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人叫鄭俠。
原來他的父親在江寧為官,他隨父親一道去了江寧讀書,因為官場上的往來,王安石遇到了鄭俠,曾指點過他的學問,因此算是王安石的學生。
熙寧五年王安石將鄭俠調到京城為官,然而鄭俠屢次寫信給王安石,攻擊新法。可能王安石認為鄭俠是一隻白眼狼,便將鄭俠貶為東上門的監門小吏,也是官,但是一個微乎其微的小官。
這時候每天都有許多災民逃向京城就食。
很正常啊。
古代產糧低,一遇到大災不得不逃荒了。況且是這麽大麵積這麽長時間的特大旱災。
王安石做得不錯了,至少在不停地救災。
想一想趙頊剛即位那次河北旱災吧,因為國庫空虛,司馬光直接建議,將這些災民趕回去,由各州官員自行處理,讓他們自生自滅。
那才多大麵積,才多長時間?
當然,看上去是很慘。
然而鄭俠心中的想法,這就是王安石變法害的,災民就是證明,大旱就是證明,連老天爺都憤怒了。
好吧,上天若真有好生之德,僅是憤怒一下,就要降下大災嗎,那麽這個上天那來的好生之德?
於是他8寫了一篇奏章,裏麵攻擊了變法的種種,然後說,如果陛下廢除新法,蒼天必雨,如果十天不落雨,請將臣腦袋砍了。而且他還將災民的情況繪了一幅長圖,叫《流民圖》。
因為這幅畫有殘卷流傳於後世,王巨還看到過。確實畫上的流民樣子很慘很慘。一個個瘦骨嶙峋。衣不蔽體。
正常途徑各地奏章必須經進奏院審核,再交給中書,若是重要,才能呈到皇上手中。於是鄭俠聲稱這是密奏,以加急驛馬,送到銀台司。
然後趙頊看到了,然後高滔滔也知道了……
但不能往深處想的。
首先鄭俠做為一個小得不能再小的官員,畫圖就畫圖吧。如何攻擊王安石(與圖無關,而是他那道奏折裏所寫的內容)。當真首相是吃素的,任何人都能捏一把?
就算鄭俠剛直不阿,膽大包天,是宋朝的海瑞,但新的問題來了,這道奏折與這幅畫如何送到宮裏的?別說什麽急奏與銀台司,恐怕就是如今的王巨,如果不是中使下來,想要將奏折送給趙頊。都沒辦法繞開東西二府,最少得從禦史台走一遭。
而且時機很巧妙。要知道這場旱災乃是從去年七月就開始的,去年秋後並不危急,各地官府州倉裏都有糧食,但到了今年春天,州倉漸空,這才出現大批流民。
然而現在都是四月份了!
那一個月沒有大量流民湧向京城?
這麽長時間裏,你鄭俠不發難,正好前麵司馬光上書,群臣議論,趙頊有些動搖時,圖來了,書奏來了,這個時間段未免太巧合了吧?
