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張載不知道啊,因此他認為王巨對二程看法有些偏頗。**不過也正常,宋朝互相攻訐漸成常態了,再說,大程對自己這個門生態度同樣不友好。


    “官人,那你什麽想法?”妃兒問。


    “我嘛,與恩師一樣,認為氣也是一種物體,不過宇宙是不是以氣為本,那就不大好說了。”


    如果按照大爆炸理論,張載說法就是錯的,大爆炸開始之後,什麽玩意都吐出來了,包括液體氣體固體。


    然而天知道呢。況且就是大爆炸理論能成立,在大爆炸之前,宇宙又是什麽東東哉?


    奇點,奇個頭啊。


    “其次人性方麵,我與恩師也略有不同之處,我認為人一生下來就有了一些人性,比如尋找母乳,比如會哭,然而我不會從善惡上講,我若講則是講利己與利他,利己就是為自己,利他就是為他人。利己乃是強壯自身,這也是人的天性,利他是人類想要更好生存,必須組成團體,直到國家。利他精神固然值得讚揚,利己精神也不要貶岐。比如農民為了自家收成更好,必須要努力耕種,工匠為了收入更高,必須提高技術。官員為了升官,必須做出政績。在不傷害他人情況下的利己,同樣也是值得鼓勵的。因此非要用善惡去分,我認為人性有善有惡,兩相持平。”


    “然後是儒學的出世與隱世,我在這上麵與恩師,以及介甫公是一樣的。那就是學以致用。不過不同的是。介甫公認為前朝大賢是好的。我則不同意,前人固然要尊重,但想要尊重前人,就要更加進步,比前人做得更好,而非是固步自封。”


    其實若不是李妃兒問,王巨都沒有考慮過。


    二程後來能揚名,不僅是他學生在鼓吹。替他們鼓吹的人不少,直到朱熹發揚光大。


    王安石也是如此。


    相對而言,張載就不行了。邵雍就是一神棍,更不行了。周敦頤同樣如此。


    不過王巨做了一件事,他將張載的文章拿出來,印在竹紙上無償地散發出去。


    然而他這樣做,也是程顥不快活的原因,張載學問能及俺嗎?


    不過這是關上門,在家裏說說的,王巨仍是一個“無害動物”。呆在條例司翻看各個公文。


    就在這時,王廣淵呈上一篇奏折。建議於河北賣幾千個僧牒,用它來做成本,便不用常本倉的糧食,就可以在陝西路執行青苗法了。


    王廣淵的奏章到了中書,中書很快又將它發給了條例司。


    王巨故作驚訝地問:“王廣淵怎麽知道此事?”


    但原因王巨恐怕真不大清楚,可能下麵早就傳揚開,於是如同富弼王巨所說的,上有所好,下有所投。王廣淵巴結王安石,立上此策。


    可能是王安石暗中授使。


    呂惠卿沒有回答,也許他也不大清楚。


    看著奏子,呂惠卿問:“子安,你意下如何?”


    “我還是以為再緩一緩吧,雖然朝廷說不抑配,一旦執行下去,官吏為求政績,必然抑配。”王巨含糊地說。在這裏,他就沒有象對小蘇那樣,掏心窩了。


    “國家困窘,拖不得啊。”


    “吉甫兄,越是這時,越要冷靜,否則一旦執行,官吏必然變著法子斂財。”王巨還是不同意。然而心中苦惱,這個青苗法隻是其一,後麵跟著來,自己能一直和稀泥麽?


    呂惠卿也不是好忽悠的,他看著王巨。


    王巨讓他看著沒辦法,道:“這樣吧,吉甫兄,你來寫。”


    “君想養名嗎?”


    不錯,王巨多少有點養名的企圖,或者說他不想多事的企圖。


    況且青苗法是什麽德性,他太清楚了。


    但呂惠卿將話挑明了,王巨也挑明了說:“此法一開,必然引起天下嘩然。無妨,為了國家,我就背負一些罵名又有什麽?然而吉甫兄,你與介甫公想救國,我也在想救國,並且與你們理念略有不同,隻是還沒有想清楚。你現在要我衝鋒陷陣,換作是你,你會願意嗎?請相信,至少我的人品比程伯淳可靠。”


    “那君是何救國之策?”


    “比如木棉,還有其他一些,這是真正的開源之道。不僅如此,我與官家也說過,國家之弊,弊在兼並,世襲。但想要解決,又不怕麻煩解決,於是在青苗法上繞圈子斂財,為何不繼陛下裁減恩蔭基礎上,再齊稅。”


    “你說讓官戶納稅?可隱田怎麽辦啦?”呂惠卿來了精神,青苗法的奧秘實際真與青苗貸關係不大,它目標就是斂財,向所有人發放青苗錢,秋後再收那個二分利,管你是什麽官戶僧戶,一律得接受國家的這個“惠貸”,然後交利息。


    因為王巨態度**不清,呂惠卿沒敢說罷了。


    “非是齊那兩稅,兩稅能增加多少收入?齊的乃是商稅!隻要所有商賈都納商稅,不用象現在這樣各州縣層層羅密場務苛稅,國家一年商稅所得也不會低於三千萬貫!”


