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位,即便陶公不上奏,以後別人會不會知道,有沒有人做文章?”王巨反問了一句。
“少保,可以後還會有人做文章。”陶青擔心地說。
“這就是下麵我們要商議的事。”王巨說。
其實在陶弼上書前,王巨也上了一書,說是流民襲擊,導致交趾百姓紛紛逃離家園,逃向哀牢、牛吼,甚至大理、占城、真臘那邊。
因此今年秋後,必然會將交趾拿下。
然而交趾方圓千裏之地,皆空無人煙,不過城防水利道路皆保存完好,甚至屋舍農具都在,望朝廷立即準備遷徙十萬到十五萬戶百姓過來。交趾便可以真正成為宋朝的一路了。
隨後陶弼奏折到,朝堂諸大佬將兩個奏報一結合,基本都猜測出真相。
多數重臣皆上書反對王巨做法,不錯,這樣拿下交趾代價是很小,不過確實有傷天和。皇上,拿下交趾是好事,可以後史書如何記載?
趙頊經過王巨反複洗腦後,已經認清了許多事。就象薛仁貴坑殺了十幾萬鐵勒軍士,臨老去了河東,僅脫下麵具,便將十萬侵略的突厥大軍嚇得抱頭鼠竄。但去了青海,施行什麽仁政,結果吐穀渾反而與吐蕃聯手,將五萬唐軍五萬民夫全部擊殺。
還有呢,對交趾宋朝一直不錯的,結果交趾如何回抱?
再就是王巨的賣戰俘,隻是賣,還不是坑殺,遭到大家一至反對,最後劉摯送彩緞做路費讓他們回去,現在如何?這兩年西夏漸漸恢複元氣了。又屢屢入侵宋朝。
可他難道對大臣們說,我們要愛隻愛國內百姓好了,國外的百姓不能愛。最好全部殺掉,那才一勞永逸。自己的百姓都沒有愛好。還愛別國的百姓!
這不能說啊,他終是皇帝哎。
於是讓王珪寫了一道詔令,讓王巨將那些昆侖奴想辦法送回去。
但什麽時候送回去,怎麽送,趙頊未提,王珪也會意,就這麽模模糊糊寫了一道詔令。
詔令寫好後,趙頊又說。將陶弼的奏疏一道交給王巨。
這個陶弼在搞什麽鬼?
王巨一再對你推崇,說你文武雙全,所以朕才善待你的家人,但你別抽王巨後梯子哉。
詔令到了王巨手中,王巨看著這個詔令,有點啼笑皆非。隨後又寫了一個奏章,送回去那是不可能了,因為這些昆侖奴們離開各島嶼後,上麵已經遷徙了中原來的百姓在開發,一旦讓這些昆侖返回故地。必然對這些中原百姓展開屠殺,難道中原百姓不是人,該殺。昆侖奴與交趾人反而是人。當救?
隻有一策,將這些昆侖奴打散,每夥不超過五十人,遣散到江南兩路、福建路與兩浙路,但也不能放在廣南西路,廣南西路同樣複雜,自己好不容易將八成地區理順了,這一放,保準還得亂。那麽自己花了兩年多心血,全白費了。
“這就是我們下麵商討的。”
王巨這樣做有兩個原因。第一個原因就是燕達的請求,其實他自己心也軟了。就象前麵兩批弄來的百姓,開始是往死裏用,最後政策越來越溫和,雖然繼續用他們在做事,不過送來了衣服帳蓬,教他們說宋語,隻要老實地在做事,還每月發放不菲的零用錢,讓他們到草市上購買自己喜歡的東西,然後教導他們種植紡織,以便以後能更好地謀生。同時用工時間也越來越短,惡劣天氣還準許他們休假。
不得不說孔夫子的書讀多了,有時也能洗腦的。
第二個原因就是換人。
隨著兩方麵在遷徙百姓,嶺南的,海外的,雖然還有大量赤貧戶,甚至一些不法的大主戶想辦法將一些四等戶變成赤貧戶,供他們奴役剝削,不過總的來說,東南與江南西路的赤貧戶在減少。有的主戶為了手中的耕地能有佃農來耕種,略略減輕了租子與朝廷的攤派。但還有更惡劣的,那就是高利貸更厲害了,欠了高利貸,你們休想逃吧。
但想遷徙百姓去交趾,隻能在這幾個人口稠密的地方,兩浙、福建、兩江,餘下地方偏北,百姓根本不可能適應那邊的氣候。
所以這個十來萬戶,那可是不大好遷徙的。
因此王巨打算席卷過後,將這些百姓疏散,與這些主戶交換百姓。
讓他們比較一下,雖然有些主戶不顧王法,胡作非為,不過大多數主戶還略有些顧忌,畢竟宋朝理論上在“齊民”,包括宋仁宗的老師首相陳執中,他的小老婆逼死了幾個婢女,結果小老婆下獄,陳執中罷相。
但用這些昆侖奴們,他們都是黑戶,無論主戶如何使用,官員不會過問,隻要給一些基本的生存口糧就可以了。
那麽這些黑心的主戶會做何選擇?