並且上書後,立即讓趙頊看到了,而且兩個太後也知道了,還刻意討過來看,看後流淚了……這個就更辦法說了。
不過王安石也沒有辦法。
就象楊繪那份口狀,都懷疑王巨派蕃人搞的鬼,還有那次萬民書,也懷疑王巨多少派人暗中推動,然而證據呢。
沒有證據,就沒有辦法攻訐王巨。
其實真相是王安石那句話,水旱常數,堯湯所不免,天災與逃荒在新法之前有,在新法被廢後同樣還會有。
兩個太後流淚了,趙頊終於動搖。
他找到了王安石,說諸新法議裁損之,酌情罷廢一些危害大的舉措。
王安石沉默,這使得他想到了去年元宵節的下馬案。
元宵節看花燈,皇上也帶著群臣站在宣德門城樓上與民同慶佳節。王安石便騎著馬直接進入宣德門,守值的大太監張茂則喝令王安石下馬,並且還毆打了王安石的從人,又抽傷了王安石的馬。
張茂則是大太監,但在宋朝太監沒話語權哪,更不要說王安石乃是一國首相。王安石找到趙頊,要求將這些侍衛送交開封府治罪。但開封府尹蔡確不同意,說是這些侍衛忠於職守,無罪。於是十個侍衛杖責了一下,此事不了了之。
這是官方的說法。
但民間還流傳著三個說法。
王安石從人也座騎都被打傷了,這個無可否認。王安石見到趙頊,就問首相應當不應當在宣德門下馬,應當下馬,自己是自找的,不應當下馬,這些人必須要重懲。
趙頊便努力回憶,說他做皇子時,入朝班序在宰相之後,也是進門才下馬,所以這個進宣德門下馬並沒有藐視皇權的說法。
文彥博那時未下去,便插了一句,老臣入宮幾十年,從來都是在門外下馬……意思你們兩個毛孩子懂什麽,就是你們沒有下馬,也是一直在犯錯誤,包括皇上你是帶頭犯錯誤。
趙頊與王安石都鬱悶了。
但無妨,王安石便找記錄,記錄上宋仁宗年間所有大臣都在門內下馬。然後王安石便找大才子大三元馮京,馮京說,我忘了,又說,我隱約記得,曾經在門外下過馬。
王安石無輒,不過他也有耳目,聽到一條消息,說是溫齊古與當天動手的侍衛聊天,說你們將宰相的馬與從人打傷,罪名不小啊。侍衛說,我們不知道嗎,隻是上麵逼得緊,無可奈何。溫齊古立即稟報給了王珪。王安石知道要糟,王珪不會坑害他,但絕對不會為救他而得罪人。因此迅速喊來溫齊古,溫齊古經老王提醒後,也醒悟過來,這個火坑自己怎麽跳進去的,但不敢否認,隻能說我記不得是那個侍衛了。王安石想了一想,何苦為難一個小芝麻官。此事不了了之。
這個說法比較接近真相。士大夫舉止優雅。有幾個人象王巨那麽粗暴呢。
另外兩個說法就比較妖異了,一是說岐王趙顥將王安石半拉半帶進去的,結果發生了抽馬事件。這樣做的後果會是什麽,兩個宰相吵架都能貶出朝堂,況且一個是親王,一個是首相。果然趙顥送到開封府處理,王安石隻好請求辭官。
但蔡確根本未過問,趙頊問。蔡確說,陛下,元宵節本來是一個與民同樂的節日,更要讓太皇太後、太後開心,友愛兄弟,王安石是首相,應帶頭響應,現在僅打傷了幾個從人,就要治親王的罪,太後如何樂得起來?
“卿乃敢言安石耶?”趙頊驚喜道。從此信任蔡確。
這個有些扯蛋,去年正月。趙頊還是對王安石很信任的,豈會因為蔡確說王安石的壞話,不怒反喜?
最後一個說法更操蛋,說王安石進宮,侍衛拿著骨朵喝令王安石下馬。何謂骨朵,就是有長把的小鐵錘,韓德讓就是用此物在金殿上將遼國一個皇族腦袋打碎的。王安石不聽,繼續往裏走。
這時張茂則走出來,喝令侍衛用骨朵擊打王安石的從人。侍衛打著打著,轉移了目標,開始打王安石的馬,並說,相公馬有何不可!
張茂則非但沒有阻止,反而說,相公怎麽了,他不是臣子嗎?這樣蔑視皇帝,是不是想當王莽。王安石忍著怒氣,去見趙頊,趙頊卻說,打傷了,好,派人去驗傷。
趙頊能說這沒腦子的話嗎?
