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野龍咩勝聽不懂,王巨這是指為了上位的戰鬥,從這一刻正式打響了。
想要和氣生財,那是不可能了。
非是東風壓倒西風,就是西風壓倒東風,再無妥協的餘地。
其實輿論戰早就打響。
就象幾個月前獻俘軍去京城,開始時百姓所傳言的,朝廷未發賞賜,那是王巨暗中派人散發的。至於後來的傳聞,則與王巨無關了。究竟是曾布,還是趙子幾等人暗中散發的,或者王安石也參與了,王巨不得而知。
不過王安石改革科舉,一是廢除對官員沒有多大幫助作用的詩賦,以便讓士子關心時政國策。
二也是能過新儒學為試題,對士子洗腦。
隻可惜王安石也想錯了,在多數精英反對聲中,即便這樣洗腦,效果也很慢。
也許平安渡過二十年後,真讓王安石洗成功了。
關健那可能給他二十年時機。況且這樣做,王安石觸犯了一個最大的禁忌,他想做聖人,那麽置趙頊於何地哪?
所以不要做聖人,就象王巨擺明了,俺就是所謂的小人,不要碰我,那反而效果更好一點。
想到這裏,王巨又說道:“傳於百姓時,必須著重說一句,我沒有讚成變法。”
“那介甫公會更生氣的。”
“無妨。沒有這個傳聞,介甫公也知道我不支持他的變法。”王巨說道。
王安石變法,本質上還是好的。宋朝不變,再象趙曙時爛下去。不用等金人來。就完蛋了。
可因為斂財過重。確實在民間風聞很不大好聽。
如果王安石能聽得進去別人的意見,也許王巨會做他的左膀右臂,助王安石變法,自己也能提前上位。關健是王安石聽不進去,連薛向的話都不能聽。讓王巨怎麽投靠。
所以王巨想上位,隻有兩策,一策慢慢等,等到趙煦即政。那得等到那一天?
還有一策,那就是元豐時上位。
那時候應當國家財政也好起來了。
這一點很重要。
象現在,即便趙頊破格給王巨上位,王巨也要被迫著將那個黑窟窿填上,那還是會斂財。
這也是王巨略略同情王安石的地方。
不要小看了這個斂財,變法前宋朝財政隻有一億兩千來萬。變法後巔峰時是一億八千多萬。
免役錢近七百萬不能算。
坊場河渡雖是王巨剽竊過來的,但它確實是良政,也不能算,這個一年也有四五百萬。經過王巨改良後,似乎去年達到了近六百萬。
那麽餘下的還有近五千萬。這中間有農田水利法,與方田法增加的兩稅。有一千多萬。
另外就是寬剩錢有四百萬,青苗貸收入近四百萬,薛向總掌南方調度,帶來的隱形收入有一千多萬,還有市易法有好幾百萬,以及其他手段,又斂出了幾百萬。
因此直接斂出來的財政是兩千餘萬,並且這個實價比還非常地高,全部是匹與貫,而非是石與束。
所以這才飛快地將那個黑窟窿漸漸填上。
這時候誰做首相,要麽不做為,讓趙頊生氣,要麽做為,讓天下人痛恨。
還有一個例子,範純仁搞種古。
未來範純仁知慶州,種古以強盜罪名捉了幾名蕃人流放到南方,路過慶州城時,蕃人向範純仁喊冤,範純仁強行攔下,經過訊問,範純仁得知幾名蕃人乃是種古手下屬吏,並非強盜,是種古為了避罪,將知情人遠放。
所以範純仁將幾名蕃人釋放回家,又上書朝廷,朝廷立即下詔,將種古以誣陷罪流貶。
不仔細讀,可能看不出來問題,但仔細讀,實際真有不少問題。
一慶州知州若是不帶安撫經略使的差職,隻能算是環州知州名義上的上司,不能真正全部去插手。最少範純仁若有懷疑,可上書朝廷,而沒有權利真正矯正種古的判案。
其次種古值得為了避罪,誣陷幾個蕃子嗎?避什麽罪,難道強盜沒有抓到嗎?若那樣,那時慕容各族桀驁不馴,豈不是無數慶州官員一一要落馬?