至於這些昆侖奴們大多數又懶又笨,而且經過這樣大規模的席卷後性子也變得凶殘,以後會不會做出以仆傷主殺主的事,王巨就不會管了。
甚至他還巴不得這些主戶被這些百姓一一弄死,才會減少許多地區土地兼並之害。
至於朝堂上的那些真真假假聖母們,又能說什麽?要麽這些主戶對昆侖奴們太過份了,但王巨就可以反問了,他們同樣是人哪,你們不是說要救嗎,現在救了,就要善待。為何不善待?或者這些昆侖奴們性格太凶殘,既然在席卷,豈能不凶殘,但你們知道凶殘了,為何逼我放過他們,逼得我花費大量人力物力財力去安置?不是你們逼我,那來的這些命案?
還真讓他猜對了,明年春天就開始扯皮了……
時機也好,眼看交趾就要滅亡,這時候任誰不敢讓自己功敗垂成,自己找到了解決辦法,中和一下,這些大佬們也就默認了。
但必須在很短時間。去這幾路,向各大主戶一一遊說,說好名額。然後南部的直接從廣南進入交趾,北部的則讓各艘海船進入大江。再順季風,直達交趾。
“原來如此……”陶青等人終於會意。
原來是陶弼與王巨唱雙簧的。
“假仁假義!”一名管事恨恨地說。
“有時候需要一些假仁假義的……”王巨意味深長地說。
就象他穿之前,美帝用了一個民煮,發起了多少戰鬥,禍害了多少國家,造成多少百姓死亡。
但誰說了什麽?
人家強大就是真理,相反的中國幾十年未用一兵,反而成了最邪惡國家之一……甚至還有人厚顏無恥地責難中國為什麽不收留敘利亞難民。你們作的孽,中國來收留,豈不是傻逼!
可正是有了這層假仁假義,美帝才不敢做得**裸的,否則那個世界將會崩壞。
“不怕假仁假義,就怕反過來,對外仁義,對內凶殘。那不叫儒家之道,而象孟子所說的那樣,是畜牲之道!”王巨幽幽道。又問陶青:“希言,倭國那邊去年出產了多少銀子?”
“這個難以說清楚,但我想。不會超過三十萬兩。”陶青說道。
就是這個產量,也比宋朝每年產銀量多了,最少比宋朝的課銀數量多。
但遠沒有達到王巨的要求,因為王巨說過,如果找得好,這個國家能找到幾十億兩銀礦。
王巨略略皺了一下眉頭,自己在南方不會呆多久了,明年大約就能回到京城,也多半會位於兩樞。如果在西府那就算了,甚至自己會拒絕西府副相之職。如果在東府。就要做一點事了。
趙頊要斂財哪,自己隻要能給宋朝增加新的巨大財源。相信趙頊也會同意自己將王安石變法中的弊病一一去掉。
那麽隻有一個辦法,銀行。
但想成立銀行,必須有充足的貨幣。
自己派了無數工匠去海外尋礦,不過尋找了一些銅礦,但這些銅對宋朝的貨幣渴求依然於事無補。
所以隻能想到銀子了,如果宋朝有三四千萬兩白銀,用此做為準備基金,就可以成立銀行。如果滾動起來,其利潤會勝過王安石斂財的總數!
不過現在尋礦技術太落後,有時候需要一定運氣的,就象海外,也是無意中才找到一個巨型銅礦,海外九成的產銅就是出自那個銅礦。如果沒有找到,海外同樣也沒有多少銅。
他想了想說道:“希言,真不行,再調派一些工匠過去。”
“行,”陶青對王巨頗是信任,既然王巨說有,那就一定會有。
然後又問:“少保,交趾何時能平?”