因此王巨聽到這些傳言後,他分析了一下,大約是張茂則聽到兩個太後時常念叼王安石的壞話,正好那天他於宣德門當值,王安石騎馬進來,茂則抓住機會,羞侮了王安石。文彥博自然會意,當場就搪塞過去。隨後調查,兩個太後發話,導致此事不了了之。
不要問一個太監有沒有這個膽量,就是這個太監,宋仁宗忽然發瘋時,曾大喝過,皇後(曹太後)與張茂則謀反。這是瘋話了,但說明了張茂則與曹太太的關係。
遭此羞侮,王安石並沒有說辭職,為何,還不是為了繼續新政。
因此這時王安石終於提出辭職。
但第一次辭職,王安石很不堅決。
他還是希望趙頊回心轉意。
然而讓他失望,隨後趙頊下詔,命開封體放免行錢,三司察市易,司農發常平倉,三衙具熙、河所用兵,諸路上民物流散之故,青苗、免役,權息追呼,方田、保甲並罷,凡十有八事,民間歡叫相賀。
三天後果然落雨。
古代這個三未必是三,天知道過了多少天才落雨。
然後以訛傳訛,到了清朝的《續資治通鑒》時,變成了是日,果雨。前麵頒詔書,後麵天就降下大雨……雷!
但未必呂惠卿等人就是笨蛋,沒有一個是省事的。
幾天後,他們知道事情真相,因此進諫。
陛下,你不覺得疑點太多了嗎?
趙頊省悟,除了方田均稅法暫罷外,餘下諸法又恢複了。
至於鄭俠……愚人者,隻能被智人所馭!
王巨如果沒有這些金手指,多半同樣也要被這些妖孽所馭。
不過這時王安石已經心灰意冷,連上四書,請求辭職。趙頊不得已說,那麽就以太師或太傅之官留之京師。
王安石不同意。
趙頊隻好讓王安石重新知江寧府。
但讓司馬光失望的是,王安石下了,然而韓絳與呂惠卿上來了。呂惠卿哪,那可不會象王安石那麽文雅的……
…………
“快到了,”陶青舉著望遠鏡說道。
王巨送來的糧食一共分成兩批,一批是潤州。其實到杭州,利於船隻停泊,裝卸,不過那樣速度就慢了。現在直接將船從長江隨漲潮駛入潤州,朝廷也方便將大大小小的河船立即從長江各地調集過來。然後裝卸到各條河船上,利用汴水漕運運向北方各地。
其實這是長江在縮窄,否則象唐朝那樣,王巨都想將船隻駛入揚州(唐朝長江口更寬,因此唐朝後期。許多海船是直接駛入到揚州。但在宋朝就不行了)。
然而在潤州有一條不大方便。非是購貨,船卸了糧食,還要帶貨物走,不能放空船離開,那無疑加大的成本。
這個問題不大,因為這批船會采購一些貨物,去倭國或高麗換糧食回來。雖然不合規矩(指必須在市舶司處買賣),然而這是義舉。官府不會為難,處處放綠燈。
但最大的不便之處,就是潤州不能停泊這麽多船。
特別這時對港口要求很挑剔,畢竟船隻一年隻能來回航運一次,大多數時間是停泊在港口的,所以港口必須能容納許多船隻停泊。潤州顯然沒有這條件,那麽必須卸好貨過後,立即采辦貨物,迅速離開。讓後麵的船靠上。
所以潤州的船隻數量不多,而且是分批到達。
主要的大部隊是在密州。
密州的知州是蘇東坡。今年春天剛到。
但總的來說,這一年密州災情不重。否則大蘇不會義意氣風發地寫下那首豪邁的《江城子.密州出獵》。
然而從密州將糧食再調到各處,損耗不提了,官吏再伸手撈一點,可能隻有一半糧食到了災民手中。
王安石那時還未下去,大家便商議決定,讓災民前去密州就食。
這一來,大蘇悲催了。
那麽多災民到來,得派人維護治安,還有搭災棚,粥棚。
並且要將災民打亂,否則一旦來了幾十萬災民,天氣漸漸熱了,萬一有一個瘧疾的什麽傳染病,正好變法派對他恨之入骨,那麽等著倒黴吧。
因此王巨接到消息後,寫了一封信給大蘇,意思勞煩你了。