因此這個案子有很多疑點,大約範純仁這麽幹激怒了種古,種古上書反擊,說範純仁擅自發常平倉糧賑貸,收買民心。
這年陝西似乎有饑荒,範純仁散發常平倉蓄糧賑濟,胥吏勸範純仁上書朝廷才賑濟。範純仁說等不及了,因此直接開倉賑貸。
然而範純仁這麽做,確實是越權辦事,再說置中書於何地,難道朝廷連災民也不救嗎?所以種古也沒有冤枉。
朝廷派了中使下來查,一查確有此事,那就先抓起來吧。然而老百姓來了,萬餘人阻於路上,流淚阻止,有的還跳到河中搞議。所以朝廷判決迅速下來,種古繼續判誣告貶斥,範純仁則以其他過錯,黜知信陽軍,然不久就轉成知齊州。齊州就是濟南,在宋朝也是一等一的大州。
這就是輿論的力量。
而且是最高級的輿論力量,那就是人心所向。
因此王巨計劃是元豐後期,看有沒有機會上去,那時不能上去,王巨將會心灰意冷了。經過元佑之亂,宋朝還想好得起來嗎?
不過那時候想上去,想要改良王安石的變法,想要鞏固地位,暫時就不能與變法沾上關係,王巨才有說服力。
王巨不會對野龍咩勝說的,但野龍咩勝也會忠心地去執行。
錢東春帶著侍衛下去調查。
然而在慶州轉了幾天後,感到訝然。
王巨以前知華池縣時,乃是窮吊絲一個,不知道怎麽當官。天天跑。跑得老百姓感動不已。但那是華池縣,麵積不大,騎馬兜上幾天,就將整個縣轉下來了。在慶州不能這麽做。
不過現在王巨也有了做官的經驗,他沒有過學習司馬遷所說的“無為而治”,隻是盡量地不折騰百姓。
但也為了,比如執法時盡量做到公正,無論貧富。不偏不袒,就是這一條,實際也很難做到的。
其次就是扶持工商業。
用那些百姓的存款,發放低息貸,扶持了三十幾家作坊。
然後暗中唆使百姓於寧羌砦、歸德堡、清平關邊上與西夏人交易。
當然,王巨不能公開下令這麽做,畢竟朝廷隻默許了兩個互市,皆與慶州無關。
因此讓百姓自發地前去交易,然後暗中下令官兵與胥吏不要去阻攔。
宋朝之富得感謝柴榮,因為柴榮早年為義父謀賺錢帛而去行商。知道商業的意義,所以國策對商業變得重視。趙匡胤幾乎將柴榮的國策全盤拿過來了。這才造就了宋朝的商業繁榮。
然而還沒有人能真正弄清楚工商業的意義。
這些作坊辦盛起來,商業繁榮起來,不僅給慶州官府帶來許多稅收,而且也養活了許多人。
特別是一些陶瓷作坊,以及相關的器械作坊,正是因為王巨等於公開默許了邊境有三個互市,他們所生產的器具才源源不斷地銷售到西夏,再從西夏商人那邊換來了皮毛牲畜以及其他物品。當然,西夏人對此也歡迎之,畢竟這些物資西夏罕有出產,它們到來,互補有無,對西夏的發展也有幫助作用。
另外還有一些有利的政策,如大牲畜等不計入財富去分戶等。
以及將僧道戶去掉,增加了善戶。
也就是僧戶與道戶,還要攤派,然而平時在鄉間名聲好的,做善事的人家,四等戶以下沒有攤派,三等戶以上也有一些扶持。這對改善民風也產生了幫助作用。
當然,最重要的兩條,一是前線不再在淮安鎮一帶了,而是推到了橫山地區,後方百姓可以安心地安居樂業,去耕種,去放牧,去行商……
其次那次運鹽,也給所有百姓帶來一筆不菲的收入。
因此慶州百姓的安定幸福,幾乎是錢東春臨來之前無法想像的。
他甚至懷疑慶州馬上要進入夫子所描寫的大同境界。
至於王巨在百姓心中的地位,那更不用說了。
錢東春還親眼看到讓他感到震憾的一幕,那天早上他準備出城,在城門口有一個茶棚,一個老婦人挑著一擔果子準備進城賣,大約也挑累了,便在茶棚裏吃了一碗茶,然後掏出一個銅板付錢。茶棚老板死活不要錢,說你都這麽大歲數了,還擔果子來賣,家中情況一定很不好,這個茶錢我不能要。
老婦人沒辦法,隻好再三說多謝,起身準備繼續挑這擔果子,結果一個小夥子殺出來,搶著替她挑,說,大娘,我替你挑到坊市上吧。老婦又拉扯,但拉扯不過,隻好讓這個小夥子挑到坊市。老婦人又說感謝,小夥子說不用謝啦,下回有困難找慶州德仁坊的黃小三,那就是我,我會盡量幫助你。
錢東春一路跟著,簡直看傻了,然後與那老婦交談,為什麽這麽大歲數還出來賣果子?老婦說兒子戰死了。
那不是有撫恤嗎?