“快了。”王巨信心十足地說。
比王巨想的還要快。
交趾已經殘廢掉了,先是郭逵南下,雖然郭逵慘勝而回,也給交趾帶去了重創。
隨後王巨用兵天德府,再度重創了交趾。
接著幾十萬菲猴來糟蹋,去年年底交趾已經是全國一片狼籍。
然後交趾砸鍋賣鐵,籌集了許多戰艦,又訓練了三萬多水軍,想來一場翻本大會戰,結果再度慘敗,連李常傑也被生擒活捉,最後在邕州讓百姓生食之。
沒有了李常傑,交趾就等於失掉了一半靈魂所在。主將有多重要,且看劉光世與嶽飛的軍隊,一樣是西軍與百姓組成的雜牌軍隊,但兩者相差了有多大?
要命的是王巨將兩萬訓練時久的正規宋軍放在這些難民裏席卷,又將苗履與姚雄兩個成長起來的大將放在裏麵指揮。
席卷開始。
交趾隻好繼續集結百姓作戰,但哪裏能打勝?
而且在苗姚二人指揮下,交趾兩邊的城池皆不大,一一被攻克。
結果姚苗二人帶著大群百姓迅速向升龍城襲卷而去。
最先到達的是姚雄的北路人馬。
苗履帶著百姓攻克交趾的開長府城,也就是交趾的舊都華閭城,交趾急忙聚集援兵去支援,結果被苗履再次擊敗。另一邊姚雄指揮留守在白藤江畔的水軍,駕駛著一些小型戰艦與從交趾繳獲來的戰艦進入富良江。
幾十萬軍民徐徐從峰州渡過富良江,向升龍城逼來。
苗履還沒有將華閭城拿下,姚雄就率著這些軍民,還押著一些擄掠來的交趾百姓,在升龍城下築土山。
還是學李常傑!
但升龍城不是沒有防備的邕州,也不是交趾其他的小城池,它是交趾的都城。姚雄並沒有真正想拿下升龍城,隻不過嚇一嚇交趾人,再等一等苗履,然後再按照王巨的吩咐,兩相匯合,重新向南襲卷,以便報複占城。至於升龍城,則是留下給王巨率領主力大軍到來攻克。
築土山的多是交趾百姓,還有一些土著人,交趾射死了就射死了,無所謂。
拖了一段時間,盡管華閭城同樣高大堅固,還是讓苗履攻克了,又從富良江下遊黃江路襲卷,交趾隻是長,並不寬,很快自東路逼近了升龍城。
但交趾不知道啊。
心狠手辣的猗蘭氏看到另一邊大軍又逼過來了,在簾後急躁地問:“諸卿,你們可有良策?”
兵部侍郎黎文盛說道:“太後,陛下,如今隻有一計可得活,也可保全餘下的百姓。”
“黎卿,請說。”
“投降宋朝吧。”黎文盛道,別提什麽昆侖奴,這兩支昆侖奴難民中若是沒有宋朝正規的軍隊,那才怪呢。
而且投降了宋朝,宋朝君臣頂多怪罪猗蘭氏與小皇帝,或者還有一個太師李道成,其他的大臣則不會有任何關係。這就象當初的南唐投降宋朝一樣,李煜沒多久就死得不明不白,可是張洎一度還擔任了宋朝的宰相,一生享受榮華富貴。
“黎卿,你說什麽!”
“太後,陛下,請聽黎文盛之言!”忽然兩邊所有大臣一起跪下道,包括各個武將在內。
皆是一樣的心思,我們主動讓交趾獻降,將升龍城完好地交出來,又不是罪盔禍首,最少能保住性命吧,說不定還能繼續做官,做未來宋朝交趾路的官員……至於猗蘭母子的生命,都到了這份上,誰去管。
猗蘭氏在簾後號淘大哭。
黎文盛果然地下令道:“於城頭向宋人請降!”