就不知道大蘇會不會給他麵子,盡管他暗中替大蘇將他所有債務一起償還了,與小蘇關係一直不錯,不時地相互書信往來。但在這時候,戾氣衝天,大夥講的不是中國古典式的知恩圖報,而是文革式的“大義滅親”。
與這批糧食無關,因為接下來還要做一件事。
船隊徐徐以駛向密州港,港口不是後世的青島,而是雲河入海口處的板橋鎮(膠縣)唐家灣,因為這裏有膠州灣之隔,平時風浪較小,水麵寬廣,足以停泊許多船隻。而且水深,那麽就能讓較大的海船進來,反觀幾個黃河入海口處就不行了,那怕是出了大海,因為泥沙淤積,稍大的船隻因為吃水深便會擱淺。
它的背後又是山東各州縣,再往前去又可以利用濟水五丈河,或者黃河各條支流與京城或河北路各州府溝通。
因此趙頊接受了王巨提議後,這個港口迅速繁榮起來。不僅與高麗倭國來往,還有一些南方船隻直接航行到這裏,互通有無,甚至一些廣州的船隻也航行到這裏,將嶺南的貨物帶來,再將河北山東的貨物帶到嶺南,專門就在國內跑。
“看來官府有了準備。”陶青又說。
看到他們來了,原先停泊的船隻一起讓到另一側,餘下半側空蕩蕩的,專門留給他們停泊,又有一隊衙役在維護著秩序。
陶青又用望遠鏡繼續看著,他看到了許多災民。
餓得受不了,聽聞密州港有糧食,朝廷讓他們前去就食,一下子無數饑腸轆轆的災民不由官府組織,就湧向了板橋鎮這裏。
這與陶青、張銓之無關,他們負責的隻是將糧食卸下來,如何賑災,則交給密州官員去處理。
越來越近,有些偏風。
各艘船上的水手不停地換著側帆,以便校正風向。
但主帆陸續放了下去,船速也變得越來越慢,臨近港口處,各艘船隻開始停泊。船隻停泊,特別是海船在各個海港停泊,那絕對是一門技術,花了很長時間才陸續泊好。不過一百多艘大型海船,依次停泊在一起,帆杆林立,看上去極是壯觀。
陶青與張銓之也站起身,準備下船,與官府進行交接。突然一大群災民,向他們這邊跑過來。黑壓壓的一大片,臉上皆露出凶惡興奮的神情……(未完待續。。)
原來他的父親在江寧為官,他隨父親一道去了江寧讀書,因為官場上的往來,王安石遇到了鄭俠,曾指點過他的學問,因此算是王安石的學生。
熙寧五年王安石將鄭俠調到京城為官,然而鄭俠屢次寫信給王安石,攻擊新法。可能王安石認為鄭俠是一隻白眼狼,便將鄭俠貶為東上門的監門小吏,也是官,但是一個微乎其微的小官。
這時候每天都有許多災民逃向京城就食。
很正常啊。
古代產糧低,一遇到大災不得不逃荒了。況且是這麽大麵積這麽長時間的特大旱災。
王安石做得不錯了,至少在不停地救災。
想一想趙頊剛即位那次河北旱災吧,因為國庫空虛,司馬光直接建議,將這些災民趕回去,由各州官員自行處理,讓他們自生自滅。
那才多大麵積,才多長時間?
當然,看上去是很慘。
然而鄭俠心中的想法,這就是王安石變法害的,災民就是證明,大旱就是證明,連老天爺都憤怒了。
好吧,上天若真有好生之德,僅是憤怒一下,就要降下大災嗎,那麽這個上天那來的好生之德?
於是他8寫了一篇奏章,裏麵攻擊了變法的種種,然後說,如果陛下廢除新法,蒼天必雨,如果十天不落雨,請將臣腦袋砍了。而且他還將災民的情況繪了一幅長圖,叫《流民圖》。
因為這幅畫有殘卷流傳於後世,王巨還看到過。確實畫上的流民樣子很慘很慘。一個個瘦骨嶙峋。衣不蔽體。
正常途徑各地奏章必須經進奏院審核,再交給中書,若是重要,才能呈到皇上手中。於是鄭俠聲稱這是密奏,以加急驛馬,送到銀台司。
然後趙頊看到了,然後高滔滔也知道了……
但不能往深處想的。
首先鄭俠做為一個小得不能再小的官員,畫圖就畫圖吧。如何攻擊王安石(與圖無關,而是他那道奏折裏所寫的內容)。當真首相是吃素的,任何人都能捏一把?