老婦又說,是有撫恤,不過還有好幾個孫子,還好官府免了稅賦,不然生活就難了。
錢東春又試探地問,那麽你恨知州嗎?
老婦立即發怒,你說的是什麽話,我若有第二個兒子,還會讓他上戰場。然後又合什,佛祖保佑明公在慶州多呆幾年,那慶州百姓就有天大的造化了。
居然能讓百姓拜伏成這樣……
錢東春就站在哪裏發呆。
但這背後他是不知道的,何謂善戶,修橋鋪路,扶助弱小,見義勇為,尊老愛幼,興學重教,隻要是上屬範疇,有若幹事跡者,平時在鄉裏名聲又不錯,那麽即可上報善戶行列,一旦官府核實後,四等戶以下就沒有攤派了,甚至稅賦都沒有了。三等戶以上者,也會有各種福利。
而且王巨自己也帶頭,偶爾出去,幫助一下百姓。
所以慶州出現了古怪的一幕,許多人在做好事,但做了好事後,又喜留名。
然而錢東春上哪兒看到過這樣的場景。
他到處轉了轉,越轉越是心驚。乖乖冬冬,這是怎麽治理出來的。難怪這個小知州有傲氣,說我也造福了許多百姓。
看得差不多了,他騎馬回去。
當然,看後種種,也讓他昧不下良心瞎說八道,於是將他與王巨對答說了一遍,反正王巨在奏章上也寫了。然後將他的調查,以及在慶州所見所聞,包括連鹽州百姓都在邊境的堡砦前大聲哭泣,念著王巨的好處也說了出來。
後麵的他其實隻看到一麵,來的百姓自然受了王巨的好處,但他們並不能代表鹽州所有的百姓。可錢東春不知道啊,不知道就想不通了。慶州百姓還能解釋,然而鹽州百姓乃是西夏人,王巨弄死了多少西夏人哪,怎麽也懷念王巨?這讓他抓狂了。
一一講完後,錢東春又說:“陛下,大宋之良臣,文能安邦,武能定國,是謂此子也。”
這是錢東春對王巨的評價,但隻是評價,隨著王巨這道奏章上來,以及楊繪那個口供,連他也不知道會掀起多大的風波……(未完待續……)i1292
想要和氣生財,那是不可能了。
非是東風壓倒西風,就是西風壓倒東風,再無妥協的餘地。
其實輿論戰早就打響。
就象幾個月前獻俘軍去京城,開始時百姓所傳言的,朝廷未發賞賜,那是王巨暗中派人散發的。至於後來的傳聞,則與王巨無關了。究竟是曾布,還是趙子幾等人暗中散發的,或者王安石也參與了,王巨不得而知。
不過王安石改革科舉,一是廢除對官員沒有多大幫助作用的詩賦,以便讓士子關心時政國策。
二也是能過新儒學為試題,對士子洗腦。
隻可惜王安石也想錯了,在多數精英反對聲中,即便這樣洗腦,效果也很慢。
也許平安渡過二十年後,真讓王安石洗成功了。
關健那可能給他二十年時機。況且這樣做,王安石觸犯了一個最大的禁忌,他想做聖人,那麽置趙頊於何地哪?
所以不要做聖人,就象王巨擺明了,俺就是所謂的小人,不要碰我,那反而效果更好一點。
想到這裏,王巨又說道:“傳於百姓時,必須著重說一句,我沒有讚成變法。”
“那介甫公會更生氣的。”
“無妨。沒有這個傳聞,介甫公也知道我不支持他的變法。”王巨說道。
王安石變法,本質上還是好的。宋朝不變,再象趙曙時爛下去。不用等金人來。就完蛋了。
可因為斂財過重。確實在民間風聞很不大好聽。
如果王安石能聽得進去別人的意見,也許王巨會做他的左膀右臂,助王安石變法,自己也能提前上位。關健是王安石聽不進去,連薛向的話都不能聽。讓王巨怎麽投靠。
所以王巨想上位,隻有兩策,一策慢慢等,等到趙煦即政。那得等到那一天?
