出去,被有心人利用,那才是大事了。
就是王巨去了東府又如何?這裏畢竟是天高皇帝遠的地方。
太陽漸漸偏西,人就來了。
一大群人,足足有四十多人,遠遠地看去,果然是廂兵的打扮,但個個手上持著武器……(未完待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