就算鄭俠剛直不阿,膽大包天,是宋朝的海瑞,但新的問題來了,這道奏折與這幅畫如何送到宮裏的?別說什麽急奏與銀台司,恐怕就是如今的王巨,如果不是中使下來,想要將奏折送給趙頊。都沒辦法繞開東西二府,最少得從禦史台走一遭。
而且時機很巧妙。要知道這場旱災乃是從去年七月就開始的,去年秋後並不危急,各地官府州倉裏都有糧食,但到了今年春天,州倉漸空,這才出現大批流民。
然而現在都是四月份了!
那一個月沒有大量流民湧向京城?
這麽長時間裏,你鄭俠不發難,正好前麵司馬光上書,群臣議論,趙頊有些動搖時,圖來了,書奏來了,這個時間段未免太巧合了吧?
並且上書後,立即讓趙頊看到了,而且兩個太後也知道了,還刻意討過來看,看後流淚了……這個就更辦法說了。
不過王安石也沒有辦法。
就象楊繪那份口狀,都懷疑王巨派蕃人搞的鬼,還有那次萬民書,也懷疑王巨多少派人暗中推動,然而證據呢。
沒有證據,就沒有辦法攻訐王巨。
其實真相是王安石那句話,水旱常數,堯湯所不免,天災與逃荒在新法之前有,在新法被廢後同樣還會有。
兩個太後流淚了,趙頊終於動搖。
他找到了王安石,說諸新法議裁損之,酌情罷廢一些危害大的舉措。
王安石沉默,這使得他想到了去年元宵節的下馬案。
元宵節看花燈,皇上也帶著群臣站在宣德門城樓上與民同慶佳節。王安石便騎著馬直接進入宣德門,守值的大太監張茂則喝令王安石下馬,並且還毆打了王安石的從人,又抽傷了王安石的馬。
張茂則是大太監,但在宋朝太監沒話語權哪,更不要說王安石乃是一國首相。王安石找到趙頊,要求將這些侍衛送交開封府治罪。但開封府尹蔡確不同意,說是這些侍衛忠於職守,無罪。於是十個侍衛杖責了一下,此事不了了之。
這是官方的說法。
但民間還流傳著三個說法。
王安石從人也座騎都被打傷了,這個無可否認。王安石見到趙頊,就問首相應當不應當在宣德門下馬,應當下馬,自己是自找的,不應當下馬,這些人必須要重懲。
趙頊便努力回憶,說他做皇子時,入朝班序在宰相之後,也是進門才下馬,所以這個進宣德門下馬並沒有藐視皇權的說法。
文彥博那時未下去,便插了一句,老臣入宮幾十年,從來都是在門外下馬……意思你們兩個毛孩子懂什麽,就是你們沒有下馬,也是一直在犯錯誤,包括皇上你是帶頭犯錯誤。
趙頊與王安石都鬱悶了。
但無妨,王安石便找記錄,記錄上宋仁宗年間所有大臣都在門內下馬。然後王安石便找大才子大三元馮京,馮京說,我忘了,又說,我隱約記得,曾經在門外下過馬。
王安石無輒,不過他也有耳目,聽到一條消息,說是溫齊古與當天動手的侍衛聊天,說你們將宰相的馬與從人打傷,罪名不小啊。侍衛說,我們不知道嗎,隻是上麵逼得緊,無可奈何。溫齊古立即稟報給了王珪。王安石知道要糟,王珪不會坑害他,但絕對不會為救他而得罪人。因此迅速喊來溫齊古,溫齊古經老王提醒後,也醒悟過來,這個火坑自己怎麽跳進去的,但不敢否認,隻能說我記不得是那個侍衛了。王安石想了一想,何苦為難一個小芝麻官。此事不了了之。
這個說法比較接近真相。士大夫舉止優雅。有幾個人象王巨那麽粗暴呢。
另外兩個說法就比較妖異了,一是說岐王趙顥將王安石半拉半帶進去的,結果發生了抽馬事件。這樣做的後果會是什麽,兩個宰相吵架都能貶出朝堂,況且一個是親王,一個是首相。果然趙顥送到開封府處理,王安石隻好請求辭官。
但蔡確根本未過問,趙頊問。蔡確說,陛下,元宵節本來是一個與民同樂的節日,更要讓太皇太後、太後開心,友愛兄弟,王安石是首相,應帶頭響應,現在僅打傷了幾個從人,就要治親王的罪,太後如何樂得起來?