“喏,”一名將軍高興地跑下殿,什麽儀禮聖旨的,這時候誰當真哪。
他跑到城頭上說:“太後與陛下下詔向宋朝請降。”
他不想死,這些城頭上的士兵也不想死,立即狂喊起來。
姚雄卻傻眼了,投降啊?俺還沒有準備好呢,怎麽就投降了?(未完待續)
“少保,可以後還會有人做文章。”陶青擔心地說。
“這就是下麵我們要商議的事。”王巨說。
其實在陶弼上書前,王巨也上了一書,說是流民襲擊,導致交趾百姓紛紛逃離家園,逃向哀牢、牛吼,甚至大理、占城、真臘那邊。
因此今年秋後,必然會將交趾拿下。
然而交趾方圓千裏之地,皆空無人煙,不過城防水利道路皆保存完好,甚至屋舍農具都在,望朝廷立即準備遷徙十萬到十五萬戶百姓過來。交趾便可以真正成為宋朝的一路了。
隨後陶弼奏折到,朝堂諸大佬將兩個奏報一結合,基本都猜測出真相。
多數重臣皆上書反對王巨做法,不錯,這樣拿下交趾代價是很小,不過確實有傷天和。皇上,拿下交趾是好事,可以後史書如何記載?
趙頊經過王巨反複洗腦後,已經認清了許多事。就象薛仁貴坑殺了十幾萬鐵勒軍士,臨老去了河東,僅脫下麵具,便將十萬侵略的突厥大軍嚇得抱頭鼠竄。但去了青海,施行什麽仁政,結果吐穀渾反而與吐蕃聯手,將五萬唐軍五萬民夫全部擊殺。
還有呢,對交趾宋朝一直不錯的,結果交趾如何回抱?
再就是王巨的賣戰俘,隻是賣,還不是坑殺,遭到大家一至反對,最後劉摯送彩緞做路費讓他們回去,現在如何?這兩年西夏漸漸恢複元氣了。又屢屢入侵宋朝。
可他難道對大臣們說,我們要愛隻愛國內百姓好了,國外的百姓不能愛。最好全部殺掉,那才一勞永逸。自己的百姓都沒有愛好。還愛別國的百姓!
這不能說啊,他終是皇帝哎。
於是讓王珪寫了一道詔令,讓王巨將那些昆侖奴想辦法送回去。
但什麽時候送回去,怎麽送,趙頊未提,王珪也會意,就這麽模模糊糊寫了一道詔令。
詔令寫好後,趙頊又說。將陶弼的奏疏一道交給王巨。
這個陶弼在搞什麽鬼?
王巨一再對你推崇,說你文武雙全,所以朕才善待你的家人,但你別抽王巨後梯子哉。
詔令到了王巨手中,王巨看著這個詔令,有點啼笑皆非。隨後又寫了一個奏章,送回去那是不可能了,因為這些昆侖奴們離開各島嶼後,上麵已經遷徙了中原來的百姓在開發,一旦讓這些昆侖返回故地。必然對這些中原百姓展開屠殺,難道中原百姓不是人,該殺。昆侖奴與交趾人反而是人。當救?
隻有一策,將這些昆侖奴打散,每夥不超過五十人,遣散到江南兩路、福建路與兩浙路,但也不能放在廣南西路,廣南西路同樣複雜,自己好不容易將八成地區理順了,這一放,保準還得亂。那麽自己花了兩年多心血,全白費了。
“這就是我們下麵商討的。”
王巨這樣做有兩個原因。第一個原因就是燕達的請求,其實他自己心也軟了。就象前麵兩批弄來的百姓,開始是往死裏用,最後政策越來越溫和,雖然繼續用他們在做事,不過送來了衣服帳蓬,教他們說宋語,隻要老實地在做事,還每月發放不菲的零用錢,讓他們到草市上購買自己喜歡的東西,然後教導他們種植紡織,以便以後能更好地謀生。同時用工時間也越來越短,惡劣天氣還準許他們休假。
不得不說孔夫子的書讀多了,有時也能洗腦的。
第二個原因就是換人。
隨著兩方麵在遷徙百姓,嶺南的,海外的,雖然還有大量赤貧戶,甚至一些不法的大主戶想辦法將一些四等戶變成赤貧戶,供他們奴役剝削,不過總的來說,東南與江南西路的赤貧戶在減少。有的主戶為了手中的耕地能有佃農來耕種,略略減輕了租子與朝廷的攤派。但還有更惡劣的,那就是高利貸更厲害了,欠了高利貸,你們休想逃吧。
但想遷徙百姓去交趾,隻能在這幾個人口稠密的地方,兩浙、福建、兩江,餘下地方偏北,百姓根本不可能適應那邊的氣候。
所以這個十來萬戶,那可是不大好遷徙的。
因此王巨打算席卷過後,將這些百姓疏散,與這些主戶交換百姓。
讓他們比較一下,雖然有些主戶不顧王法,胡作非為,不過大多數主戶還略有些顧忌,畢竟宋朝理論上在“齊民”,包括宋仁宗的老師首相陳執中,他的小老婆逼死了幾個婢女,結果小老婆下獄,陳執中罷相。
但用這些昆侖奴們,他們都是黑戶,無論主戶如何使用,官員不會過問,隻要給一些基本的生存口糧就可以了。
那麽這些黑心的主戶會做何選擇?