還有一策,那就是元豐時上位。
那時候應當國家財政也好起來了。
這一點很重要。
象現在,即便趙頊破格給王巨上位,王巨也要被迫著將那個黑窟窿填上,那還是會斂財。
這也是王巨略略同情王安石的地方。
不要小看了這個斂財,變法前宋朝財政隻有一億兩千來萬。變法後巔峰時是一億八千多萬。
免役錢近七百萬不能算。
坊場河渡雖是王巨剽竊過來的,但它確實是良政,也不能算,這個一年也有四五百萬。經過王巨改良後,似乎去年達到了近六百萬。
那麽餘下的還有近五千萬。這中間有農田水利法,與方田法增加的兩稅。有一千多萬。
另外就是寬剩錢有四百萬,青苗貸收入近四百萬,薛向總掌南方調度,帶來的隱形收入有一千多萬,還有市易法有好幾百萬,以及其他手段,又斂出了幾百萬。
因此直接斂出來的財政是兩千餘萬,並且這個實價比還非常地高,全部是匹與貫,而非是石與束。
所以這才飛快地將那個黑窟窿漸漸填上。
這時候誰做首相,要麽不做為,讓趙頊生氣,要麽做為,讓天下人痛恨。
還有一個例子,範純仁搞種古。
未來範純仁知慶州,種古以強盜罪名捉了幾名蕃人流放到南方,路過慶州城時,蕃人向範純仁喊冤,範純仁強行攔下,經過訊問,範純仁得知幾名蕃人乃是種古手下屬吏,並非強盜,是種古為了避罪,將知情人遠放。
所以範純仁將幾名蕃人釋放回家,又上書朝廷,朝廷立即下詔,將種古以誣陷罪流貶。
不仔細讀,可能看不出來問題,但仔細讀,實際真有不少問題。
一慶州知州若是不帶安撫經略使的差職,隻能算是環州知州名義上的上司,不能真正全部去插手。最少範純仁若有懷疑,可上書朝廷,而沒有權利真正矯正種古的判案。
其次種古值得為了避罪,誣陷幾個蕃子嗎?避什麽罪,難道強盜沒有抓到嗎?若那樣,那時慕容各族桀驁不馴,豈不是無數慶州官員一一要落馬?
因此這個案子有很多疑點,大約範純仁這麽幹激怒了種古,種古上書反擊,說範純仁擅自發常平倉糧賑貸,收買民心。
這年陝西似乎有饑荒,範純仁散發常平倉蓄糧賑濟,胥吏勸範純仁上書朝廷才賑濟。範純仁說等不及了,因此直接開倉賑貸。
然而範純仁這麽做,確實是越權辦事,再說置中書於何地,難道朝廷連災民也不救嗎?所以種古也沒有冤枉。
朝廷派了中使下來查,一查確有此事,那就先抓起來吧。然而老百姓來了,萬餘人阻於路上,流淚阻止,有的還跳到河中搞議。所以朝廷判決迅速下來,種古繼續判誣告貶斥,範純仁則以其他過錯,黜知信陽軍,然不久就轉成知齊州。齊州就是濟南,在宋朝也是一等一的大州。
這就是輿論的力量。
而且是最高級的輿論力量,那就是人心所向。
因此王巨計劃是元豐後期,看有沒有機會上去,那時不能上去,王巨將會心灰意冷了。經過元佑之亂,宋朝還想好得起來嗎?
不過那時候想上去,想要改良王安石的變法,想要鞏固地位,暫時就不能與變法沾上關係,王巨才有說服力。
王巨不會對野龍咩勝說的,但野龍咩勝也會忠心地去執行。
錢東春帶著侍衛下去調查。
然而在慶州轉了幾天後,感到訝然。
王巨以前知華池縣時,乃是窮吊絲一個,不知道怎麽當官。天天跑。跑得老百姓感動不已。但那是華池縣,麵積不大,騎馬兜上幾天,就將整個縣轉下來了。在慶州不能這麽做。
不過現在王巨也有了做官的經驗,他沒有過學習司馬遷所說的“無為而治”,隻是盡量地不折騰百姓。
但也為了,比如執法時盡量做到公正,無論貧富。不偏不袒,就是這一條,實際也很難做到的。
其次就是扶持工商業。
用那些百姓的存款,發放低息貸,扶持了三十幾家作坊。
然後暗中唆使百姓於寧羌砦、歸德堡、清平關邊上與西夏人交易。
當然,王巨不能公開下令這麽做,畢竟朝廷隻默許了兩個互市,皆與慶州無關。
因此讓百姓自發地前去交易,然後暗中下令官兵與胥吏不要去阻攔。
宋朝之富得感謝柴榮,因為柴榮早年為義父謀賺錢帛而去行商。知道商業的意義,所以國策對商業變得重視。趙匡胤幾乎將柴榮的國策全盤拿過來了。這才造就了宋朝的商業繁榮。