“卿乃敢言安石耶?”趙頊驚喜道。從此信任蔡確。
這個有些扯蛋,去年正月。趙頊還是對王安石很信任的,豈會因為蔡確說王安石的壞話,不怒反喜?
最後一個說法更操蛋,說王安石進宮,侍衛拿著骨朵喝令王安石下馬。何謂骨朵,就是有長把的小鐵錘,韓德讓就是用此物在金殿上將遼國一個皇族腦袋打碎的。王安石不聽,繼續往裏走。
這時張茂則走出來,喝令侍衛用骨朵擊打王安石的從人。侍衛打著打著,轉移了目標,開始打王安石的馬,並說,相公馬有何不可!
張茂則非但沒有阻止,反而說,相公怎麽了,他不是臣子嗎?這樣蔑視皇帝,是不是想當王莽。王安石忍著怒氣,去見趙頊,趙頊卻說,打傷了,好,派人去驗傷。
趙頊能說這沒腦子的話嗎?
因此王巨聽到這些傳言後,他分析了一下,大約是張茂則聽到兩個太後時常念叼王安石的壞話,正好那天他於宣德門當值,王安石騎馬進來,茂則抓住機會,羞侮了王安石。文彥博自然會意,當場就搪塞過去。隨後調查,兩個太後發話,導致此事不了了之。
不要問一個太監有沒有這個膽量,就是這個太監,宋仁宗忽然發瘋時,曾大喝過,皇後(曹太後)與張茂則謀反。這是瘋話了,但說明了張茂則與曹太太的關係。
遭此羞侮,王安石並沒有說辭職,為何,還不是為了繼續新政。
因此這時王安石終於提出辭職。
但第一次辭職,王安石很不堅決。
他還是希望趙頊回心轉意。
然而讓他失望,隨後趙頊下詔,命開封體放免行錢,三司察市易,司農發常平倉,三衙具熙、河所用兵,諸路上民物流散之故,青苗、免役,權息追呼,方田、保甲並罷,凡十有八事,民間歡叫相賀。
三天後果然落雨。
古代這個三未必是三,天知道過了多少天才落雨。
然後以訛傳訛,到了清朝的《續資治通鑒》時,變成了是日,果雨。前麵頒詔書,後麵天就降下大雨……雷!
但未必呂惠卿等人就是笨蛋,沒有一個是省事的。
幾天後,他們知道事情真相,因此進諫。
陛下,你不覺得疑點太多了嗎?
趙頊省悟,除了方田均稅法暫罷外,餘下諸法又恢複了。
至於鄭俠……愚人者,隻能被智人所馭!