至於這些昆侖奴們大多數又懶又笨,而且經過這樣大規模的席卷後性子也變得凶殘,以後會不會做出以仆傷主殺主的事,王巨就不會管了。
甚至他還巴不得這些主戶被這些百姓一一弄死,才會減少許多地區土地兼並之害。
至於朝堂上的那些真真假假聖母們,又能說什麽?要麽這些主戶對昆侖奴們太過份了,但王巨就可以反問了,他們同樣是人哪,你們不是說要救嗎,現在救了,就要善待。為何不善待?或者這些昆侖奴們性格太凶殘,既然在席卷,豈能不凶殘,但你們知道凶殘了,為何逼我放過他們,逼得我花費大量人力物力財力去安置?不是你們逼我,那來的這些命案?
還真讓他猜對了,明年春天就開始扯皮了……
時機也好,眼看交趾就要滅亡,這時候任誰不敢讓自己功敗垂成,自己找到了解決辦法,中和一下,這些大佬們也就默認了。
但必須在很短時間。去這幾路,向各大主戶一一遊說,說好名額。然後南部的直接從廣南進入交趾,北部的則讓各艘海船進入大江。再順季風,直達交趾。
“原來如此……”陶青等人終於會意。
原來是陶弼與王巨唱雙簧的。
“假仁假義!”一名管事恨恨地說。
“有時候需要一些假仁假義的……”王巨意味深長地說。
就象他穿之前,美帝用了一個民煮,發起了多少戰鬥,禍害了多少國家,造成多少百姓死亡。
但誰說了什麽?
人家強大就是真理,相反的中國幾十年未用一兵,反而成了最邪惡國家之一……甚至還有人厚顏無恥地責難中國為什麽不收留敘利亞難民。你們作的孽,中國來收留,豈不是傻逼!
可正是有了這層假仁假義,美帝才不敢做得**裸的,否則那個世界將會崩壞。
“不怕假仁假義,就怕反過來,對外仁義,對內凶殘。那不叫儒家之道,而象孟子所說的那樣,是畜牲之道!”王巨幽幽道。又問陶青:“希言,倭國那邊去年出產了多少銀子?”
“這個難以說清楚,但我想。不會超過三十萬兩。”陶青說道。
就是這個產量,也比宋朝每年產銀量多了,最少比宋朝的課銀數量多。
但遠沒有達到王巨的要求,因為王巨說過,如果找得好,這個國家能找到幾十億兩銀礦。
王巨略略皺了一下眉頭,自己在南方不會呆多久了,明年大約就能回到京城,也多半會位於兩樞。如果在西府那就算了,甚至自己會拒絕西府副相之職。如果在東府。就要做一點事了。
趙頊要斂財哪,自己隻要能給宋朝增加新的巨大財源。相信趙頊也會同意自己將王安石變法中的弊病一一去掉。
那麽隻有一個辦法,銀行。
但想成立銀行,必須有充足的貨幣。
自己派了無數工匠去海外尋礦,不過尋找了一些銅礦,但這些銅對宋朝的貨幣渴求依然於事無補。
所以隻能想到銀子了,如果宋朝有三四千萬兩白銀,用此做為準備基金,就可以成立銀行。如果滾動起來,其利潤會勝過王安石斂財的總數!
不過現在尋礦技術太落後,有時候需要一定運氣的,就象海外,也是無意中才找到一個巨型銅礦,海外九成的產銅就是出自那個銅礦。如果沒有找到,海外同樣也沒有多少銅。
他想了想說道:“希言,真不行,再調派一些工匠過去。”
“行,”陶青對王巨頗是信任,既然王巨說有,那就一定會有。
然後又問:“少保,交趾何時能平?”