然而還沒有人能真正弄清楚工商業的意義。
這些作坊辦盛起來,商業繁榮起來,不僅給慶州官府帶來許多稅收,而且也養活了許多人。
特別是一些陶瓷作坊,以及相關的器械作坊,正是因為王巨等於公開默許了邊境有三個互市,他們所生產的器具才源源不斷地銷售到西夏,再從西夏商人那邊換來了皮毛牲畜以及其他物品。當然,西夏人對此也歡迎之,畢竟這些物資西夏罕有出產,它們到來,互補有無,對西夏的發展也有幫助作用。
另外還有一些有利的政策,如大牲畜等不計入財富去分戶等。
以及將僧道戶去掉,增加了善戶。
也就是僧戶與道戶,還要攤派,然而平時在鄉間名聲好的,做善事的人家,四等戶以下沒有攤派,三等戶以上也有一些扶持。這對改善民風也產生了幫助作用。
當然,最重要的兩條,一是前線不再在淮安鎮一帶了,而是推到了橫山地區,後方百姓可以安心地安居樂業,去耕種,去放牧,去行商……
其次那次運鹽,也給所有百姓帶來一筆不菲的收入。
因此慶州百姓的安定幸福,幾乎是錢東春臨來之前無法想像的。
他甚至懷疑慶州馬上要進入夫子所描寫的大同境界。
至於王巨在百姓心中的地位,那更不用說了。
錢東春還親眼看到讓他感到震憾的一幕,那天早上他準備出城,在城門口有一個茶棚,一個老婦人挑著一擔果子準備進城賣,大約也挑累了,便在茶棚裏吃了一碗茶,然後掏出一個銅板付錢。茶棚老板死活不要錢,說你都這麽大歲數了,還擔果子來賣,家中情況一定很不好,這個茶錢我不能要。
老婦人沒辦法,隻好再三說多謝,起身準備繼續挑這擔果子,結果一個小夥子殺出來,搶著替她挑,說,大娘,我替你挑到坊市上吧。老婦又拉扯,但拉扯不過,隻好讓這個小夥子挑到坊市。老婦人又說感謝,小夥子說不用謝啦,下回有困難找慶州德仁坊的黃小三,那就是我,我會盡量幫助你。
錢東春一路跟著,簡直看傻了,然後與那老婦交談,為什麽這麽大歲數還出來賣果子?老婦說兒子戰死了。
那不是有撫恤嗎?
老婦又說,是有撫恤,不過還有好幾個孫子,還好官府免了稅賦,不然生活就難了。
錢東春又試探地問,那麽你恨知州嗎?
老婦立即發怒,你說的是什麽話,我若有第二個兒子,還會讓他上戰場。然後又合什,佛祖保佑明公在慶州多呆幾年,那慶州百姓就有天大的造化了。
居然能讓百姓拜伏成這樣……
錢東春就站在哪裏發呆。
但這背後他是不知道的,何謂善戶,修橋鋪路,扶助弱小,見義勇為,尊老愛幼,興學重教,隻要是上屬範疇,有若幹事跡者,平時在鄉裏名聲又不錯,那麽即可上報善戶行列,一旦官府核實後,四等戶以下就沒有攤派了,甚至稅賦都沒有了。三等戶以上者,也會有各種福利。
而且王巨自己也帶頭,偶爾出去,幫助一下百姓。
所以慶州出現了古怪的一幕,許多人在做好事,但做了好事後,又喜留名。
然而錢東春上哪兒看到過這樣的場景。
他到處轉了轉,越轉越是心驚。乖乖冬冬,這是怎麽治理出來的。難怪這個小知州有傲氣,說我也造福了許多百姓。
看得差不多了,他騎馬回去。
當然,看後種種,也讓他昧不下良心瞎說八道,於是將他與王巨對答說了一遍,反正王巨在奏章上也寫了。然後將他的調查,以及在慶州所見所聞,包括連鹽州百姓都在邊境的堡砦前大聲哭泣,念著王巨的好處也說了出來。
後麵的他其實隻看到一麵,來的百姓自然受了王巨的好處,但他們並不能代表鹽州所有的百姓。可錢東春不知道啊,不知道就想不通了。慶州百姓還能解釋,然而鹽州百姓乃是西夏人,王巨弄死了多少西夏人哪,怎麽也懷念王巨?這讓他抓狂了。
一一講完後,錢東春又說:“陛下,大宋之良臣,文能安邦,武能定國,是謂此子也。”
這是錢東春對王巨的評價,但隻是評價,隨著王巨這道奏章上來,以及楊繪那個口供,連他也不知道會掀起多大的風波……(未完待續……)i1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