王巨如果沒有這些金手指,多半同樣也要被這些妖孽所馭。
不過這時王安石已經心灰意冷,連上四書,請求辭職。趙頊不得已說,那麽就以太師或太傅之官留之京師。
王安石不同意。
趙頊隻好讓王安石重新知江寧府。
但讓司馬光失望的是,王安石下了,然而韓絳與呂惠卿上來了。呂惠卿哪,那可不會象王安石那麽文雅的……
…………
“快到了,”陶青舉著望遠鏡說道。
王巨送來的糧食一共分成兩批,一批是潤州。其實到杭州,利於船隻停泊,裝卸,不過那樣速度就慢了。現在直接將船從長江隨漲潮駛入潤州,朝廷也方便將大大小小的河船立即從長江各地調集過來。然後裝卸到各條河船上,利用汴水漕運運向北方各地。
其實這是長江在縮窄,否則象唐朝那樣,王巨都想將船隻駛入揚州(唐朝長江口更寬,因此唐朝後期。許多海船是直接駛入到揚州。但在宋朝就不行了)。
然而在潤州有一條不大方便。非是購貨,船卸了糧食,還要帶貨物走,不能放空船離開,那無疑加大的成本。
這個問題不大,因為這批船會采購一些貨物,去倭國或高麗換糧食回來。雖然不合規矩(指必須在市舶司處買賣),然而這是義舉。官府不會為難,處處放綠燈。
但最大的不便之處,就是潤州不能停泊這麽多船。
特別這時對港口要求很挑剔,畢竟船隻一年隻能來回航運一次,大多數時間是停泊在港口的,所以港口必須能容納許多船隻停泊。潤州顯然沒有這條件,那麽必須卸好貨過後,立即采辦貨物,迅速離開。讓後麵的船靠上。
所以潤州的船隻數量不多,而且是分批到達。
主要的大部隊是在密州。
密州的知州是蘇東坡。今年春天剛到。
但總的來說,這一年密州災情不重。否則大蘇不會義意氣風發地寫下那首豪邁的《江城子.密州出獵》。
然而從密州將糧食再調到各處,損耗不提了,官吏再伸手撈一點,可能隻有一半糧食到了災民手中。
王安石那時還未下去,大家便商議決定,讓災民前去密州就食。
這一來,大蘇悲催了。
那麽多災民到來,得派人維護治安,還有搭災棚,粥棚。
並且要將災民打亂,否則一旦來了幾十萬災民,天氣漸漸熱了,萬一有一個瘧疾的什麽傳染病,正好變法派對他恨之入骨,那麽等著倒黴吧。
因此王巨接到消息後,寫了一封信給大蘇,意思勞煩你了。
就不知道大蘇會不會給他麵子,盡管他暗中替大蘇將他所有債務一起償還了,與小蘇關係一直不錯,不時地相互書信往來。但在這時候,戾氣衝天,大夥講的不是中國古典式的知恩圖報,而是文革式的“大義滅親”。
與這批糧食無關,因為接下來還要做一件事。
船隊徐徐以駛向密州港,港口不是後世的青島,而是雲河入海口處的板橋鎮(膠縣)唐家灣,因為這裏有膠州灣之隔,平時風浪較小,水麵寬廣,足以停泊許多船隻。而且水深,那麽就能讓較大的海船進來,反觀幾個黃河入海口處就不行了,那怕是出了大海,因為泥沙淤積,稍大的船隻因為吃水深便會擱淺。
它的背後又是山東各州縣,再往前去又可以利用濟水五丈河,或者黃河各條支流與京城或河北路各州府溝通。
因此趙頊接受了王巨提議後,這個港口迅速繁榮起來。不僅與高麗倭國來往,還有一些南方船隻直接航行到這裏,互通有無,甚至一些廣州的船隻也航行到這裏,將嶺南的貨物帶來,再將河北山東的貨物帶到嶺南,專門就在國內跑。
“看來官府有了準備。”陶青又說。
看到他們來了,原先停泊的船隻一起讓到另一側,餘下半側空蕩蕩的,專門留給他們停泊,又有一隊衙役在維護著秩序。
陶青又用望遠鏡繼續看著,他看到了許多災民。
餓得受不了,聽聞密州港有糧食,朝廷讓他們前去就食,一下子無數饑腸轆轆的災民不由官府組織,就湧向了板橋鎮這裏。
這與陶青、張銓之無關,他們負責的隻是將糧食卸下來,如何賑災,則交給密州官員去處理。
越來越近,有些偏風。
各艘船上的水手不停地換著側帆,以便校正風向。
但主帆陸續放了下去,船速也變得越來越慢,臨近港口處,各艘船隻開始停泊。船隻停泊,特別是海船在各個海港停泊,那絕對是一門技術,花了很長時間才陸續泊好。不過一百多艘大型海船,依次停泊在一起,帆杆林立,看上去極是壯觀。
陶青與張銓之也站起身,準備下船,與官府進行交接。突然一大群災民,向他們這邊跑過來。黑壓壓的一大片,臉上皆露出凶惡興奮的神情……(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