“快了。”王巨信心十足地說。
比王巨想的還要快。
交趾已經殘廢掉了,先是郭逵南下,雖然郭逵慘勝而回,也給交趾帶去了重創。
隨後王巨用兵天德府,再度重創了交趾。
接著幾十萬菲猴來糟蹋,去年年底交趾已經是全國一片狼籍。
然後交趾砸鍋賣鐵,籌集了許多戰艦,又訓練了三萬多水軍,想來一場翻本大會戰,結果再度慘敗,連李常傑也被生擒活捉,最後在邕州讓百姓生食之。
沒有了李常傑,交趾就等於失掉了一半靈魂所在。主將有多重要,且看劉光世與嶽飛的軍隊,一樣是西軍與百姓組成的雜牌軍隊,但兩者相差了有多大?
要命的是王巨將兩萬訓練時久的正規宋軍放在這些難民裏席卷,又將苗履與姚雄兩個成長起來的大將放在裏麵指揮。
席卷開始。
交趾隻好繼續集結百姓作戰,但哪裏能打勝?
而且在苗姚二人指揮下,交趾兩邊的城池皆不大,一一被攻克。
結果姚苗二人帶著大群百姓迅速向升龍城襲卷而去。
最先到達的是姚雄的北路人馬。
苗履帶著百姓攻克交趾的開長府城,也就是交趾的舊都華閭城,交趾急忙聚集援兵去支援,結果被苗履再次擊敗。另一邊姚雄指揮留守在白藤江畔的水軍,駕駛著一些小型戰艦與從交趾繳獲來的戰艦進入富良江。
幾十萬軍民徐徐從峰州渡過富良江,向升龍城逼來。
苗履還沒有將華閭城拿下,姚雄就率著這些軍民,還押著一些擄掠來的交趾百姓,在升龍城下築土山。
還是學李常傑!
但升龍城不是沒有防備的邕州,也不是交趾其他的小城池,它是交趾的都城。姚雄並沒有真正想拿下升龍城,隻不過嚇一嚇交趾人,再等一等苗履,然後再按照王巨的吩咐,兩相匯合,重新向南襲卷,以便報複占城。至於升龍城,則是留下給王巨率領主力大軍到來攻克。
築土山的多是交趾百姓,還有一些土著人,交趾射死了就射死了,無所謂。
拖了一段時間,盡管華閭城同樣高大堅固,還是讓苗履攻克了,又從富良江下遊黃江路襲卷,交趾隻是長,並不寬,很快自東路逼近了升龍城。
但交趾不知道啊。
心狠手辣的猗蘭氏看到另一邊大軍又逼過來了,在簾後急躁地問:“諸卿,你們可有良策?”
兵部侍郎黎文盛說道:“太後,陛下,如今隻有一計可得活,也可保全餘下的百姓。”
“黎卿,請說。”
“投降宋朝吧。”黎文盛道,別提什麽昆侖奴,這兩支昆侖奴難民中若是沒有宋朝正規的軍隊,那才怪呢。
而且投降了宋朝,宋朝君臣頂多怪罪猗蘭氏與小皇帝,或者還有一個太師李道成,其他的大臣則不會有任何關係。這就象當初的南唐投降宋朝一樣,李煜沒多久就死得不明不白,可是張洎一度還擔任了宋朝的宰相,一生享受榮華富貴。
“黎卿,你說什麽!”
“太後,陛下,請聽黎文盛之言!”忽然兩邊所有大臣一起跪下道,包括各個武將在內。
皆是一樣的心思,我們主動讓交趾獻降,將升龍城完好地交出來,又不是罪盔禍首,最少能保住性命吧,說不定還能繼續做官,做未來宋朝交趾路的官員……至於猗蘭母子的生命,都到了這份上,誰去管。
猗蘭氏在簾後號淘大哭。
黎文盛果然地下令道:“於城頭向宋人請降!”
“喏,”一名將軍高興地跑下殿,什麽儀禮聖旨的,這時候誰當真哪。
他跑到城頭上說:“太後與陛下下詔向宋朝請降。”
他不想死,這些城頭上的士兵也不想死,立即狂喊起來。
姚雄卻傻眼了,投降啊?俺還沒有準備好呢,怎麽就投降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