    兩稅聽起來數字很大,近五千萬,但一石糧值一貫錢嗎?一束草值幾何?


    呂惠卿卻呆若木雞:“那會鬧翻天的。”


    “青苗法就不鬧嗎?”


    “鬧與鬧,性質不同。”


    “有何不同?昨天均輸法,今天青苗法,明天又是什麽法,後天又是什麽法,這些斂財之法下來,天下不鬧嗎?還會鬧,那麽何必不齊稅?有了齊稅,其他什麽法都不需要,這才是真正的治本之策。”


    “齊稅?”呂惠卿無奈地搖頭。但王巨說的也是本心話,隻要王安石敢齊稅,他就敢支持。


    不要問征稅,國家不征稅,國家機器還能轉得起來嗎?


    但征稅也要合理的征,專門向中貧百姓征稅,那算什麽征稅?同時這個稅征來怎麽用,象現在宋朝這種用法行嗎?一個宰相年收入能超過五萬貫的。


    這個真的不能急了。實際不用多,隻要將宋朝薪酬前一百位的官員薪水福利減掉一半,一年也能省出兩三百萬貫錢了,最少鄭白渠幾萬保捷軍鎧也有,武器也有了。


    於是因為王巨,這份變法,又再度卡住。


    但這時候外界終於傳開。


    程顥上書彈劾,不當賣祠部度牒做常平本錢。


    但為什麽隻有大程一個人說話?


    如果王巨有度娘的話,他就能很好的說明。第一是僧牒價格的變法,熙寧開始,一個僧牒隻有一百二十貫,北宋末年漲到二百二十貫,南宋時漲到了八百貫。


    奧秘很簡單,僧戶!


    家中有一個為道冠僧尼者,其家立為僧戶,可以免稅免役!


    然後是僧道數量的變法,宋仁宗時最多達到了近五十萬人。不僅是這五十萬人,他們身後的僮仆,僧戶,牽連的人數無法估量。比如福建路,一半良田就控製在寺觀手中,朝廷無法征稅征役。但到了熙寧十年,全國僧道下降了隻有兩十萬人。


    不過歸根到底,它還是斂財之舉,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僧道數量龐大的弊病,頂多說抬高了出家的門檻。


    然而這賺的是僧道的錢,與豪強無關,所以大家全部緘默,然後就等著王安石落實青苗法,一起發難呢。


    就在這個暴風雨來臨前最平靜的時刻,程顥繼續衝鋒陷陣。


    趙頊便問王安石。


    王安石答道:“程顥所言自以為王道之正,臣以為程顥所言未達王道之權,今度牒所得,可置粟凡四十五萬石,若是凶年人貸三石,可活十五萬人性命。賣祠牒所剃者三千人頭,而所活者十五萬人性命,若以為不可,是不知權也。”


    好吧,居然這樣算賬?


    那麽王巨大順城一戰,打掉了五六百萬錢帛,豈不是害得幾百萬人死掉了?


    不過趙頊也隻是問一問,況且也不是王安石開的頭,薛向早在陝西就執行過了。


    程顥上書便不了了之,這讓他更加生氣,現在王安石如日中天,無論均輸法青苗法如何,沒有實施下去,也找不到把柄。因此他想來想去,跑到了條例司,看著呂惠卿與王巨便怒喝:“你們二人就是這樣替國家增財的?”


    王巨繼續翻看公文,就當他是空氣。


    不過呂惠卿還是迎了過去,道:“伯淳,何來此言?”


    “你們居然提議朝廷度僧牒謀利?”


    “那也是權宜之計,是王廣淵提議,與條例司無關。”


    “若此,條例司是做什麽的?”


    “伯淳,你不要問我,若問問陛下去吧。”


    呂惠卿用軟手段將他的責難一一打發掉。


    王巨繼續在翻看公文,與他沒關係,他何必插話?


    程顥便更怒了,怎麽著俺還是你長輩吧。他一下子撲到王巨麵前,喝道:“本官在問你話呢。”


    “對不起,這裏是條例司,不是禦史台,你也沒有權跑到條例司作威作福。”王巨慍色道。


    “果如司馬君實所言,你就是奸臣,小人,國之國賊。”


    王巨也沒有爭辨,正好他桌子上有一壺水,現在沏茶,一般要沏三次,這壺茶沏了兩次,還能沏一次,現在水正好是溫熱的,不太燙。王巨提起這個大茶壺,一把將程顥腦袋按到桌子上,他力氣多大了,程顥被他按得動都不能動,然後王巨將這一壺茶連同茶沫一下子潑了過去,從腦袋開始,一直到上半身。


    程顥被潑得呆住了。


    條例司所有堂吏被潑震住了。(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暗黑大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午後方晴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午後方晴並收藏暗黑大宋最新章節